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內地首部靈異題材網劇,《靈魂擺渡》試圖帶給觀眾不一樣的觀感,創作之初,編劇“小吉祥天”引入西方“七宗罪”的概念,在參考了眾多中國靈異故事后,采用中西合璧的方式創作出了這部以靈魂的視角反映社會現實的劇制。
七宗罪,源自于13世紀道明會神父圣多瑪斯·阿奎納列舉出的各種惡行表現,但丁在《神曲》里根據惡行的嚴重性順序重新排列了七宗罪,分別為:好色、暴食、貪婪、懶惰、憤怒、妒忌和傲慢。
根據但丁在《神曲》中的描述,“七宗罪”第一罪“情欲”,標準是“過分愛慕對方”,即不合法禮的色欲。而《色戒》一集中圍繞女主角為了得到愛,沉溺于對美色的追求中。這一主題不僅與“七宗罪”相契合,也反映了現實生活中眾多女士為了追求美而無所不用其極,整容風潮盛行的同時更有人采取劇中“請狐仙” 這種旁門左道,最終釀成了各種惡果。
第二罪“暴食”,浪費食物或是過度放縱食欲、酗酒或屯積過量的食物,也用來形容過分貪圖逸樂。《五公子》中各位“吃客”,整天無所事事,吃盡人間美食。其中“三吱兒”形象、生動的講述了人類由于吃而犯下的罪惡,這類主題與“嬰兒湯”事件、果子貍引發“非典”等社會事件相照應,并借由上古神話故事中 “饕餮”這一生動的人物形象表現出來。
第三罪“貪婪”,過度熱衷于尋求金錢或權力上優越。《鬼節來客》中,這一主題通過幽默的方式被展現出來。鬼節當天,鬼市熱鬧非常,然而在蠟燭柜臺上卻發生了一起賣假貨事件。現實生活中,一些無良商家為了追求利益的最大化,出售假貨事件層出不窮,除了“3.15”集中曝光外,有關部門也在積極采取措施打擊該類行為。《鬼節來客》中發現假貨后,鬼差立刻出現,將無良商家繩之于法,這一共性將無良商家的貪婪以及對不法行為的遏制展現得淋漓盡致。
第四罪“懶惰”,即本該付出卻并未付出,從但丁的神學觀念上看,懶惰包括怯懦、缺乏想像力、無責任心等。《畫中仙》中原本英俊瀟灑、勤奮好學的留學生留學日本得到了一副畫后產生了幻覺,沉溺于畫中的他無需工作,整天有美酒佳肴和美女相伴,最終喪失了神智,一名優秀青年就此墮落。這與當今社會中部分青年沉迷于賭博、嗑藥如出一轍,在這個“拼爹”的時代,不勞而獲已經成為部分人群的代名詞。《畫中仙》寓意深刻,編劇試圖通過這一主題喚醒這些被惰性纏繞的人類。
第五罪“憤怒”,源自憎恨而起的不適當感覺,復仇或否定他人,在律法所賦與的權力以外,行使懲罰他人的意欲亦被歸作憤怒。《宿舍兇靈》中因為自身的愛被扼殺而冤死的女鬼,常駐校園的宿舍中不愿離去,并將自身的憤怒轉嫁與其他人身上,導致了一系列離奇的命案。“憤怒”這一心理失衡的情緒,極易被生活壓力所引發,如何調整這一心理成了社會大眾關注的焦點。
第六罪“妒忌”,但丁在《神曲》中的解釋為,因對方所擁有的資產比自己豐富而心懷怨怒。《贖罪》中一母同胞的雙胞胎兄弟,弟弟因為妒忌哥哥的優秀而做出了一系列出格的行為,最終卻害死了一條人命。《贖罪》,正如這一劇名所言,在遇到比自己優秀的人時一味被“妒忌”占了心神,只能裹足不前或是釀成惡果。
第七罪“傲慢”,因擁有而感到比其他人優越、把自己定位成比上帝或他人更優秀的存在。《借尸》中風流倜儻的男主角目空一切,自恃可以得到任何自己想要的東西,以至于不顧社會倫理,在沒有得到“基友”的愛后,展開殺戮。社會,由人與人組成,保持一顆平常心正確看待自己與他人的關系顯得尤為重要。
在《靈魂擺渡》中,編劇將現實社會中人的“七宗罪”通過各種不同的故事展現出來,賦有道德勸誡的警世意味,觀眾看后不覺反思自身的行為,這也可謂《靈魂擺渡》的成功之處。這種將宗教內容與靈異題材綁定,在國內市場尚屬首次嘗試,從播出效果來看,這次試水的成功也為國內電視劇市場提供了有利的借鑒。
變態美才是真的美。
就喜歡這種邪門歪道。鬼片喜歡香港的見鬼10,降頭等等和民俗有關的東西。靈魂擺渡簡直滿足了我看這種東西上癮的愛好。
印象比較深的幾篇有小紅鞋 借尸 五公子 比較溫馨的有塔羅牌 小亞的娃娃
借尸那篇拍的挺恐怖 女主角找的甚是詭異 結局出人意料。朋友說她媽媽要是知道自己的女兒已經死了是仇人住在女兒身體里和爸爸日夜相伴估計瘋了 這種變態的愛 最討人喜歡。我是強迫癥患者就愛想接下來會發生什么,你說他女兒會不會告訴他事情呢?他媽媽有一天忘拿東西不小心回家看見他們擁吻在一起會是什么感想?
最后的結局表示沒看懂 總覺得沒說清楚 到底誰是惡魔 冬青是犧牲者如何犧牲?
說一下演員。冬青好喜歡~~青島人老鄉就更喜歡了~~又萌又呆又面癱 不會花言巧語只會愛得深沉 這種男生最討人喜歡了。上戲的畢業生演技還不錯啦~ 趙吏嘛。。。估計設定是高富帥但是不得不說太地痞流氓了 不是我喜歡的型我覺得不夠帥 木蘭太醬油了 小亞挺漂亮 尤其是長頭發的時候 最后那個舞蹈老師挺漂亮很像張雨綺 五樓的服務員很漂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