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楊開慧故居的觀后感
楊開慧的故居,故居位于長沙縣開慧鄉開慧村,始建于1795年,是一座建筑面積達680平方米的土木結構院落,現有大小房屋36間,1966年故居進行了維修后對外開放,并取名“板倉”二字。經講解員的介紹我們從外到內依次走過了36間房,各間屋里都擺放了以前他們家人用過的東西。讓我覺得好奇的是竟然還有傭人房,可想而知,楊氏家族是很富有的。
講解員還特別跟我們介紹了一間房,那是毛澤東住過的房屋,他總共才來這里住過三次,時間最長的一次也只有三天。(說到這里,我想羅嗦幾句說明一下毛澤東跟楊開慧的關系,他們曾經一起學習、一起抗戰,然后到相愛、共難再遇難,整個這一過程有且只有16年,從結婚到最后僅僅10年)
接著第二站是楊開慧的陳列館,在講解員的介紹下我們依次參觀了大廳和三間展室,大廳里面是楊開慧的石膏雕像,墻壁上刻著毛澤東寫的《蝶戀花》,我從第一個字看到最后一個字,細細的品味,這字里行間都藏著毛澤東對其愛人深深的思念和惋惜。第一間展室主要是陳列了她父母及全家的照片,還有楊開慧小時候的照片,看得出開慧小時候是一個可愛、乖巧的女孩,從小受家庭環境的熏陶,立下了大志。第二間是楊開慧青年時候的照片和同毛澤東的留影。
留著一頭青年發,一副雄心壯志的樣子給我印象特深,每看到她的一張照片我都會佇立很久。在一個展柜里面,陳列了她的手記,那是寫給毛澤東的“情書”,原文我記得不太清楚,有幾句感動的話語是這樣寫的:“不料我也有這樣的幸運,得到了一個愛人,我是十分的愛他,自從聽到他許多的事,看見他許多的文章和日記,我就愛上了他……自從我完全了解他對我的真意,從此我就有了一個新的意識,我覺得我為母親而生之外是為他而生的,假如他被捉去殺頭,我一定要同他去,共這一個命運。”我看了這段文字后,我能體會到當時的楊開慧是多么的深愛著毛澤東,他們之間的感情是那么純、那么真。
遺憾的是毛澤東沒有親眼看到這封信。來到第三展室,墻壁上掛了很多偉人給楊開慧的題辭,對她予以極高的評價;我還看到了一張顯眼的合影,分別是楊開慧跟她的兒子毛岸英、毛岸青,我在想為什么沒有毛澤東呢?這些孩子們也真是可憐。
最后一站是陵園(也就是楊開慧的墓地),一座高3米多、寬1米多的漢白玉雕像是那樣的逼真,聽說這塊漢白玉石真湊姻緣,上身雕的是楊開慧的全身像,下身雕的是毛澤東的半身像。我們都在這里合了影以作為紀念。
參觀到此就結束了,在講解員的陪同、介紹中,讓我對楊開慧的身世有了進一步的了解,看著這些遺留下來的痕跡,聽著這些動人的故事,我尤為感動,頓時熱淚盈眶。一個普通、平凡的女人,能作出不普通、不平凡的事情,給后輩們留下了不可磨滅的回憶。
楊開慧,既是一代偉人毛澤東的“驕楊”,也是我們中華民族永遠的“驕楊 ”。她生命雖短,卻似錦如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