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樂之城》的結局并不圓滿,男女主角為了實現各自的夢想而分開,這也許正是查澤雷多年打拼之后的感觸??為了實現個人的夢想必須有所犧牲。
愛與夢想影片《愛樂之城》觀后感一:
愛與夢想所譜寫合奏的《愛樂之城》,是笑中帶淚的,電影即喜聞于逐夢之路上愛的相隨,也淚目于那難成眷屬后的遐想,于此中電影至美的鏡頭與歌舞如夢似幻的結合,更將一座繁華之都的魅力淋漓盡致的得以了展現,讓人不經多么希望時間能就此停留在這座浪漫的愛樂之城。
兩個身懷藝術夢想的青年共同追夢的愛情故事,其實就劇情本身來看并沒有太多的新意,甚至可以說是略顯俗套的,但達米安?沙澤勒卻將這樣一個看似俗套的愛情故事變成為了一個讓人想永遠沉醉其中的童話,這是因為電影透過恰到好處的歌舞,經典動人的配樂和完美的節奏掌控,編制出了一個太過美好的夢境,即便這個夢境有著虛假的橋段,可透過那近乎完美的光影藝術卻讓人變的愿意去相信這份發生在洛杉磯的浪漫,相信這段固有遺憾又何其美好的愛情。
《愛樂之城》最為值得稱道的所在,便是將本很難被嵌入現代電影之中的歌舞,讓人感慨是如此行云流水的與電影融為了一體,在那讓人有感豁達歡愉的歌舞中,初戀的美好與驚喜得以了表達,對夢想的堅守是如此的篤定,洛杉磯的良辰美景亦仿若變的更為夢幻,歌舞在這部電影中的體現,不僅做到了沒有一絲的突兀刻意,更渾然天成的成為了一種電影美學的享受,這種堪為完美的歌舞嵌入,直入人心。
《愛樂之城》不僅有著完美的歌舞,這一次的達米安?沙澤勒對音樂的融入,比之《爆裂鼓手》還要更為出色,鋼琴、爵士、流行飄揚蕩漾的音符,幾乎完美的出現在了它們最當出現的地方,表達著男女主角們的喜怒哀樂,而當男女主間的關系雖著現實而急轉直下,音樂也隨著黯然離去,直到最后他們試圖再度逃離現實之時,那動聽的旋律則也于此再度回歸,使電影的結局著猶如《泰坦尼克號》結局的異曲同工之妙。
《愛樂之城》更是一部站在“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電影,其實即便你看的電影為數不多,亦不難發現這部作品所飽含對舊有好萊塢電影的懷舊之情,但巧妙的是這種懷舊在電影中其實只是一層糖衣,在這層糖衣之下,不論是那由冬而起至冬而終的季節更替,還是對洛杉磯旋漪風光的善用,都是這部電影自身的新穎亮點,達米安?沙澤勒并沒有將懷舊變成自己的王牌,而是在一部讓人倍感新穎的電影中用真摯動人的情感真正做到了返璞歸真。
還記得《午夜巴塞羅那》中有一句尤為經典的臺詞??“只有未遂的愛才會浪漫。”,而這部讓人因樂生愛,情迷此城哀而不傷的《愛樂之城》,無疑正是對這種浪漫做出最好詮釋的佳作。
愛與夢想影片《愛樂之城》觀后感二:
先來說說片名,中文名是愛樂之城,是愛好音樂呢?還是帶來歡樂之意呢?相信還是前者。因為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就是一名酷愛音樂的發燒友,年輕時組過樂隊。愛樂樂團是國際上知名度最大的交響樂團之一,所以愛樂一詞知名度很高,用“愛樂之城”能很快被人與它歌舞片的類型相掛鉤,喜歡的人自然會選擇。但它英文原名是《LALALAND》,這個名字有了更內涵的意義,影片背景地是洛杉磯,英文簡稱就是LA,而“LALALAND”又有夢幻之城的意思,所以是一語雙關,既表達了對洛杉磯的致敬,又貼合了劇情。中英兩個片名偏差較大,但也是語言差異導致的無奈。
影片用春夏秋冬四個章節來講述了男女主角兩人的戀愛經歷,在春到來之前,描述了這兩個主人公都是落寞不得志的文藝青年,男主是酷愛爵士樂的鋼琴手,女主是渴望被認可做著演員夢的業余編劇,被現實磨礪鋒芒的同時,卻因為一首簡單的鋼琴曲偶然相遇了。春,他們在山頂路燈下翩翩起舞;夏,他們在擁擠的小屋規劃未來;秋,他們在各自事業上鋌而走險;冬,事業有成,愛卻成冰。結局的設計非常有力量,用類似“滑動門”的雙結局表現了這段遺憾的姻緣。看似“有情人終未成眷屬”,丟掉了很多投資,但卻是導演堅持的一點,他覺得“相遇是美好的,但一路走下去未必有好命,當兩個人有共同的回憶時,那是非常純凈的,沒什么能夠玷污那段回憶。”愛情片的魅力不就在于多舛嗎?
如果僅僅是愛情和夢想本身,還不足以成就影片的成功。要知道,達米恩?查澤雷本身就是一位迷影以及超級樂迷,影片中大量的經典電影元素和歌舞音樂環節就成為觀眾津津樂道的地方。影迷可以感受到《無因的反叛》、《卡薩布蘭卡》、《雨中曲》、《黑貓》、《繡巾蒙面盜》等等經典影片的情懷。導演透露,除了《雨中曲》,朱迪?嘉蘭的《一個明星的誕生》和《火樹銀花》、夢露的《紳士愛美人》、德納芙的《瑟堡的雨傘》都是本片的創作靈感。所以復古的電影情懷也是影片區分圍觀群眾和忠實影迷的基本要素。相信通過男女主人公劇中的游歷,洛杉磯那幾個知名場景將再次成為旅游圣地,比如里亞托劇院、格里菲斯天文臺、華納影廠等。
本片在攝像技巧和燈光、音樂上的運用也是漸臻佳境,無論是開篇公路上令人瞠目的長鏡頭,還是高斯林和斯通在格里菲斯天文臺上的飛上云霄,片中的歌舞都活力四射地飛揚起來。生活不易,但這部電影值得回味,它娛樂我們,啟發我們,讓我們感受活著的美好。達米恩也說:“我們現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需要在銀幕上看到希望和浪漫。歌舞片能表達一些只有電影這種媒介才能表達的東西。電影可以言說我們的夢想,呈現一個萬事萬物可以化作歌聲的世界,傳達打破現實規則的那些情緒。歌舞片中有一些非常單純、美麗的東西。”
洛杉磯不是一座那么包容和熱情的城市,無數的年輕人抱著夢想而來,同時也破滅了很多美好。即使交通擁堵、虛偽的聚會、殘酷的仕途,但在這些表面下總有一些閃光的東西。洛杉磯有種詩意,它由一些做著不切實際夢的人建造,他們為了夢想可以付出一切。
愛與夢想影片《愛樂之城》觀后感三:
《愛樂之城》就像一顆色彩鮮艷且華麗無比的炮彈,打響了威尼斯電影節的第一炮,而且幾乎可以肯定的是近兩年最好的電影節開幕片。而我,早上10點多抹著眼淚從Darsena大廳出來,在頗為簡陋的官方紀念品店轉了一圈,就又鉆進了11點15分第二場放映的等候隊伍中。
縱觀十幾種傳統影片類型中,歌舞片可能是最不受觀眾、影評人待見的一種類型。不知多少人看到電影中的角色突然唱起歌跳起舞就大翻白眼。確實,如果處理不好,在劇情中突兀的插入歌舞場景很容易造成觀感的割裂,甚至尷尬。所以在那個歌舞片的黃金時代過后,這個類型始終在走下坡路。2002年的《芝加哥》拿下奧斯卡最佳影片,幾乎已經是該類型的絕唱。最近10幾年來,歌舞片已經逐漸走向滅亡,值得拿出來說的無非是褒貶不一的《悲慘世界》。再有,就是販賣男色的《魔力麥克》了。
而DamianChazelle帶來了《愛樂之城》,這個在兩年前憑借《爆裂鼓手》一片驚艷全世界的年輕人,在自己的第三部電影中使用了更大牌的卡司(EmmaStone和RyanGosling),和躍升數級的制作規模。且沖破新秀墻,即使在影片后半段逐漸拋棄了歌舞片形式,也可堪稱拍出了應該是近十年最好的歌舞片。
《愛樂之城》中穿插始終的音樂類型,也是主角Sebastian(RyanGosling飾)所追求的夢想??爵士音樂(Jazz),就像歌舞片這個影片類型一樣,逐漸走向死亡。而Seb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理想主義者,最大夢想就是開設自己的爵士樂俱樂部,并一舉拯救瀕死的爵士樂。而事實上,他只是一個在高檔餐廳彈奏鋼琴的樂手,靠著彈奏節日樂曲賺取聊以果腹的小費。
影片的女主角Mia(EmmaStone飾),則是一個四處碰壁的女演員,白天在咖啡廳做一個受盡白眼的服務員,業余時間試鏡了無數角色,但無一例外,均毫無音訊。事實上她沒有什么夢想,臥室里掛著眾多好萊塢黃金時代電影的海報,卻連《無因的反叛》都沒有看過。和其他3個女孩租住在一間房子,流連于無聊的約會與派對。
因為一段音樂,兩人終于正式相遇,Mia在Seb身上找到了理想的模樣,Seb在Mia身上找到了奮斗的理由,他們和其他我們熟知的愛情電影一樣,雖然路有坎坷,但還是彼此相愛。
《愛樂之城》是一部足夠好看的電影,Chazelle拋棄了他在《爆裂鼓手》中備受好評的碎片式剪輯,化繁為簡,避免了所有不必要的剪輯點,只是利用流暢唯美的運鏡來展現。開場的長鏡頭尤為明顯,一段5分鐘歌舞長鏡頭直接鎮住了場,行云流水的鏡頭配合著數次角色的更換,鮮艷的色彩和街頭文化的融入更添色不少。雖然回頭想來這段與影片主題并無太大關聯,但難度極大的拍攝和出色的觀感讓影片還沒有開始就已經贏得現場媒體的一片掌聲。
《愛樂之城》更是一部足夠好聽的電影,讓我人生中第一次有在影院中只是聽著影片中的原聲就落淚的體驗。爵士樂不必多講,對MileDavis,CharileParker戲謔般的致敬定會讓很多爵士樂迷會心一笑。JohnLegend的友情出演,為影片加入了融合爵士(JazzFusion)和電子舞曲(EDM)的現代風格。而在男女主角的愛情對手戲中,旋律動聽的流行樂讓影片的好聽度再上一個層次。可以說,影片在各個層面上滿足了幾乎全部音樂類型的樂迷,“愛樂”兩字名副其實。
而Chazelle在《愛樂之城》中又一次展露出了自己對影片結尾的超強把控力,一段對于整部電影再解構的夢境戲,穿插了眾多影史上的拍攝形式,從畫面、聲音、再到情感三方面沖擊,讓我兩次為了這一場戲淚流滿面。
在導演Chazelle的處女作《公園長凳上的蓋伊和艾德琳》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分別為Guy和Madeline,而這正是雅克?德米的經典歌舞片《瑟堡的雨傘》中男女主角的名字。在《愛樂之城》中,導演也無處不在的向《瑟堡的雨傘》和那個黃金時代致敬。而這樣的致敬,從布景中張貼的海報,到片中影院所放映的電影,還包括且并不局限于《無因的反叛》、《卡薩布蘭卡》、《雨中曲》、《黑貓》、《繡巾蒙面盜》等等。兩個主角甚至來到了《無因的反叛》里著名的取景地Griffith天文臺,上演了一出星空中的無重力宇宙舞蹈。
影片分為5個章節,冬、春、夏、秋、再到冬,就如同兩個主角的情感經歷。而據導演Chazelle所說,《愛樂之城》是關乎藝術家在夢想與現實之間掙扎的故事。影片也從第三章節起,就將主題聚焦在了兩人追逐夢想的過程。生活所迫的Seb受到金錢的誘惑走上了商業之路,堅守自己的Mia卻因為天賦的不足再次失敗。
這可能才是導演在《愛樂之城》,甚至《爆裂鼓手》中一直想要講述的東西:偏執的理想主義者通常都會走向兩種結局,一是撞到南墻立刻折返,二是撞破一面又一面的南墻,而等在最后的究竟是深淵還是輝煌,全憑個人天賦。
即使拋開這所有的表達,只從最膚淺的層面去觀賞《愛樂之城》,這也是一部近乎完美的電影。絢麗色彩、動人音樂、你可能不會對于影片中兩人的情感有所共鳴,但你一定會記住Seb和Mia在GriffithPark的紫色天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也不會忘記兩人喃喃的唱出CityofStars的動人模樣。
你很難找到一個形容詞去定義《愛樂之城》,因為它太過豐富。它關于愛情、也關乎理想;它講述成功、又不免失敗。它是艾瑪?斯通的輕吟淺唱,也是瑞安?高斯林的低聲哼曲,更是他們兩人在Griffith公園紫色夜空下翩翩起舞的身影。它可以是理想主義者的奮不顧身,也可以是失敗之后的沉淪、振作、再次嘗試。它是對歌舞片黃金時代的完美致敬,也更是返璞歸真的電影本真。
任何的溢美之詞都無法精準的形容《愛樂之城》的精致與美麗,只有一次又一次的觀看,在淚奔之余拍紅雙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