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觀看《甲午甲午》觀后感范文精選(1)
甲午中日戰爭,凡是上過中學的人都對它十分耳熟。看片之前,我對這段歷史的記憶就是:中國在1894年的對日海戰中輸了。輸的原因呢?記得歷史老師說什么是清政府太腐朽,挪用戰款,炮彈用的低劣貨。認知僅此而已。
近十年過去,借央視紀錄片重溫這段歷史,我的觀察視角也發生了變化。比如,我開始關注重視戰爭的后果。戰爭,之所以作為歷史的大事件進行記載,一方面因為傷亡慘重,以人類史的悲劇被記錄;另一方面,它是歷史進程的轉折點,一部分人類的命運走向就此改變。1840年,英國人用大炮打敗了中國,從此中國對外大門打開。本是自養自足的封閉社會體系就這樣被戰爭打破了。但就這一場戰爭而言,大部分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在戰后沒受什么改變。可是歷史不是孤立的,英國的初嘗勝利讓中國以外的世界對中國產生了更多遐想和野心。1874年,蕞爾小國日本侵臺成功。晚清政府意識到了西方工業世界的強大,開始了對西方社會的模仿學習,直至形成了當今中國的“現代社會”。試想,倘若沒有那場第一次鴉片戰爭,沒有接下來的一系列戰爭,中國仍在沿著自己的既定軌道發展前進,中國人的生活將有多大的不同啊。
反過來想,歷史也在告訴我們,世界不應當是彼此孤立的。中國試圖自我封閉,過與世無爭的生活的愿望終究證明是主觀臆斷:你想這樣不代表就能這樣,因為別人不像你那么想,他們可能與你想的正相反!世界是動態的,絕對的靜止是背道而馳。
2016觀看《甲午甲午》觀后感范文精選(2)
從1894年到,整整120年。時光又度過了兩個甲子,物是人非,中國早已經不是當年的那個大清國。可能現在我們的國家進步了,很多方面都已經趕了上去 大家的日子也越過越好,但是人們的思想卻越來越麻痹。
甲午戰爭的失敗 表面上是清政府腐敗無能、軍隊裝備亂訓練水平低下戰斗力弱 。歸結到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國民思想的麻痹。
日本全國國民為海軍籌集軍費購買裝備 即使在最窮的地方都有國旗。而我們的人民在旅順被屠殺的時候竟然沒有一個人反抗……為了不讓定遠艦落入日本人手中,丁汝昌下令炸沉定遠艦,后以身殉國。戰后日本將定遠打撈起來 作為戰利品送回日本。利用定遠艦身的材料做了一棟房子 命名為定遠館。因為已經看過太多關于甲午戰爭的書 電影了 看這個紀錄片的時候心情很平靜。看到這里的時候真的又沉重了,這些知識以前都不曾了解。
一說甲午戰爭 馬關條約 大家想到的 就是清政府 李鴻章 慈禧太后……總是以為上層太腐敗太軟弱所以才造成慘敗。
魏源編寫的《海國圖志》發行了幾年 在國內無人問津。在日本卻有二十多種版本……1853年美國的一個艦隊闖入日本的港口 日本才開始和外界接觸 不過三四十年時間而已 就實現了近代化……
現在大家的日子過好了 生活尤其是網絡中充斥著各種腐朽享樂的思想和誘惑……大部分人都覺得 我們國家比日本強大太多了……呵呵,其實當時整個大清國從上到下也都是這樣想的。
以前曾看到一本書上寫到 世界上有三個民族值得我們學習 猶太民族 世界上最有知識最有錢的民族 也就是現在的以色列。只不過猶太人在西方的很多國家都是大家族。德國 日耳曼人還有日本大和民族 不管你承認與否 日本人德國人的創造力學習能力對待事情的嚴謹都是中國人遠遠比不上的。至于我們中國人應該是最勤勞、最善良、最智慧的民族。不過這個勤勞 善良也就只能在一部分人身上體現了。
說了這么多,總之就是銘記歷史、勿忘國恥、警鐘長鳴、奮發圖強!
2016觀看《甲午甲午》觀后感范文精選(3)
11月所里組織觀看了《甲午甲午》資料片,隨著影片的播放,歷史重現,沉重的感覺令在場的觀眾氣悶異常,如鯁在喉。大清的海戰史以及腐敗的政府讓我們知道其實戰爭的結局戰前已經注定,只是沒想到會敗得如此慘痛,敗得如此之慘烈,扯下了大清帝國最后一塊遮羞布,讓世人對清廷徹底失望,成為中國近代命運之拐點,在歷史上留下了重重屈辱的一筆。影片為我們敲響了“勿忘國恥”的警鐘,告訴我們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實。
《甲午甲午》展現的令人動容的畫面,扣人心弦的段段解說話語,一段不堪的往事,將我們重新帶入到了那個恥辱年代。
觀看過程中,我們不禁深思:為何,一個泱泱大國竟被彈丸小國屢屢所犯?為何清朝重金購買建造的海上力量屢屢戰敗?為何國人屢屢坐著戰敗桌前進行恥辱不公的談判?
一個泱泱大國,由于體制的腐敗,閉門自賞,而日本用大炮強行轟開了國門,我們聽到中華山河在顫抖,母親在哭泣。我不禁為受苦受難的國人落淚。握緊拳頭為清政府的不爭、軟弱氣結。
影片結束,我很慶幸生在這個讓我自豪的年代,中國已不再是懼怕它國的舊中國,如今中國展現出強國之態,今日的中國,是一個更加開放的國家,經濟、軍事、科技、教育高速發展,并積極參與到處理國際事務中;特別是在國內國人參與政治的意識不斷加強,科技方面也也取得很大的成就。
現在,面對日本國內日益猖獗的右翼勢力,面對100多年來的歷史教訓,面對日本要成為政治大國、軍事大國的叫囂,我們怎么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