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罪》中,方木突然的介入讓兇手驚慌失措,落荒而逃,也展示其超絕的心理畫像能力。下面是《心理罪》觀后感,歡迎參考!
說在前頭,心理罪這部電影可能是我看的尺度最大的電影了,當然也可能是因為我看的電影少。此外,本文有劇透,介意者慎入!!!本文所有僅為個人觀點,不喜勿噴。除去坐在第一排,導致我一直仰著頭看以外,這是一次很好的觀影體驗。
正文開始
影片一開始就是一個案件的高潮。方木突然的介入讓兇手驚慌失措,落荒而逃,也展示其超絕的心理畫像能力。以此為開頭,能很好的調動觀眾的心弦以及奠定下全影片的感情基調。毫無疑問,這個開頭是很成功。
就情節而言,男主(方木)因協助破案而被看中,又因其老師無法參與案件而被引見給男二(邰隊),最終在其協助下成功破案。1分鐘可以概括的情節并無任何出彩之處。因此我認為此片出彩在意象的運用,精彩的剪輯以及矛盾沖突。
1.意象。首先,尸檢安排在了影片的開頭,毫不避諱(至少是不屏蔽)尸體以及血液,干脆利落的尸檢,緩緩的將兇手一點點的描繪出來以至最后指出兇手,看的很帶感。其次是血液的運用。此片的三個案件均與血液有關。毫無疑問,血液在這種氛圍下代表著陰暗,犯罪與血腥。此片很熟捻地運用這個意象渲染氣氛,一點點調動人的情緒,不得不說,對于我來說,是很成功的。再次,就是蜘蛛。雖然蜘蛛只在片頭曲出現了,但我認為其與整部影片都有關系。片頭曲一開始就是一張蛛網上束縛著形形色色的人(當然在觀后看來,估計是尸體或者說受害者),大約在中途階段給了個帶血的蜘蛛特寫。這正像是本影片中第二三個(或者說是第二個)案件的象征。這兩個案件環環相扣,上一個案件的兇手只不過是棋子的棋子,背后的棋手正是蜘蛛,在網中洞悉網上的細微變化,冷笑著看著。最后就是蝙蝠。蝙蝠這個意象和本文講述的一個疾病---卟琳癥簡直就是絕配,同樣的也成為了罪犯們的象征與代名詞。
2.剪輯。此片打斗、追擊場景十分之多。其中打斗場景中頻繁的鏡頭移動,帶著3D感的以第一人稱角度記錄的追擊畫面無不剪輯的非常之好,讓人非常有代入感,十分容易的講人拉入故事氛圍。其中不得不說的是打斗的畫面。極快極利索的動作配合上悶哼和細碎的呻吟,讓疼痛感格外真實。讓我想到了《摔跤吧爸爸》中的一句歌詞---“這個世界上唯有疼痛最為真實”是的,確實如此。但疼痛在這部片子里并不只是膚淺的肉體上的疼痛,而是有更深層次的,更多角度。然后,在影片的最后,給了個不斷拉遠的盡頭,在配合方木的旁白:“也許我的測試才剛剛開始。”這帶個了觀眾一個充滿希冀、富有想象空間的結尾,私以為這種結尾處理地不錯。
3.矛盾沖突。本文里有許多矛盾沖突,如想當警察的方木被邰隊前輩說還不夠格,方木極強的洞察力和其在孤兒院長大的背景等等等等。其中,我想說的有兩點。一為理性與感性的沖突。代表人物就是方木與邰隊。方木幼兒時期在孤兒院的經歷讓他情感上十分淡然淺薄,因此他是理性的擁護者,也曾直言:邰隊背負了很多無謂的情感而讓他變得軟弱。邰隊幼時因害怕沒有出言警示父親以致其死亡的愧疚、害怕等負面情緒的背負讓他變得極為感性脆弱,執警時傷亡也對他影響頗大。他曾對過度代入罪犯心理的方木動手,也曾言方木對生命缺少了那么點敬畏。而他們同又作為主人公,毫無疑問,這一個矛盾是影片的主要矛盾之一。私以為最后矛盾的結局是以方木的改變收尾的,感性與理性因如太極黑白兩極,須做到陰陽平衡,你中有我,方才是中庸之道。第二則是心理上的矛盾。本片名為心理罪。我只是膚淺的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了名字。其實我覺得我們生而是不完整的,或多或少有著心理上的某些缺陷。也許經過某些東西的誘導就會演變為心理罪。片中的罪魁禍首就是這樣。他在科研活動中沒能抵御住名利的誘惑,不惜拿自己做實驗,因此染病后又覺得自己是受害者而企圖報復社會,才有了這起案中案。心理上的缺陷并不局限于此,可以說方木和邰隊本身心靈也不是完整的,而是有缺陷的。但他們選擇了彌補缺陷而不是任其擴大甚至是被它吞噬。這大抵就是我們每個人都該做的吧。換一個角度來說,正如簡?所言:“正是因為每一條路都不完美,所以我們才能走出完美”在修復自己心靈的同時,使你變得更好的不是修復的結果,而是修復過程中你的痛苦與堅持。
所以總的來說,這是一部不錯的影片,推薦給大家,希望大家看完能有所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