圓明園的毀滅的電影觀后感篇一
??觀《圓明園》有感 “流光容易把人拋,紅了櫻桃,綠了芭蕉”,歷史如同一輛急著前行的車,轆轆而過,留下深深的印記,引得無數的后人駐足相望、定神深思、感悟過往、反省現在。縱觀中國這一泱泱大國,莽莽五千年,勝敗百千朝,但最后十之八九逃不過“生于憂患,死于安樂”的結局,圓明園的繁華落敗、滿清的興衰存亡即使最好的證明。
素有“萬園之園”美稱的圓明園是清代著名的皇家園林之一,占地五千二百余畝,共有一百五十余景。圓明園最初是康熙皇帝賜給皇四子胤?的花園,在康熙時期已初具規模。雍正皇帝即位后,拓展原賜園,并在園南增建了正大光明殿和勤政殿以及內閣、六部、軍機處諸值房,御以“避喧聽政”。乾隆皇帝在位期間,對圓明園歲歲營構, 日日修華,浚水移石,費銀千萬,并向東新、長春園,東南并入綺春園;至乾隆三十五年,圓明三園的格局基本形成。嘉慶朝,主要對綺春園進行修繕和拓建,使之成為主要園居場所之一。道光朝時,仍不放棄圓明三園的改建和裝飾。五朝更建,使得圓明園成為一座熱鬧繁盛的藝術宮殿。園中有金碧輝煌的宮殿,有玲瓏剔透的樓閣亭臺;有象征熱鬧街市 的“買賣街”,有象征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有仿照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峰夕照, 有仿照蘇州獅子林的風景名勝;還有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夢場景,如蓬萊瑤臺、武陵春色等。圓明園不僅匯集了江南若干名園的勝景,還創造性地移植了西方的園林建筑,可謂集中方園林之大成,融西方建筑之精華。不僅如此,圓明園內還珍藏了無數的各種式樣的無價之寶,極為罕見的歷史典籍和豐富珍貴的歷史文物,如歷代書畫、金銀珠寶、宋元瓷器等,堪稱人類文化的寶庫之一,是實至名歸的“世界上一座最大的博物館”。
從滿清政府對圓明園的巨資擴建和圓明園的繁華壯觀,我們不難看出,清政府滿盛時期的強大,統治者生活安逸、消費奢侈,享盡天朝之所有,坐攬天下之奇物。但是安逸的生活讓他們忘記了思考、忘記了發展、忘記了祖代的教誨,讓他們看不到世界的另一端有無數雙邪惡的眼睛正盯著這片東方土地。他們萬萬沒有想到,自己安于其中的小生活竟然成為了朝代走向衰敗的前兆,眼前的繁盛竟會成為孕養清廷滅亡這一苦果的黑色搖籃。
1840年,英國發動戰爭,政府統治下的中國根本無力抵抗先進技術的挑戰,清政府的慘敗自此讓西方侵略者打開了中國的這扇緊閉的大門。1857年,英國借口“亞羅號”事件,法國借口“馬神甫事件”,聯合出兵侵略中國,在侵占廣州后,繼續進犯北京。10月5日,英法聯軍兵臨北京城下,根據俄國情報,繞抄安定門、德勝門,進犯圓明園。10月6日,英法聯軍闖進圓明園,立即瘋狂地進行搶劫。首先闖入圓明園的是法國侵略軍,他們見物就搶,每個法國士兵口袋里裝進的珍品,價值三四萬法郎。他們空手而進,滿載而歸。在法國軍營里,堆積著珍奇的鐘表、五光十色的綾羅綢緞,以及珍貴的藝術品,價值達3000萬法郎。英國侵略軍雖然來遲了一步,但金銀財寶也裝滿口袋。更可惡的是,對那些搬不走的大瓷器和琺瑯瓶,
他們打得粉碎。為了消贓滅跡,掩蓋罪行,英法侵略軍把圓明園搶劫一空之后,英國全權大臣額爾金在英國首相帕麥斯頓的支持下,竟下令燒毀圓明園。大火連燒三日而煙未絕,使這座世界名園化為一片焦土。
這把火燒在圓明園上,更少在每個中國人的心中;這把火燒的圓明園一片廢墟,更燒的中國一頁慘痛的歷史。
作為*的大學生,我們更應該痛定思痛,以史為鑒。在我看來,圓明園的毀滅其最主要的原因在于清政府及官員本身的無能,這正是“滅六國者六國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他們的驕縱讓他們看不到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展,固守“天朝為中心”的錯誤理念,不思進取,上不得天意、下不得民心,終究釀成一朝滅亡、物是人非的悲劇。因此,在現代科學技術及先進生產力飛速發展的當代,我們要吸取教訓,不能重蹈滿清的覆轍,要放寬自己的視野,與外溝通,虛心學習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好的方法,結合我國自身的特有情況,充分利用到我國自身的發展中去,“以人之長,補己之短”。另外,清朝后期全國上下安于現狀、懶散墮落的生活態度也警示我們,“落后就要挨打”,只滿足眼前自己之所有,不思今后有何求的想法只能讓自己前進的腳步逐漸放慢放慢,最終停止。“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道理在現在更是一句無可挑剔的真言,我們應該為未來展開一張有條有序的藍圖,不管現在自己有那些東西,不管現在自己有什么成就,都按照計劃中的一步一步扎實的走好人生之路,不驕不躁,不懶不惰。
最重要的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只想只說而不做,都只是一場空想。作為祖國未來的我們,肩負著復興國家、弘揚中華的重大歷史使命,我們有責任和義務將對歷史的沉思深入到自己的行動中,從現在起,緊緊抓住時光老人即將帶走的每一秒鐘,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完成自己應該完成的,不辜負所有關心我們的人給予我們的厚望,成為一個有用的人,為社會和祖國明日的發展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相信,有我們共同的努力,“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后人而復哀后人也"的悲劇就不會再次上演。
賞一園而觀盛世,望一朝而思歷史。以己之力,盡己之行。
圓明園的毀滅的電影觀后感篇二
一個東方文化的集大成者,一個人類歷史上空前絕后的藝術的結晶,就這樣在我的眼前由小慢慢發展壯大,達到頂峰,然后極速的毀滅,《圓明園》電影觀后感。強留在腦海的是這座曠世皇家園林帶來的震撼和褪不去的濃煙滾滾。
誰也不會想到曾經那座小小的牡丹園會成為日后震驚世界的的圓明園,讓國人魂牽夢縈,為失之而痛心不已。圓明園歷時一個半世紀之久,規模之大,建筑之多,寶物之豐是世界上其他皇家園林加起來都無法與之相比的。聯軍中的一位牧師看到圓明園情不自禁的說:"這是《一千零一夜》中才能出現的幻境",由此我們可以想象圓明園的曠世之美。她幾乎囊括了世界上所有的美景,人工的,自然的,東方的,西方的,大清帝國的縮影,甚至神話中的仙境都能在其中看到。她集東方所有想象力、建筑智慧、政治思想,園林藝術和龐大的財富于一體。雨果曾經這樣形容過她:"一個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的一切都匯集于圓明園。只要想象出一種無法描繪的建筑、,一種如同月宮似的仙境,那就是圓明園。假定有一座集人類想象之大成的燦爛寶窟,以宮殿廟宇的形象,那就是圓明園。如果不能親自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她…"。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十二生肖噴水池,觀后感《《圓明園》電影觀后感》。之前屬于我國的珍寶,現在卻要國人花費巨資買回。當我得知我們以高價從外國買回銅牛頭、銅猴頭和銅虎頭的時候,我不知道我是該欣慰,該羞愧還是該憤怒。
當大清還在以兩千年前的模式運轉,當乾隆下令廢棄西方的提水機械,當大清還在自詡為天朝上國,不屑與西方蠻夷互通有無,當西方列強在如火如荼的進行工業革命,殖民地擴張時,這個制度僵化,政治,閉關鎖國,科技落后的大清帝國注定要為自己的保守和自大付出慘重的代價,這樣悲劇性的歷史是無法避免的!馬嘎爾尼爵士說的很準確:大清帝國就像一艘破爛不堪的頭等戰艦,她之所以在過去的一百五十年沒有沉沒,僅僅是由于它的體積和外表,但是,一旦一個沒有才干的人在甲板上指揮,就不會再有紀律和安全了。
于是不愿看到的情景出現了,在英法聯軍的相對先進的炮火攻擊下,我們幾乎沒有能力反擊,看到英法聯軍不費吹灰之力以極少的傷亡人數像入無人之境一樣攻破大清的第一道以及最后一道防線時,我的心在滴血,看到我們的戰士勇往直前,用生命護衛自己的國家我很感動,看到英法強盜搶去和毀壞圓明園中的物品時,我很痛心,一個歷時一個多世紀空前絕后的東方博物館就這樣毀于一旦。看到他們毀壞圓明園,我多么想沖過去去阻攔他們,我突然想到余秋雨和余秋雨筆下的敦煌石窟。
讓我記憶猶新的還有一個場景,當英法聯軍焚燒圓明園時,他們發現了一個倉庫,里面是馬嘎爾尼爵士贈于大清皇帝的禮物,其中不乏西方先進的武器,他們不明白大清為什么從未設法改變他們落后的武器裝備,我不想知道答案,我只知道那是圓明園毀滅的原因。
重溫這一段歷史,是每個國人的驕傲和也是每個國人的傷痛。圓明園,這座曠世的皇家園林,昔日的奢華不再,如今只剩下斷壁殘垣,她時刻警示我們要牢記歷史的教訓,激勵我們科學發展自己,不再重蹈歷史覆轍。
我們要銘記,在中國,曾經有一個世界奇跡,她的名字叫圓明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