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很快又將過去
總得去理一理
快樂的笑容
不知飄在哪里
你要悄悄問問自己
總得要去理一理
……
這是偶爾在網上看到的某一小學勉勵孩子們的一首小詩。該校的理念是:讓學生學會學習,讓孩子每天像整理家務一樣整理自己的學業。
此次活動的時間雖然不長,為了不讓我的感觸悄悄溜走,我也試著去問自己,我確實需要去理一理我對本次活動的思考與反思。
此次活動的主題是文本重構。先由新聯小學的莫艷芬老師上一節匯報課,內容是PEP教材五年級下冊Unit 4的 What are you doing?的對話課,隨后,張凝老師為我們作了點評,并就文本重構為我們作了精彩而實用的講座。
本次教研活動,讓我感嘆最深的是:教師能走多遠,學生就能走多遠!在平時的對話教學中,我們應該為學生創設一個又一個貼近生活,真實有趣的情境。只有有效的情境創設,才能讓學生有重大突破的可能,由老師逼著說轉化為情境使然,樂意說。也只有基于文本基礎的情境創設才是有效的,才可以優化語言的輸出。在充分考慮教學各環節的設計下,讓學生的語言是有意義的,讓學生的語言是有情感的。由此可見,創造語境乃是英語對話教學的一大核心,如何創造有效的語言情境也是我們面臨的一大難題。只重情境再造,而忽略的文本重構,往往會造成教材文本情境的浪費。而張凝老師的講座,清晰地向我們驗證了:教師有多遠,學生就能走多遠!
反思一:如何創設語言情境,優化語言輸出
在英語教學中,要優化語言輸出必定離不開優質的語言輸入。這種輸入必須基于教學目標,合理創設語言情境,才可以讓學生更好地接受。而聽了張凝老師的講座,引發了我的諸多思考,如何創設語言情境,優化語言輸出,我們需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給學生搭建一個基于文本的語言支架。二是給學生提供基于學情得語料。可以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進行補充,可以激活學生的舊知,可以參考學生的生活經驗,還可以從學生的心靈體驗出發……三是教師要給學生展示各色各樣的范本。最簡單的莫過于誦讀示范了,還可以進行表演示范和體態語的示范。總之,在創設情境時,要多關注學生的心靈,傾聽學生的心聲,學生需要的,適合學生的才是最好的。
反思三:如何做最好的自己?
課堂上,我必須有一個清晰的自我定位。如果連自己都無法認清自己在課堂上的地位,還怎么去教學生呢?如果自己都感到迷惑了,感到痛苦了,那么很有可能把學生也弄迷惑了,害慘了。教師不僅僅是教案的執行者,更要做一個明白人?
在平時,要極力做一名反思型教師。反思是一種美德,學會自我反思是一個老師的必備素質。兩千多年前的孔夫子的就我們教導“吾日三醒吾身”,可見不斷反思,才能逐漸進步。
最后引用李開復博士的一句話:“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做最好的自己,做快樂的自己,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