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何以為家》觀后感
女性導演用其獨特視角,展示了這被稱為耶穌之城的陰暗一面。社會沒有完整的體質,沒有計劃生育的管控,底層人民無休止的
生育給孩子造成無盡的痛苦,孩子的生活、教育完全得不到保障,影片便旨于此。男孩結局的笑記憶深刻,更加令人心酸,佳作,推薦。
【篇二】
電影中還有很多觸動人心的畫面,我不想再冗長的一一說明,在故事結束時,我只是覺得有些傷心和難過,以及有一些讓人深思的東西。但當我看完第一個彩蛋時,知道這個故事里大部分的事件都是這個主演的小男孩親身經歷過的,我的眼淚就無法忍住了,這個時候的感受,加上剛剛經歷過影片中發生的一切,只要再稍微回想一下,你的難受就像達到一個頂點。但是讓我情緒崩潰甚至出現抽泣時,卻是因為看到第二個彩蛋,因為小男孩在現實中,已經有了自己的身份,就是海報中那個笑臉的照片,并且已經開始接受教育了。情緒的失控,只是因為找到了一種安慰,就像是熬過苦痛后看到曙光,人們很容易喜極而泣,難以自抑。
【篇三】
贊恩有著與實際年齡不符的弱小身軀,他在鏡頭下表現出與之反差巨大的成熟和擔當,這些都是因為他遠未成年就承擔了養家活口的重擔。他和父母以及眾多的弟弟妹妹在貧民窟茍且偷生,由于他們是難民,沒有身份證,找不到像樣的工作,甚至不能上醫院。作為長子,他協助媽媽制毒、帶領弟弟妹妹自制飲料并上街兜售、試圖保護妹妹,因為妹妹薩哈被父母強行“賣”給雜貨店店主做“老婆”,他憤而離家出走后還照顧過一個嬰兒一段時間;后來為了偷渡,他回家拿身份證時發現薩哈因為生產大出血、沒有身份證而得不到醫院的救治不幸身亡時,對父母的怨和對害死妹妹的男人的恨登時井噴,操刀傷人而被收押大牢……
【篇四】
有網友及影評指出“貧窮是原罪”,但貧窮真的不背這鍋。贊恩一家人的窘境確實和貧窮脫不了干系,而難民問題其實是一個全球性的問題,在逃到黎巴嫩定居的敘利亞難民身上放大這個問題,以贊恩一家為例,由于全家沒有身份證,找不到正式的工作,被迫在社會底層掙扎求生,作為父母的并沒有為人父母的樣子,不節育、不努力工作賺錢,反而把未成年的子女當作給自己破爛的人生翻盤的籌碼,擺明一符“我窮我弱我有理”的樣子并附以“大家違法亂紀我跟風,別針對我也不應該抓我”的歪理。
【篇五】
電影開頭就講述了在法庭上12歲左右男孩贊恩向法官狀告他的親生父母,原因是他們給了他生命卻并沒有盡到養育之責。他們親生父母生了八個孩子,贊恩是家里長子,古話說,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話卻在贊恩身上體現淋漓盡致,一個才12歲小男孩竟然要承擔了無數生活的重壓,贊恩看到其他人上學來回樣子,贊恩很是羨慕,于是跟父母親說:‘’他想去上學,父親顯然是不想讓他去,怕他去了因此丟掉現在工作(贊恩在一家商店打工),而母親是同意他去,理由是他去學校可以解決吃飯問題而且還可以從學校帶好多東西回家,母親還說要是擔心商販發怒辭了他,可以讓贊恩多做幾個小時工,最后也不了而之,贊恩也沒有去學校讀書,我當時看到這里時候贊恩父母親想得都是他們生存問題,我能站在道德制高點說他們做法是錯的嘛,當然我也不會說他們是對的,顯然我并沒有身處這樣環境,也沒有資格去過分評頭論足,但是我還是想發表自己意見,既然當初沒有能力養育自己的孩子時為何要生下來呢?
【篇六】
何以為家,對贊恩來說哪里才是屬于他的家,家這個詞應該是給人溫暖,可是對于贊恩來說家是冰冷的,他沒有家。總而言之這部電影真是直擊人的心靈,影片后面注釋了該故事大部分是真實的,就是以這個小男孩親身經歷再現當時社會底層的人掠影,當生存與罪惡之間選擇,后者不見得是一種罪。有時候很多事情我們看不到,并不代表它不存在。其實在這個世界某地方或某個角落都有著不為人知的故事,等待我們去發現。愿所有像堅強地贊恩那樣的人都能被世界呵護以待。不,我應該希望這樣類似事情可以越來越少,愿世界上所有善良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