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映之前就有了寫一些什么的沖動,直到幾個小時前看完了整場電影,到真正下筆的時候,才忽然覺得有許多之前沒有預料到的情緒卻不能很好的歸納。思想似乎還漂浮在某些地方,一座山峰或者是一個背影,一世的笑與淚。音樂伴隨著強烈的鼓點,還在敲擊我的耳膜。那個孤獨的坐在山頭,望著十萬天兵寂寥的背影,讓我不禁回頭嘗試尋找這份感動的源頭,在沒有朝九晚五,沒有太多務實的愿望,沒有那么多借口和埋怨之前的某個歷史的片段,我想我找到了傳承在血脈之中,一些不會死的東西。
這次點映其實是臨時加的場次,本來并沒有覺得會有太多的人,事實上最后進場的時候也多多少少有三分之二的上座率。這對于動不動就票房毒藥的國產電影,其實算是驕人了。真正讓我感覺到震撼的東西,是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看見一部電影,直到片尾曲演員表放完依然沒有一個人離場。
這讓我明白至少并不是我一個人在感動,在共鳴。
“齊天大圣是不會死的。”電影里多次提到了這句臺詞,像是導演在執著的闡述著某種東西一樣,貫穿了整個劇情,一直到最后,江流兒稚嫩的聲音念出來的時候,讓我的眼睛有些濕潤。
當說起孫悟空,常常是聯想到英武的,頂天立地的那個大圣。可今天,我看到了一只迷惘脆弱的猴子,那個離開了花果山,做過弼馬溫,舉起金箍棒砸開了天,又被壓了五百年光陰磨平了棱角的猴子。他不再威風凜凜,不再法力通天。五百年滄海桑田,當人們甚至他自己都不再相信傳說,妖怪也忘記了那個把天捅破個窟窿的齊天大圣,只有一個叫江流兒的小和尚,還在執拗的相信那個戲文里的孫悟空,正如同曾經的我們。
在最初我便得知了這是一部關于拯救與被拯救,救贖與自我救贖的故事。這第一時間是讓我聯想到了呂克貝松的《這個殺手不太冷》,同時也對一部CG電影如何表現一個略顯嚴肅的中心感到疑惑。當然對于立意來說自然不算新穎,對于如今浸濡各種視聽盛宴的人們來說,也不至于驚世駭俗。
可我還是被驚艷了,動作的張弛,細膩的表情,絕配的音樂和光影色彩的搭配,即便不是美術從業者也能輕而易舉的感受到整部動畫制作的用心,對腳本的琢磨。全程有淚點有笑點,有最樸素的情感。長安城的一場雨,山林里的一道溪,月夜下的漫天飛螢,幾乎前半段的每一個畫面都可以是一張精致的壁紙。
值得拿出來單獨一提的是電影的音樂,可以想象正式上映之后原聲的火爆。開場大鬧天宮的戲曲,配合節奏明朗的打斗,致敬著80后回憶里最經典的畫面。之后的行走自然抒情,踏上旅途的搖滾,還有古箏,太鼓,不同的風格卻毫無違和,這是真正的量身定做的音樂,讓每個人的表情與動作,一靜一動都配合節拍,每一段樂曲的前奏和高潮都卡到了恰到好處的鏡頭,對于一部動畫電影,這無疑是制作團隊良苦用心。
美中不足,或許是經費的緣故,影片的結尾有些倉促,甚至最后用結尾曲搭配著腳本作為后續的交代,許多同場觀眾發出沒有看夠的抱怨。
我不想扣上振興國產動畫或者是某某某的希望的帽子,這對后繼者,也對曾經努力著卻倒下的人不公平。我想談的,怎么說呢,情懷吧,說的有點土,有些人總舉著情懷這大旗終究也使得這個詞并不大光彩。但總的來說,確實也沒有比情懷更好的詞語了。
或許在外國人看來,在他們擅長的領域,是居高臨下的,帶著好奇和一些優越,這種優越甚至被我們拿來用作嘲諷和鄙視。可他們對于西游這一概念往往是一只能打的猴子披荊斬棘的故事。而對于我們,這是一個符號,象征著太多的意義,這是外國的大片所絕不能比擬的東西,它伴隨著每一個中國孩子的成長,會稀釋,卻正如之前說的,不會死。
國產二字似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扮演著劣質,低幼,又或者歌頌主旋律之類可以諷刺可以嗤之以鼻的角色。以至于這成了理所當然,成了可以自我滿足的借口。做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畢竟是國產。然而拋那些復雜的因素,人和人終究沒差距不大的。于是當這種妥協成了習慣,我們嘴上不屑的同時,心里總是會渴望的。渴望著某些屬于我們自己的,英雄的歸來。
于是英雄回來了,帶著放肆不羈,帶著無所畏懼,仿佛面對十萬天兵也不曾動搖的,歸來了。
當我看見那只脆弱的猴子,有血有肉,會哭會笑。我想到了七八年前中學的我捧著一本《悟空傳》讀的淚流滿面,之后將一些東西刻進了我的血液,又被歲月依稀。
我忽然意識到,在我們每個人的童年里,沒有社會的壓力,沒有責任的煩惱,在那個時候。都有這么一只孫悟空,上天入地無所不能,他會覺得自己獨一無二,與眾不同。他想銷生死簿不受離別的苦痛,他想翻江倒海變幻神通,他想要無拘無束,想要與天比肩,于是他想到做神仙,他覺得神仙就可以過這樣的日子。接著猴子看到了因為愛情變成死胖子的一頭豬,看到了因為打碎琉璃盞就被打落凡間的某河童。
當這只猴子終于會明白,手里這根金箍棒,不能通天也不能探海。當明白了這一切,我們便長大了。
長大了以后,我們不再信仰,不再羨慕那只上躥下跳的猴子,覺得那是個自不量力的幼稚悲劇。然后在成長中學會妥協,對那些拼搏著的嗤之以鼻。學會找到各種理由,來讓自己的失敗好過一些,會厭惡過的自己,正如同悟空開始厭惡那個天真的相信齊天大圣傳說的江流兒。
于是我們不愿意承認和面對,刻意的割裂過,好的和壞的,統統拋棄掉。然后我們感到了空虛,我們看到外面的世界,把目光所及的都吃下,好的好壞的,統統接納。
之后的路上會有很多人告訴你如何做,長大應該是怎么樣的。慢慢的,也就放棄了自己思考。繼而我們開始詆毀,嘲笑,否認那些幼稚的夢想。我們開始會問“他們都這樣,你一個人努力能改變的了什么?有意義嗎?”
可是,意義從來都不是一直都在那里的。一個人做,十個人做,都是沒有意義的。可當一個故事,爺爺給父親說,父親又對孩子講,一代一代笨拙的傳下來,意義就出現了。
這就是我們的西游。
對于所有人,也許在某個歷史片段里,在依稀了的,泛黃了的記憶角落中,掃開灰塵,會有那么一個猴子,那么一個人,烙印著一個時代,在那個角落,為了些什么愛過恨過,戰斗過,刻下一段傳說。
最后引用悟空傳的一段??????
紛紛落葉飄向大地,白雪下種子沉睡,一朵花開了又迅速枯萎,在流轉的光的陰影中,星圖不斷變幻,海水中矗起高山,草木幾百代的榮枯,總有一片片的迎風挺立,酷似它們的祖先。
怎能忘了西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