建設*世界水平現代職業教育
天津市教育委員會
天津市形成了政府統籌、行業主辦、教育管理、企業參與的職業教育辦學體制。《天津市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意見》進一步提出高水平實施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范區建設,到2020年形成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一、以用立業,構建“兩完善,一增長,一加強”行業辦學的管理運行機制
上世紀末,天津市明確提出,各職業院校行業企業管理的體制不變,財政性教育經費的渠道不變,經費額度不減,由教育行政部門加強統籌和宏觀管理,同時建立了職業教育聯席會議機制。
為進一步適應形勢發展,天津市再次提出了“兩完善,一增長,一加強”:一是建立完善有約束力的行業企業辦學業績政績考核制度,強化行業企業對院校發展的責任,強化院校領導班子選聘、調整、考核與教育行政部門會商機制;二是完善財政性教育經費撥款渠道,每年適度遞增生均經費撥款標準;三是探索加強職業院校辦學水平、教學質量等的第三方評價機制,建立職業院校教學工作診斷改進制度等。
二、創新競進,“五業聯動”,構建產教深度融合、校企緊密結合的運行機制
天津市探索形成了產業、行業、企業、職業、專業“五業聯動”的發展新模式。由市教委主導,連續舉辦“五業聯動?深度對接”高端講堂20期,國內外行業企業專家分析國際以及天津經濟發展趨勢,剖析產業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圍繞職教優勢專業群對接優勢產業群等。2017年,市教委會同市相關委辦局成立了6個市級行業大類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現代學徒制圍繞對接職業崗位的探索取得新進展。
三、立德樹人,德技并修,蘊育工匠精神,全面建設國家職教示范區升級版
一是以“安教樂道”構建職業院校“立德樹人”品牌,把工匠精神培育貫穿于人才培養全過程。
二是以行業為紐帶,統籌中高職發展,探索行業內的技術技能人才系統培養和銜接培養新模式;成立全國第一所職業教育本科層次的中德應用技術大學,深入開展中高職5年系統化培養試驗和高職本科聯合培養高技能人才試點。
三是充分發揮行業辦學優勢,組建22個職教集團,建立了校企合作董事會、校企合作執行委員會和專業建設委員會“三級貫通式”管理體制。職業院校專業結構與主導產業對接度達到90%。
四是拓展海外職業教育市場,依托行業支持,服務“一帶一路”,在泰國、英國設立兩個海外“魯班工坊”。國際化專業教學標準試點班達到131個。堅持每年選派萬余人次專業教師到企業鍛煉,引進500名企業技能高手到學校兼課任教。
加快培養食品藥品領域技術技能人才
全國食品藥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
全國食品藥品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重點在加強校企聯系,促進產教融合,推進職業院校內涵建設等方面開展工作,取得了一些成效。
一、頂層設計,推動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
充分發揮連接行業與職業教育的天然優勢,同步開展職業(工種)技能標準與專業教學標準的制(修)訂工作。近幾年,食品藥品行指委完成了高職專業目錄修訂和“藥品服務與管理”等9個專業的教學標準制(修)訂工作。承擔了《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15年版)》中食品藥品相關職業(工種)的編撰工作,完成藥物制劑工等45個職業(工種)技能標準的制(修)訂,在具體工作中積極促進專業教學標準與職業標準對接。
二、跟蹤產業,探索產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指導上海市醫藥學校與上海醫藥集團共同探索生物醫藥技術技能人才“全仿真式人才培養模式”,實現課程內容與工作崗位全對接;指導廣東食品藥品職業學院與廣東泰寶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教學上采用一年在校、兩年學徒的工學交替模式,形成了校企“責任共擔、資源共享、人才共育、成果共享”機制。
三、搭建平臺,服務產業發展急需
2017年,組織了“健康設備與人才發展高峰論壇”“2017年醫藥產業與藥學教育對話論壇”及“2017年全國食品藥品職業教育與產業對話活動”等三場產教對話活動,就產教融合體制機制、專業發展、專業教師培養等進行深入研討,上海醫藥集團、深圳華潤萬家股份有限公司等幾十家食品藥品企業參加論壇,在行業和地方反響強烈。
四、強化培訓,推進師資隊伍建設
學校內涵發展,師資隊伍建設是關鍵。今年10月在北京舉辦了食品藥品職業院校主要負責人培訓班,解讀了國家相關政策、產業發展和行業人才需求。今年7月,舉辦了藥品經營與管理專業教師綜合執教能力提升研修班、藥品類專業微課和云課堂比賽等,提升了教師專業教學能力和信息化應用水平。
緊抓發展機遇打造人才培養新高地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
近年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緊抓“后示范”內涵發展機遇期,持續推進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升服務產業轉型升級能力,取得了重要進展。
一、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增強支撐發展能力
一是瞄準中國制造2025,提升專業服務產業發展能力。針對產業升級,優化專業結構。針對技術升級,加快實訓基地建設。聯合歐姆龍等國際知名企業,投入3億元,建成機械制造協同創新中心等72個。針對需求升級,提高人才培養契合度。二是對接“一帶一路”倡議,擴大教育對外開放。爭取國際合作、加強教師培訓、推進學生深層次交流。參與教育部職教走出去試點,選派教師赴贊比亞工作。立足區位優勢,服務“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職教需求。三是助力脫貧攻堅戰略,履行職業教育社會責任。僅2017年,劃撥1000萬元專項經費,實施貧困生幫扶,一對一幫扶1870人,捐贈教學設備,開展特色產業扶貧培訓5期,就業幫扶892人。
二、服務產業發展需要,打造人才培養高地
一是依托地域區位優勢,抓共贏點推進產教融合。組建全國性行業職教集團和協同育人聯盟。吸引大唐電信等企業、社會資金3800萬元。籌建陜西裝備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職教改革試驗區。二是借力職教國家項目,搶制高點提升培養水平。以國家首批現代學徒制試點為依托,探索新時期教育制度與勞動制度有機結合的實現形式。主動承接教育部創新發展行動計劃。依托全國首批信息化試點,加速智慧校園建設;主持和參與建設11個國家專業教學資源庫。主動承擔全國診改試點任務。三是借助區域特色資源,打組合拳助力學生成才。依托陜西紅色資源優勢,創新思政教育工作。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實施“一院一品”工程。建立“專業全覆蓋、賽項全對接、比拼全實境”的大賽培育機制。四是立足辦學優勢,拓新功能助推繼續教育上臺階。作為省職教素質提高項目辦公室,統籌近2000萬元培訓項目,依托我院國培基地開展教師培訓400人次。
大力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
中國職業技術教育學會
職業教育實行集團化辦學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職業教育辦學體制機制和辦學模式的創新。它既是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重要載體和有效途徑,又是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的重要實現形式,已成為我國職業教育發展的亮點和走向世界的名片。
一、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重大進展
一是集團數量迅速增加。2015年《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發布以來,集團數量迅速增長。截至底,全國職業教育集團有1406個,比和2015年分別增長34%和17%。二是行業企業參與集團的數量顯著增加。在1406個集團中,共有成員單位35945個。三是職教集團運行機制日益完善,體制機制改革有重大突破。四是人才培養質量明顯提升。
二、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重要貢獻
一是推進了現代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建設。職業教育集團通過實施產教融合校企合作、中高職銜接、學歷教育與職業培訓和終身教育并舉,構建了培養多樣化人才的平臺和渠道。二是促進了國家戰略的實施。服務《中國制造2025》,推進了《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實施;積極參與了“一帶一路”建設;助力了扶貧攻堅;服務了鄉村振興戰略和健康中國戰略。三是支撐了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職業教育集團的畢業生近70%在本地就業,成為地方產業大軍的主要來源。
三、學會推進集團化辦學所作的主要工作
五年來,學會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協助職成司起草有關文件;二是開發運維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統計與公共服務平臺,做好集團化辦學年度數據統計和分析;三是征集典型案例,編撰《中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發展報告》和《全國職業教育集團化典型案例匯編》;四是根據《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意見》精神,開展調查研究并舉辦集團化辦學交流研討;五是成立集團化辦學工作專家組,研究起草了《全國示范性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遴選辦法(草案)》,開展了我國職業教育集團化辦學的理論與實踐研究等工作。
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
國家開放大學
國家開放大學正式掛牌成立五年來,不忘初心,為適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和社會成員對繼續教育多樣化個性化需求,以改革創新精神引領和推動整個廣播電視大學系統的轉型發展,取得了不少階段性成果和突破性進展。主要體現為五個初步:初步形成了“國開共同體”;初步形成了現代信息技術與遠程開放教育深度融合的教育信息化模式;初步形成了“六網融通”人才培養模式;初步形成了“學分銀行”模式;初步形成了非學歷教育模式。
國家開放大學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全面深化教育教學改革,不斷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和辦學效益,推動國家開放大學建設發展再上新臺階。
第一,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加強思想政治教育和中國傳統優秀文化教育,深化教育教學改革。要設立重點支持項目,通過視頻、音頻、文字組合的微課程方式,建設四門教育部規定的思政課程,以及校本特色的“從十八大到十九大”“中國文化引論”課程。
第二,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工作,通過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要全面完善、升級現有教育教學平臺。以西部地區為重點,有目的、有計劃地再布置建設300間云教室。探索建立大數據研究中心、技術應用創新中心等。全面推進基于網絡的各種類課程及其資源建設工作。
第三,以促進全民終身學習、形成學習型社會為目標,進一步加強學分銀行建設工作。要完善學習成果制度框架,研發學分銀行管理信息平臺,為學習者建立終身學習賬戶。大力推進繼續教育領域學習成果認證、積累與轉換,穩步推進普通高等教育與繼續教育的學分互認。全面推進“學銀在線”建設、運行和疊加發展工作。
第四,進一步推進“國開共同體”建設,努力實現集約集團辦學,總部分部兩級統籌,專業錯位發展,資源共建共享的辦學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大力實施產業工人培訓培養計劃。配合國家“一帶一路”倡議,建設海外學習中心,推廣中國文化。配合中央軍委做好士官遠程教育工作。大力發展各種類非學歷繼續教育,切實把各項工作落實、落小、落細。
打贏脫貧攻堅 職教奮勇當先
貴州省教育廳
近年來,貴州深入學習貫徹*教育思想,始終把教育擺在全局和戰略高度,把職業教育作為產業發展的支柱石、教育脫貧的直通車,走出了一條窮省辦大教育、大職教的圖強之路。
一、推動教育優先發展、職業教育率先沖刺
堅持規劃優先、投入優先、保障優先的原則,推動教育優先發展、職業教育率先沖刺。2013年以來,舉全省之力實施教育“9+3”計劃,各級黨政機關行政辦公經費壓縮5%以上并全部用來辦教育。省政府出臺支持現代職業教育發展的規劃和意見,落實中高職生均撥款制度,全省投入200余億元實施中職“百校大戰”,投入180余億元初步建成清鎮職教城,聚集了省內19所優質職業院校,入駐師生10萬余人,已經成為貴州招商引資的名片、產教融合的窗口。
通過集中攻堅,貴州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從2012年全國最低的62%提升到87%,為脫貧攻堅奠定堅實基礎。
二、深化產教融合,服務貴州跨越發展
按照貴州做強大數據、大旅游、大生態等三塊長板和補齊脫貧攻堅、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衛生事業等三塊短板對技術技能人才需求,加快構建現代職業教育體系。
一是構建“一體兩翼多節點”院校空間布局和緊扣產業、錯位發展、動態調整的專業體系。二是探索出“產業園區+標準廠房+職業教育”的辦學模式,54所職業院校入駐工業園區辦學,服務貴州產業布局。投入8.5億元資金,啟動職業院校內涵發展行動和質量提升工程。三是在深化改革的同時,著力擴大開放,依托中國?東盟教育交流平臺,建立中國?東盟清鎮職教中心等合作機構。此外,還舉辦多屆職業教育博覽會,配合茅臺、老干媽、路橋建筑等“貴州制造”走出國門,為服務“一帶一路”作出積極貢獻。
三、實施三項行動計劃,推動職教一人、脫貧一家
貴州部署實施職教脫貧三項行動計劃:
一是以精準招生和精準資助為抓手,實施扶智計劃。運用扶貧云等大數據平臺,摸清貧困生基數和動態,實行初三學生整班移交,讓貧困家庭子女接受公平、有質量的教育。今年組織“百校扶貧基地”面向深度貧困地區開辦200余個全免費訂單就業精準脫貧班,招生萬余人。
二是以精準培養和精準就業為載體,實施自強行動。今年3萬名貧困家庭中高職學生順利就業,貧困生初次就業率高于平均水平,月薪普遍超過3000元,實現了職教一人、就業一個、脫貧一家。
三是以精準培訓和校農結合為突破口,實施造血工程。職業教育堅持兩條腿走路,在辦好學歷教育的同時面向深度貧困地區開展技能培訓,今年已培訓8萬人次。
校企共育航空工業技能大師接班人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飛”)在人才培養、專業建設、實訓基地建設、技術研究等領域與學校開展戰略合作,經過多年探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
一、完善機制,建立多層次合作平臺
在中航工業和四川省教育廳的指導下,成飛、成都航空職業技術學院(以下簡稱“成都航院”)等各方聯合發起成立航空產教職業教育集團,共育航空工業技能大師接班人。成飛先后與北京航空航天大學、西北工業大學、四川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和成都航院等院校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在院校設立“智匯藍天”科創孵化中心和技能大師工作室。
二、產教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協同育人
一是在成都航院設立校園俱樂部,開展企業文化專題講座、靜態模型競賽、聯誼活動和航空知識競賽等活動。二是在航空特定專業開設成飛定制班,校企雙方共同開發課程、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實施教學。三是提供先進技術支持,選派經驗豐富的技能專家參與無人機維修與操控等專業建設與實訓,聯合開發了涂裝、飛機制造和復合材料3本教材。四是每年接收40余名成都航院優秀學生到成飛進行跟崗實習。五是聯合建立技能大師工作室,設立成飛數控廠“航空精密加工技能大師”張川等技能大師工作室。
三、雙向交流,實現校企資源共享
一是聯合開展取證。校企雙方聯合開展航空特有工種/執照取證培訓近160人,進一步夯實在校大學生的技能基礎。二是聯合指導學生進行畢業設計。成飛每年派出近20名技術技能專家參與指導近60名學生的畢業設計工作,實現在校學生理論知識與企業實際需求的有效對接。三是聯合開展培訓。近五年,成都航院為成飛培訓員工共計377人次,學校教師赴成飛培訓學習累計69人次。四是協同開展技能大賽。聯合舉辦系列培訓和比賽等,進一步提升院校學生技能。五是支持職業院校學生競賽。支持和指導成都航院學生赴美國參加2017年SAMPE大學生橋梁競賽,獲得總冠軍,以賽促教,培養具有國際視野的技能人才。
努力建設現代化國際化職業學校
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
近年來,長沙高新技術工程學校仁心管理、匠心改革、潛心辦學,努力朝著建設現代化、國際化職業學校的目標邁進。
一、仁心管理,春風化雨潤無聲
一是以仁為本,行政帶頭,教師同心同向同行。學校重大決策、政策文件出臺均有教職工代表參與;行政“即席論壇”“深度會談”經常開展;校領導談心談話常年堅持。二是以和為基,骨干引領,團隊聚力爭先創優。學校注重教師個人發展,強化專業帶頭人與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倡導團隊整體提升。學生參加技能大賽,指導教師形成團隊;教師參加教學大賽,教研組組建團隊;日常工作也倡導團隊作戰,創設激勵機制。三是以樂為伴,幸福耕耘,學校持續和諧發展。“沒有干部,只有干事”;“讓年老的教師不留遺憾,讓年輕的教師看到希望”是我們的工作要求;行政“只講奉獻,不問報酬”是常事,老師們“扎實苦干,只問成果”是常態;校級、中層行政帶頭干,老師們跟著上。
二、匠心改革,德技并重抓質量
一是對接產業辦專業,促進園區經濟發展。重點打造“智能控制”“智能制造”“智慧建筑”三大專業群和電子商務專業,服務高新區及湘江新區經濟發展。二是立足課堂抓德技,促進學生終身發展。學校重點培養學生的“德”與“技”。堅持開展班級輪流值周等教育活動。堅持理實一體、項目教學,創新開展技能節,學生人人參與。與企業共建實習實訓基地,實施“雙導師”指導,共育預備員工,共育大國工匠。三是輻射引領聚合力,促進均衡發展。與省內懷化、郴州等地5所學校建立友好關系,師資互派,資源共建,成果共享。
三、潛心辦學,負重前行譜新篇
全體教職員工齊心協力,不顧條件的艱苦,潛心教育教學工作。近幾年,先后榮獲全國教育科研先進單位、全國職工教育培訓示范點、全國“文明風采”競賽優秀組織單位、國家教學成果二等獎等榮譽。特別是2017年,學生參加全國職業院校技能競賽,奪得四金兩銀三銅,成績躍居全國第六位。
創新體制機制大力推動社區教育工作
上海市閔行區教育局
近年來,上海市閔行區結合區域實際,不斷創新體制機制建設,采取有效措施,逐步探索出閔行區社區教育工作五大特色。
一、完善五級網絡
閔行區堅持社區教育工作重心下移,不斷完善社區教育網絡建設。2017年,在“社區學院、老年大學?街鎮社區學校、街鎮老年學校?村居委學習點”社區教育三級網絡的基礎上,拓展了100個鄰里中心和100個終身教育社會學習點。區社區學院和14所街鎮社區學校均為獨立的事業法人單位,獨立編制和預算。
二、整合各類資源
閔行區組建了由成人教育聯盟等組成的“五大聯盟”,形成了全社會合力推進學習型城區建設的格局。出臺了《閔行區終身教育社會學習點建設實施方案》,目前有事業單位、學校、企業、部隊等73家單位成為終身教育社會學習點。
三、服務重點人群
閔行區積極開展老年教育,目前,有72%的老年人參與經常性的教育活動,積極創新“養教結合”的形式,養老機構的老年教育覆蓋率達100%。廣泛開展企業職工教育,推出了“證書+文憑”“技能+學歷”人才培養的“閔行模式”。創建了“上海市民終身學習創意手工體驗基地”。同時,社區教育全部向青少年群體開放,終身教育社會學習點也成為了未成年人的校外教育基地。
四、融入社會治理
依托全區100個鄰里中心,將關注民生、解決百姓熱點問題納入社區教育服務百姓的范疇。通過完善“基層黨組織凝聚、社會協同評價考核、社會參與式自治、回應和科學民主決策、群眾利益訴求表達”等五項運作機制,將社區教育有效融入社會治理之中。
五、創新體制機制
2011年,區委、區政府成立了“學習型社會建設與終身教育促進委員會”,全面負責、統籌協調學習型城區建設和終身教育工作。21個委辦局作為成員單位,發揮各自優勢,協同開展工作。14個街鎮工業區也相應成立了學促委和學促辦,全面整合地區鄰里中心、文體中心、居村委學習點、終身教育社會學習點等各類資源,保障社區教育的蓬勃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