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優一先典型事跡片觀后感2016
根據省委組織部《關于學習收看“兩優一先”典型事跡片的通知》及學校黨委組織部的有關指示,為弘揚正氣、樹立標桿,充分發揮先進典型的激勵作用,計算機學院黨總支黨布置了教工黨支部、學生黨支部組織開展觀看了關于“兩學一優”先進事跡的影片。
教工四個支部及學生支部分別在7月8日至11日期間,組織了黨員在實訓室觀看了關于“兩學一優”先進事跡片,其中學生黨員在觀看重要講話時,特別是講到精彩、振奮人心的時刻,激發起黨員同志心中的驕傲之情和愛黨、愛國之心,課堂上發出陣陣的掌聲。
教工第一黨支部的康玉忠老師在通過學習《關于在全體黨員中開展“學黨章黨規、學系列講話,做合格黨員”學習教育方案》時,心有感觸,他表示計算機學院軟件技術專業作為一流院校申報的專業,在一流高職院校建設實踐中,黨員教師應該刻苦鉆研,提高自身業務素質和能力,努力擴大知識面,讓自己賴以教育學生的一桶水變為有源的活水,常換常新,源源不斷,并珍惜組織賦予自己的干事創業的平臺,才能切實增強夯實基層、推動發展、才能創造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實績。
教工第二黨支部的賴小卿老師在觀看了《 生命因奉獻而精彩》視頻后,感觸很深,表示要成為一名優秀的黨員不是一朝一夕的,得通過平時點點滴滴的積累,經常向身邊優秀的黨員學習取經,他對于視頻中提到的主人公,十幾年如一日的為社區做義工,更是感覺到了突出體現了黨員的先進性,是我們各位黨員老師學習的楷模。
教工第四黨支部的任淑美老師在觀看《俠骨丹心護平安》視頻后,表示現代社會隨著時代的變化,身處于安保第一線的廣州火車站派出所肩負著極為重大的安全責任,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每一天都是戰場,每一天都不能松懈,每一天都需要時刻保持最快速的行動和最有效的處理方式,這種精神值得我們每一個共產黨員向他們學習。
此次組織觀看“兩優一先”典型事跡片作為當前“兩學一做”的重要內容,通過學習這些先進事跡,教育了我院教工、學生黨員,向這些先進的事跡,先進的人物學習,讓黨員們深刻了解我黨的發展歷史,讓黨員們明白了我們有現在的生活是多么的來之不易,有效加強了黨員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信念。
(2)兩優一先典型事跡片觀后感2016
近日,來自印尼的華僑黃景文先生,一大早如約來到南方醫院惠僑醫療中心檢查身體。黃景文是惠僑醫療中心最早的病人之一,他每年都會特意回廣州到惠僑醫療中心看病或體檢,如今已持續了36年。
惠僑醫療中心創辦于1979年,是全國開辦最早、規模最大、收治海外患者最多的特需醫療服務機構,也是醫院的保健、涉外與高端醫療中心。大家都知道,廣州有個“惠僑樓”。在這里有很多像黃景文這樣“長情”的病人。
改革開放初期,惠僑樓通過為海外患者服務,樹立了黨和國家良好的開放形象,成為海外人士了解中國醫療事業的一個重要渠道。30多年來,作為醫療界的一個“特區”,惠僑醫療中心黨總支以黨建統領工作全局,成為展示中國醫務工作者風采、講述“中國故事”的一個重要窗口。
服務海外患者
展示中國風采
是怎樣的一份信任,才能跨國持續這么多年?黃景文與惠僑樓的故事還得從36年前說起。
1980年,在印尼經商的黃景文因為便血多年,走遍了東南亞的各大醫院,都被診斷為結腸癌,事業正蒸蒸日上的他幾近崩潰。在朋友的建議下,他慕名來到剛創辦不久的南方醫院惠僑樓。
惠僑樓的醫生給黃景文做了細致的檢查,僅用半個小時便明確診斷出他患有“多發性結腸息肉”,并利用當時最先進的腸鏡做了高頻電凝切除,不開刀就治好了需要動大手術的疾病。
黃景文大為感動,從此“認準”了惠僑樓。36年來,雖然平時居住在香港或國外,國內也沒有親人,但每年他都會特意回一趟廣州,來惠僑樓看病體檢,還介紹了很多親戚朋友也來這里看病住院。
惠僑樓領導和醫護人員不斷流動,真情服務病人的傳統卻一直得到了傳承。36年來,惠僑樓一代代的醫護人員都給予了黃景文貼心的照顧。惠僑醫療中心主任吳京告訴筆者,這一次黃景文回來體檢,醫護人員發現他患有霉菌性肺炎,需回院打針增加白細胞。考慮到他抵抗力差,回院打針易院內感染,惠僑樓醫務人員就到黃景文的住處上門打針。
惠僑醫療中心黨總支書記許明輝介紹,著眼涉外醫療的特點,惠僑樓專門成立了外賓服務中心、客服中心,為外籍患者提供預約、導診、翻譯及訂購機票、簽證續簽等服務,還為過生日的外籍患者送上生日蛋糕。
惠僑樓受到了海內外病人的歡迎與信賴,也贏得了眾多國際醫療機構的信任和尊重。目前,惠僑醫療中心是俄羅斯等十多個領事館的全員定點醫療服務機構,與國際SOS救援中心、美國加州太平洋醫療中心等單位達成了合作協議。
醫生跟著病人走服務患者見真情
惠僑醫療中心不僅以精湛的醫術為患者治療,更以細致的服務感動患者。惠僑醫療中心副主任吳漫萍是在這里工作了23年的“老惠僑人”。她回憶當年剛從普通病房轉到惠僑科時受到的震動:早晨抽血檢查時,如果病人想多睡一會兒,護士就過會兒再來;要灌腸時,如果病人不舒服,也會等病人感覺好一點時再進行,“以病人為中心做到了極致”。
何湘軍是惠僑醫療中心的護士長,她的口袋里始終揣著一個小本子,上面密密麻麻寫滿了患者的姓名、病情、用藥情況、護理注意事項等等。惠僑醫療中心的護士,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小本子。“以前老教授魏冬梅的小本上,還記錄著每個老病人的喜好和特殊習慣。”何湘軍說,小本子是惠僑樓延續了幾十年的傳統。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進步,惠僑樓的醫護人員還改進了服務病人的方式,利用微信與病人進行即時溝通,并提供輔助治療。皮膚科醫生后桂榮就在自己的微信上建了一個工作平臺,利用每天下班后的休息時間,為微信上1500多名病患提供咨詢。
吳京介紹,為了提高服務質量,惠僑醫療中心還會定期召開病人座談會,定期對患者進行滿意度調查。
紅包抵作押金
一年拒收20多萬元
惠僑醫療中心作為我國醫療界的“特區”,時有國內外的病人感動于醫生護士的精湛醫術和貼心照料,送上紅包乃至貴重禮物表示感謝。這種情況下,醫護人員該如何保持自己的本色?
患者張桂蘭來自江西贛州,因為患了腫瘤需要做手術,來到了惠僑醫療中心。在手術前,張桂蘭的丈夫硬是給醫生護士塞了一個大紅包。手術非常成功,張桂蘭康復得也很快。就在他們辦理出院手續的時候,卻意外地發現他們的住院押金賬戶上,多了1000塊錢。
惠僑醫療中心黨總支在如何拒收紅包的問題上,有自己的妙招。惠僑醫療中心三病區支部書記、副教授吳承堂說:“為了打消病人的疑慮,我們就先把紅包接過來交給黨小組長。等到病人出院前,我們再把紅包以押金的形式,放到病人的賬戶上。”
據統計,僅2015年一年,惠僑樓的醫護人員就通過這種形式,拒收了300多個紅包,金額高達20余萬元。
連續22年組織專家到羅湖口岸開展義診活動,連續18年赴廣州市老人院進行慰問,多次到貧困偏遠地區進行義診……惠僑人始終把肩負的社會責任當作自己的使命。37年來,惠僑醫療中心收治了89個國家和地區的11萬多名各界人士,獲得了無數榮譽和獎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