榜樣觀后感(一):
《榜樣》觀后感:向榜樣學習,繼續前進
今年是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紀念,至今,一首《十送紅軍》讓我們對當年黨和群眾之間的魚水關系仍然記憶尤新、感人肺腑。前段時間,的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重要講話在甘肅引起強烈反響,他說到“老百姓是天,老百姓是地。忘記了人民,脫離了人民,我們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就會一事無成。”當年的紅軍從“鄂湘贛”一路跋涉到“陜甘寧”,從南遷移,浴血北上,扎根陜北,創造了歷史奇跡,不得不說,靠的是扎根群眾、服務人民,靠的是把黨的命運和中國最廣大的人民群眾的命運牢牢聯系在一齊,才能讓黨的軍隊??紅軍成為了“宣傳隊”、“播種機”。如今,如何繼續發揚黨的光輝事業、持續魚水一家的干群關系,又落到了我們這一代人身上。新的時代,有新的挑戰,新的征程,有新的障礙,無論在守業和創業的道路行走有多艱難,我們還得不忘初心、持續昂揚的斗志,吹響號角,繼續前進!
如何持續初心,接過守業和創業的接力棒,在實現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繼續前進,很好的完成承前啟后的使命,我認為,我們務必時常回顧歷史,緬懷先輩,向榜樣學習。
沒有艱苦的過去就沒有幸福的此刻,第一代創業先輩們為我們打下如今基業,第一、靠的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犧牲堅強的革命意志和崇高的理想情懷;第二、靠的是與最廣大的人民群眾融為一體,到達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所以,我們要以他們為榜樣,學習他們的無畏和仁愛。
想要開創一番事業,首先要有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蹋山留印、抓鐵有痕”的堅強干勁。此刻,橫亙在我們面前的是一座需要征服的脫貧大山和一道需要跨過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溝壑。大國只是表面“顏值”,強國才是根本“氣質”,我們不僅僅要注重“顏值”,關鍵還要提升“氣質”,全面發展,實現均衡進步,才能實現強國夢《榜樣》觀后感精選10篇心得體會。鑄就民族偉大復興光輝業績,首先要靠黨中央和各級黨委的正確帶路和堅強領導,同時需要我們各個崗位上的干將們緊抓歷史機遇,發揮才干和特長,持續堅韌不拔的干勁,大干一番。
干事業、謀發展、富百姓,愿景好,困難多,但是回頭去看看那些用熱血和青春為我們創下如今之基業的先輩們,去看看我們黨在各個歷史年代應對困難時所作出巨大努力和正確決定的黨員干部們。人人都是血肉之軀,和他們做比較,我認為我們這天很幸福。共產黨人的優秀傳統就是謹記人民、不怕困難、理想崇高、艱苦奮斗,我們只有傳承好這個傳統,才能把完成黨和人民事業的重任承接下來,當成奮斗的動力,前進的標桿,繼續奮斗下去,讓我們的青春散發光彩。
品讀歷史,堅定信念,榜樣在前,傳承在后,不忘初心,堅強奮斗,勇往直前,不辱使命。我相信,處于奮斗前線的我們,必須能夠收獲豐富的人生閱歷,為我們的生命添光加彩,為黨和人民的事業發展注入用心向上的正能量。
榜樣觀后感(二):
《榜樣》的主題借鑒在紀念共產黨成立95周年重要講話的核心“不忘初心,繼續前進”。選取了11名優秀共產黨員為代表,向我們講述了那平凡而震撼人心的故事。他們都是平凡的黨員,平凡到節目之前我們甚至都完全不認識他們,但他們卻又是實實在在的不平凡,因為他們用平方的經歷書寫著信念、奉獻、堅守、職責、作為、擔當、作為和創新,讓平凡也能唱出動人的歌謠、繪出宏偉的畫卷。《榜樣》讓我們見識到黨員應有的樣貌,意識到前行的道路還很長,不忘初心方能凝聚前行的力量。
榜樣讓我們筑牢終身的信仰
19次入黨申請,7年的等待??吳孟超,一位有著傳奇入黨經歷的人民醫學家。
36年的堅守,36年的付出??支月英,一位來自大山深處的人民教師。
是什么樣的精神支撐、什么樣的力量澆筑,讓一個人為了加入共產黨整整堅守了7年,讓一位女性為山村講臺培養了兩代人。這就是信仰之力。信仰讓黨員的靈魂有了歸宿,讓為黨的事業奮斗終生的決心更加堅定。
共產黨就是我們的信仰,從我們入黨宣誓那天起,我們的生命就被賦予新的內涵。我們不僅僅僅是一個鮮活的人,更是一個有著政治生命的人。堅定的信仰、崇高的使命始終指引著我們成為群眾最堅實的后盾,讓我們為老百姓代言,傳遞人民的聲音、凝聚人民的力量。
信仰是共產黨的立黨之基,力量之源。信仰體此刻紅軍長征的堅忍不拔,體此刻的創先爭優。當前,有少數黨員同志信仰不堅定,意志力不強,很容易被世事的浮華、利益的飄渺所吸引,數典忘祖、崇洋媚 外,忘記黨員身份、無視群眾疾苦,盲目貪腐,一錯再錯而不自知。堅定信仰,就有力量,讓道路更明確、思想更端正,永懷赤子之心,堅信黨的路線、綱領不動搖,用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武裝思想意識,凝聚成強大的信仰之力,推動黨和國家的建設不斷前進。
榜樣讓我們專注腳下的道路
150余項技術創新成果,20余項國家專利??李萬君,一個普通的電焊工用焊槍詮釋著“工匠精神”。
100多試驗次,3大本觀察記錄??羅官章,一個引領村民致富的老支書用堅守訴說著“壯志未酬誓不休”。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我們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腳踏實地。專注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理想固然要有,但唯有專注事業、耐得住寂寞,才會在平凡普通的崗位上大有作為。
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中國夢”是偉大的民族夢,需要每個人去貢獻力量,需要每一個黨員用畢生精力去為之奮斗。夢想很偉大,但道路非坦途,我們的前方的道路是充滿未知和挑戰的,需要幾代人的不斷努力,在摸索繼續前進、在實踐中尋求真理。
對未知的探索,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專注腳下的路,將自己的每一步走好,腳踏實地,才能給后面的路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我國,各行各業都有那么一群人,勤勤懇懇數十年,卻能幾十年如一日去鉆研一項看似很普通、很枯燥的事業,將看似簡單的事物做到精益求精,對工藝的精細程度有近乎偏執的要求,長期堅守,始終維持這種狀態,從不動搖。他們的貢獻就如小小的“螺絲釘”,看似微不足道,但就是這樣矜矜業業的一群人,共同捍衛了“中國制造”、“中國創造”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