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紀錄片《鏡子》是一部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一部經過十年策劃、兩年攝制的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央視紀錄片《鏡子》觀后感作文,歡迎閱讀!
央視紀錄片《鏡子》觀后感作文(一)
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召開之際,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盧釗凱、范永東執導的紀錄電影《鏡子》在提名的200多部紀錄片作品中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節,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此前,《鏡子》的主創團隊還參加了一系列進校園活動,家庭情感教育、孩子的自我成長等話題瞬間引發廣大師生和家長們的熱烈討論。
紀錄電影《鏡子》講述了3個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的家庭的故事??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古為鏡,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有專家評價,“《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鏡子》雖然講述了關于家庭情感教育的話題,但在其背后,卻融入了我們創作者對于人性的理解、對于愛和欲望的思考。我們從哪里來?我們今天在什么地方?將來要去哪里?這些問題的思考結果,全部貫穿于電影始終。”盧釗凱說,做紀錄片除了要會講故事,更要會“選擇”。《鏡子》選擇以代際情感問題為切入點,通過真實呈現3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重新審視了當今時代中國家庭所面臨的親子關系、親密關系等情感問題。
《鏡子》的另一位導演范永東表示:“我們想要呈現給觀眾的不僅僅是一個家長需要接受教育、社會需要給家長受教育的機會的問題,我們更想探討關乎人的精神構建的問題。我們似乎找到了一條可以解決中國人精神層面或者心靈層面問題的線索,隨著持續的深入探討,我希望這個線索將成為構建和諧社會、完善法制建設的一把鑰匙。”
央視紀錄片《鏡子》觀后感作文(二)
4月16日下午,由中央電視臺社會與法頻道出品的真實電影《鏡子》在國家圖書館舉行首映典禮暨交流會。在第七屆北京國際電影節召開之際,在200多部提名的紀錄片作品中,《鏡子》脫穎而出,入圍終審環節,角逐紀錄單元最佳中國長片獎。
影片講述了一個關于心靈回家的故事。三個家庭因孩子輟學而陷入困境,父母們無奈將孩子送入一所特殊學校接受“改造”,卻意外地讓自己接受了一次觸及靈魂的啟蒙教育。父母對孩子滿滿的愛有時卻造成了滿滿的傷害,這究竟是為什么?“問題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個問題家庭教育模式的存在。
孩子是家庭的一面鏡子,而家庭更是社會的一面鏡子。作為中國首部深度探討家庭情感教育的真實電影,《鏡子》通過客觀冷靜地真實紀錄,呈現三個家庭的社會學樣本,讓人重新審視當今中國家庭面臨的親子關系等情感問題,給觀眾提供了充分的思考空間。
此前,《鏡子》的主創團隊分別走進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首都師范大學和河北省石家莊二中的校園放映,引發了廣大師生和家長的熱烈討論。
北京國際電影節紀錄單元評委、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張同道觀看完影片說,“《鏡子》是一味中藥,給社會提供了反思、給生命提供力量,讓社會更加和諧,這是紀錄片本身的責任。”
北京師范大學心理學院副院長林丹華說,“家庭影響孩子最深,孩子出現了問題父母一定要反思,只有和孩子共成長,才能讓孩子能夠有屬于他們的天地。”
央視紀錄片《鏡子》觀后感作文(三)
國內知名實戰派心理咨詢專家張久祥在《鏡子》走進石家莊第二中學活動中表示,“這是我看到央視拍的、與心理有關的節目當中最接地氣的,直入父母、還有成長中的青春期孩子心靈深處的穴位點,接觸得最近的。”以下是我個人對于《鏡子》的一些心得:
一、家長要重視家庭教育
家長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最容易模仿家長的言行,只有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有機結合起來,才能收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校每周五天的教育,老師都是有意識的培養孩子的性格、品行、意志和興趣等等,孩子也易于接受和成長。可是周末的兩天,孩子在家容易受到家長的溺愛,沒有規律的學習和生活,把在學校五天培養出來的好習慣給忘掉了。只有家長意識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主動去做好家庭教育,孩子才能健康茁壯地成長,才能成長為可以遮風擋雨的參天大樹,才能成為對社會有益的棟梁之才。
二、父母要以身作則
孩子需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這些受父母的影響最大。你讓孩子不亂扔衣服,自己回到家后卻隨手把衣服扔在沙發上,還口口聲聲地讓孩子把衣服整理好,孩子會照你說的做嗎?不讓孩子看電視、上網玩游戲,可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家長卻目不轉睛的看著放大音量的電視節目或坐在電腦旁忘我地玩著各種游戲,孩子的心里會怎么想,能感覺到平衡呢?所以,家長要以身作則,要求孩子不做的,首先自己不做。最好的方式就是陪著孩子一起寫作業,或者孩子寫作業的時候,家長看看書,讀讀報,輕聲地做些家務,讓孩子感覺到他(她)寫作業時父母也沒有清閑,這樣孩子的心里會有一種平衡感,也愿意寫作業了。
三、加強與孩子的溝通
家長要多與孩子交流和溝通,哪怕再忙,家長也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陪孩子一起說說話,聊聊天,給孩子講講故事。家長與孩子的溝通,要注意講究科學方法:首先要善于傾聽。只有傾聽孩子的心里話,知道孩子想什么、關注什么和需要什么,才能有針對性地給予孩子關心和幫助,也會使以后的溝通變得更加輕松。孩子向您訴說高興的事,您應該表示高興;孩子向您訴說不高興的事,您應該讓他盡情地宣泄,并表示同情;當孩子向您訴說您不感興趣的話題,您應該耐著性子聽,表示您關注他的談話內容。這樣,孩子便樂意向您傾訴,父母也可以更多地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