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1
近期備受關注的《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決賽在昨天(2月7日)正式收官,如大家所料,淡定從容、“飛花令”中出口成章的武亦姝笑到了最后,奪得了本季大賽的桂冠。
其實,除了這位貌美如花、出口成詩的00后少女之外,在本屆大會中還有很多人吸引了大家的注意。從8歲的小朋友馮子一到40歲的農村大姐白茹云,每一個人都有他的詩意人生。
馮子一,8歲,是一名居住在上海的4年級小學生,連續兩年跳級,小小年紀已經能背誦很多首古詩詞。
小朋友最喜歡的古詩詞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因為父母常年在北京打工,而自己卻只能和姥姥姥爺生活在上海,想用這首詩來表達對父母的思念。
談及對自己父母的思念,馮子一說自己并不敢直說,因為他怕母親哭,而是將一首《游子吟》送給自己的媽媽。
雖然小朋友沒有能夠晉級,但是從小找到自己的愛好,體恤自己的父母,并且擁有超出同齡人很多倍的詩詞積累已經讓所有人為之自豪。
如果用一首詩來形容這個8歲小男孩的人生:楊萬里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再合適不過了。初露頭角的小朋友,一定會擁有生機勃勃的人生。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2
讀經典古詩文,做美少年君子”。多讀古詩文能陶冶我們的情操,能豐富我們的知識,我愛讀古詩文。寒假期間,我看了央視的《中國詩詞大會》,對節目中那些膾炙人口的詩詞深深感到震撼。
從開學到現在,我又讀了不少經典詩文,比如《早發白帝城》、《贈汪倫》等,這些古詩不但讓我領略了經典古詩文的美妙,更教會了我很多做人的道理。而我最喜歡的還是那首富有哲理的《憫農》。
“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這首詩,反映了封建社會貧富不均的矛盾和制度的不合理。讀了這首詩,我眼前仿佛出現了在烈日暴曬下的農民們,不怕勞累、不怕炎熱,流著滿頭大汗辛勤鋤草、耕地,汗珠兒一串串滴進了禾下的泥土里的情景。有誰知道這盤中的每一粒米飯,都飽含著農民的勞苦,每一粒米都來之不易啊!我想,大家誦讀完這首詩,必定會對糧食的來之不易發出由衷的感慨。農民伯伯為了讓大家吃上香噴噴的白米飯,自己在烈日當空的正午下田給禾苗除草,這是多么感人的舉動啊!
現在,我們大家的生活都富裕了,很多人們都忘記了節約是這個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他們不知道節約、不懂得節約。我想大聲呼吁:讓我們大家都來愛惜每一粒米,不要浪費糧食,那可是農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換來的成果啊!
讓我們大家都行動起來,從節約一粒米開始,從自己的身邊小事做起,用實際行動來珍惜我們現在美好的生活。
中國詩詞大會觀后感3
我國的文化博大精深,淵源流長。數不清的成語,各式各樣的字詞和從古至今人們都喜愛的詩、詞,都是我們中國人智慧的結晶。我國為了將這些智慧傳承下去,舉辦了漢字聽寫大會、成語大會、謎語大會、詩詞大會等。這次,我就觀看了詩詞大會。
周五晚8點,詩詞大會準時開始了,我拿著本子,準備跟著選手們一起答題。我躍躍欲試,看我能答對幾道題。
這次參賽的選手有單計環、吳空、李四維、顧世寶。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李四維。
李四維非常厲害,他能背一萬首詩,自己還創建了一個詩社,非常牛。他答的是4號題,對于他來說,簡直輕松到不行。我卻答出不了多少,總是“摔跤”,跟不上他的節奏。最終,他以答對8題就一百八十多高分奪得了和上期擂主李子琳挑戰的機會。
激動的擂主爭奪賽開始了,首先是根據圖來猜出詩句。第一題開始,圖慢慢地顯現了出來,是一個人,舉著一杯酒在月亮底下……我正想了《月下獨酌》。卻緊張到蒙了,忘了是其中的哪一詩句。李四維卻從容按下搶答鍵,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我一拍腦袋,這才想起來,慢了半拍。
但是了李四維在第三題失誤了。原本答案是“自稱臣是酒中仙”,李四維卻說:“自言臣是酒中仙”,一字之差,將分數拱手讓給了李子琳。
李子琳收到了“意外禮物”后,愈戰愈勇,連續答對3題,反超李四維。李四維也不甘落后,最后反超,奪擂成功!
看完了這個節目,我感慨萬千,在幾十道題中,我只答對了十七道。我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必須不斷學習,才能獲得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