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后感一
電影太短,意猶未盡,奈何內心激蕩的文字太淺,不足以表達我無法壓制的淚點。“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這是一部為新疆的時勢應運而生的電影,卻將我心底深處那濃的化不開的新疆情像剝洋蔥般一層一層打開,只抵我那未曾說出口的對家鄉的熾熱的愛。
從小生長在新疆,我是一個地地道道的新疆人。從小我周圍的同學各民族齊聚,未曾想過有一天我們會因為彼此民族的不同而割裂我們的感情。至今,我都能想起我那小學時陽光十足的同學迪力夏提,初中那對美麗的姐妹花:加美娜,加拿提。從小,街邊賣烤肉,賣羊肉串的維吾爾族帥小伙,是我們家鄉的一景。從小,維吾爾族大嬸的酸奶,維吾爾族大爺的葡萄,是我小時候最甜美的回憶。我喜歡在買水果的時候和維吾爾族大爺討價還價,因為我喜歡聽他們樂呵呵地說著新疆味兒的普通話,我想我什么時候能夠和他們一樣,也能說一口不那么流利但是充滿味道的維吾爾族語。我的新疆情,我的民族心,在很小的時候,已然將這一切,自然而然視為我們中華一家。《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讓我內心波動了無數次,電影結束了,可是那一個個鏡頭在我腦海里不斷播放,無限循壞,我不知道從何時起,有電影能夠讓我如此迫不及待奮筆疾書寫下我內心的激揚的文字,但是我知道,我的感慨是因為我對于如今家鄉的形勢震驚,憤怒,無奈,悲嘆,但是電影中的每一幀卻又都在讓我對新疆的美好明天而充滿必勝的信念。
昏黃一體的沙漠與天相接,沒有盡頭。蜿蜒曲折的公路延伸到了有清澈溪水聲的地方??努爾魯克村,綠意蔥蘢,民風淳樸,可是每一個人的臉上掛著莫名的憂郁。灰色,籠罩了這里的天空,也遮住了每個人原本會笑的臉,灰蒙蒙的色彩,讓這里的每個人都在壓抑著自己對民族文化的熱愛,對納格拉鼓的熱愛。阿依古麗對舞蹈的熱愛,屢屢被剝奪,艾山江對打鼓的熱愛,屢屢被壓制。跳舞,打鼓,那是維吾爾族的天性,是一個民族祖祖輩輩流傳下來的民族文化啊,為何就能因宗教極端思想影響而改變!民族文化為何就能因少數人的極端言論而被踐踏!那個老村長??納格拉鼓的傳承人,托合提老大爺在聽到徐紅房頂上的鼓聲時,回到自己的家里,拿出心愛的鼓,狠狠的過了一把“癮”,那種刻在骨子里的對鼓的熱愛,溢于言表,老大爺的可愛,讓我忍俊不禁,可是老大爺因受宗教思想蒙蔽不敢打鼓壓抑的心,又讓我揪心。一部電影,全程淚點,每個淚點,我無一幸免,并非我淚點低,只是因為我對新疆深沉的愛,對我們中華大家族的愛。
“訪惠聚”這個字眼,很早就進入了我的視野。當時,在瀏覽這類信息的時候,我真的只是匆匆一瞥,因為,新疆太大,南疆太遠,我了解得不夠深。可是當今天電影的長焦對準了南疆的一個小山村時,不到兩小時的時間,無數個“訪惠聚”的縮影,我才明白,黨中央和政府讓近30萬干部下基層開展轟轟烈烈的“訪 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對于南疆的經濟發展和民族團結多么重要。美麗善良的阿依古麗,從小對舞蹈的執著和夢想,終于在工作組到來的那一刻,發生了歷史性的轉變。如果沒有工作組,阿依古麗的人生會充滿色彩嗎?阿依古麗的臉上還會煥發出幸福的微笑嗎?阿依古麗會想像到有一天她能夠站在舞臺上和自己的偶像面對面,實現自己的舞蹈夢嗎?徐紅從剛開始一個看到蟲子會尖叫的弱女子到后來看到泡面里的蟲子能夠淡定扔出去繼續吃泡面,她的身,她的心,已經和努爾魯克村的一切,融為了一體。徐紅沒法陪伴自己年幼的孩子,可是他卻讓又聾又啞集聚音樂天賦的阿迪力重新聽到了這個世界美妙的音符,重新站在了夢想的舞臺上。能夠讓一個村里人認為的傻子,有一天站在舞臺上成為一名樂手,實現他的夢想,這是多么偉大的力量!如果沒有徐紅,沒有工作組的到來,阿迪力的笑容會依舊燦爛嗎,阿迪力的明天又會是怎樣?阿迪力對音樂的癡,只有徐紅知道,徐紅對阿迪力發自內心的照顧和關愛,阿迪力內心最清楚,從來都是成雙成對出現的納格拉鼓的另一只出現在徐紅門口的那一刻,我知道了,民族之間的真情和關愛,從來都是在一起的,因為我們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
影片的結尾,在納格拉鼓聲響起的那一瞬間,震撼了每一個人。壯觀的納格拉鼓表演,維吾爾族特有的音符和曲調,在發聲的那一刻,就讓人震顫,讓宗教極端思想無處可躲,無處可逃!那鼓聲,讓人忍不住要舞蹈,忍不住全身血液與之沸騰!一群漢子的鼓聲,一片田野的鼓聲浩蕩,在這氣勢如虹的鼓聲中久久回蕩,那聲音在歌頌維吾爾族燦爛悠久的民族文化,在唱響中華民族團結奮進的旋律,在激勵我們每一個人為了新疆,為了中國的美好明天而努力奮斗!
電影太短,文字太淺,我的新疆情太深,我的愛國心太濃,卻只能化作最簡單的文字,表達我的心:我愛你,新疆。我愛你,中國。
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觀后感二
在新疆南部浩瀚的塔克拉瑪干沙漠最南端,有一個依偎在昆侖山腳下的小山村??努爾魯克村。16歲的少女阿依古麗在河畔憂郁地嘆息著,原來,受宗教極端思想蒙蔽的父親不允許她跳舞,并且急著讓她嫁人....."納格拉鼓"曾經是努爾魯克村里最有生命力、最快樂的聲音,但是受到宗教極端思想的影響,鼓聲在村里消失了十多年,隨著鼓聲的消失,很多人的生命力也漸漸消失了,這里的人思想變得保守起來,衣服從彩色的艾德萊斯綢變成了一身的黑色,連舉辦婚禮都不允許唱歌、跳舞,曾經活潑可愛的孩子們都變得沉默,就連村里曾經最活躍的廣場也廢棄了,受村里壓抑多年生活氛圍的影響,讓納格拉鼓傳人、曾經的村長托乎提大爺再不敢打鼓。
這一切,令到村里開展駐村工作的自治區"訪 民情惠民生聚民心"工作組的干部們感受到了巨大的工作壓力。他們在工作組組長何建疆的帶領下,用一種貼近普通村民的交流溝通方式,成功地化解了很多誤解甚至敵意,通過春風化雨般的工作方式,贏得了基層老百姓的支持與信任,后來村里的大喇叭里響起了工作隊隊員打鼓的聲音,這鼓聲一天天敲打在每個村民們的心里,慢慢地,將所有人的心敲醒、敲響,當最后村里的人都拿出那些曾經被拋棄的納格拉鼓,坐在一起熱鬧地敲起鼓的時候,村子活了,而這部電影也因為這整齊的敲鼓聲擁有了靈魂,在為觀眾帶來意味深長的感動的同時,也充分展示出影片所蘊含的思想深度。而阿依古麗,那個從小就有著長大要當舞蹈家夢想的美麗姑娘,不僅重返校園,更登上了夢寐以求的達人秀舞臺。這是2017年天山電影制片廠拍攝的電影《塔克拉瑪干的鼓聲》的故事。
這部影片4月17日在北京首映,我們是6月2日下午由師市直工委組織觀看的。說實在的,觀看前我聽說這是一個講"訪惠聚"工作組的故事,心里想著這樣一個體裁,不會有多好看。
這部影片通過真實、細膩的電影故事和語言,營造出屬于新疆這塊土地的生活氣息和藝術氛圍,以唯美和深沉的影像基調,既內斂又奔放地講述了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從開頭到最后都深深吸引著我,期間讓我們潸然淚下……
當我看到影片中展示出的漫漫荒漠與戈壁,小巴郎在塵土飛揚的沙塵中赤腳奔跑,我忍不住的掉下淚來,我為南疆與內地巨大的反差而內心糾痛,那一刻,我才知道我有多愛我的新疆,我才意識到這份愛已經深深刻在我的骨子里了......
散場出來,我看到好些人的眼睛都是紅紅的,回單位的路上,我們一直議論著影片中出彩的細節,一個不知名的小伙說:"沒想到新疆能拍出這么好的電影,雖說有些技術手段還達不到大片的境界,比如有些鏡頭讓人看起來很暈,但內容真的太吸引人了,你都不知道為什么,看著看著眼淚就會不自覺的流下來......"
影片潤物細無聲,令人印象深刻,非常了不起!且拍攝的這部精品之作,讓我們感受到了維吾爾族人民的勤勞質樸、善良熱情,能歌善舞和成百上千"訪惠聚"駐村工作隊的奉獻與辛苦,也讓我們看到宗教極端思想對少數民族優秀文化、正常生活的肆意踐踏與破壞,凸顯出民族團結對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性,充分說明了我們要抵制宗教極端思想,就需要用正能量對沖噪音雜音的重要性,期待著時代創作出更多、更好的優秀電影作品,成風化人。
鄭曉寧老師飾演的駐村工作組組長何建疆,對情感的把控實在太到位了,攢足了觀眾的淚點,不愧是老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