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暖春》中的孤兒小花的美麗心靈和善解人意、爺爺無私高尚的情操,不僅凈化和洗滌著片中其他人物的心靈,也一次次地感染著觀眾。下面是暖春的觀后感,希望對你有幫助。
篇1:《暖春》觀后感500字
今天,老師組織我們全班同學看了一場電影,電影的名字叫《暖春》。電影講述的故事很感人,影片中小花的不幸命運讓我流下了同情的淚水。看了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
影片講述了一個從小失去雙親的小女孩小花,很可憐。一位好心的爺爺收養了她,把她帶回自己的家。小花特別懂事貼心,好東西舍不得吃留給爺爺吃。每天小花都和爺爺一起干活。即使她這樣懂事,老人的兒媳還是把小花當成“眼中釘”,這讓小花傷心不已。讓我欣慰的是,最后她的嬸娘終于覺出了小花的好,把她當成了自己的孩子。從此,全家人其樂融融……
相比小花,我們現在過著衣食無憂的幸福生活,但我們卻沒有做到像小花那樣懂事貼心,那樣懂得感恩。小花對她的不幸命運從不抱怨,積極面對生活,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尊敬長輩、努力學習。而我們,有健全的雙親,卻不懂得感恩,覺得父母對我們的好和為我們創造的幸福生活是理所當然的。有時候,還因為父母不能滿足我們的無理要求,又哭又鬧,有時還跟父母說氣話,不理家長,F在想一想,這都是不對的。
看了這部電影,讓我知道了我以后該怎么做。
篇2:《暖春》觀后感500字
大地春回之際,感人至深、催人淚下的《暖春》徹底沖垮了我精心構筑多時的情感圍墻。我心潮澎湃,淚眼婆娑,不得不一次次仰起頭,但淚水怎么也擋不住……
《暖春》的故事很簡單,情節也不曲折。那么為何這部“貌不驚人”的影片卻成為重量級的“催淚彈”?筆者認為,根本原因有二:真實和揚善。
影片講述了一位貧窮且沒文化的善良老人收養孤兒的故事。故事情節十分真實,影片表現手法也十分真實,沒有一丁點造作之感。故事讓我想起我的童年,以及那生我養我、仍然貧困的小山村。于是,影片讓我產生的共鳴更為強烈,讓我流下的淚水也更多。這與時下風行的以作秀嘩眾取寵的做法大相徑庭,但卻收到了不少大片難以達到的良好效果。
影片沒有離奇的故事和曲折的情節,但有根主線始終在揪著觀眾的心??人間大愛。這種愛已超越父愛、母愛和親情,是一種人類最博大、最深廣的關愛。少就更事、寓于愛心卻無家可歸的小花,讓人同情,更令人反思。在物欲橫流、人情冷漠的當下,一些人在為如何引導消費潮流而絞盡腦汁時,又有多少人在貧困的旋渦中不可自拔!當小花第一次穿上別人送的花衣裳高興萬分時,我哭了;當小花的手被扎破血跡斑斑時,我的心比針扎還疼;當小花撕心裂肺地哀求“我會做飯,會洗衣服,求您不要把我送走,我每天只吃一頓飯就行”時,我感情的閘門徹底被打開了。為收養孤兒終身未娶的寶柱爹忍氣吞吐聲地“實實在在做了一回人”,讓人崇敬。難道我們有理由以自己未達小康而喪失同情心,對弱勢群體不聞不問嗎?“我雖不識字,可是我懂得個理兒,人,不能見不救啊!”寶忠爹說這句樸實的話時,雖然不是聲嚴色厲,但卻發自肺腑,直刺人靈魂深處。見死不救不已喪失人的起碼良知了嗎?在社會真情淡化的今天,不正需要最原始、最樸素的真情回歸嗎?
應當說,《暖春》是近年來少見的弘揚真善美主旋律的好作品,是富于愛心、充滿真情地呼喚人們干涸心靈的“及時雨”。《暖春》就像山嶺上一朵素潔淡雅、沁人心脾的小花。
當然,影片銜接和收尾略顯不自然和倉促。但瑕不掩玉。《暖春》很值得未看的觀眾去看一次,好好體味一番。
篇3:《暖春》觀后感500字
影片講述的是:在一個貧窮的山村里,一個叫小花的女孩,失去了親人,成了孤兒。她被本村一戶人家收養,可這戶人家對她一點也不好,天天毆打她,不給她飯吃。她忍受不了饑餓和毆打,趁著夜色,帶著奶奶給她的風車跑了出來,結果餓暈倒地。一個中年男子見到了已經餓昏的小花,把她帶回了村子。村子里的人都不愿意收養她,是一位老爺爺把她領回了家。可老爺爺的兒媳婦求子心切,不愿意收養小花。她把小花看成了眼中釘,用眼光威脅他,踩碎小花心愛的紙風車,還幾次把小花送人。小花卻愛爺爺愛嬸娘,用小小的身體負擔了很多的家務活,小花用真誠和善良感動了她的嬸娘,嬸娘收她為女兒。最后小花考上了大學,當上一名光榮的人民教師。
相比小花,我們現在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生活,是多么幸福啊。但我們卻沒有知足,仍是覺得父母對我們不關心,不了解我們的心理需求。總是覺得父母對我們的好和為我們創造的幸福生活是理所當然的。
小花對她的不幸命運從不抱怨積極地面對生活,對身邊的每一個人好、尊敬長輩、努力學習。我以后也要向小花學習,努力學習,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