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國家測繪地理信息局組織在京全體干部職工觀看了電影《周恩來的四個晝夜》,觀影后我的內心難以平靜。影片中出現的兩道門檻總能浮現在我的眼前,在靈魂深處不斷碰撞出火花。
影片的大背景是20世紀60年代我國出現3年自然災害及與蘇聯關系緊張的時期,周總理風塵仆仆驅車趕到河北省武安縣伯延公社開展調研,基層干部為了掩蓋當地困難的實情,吃飯時準備了紅燒肉和雞蛋,而當時公社大食堂正在給社員們熬難以下咽的樹葉粥。周總理看到這個場景已跨過門檻的腳收了回來,他轉身走向了公社大食堂,與公社社員一起喝樹葉粥,并要求基層干部將肉和雞蛋等送給當地的老人。
另一處門檻的鏡頭是周總理欣然接受連弟奶奶做的拽面一幕。連弟奶奶為了給周總理做一次拽面,賣掉了自己的壽材去換面粉,老人家用對黨的無限熱愛之情做了一碗熱騰騰的拽面,并讓連弟的父親親自給周總理送去。面對老百姓最樸實的邀請,周總理欣然地跨過了那道門檻,吃起了那碗飽含深情厚意的拽面。
我總覺得,電影中的門檻極具象征意義,一道道門檻考驗的是執政者的群眾情懷。在人民群眾忍饑挨餓也不愿讓黨中央操心的時期,總理拒吃紅燒肉,以一小步贏得了民心;吃著老百姓熱騰騰的拽面,用真誠回應民心,用關懷溫暖了民心。兩道門檻,一退一進,體現了周總理的群眾情懷,體現了周總理對群眾的深厚感情。
“得民心者得天下”,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國家真正的主任,才是歷史的真正創造者。作為執政黨,能否守得住政權、能否帶領國家和民族走向復興、能否實現我們不懈追求的中國夢,決于民心向背、取決于能否將群眾路線落到實處。
密切聯系群眾,就要真正深入群眾。不能只坐在辦公室看材料寫調研報告,要用真情與老百姓打成一片,拉拉家常,和老百姓同吃、同住、同勞動,放下領導架子,讓老百姓真正感覺到,領導干部和他們是自己人。
密切聯系群眾,就要處處為群眾著想。甘愿吃苦、甘愿受累、甘愿灑下我們的汗水,因為我們知道什么在公仆的心中最為寶貴??老百姓的好口碑。當前社會,有些人沉迷于燈紅酒綠,有些人追求于加官進爵,不斷發展的社會現實確實出現了偏差的導向,追求金錢、追求更好的生活這都無可厚非,但是你選擇了做人民公仆,你就要有所放棄。
密切聯系群眾,就是要了解真實的民情民意。當前總有這樣的現象出現,一些政策制定出臺后,無法落地實行,因為這些政策的制定出臺要么是領導干部拍腦門的決策、要么是一干人等在辦公室里醞釀的結果、要么是蜻蜓點水地了解了一下所謂民情就草草出臺的產物。知民情,解民意,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才能為政策的制定提供最接地氣的、最符合時代需求的現實基礎。“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覺得沒有深入調查就沒有發言權!我們制定政策必須來自人民、惠及百姓、接受人民和歷史的檢驗。
觀看完影片后,很多人都在感動、很多人都在稱頌,我在思考:在影片傳達給我們要密切聯系群眾的同時,還給我以什么樣的啟示?我覺得一個政黨、一個國家要想立于不敗之地,必須依靠制度建設和嚴格的制度執行。我們不可能苛求所有的領導干部都像周總理一樣,試想到伯延公社調研的人如果不是擁有高尚思想覺悟的周總理,那么得到的調研結果又會是怎樣的?沒有哪個國家能夠靠思想宣傳來完全約束領導干部,也許能管用一時,但不長久。唯有依靠科學制定制度、嚴格執行制度,才能將權力裝進制度的籠子里,才是最可靠、最管用的。
人心向背關系黨的生死存亡。黨只有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始終依靠人民推動歷史前進,才能實現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