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旗阿媽觀后感_篇一:
那是一雙102歲老阿媽的手,在偏僻的邊境上,四十八年來,用竹竿穿起一面國旗,風雨無阻,天天升國旗從不中斷。問她為什么會這樣堅持,老阿媽說得最多的那句話是不是能解開這其中的原由呢?“感謝黨,感謝解放軍!沒有黨,我們農奴擺脫不了萬惡的舊制度,沒有解放軍,我們過不上幸福的新生活。”
是啊,升國旗能不能說這就是老阿媽48年前曾經的夢想呢?是什么托起了她的這個夢呢?只要翻一翻老阿媽的人生經歷,你就會明白這其中會帶給我們很多的思考。
在舊西藏老阿媽是一個農奴背夫。這里的人們主要靠交換土特產品和出賣苦力為生,山路的崎嶇和險峻,常常使這些背夫倒斃中途,背夫的路,可謂是一路與死神相伴。老阿媽無力、也無法抗爭自己的命運,只能過早地承受起背夫的吃苦受罪的生活重擔。為了生活,她同大多數農奴一樣,主要靠販運貨物生存,通過不斷地倒騰,來換取食物。讓老阿媽記憶中抹不去的是她曾親眼目睹了親人連同貨物墜下山崖,消失在洶涌的波濤之中的令人觸目驚心的場景:年幼的她和大她6歲的姑姑,頭頂60多斤重的鹽包,匍行在崎嶇的山路上。也就是一瞬間,慘劇在老阿媽的面前發(fā)生了,姑姑沒踩穩(wěn)前面巖上一根木樁,一聲尖叫后,就連同貨物墜下了山崖,跌入溝底洶涌的河水中。
1960年,村里插上了紅色的旗幟,解放軍來了,她看到了解放軍的軍裝、解放軍為群眾做好事、解放軍開山修路。解放的過程,在老阿媽的心中逐漸明晰了起來,尤其那飄揚的紅旗和五星紅旗,如火一般地躍動,它給老阿媽留下了久遠深刻的印象。
以后,老阿媽分得了土地、牲畜。她加入了互助組,之后又進入了生產隊,當家作主的主人翁意識,激勵著她要用雙手改變自己、改變生活,改變自己的內心。村里成立了人民公社,在人民公社里,老阿媽工作積極主動、大公無私,她被推選當了糌粑管理員,為大伙兒發(fā)放糌粑。不僅如此,老阿媽還帶領大伙上山伐木、開荒、開展副業(yè)生產,成效突出,被大伙兒推選為邦村生產隊副隊長。后又隨來自西藏全區(qū)的許多生產隊隊長,到日喀則、拉薩、林芝、山南等地參觀學習。這是翻身解放后,老阿媽第一次、也是有生以來第二次走出她那小村莊。這次參觀,在老阿媽的心里留下了難以磨滅的記憶,不論是毛紡廠,還是奶牛場,農果場,西藏都有著翻天覆地的變化,面對這些五星紅旗飄揚下的成就,老阿媽僅用了一句話就作了高度的概括:跟著毛主席共產黨走,沒錯;五星紅旗,是咱翻身農奴的旗幟!
是啊,以后的48年中,當老阿媽天天升起那面五星紅旗,正是在實現著她曾經埋在心底里的遠大夢想啊。夢想從哪兒來?從老阿媽的夢想實現中,我看到了,夢想,正是從老阿媽貧窮的生命中來,是從老阿媽把自己的生命的每一天植根于她的鄉(xiāng)親們中來,是從老阿媽感恩的至善之心中來,正是有了這些最基本的底色,老阿媽才可能使她48年的升旗行為延續(xù)到每一天及永遠。
感恩是一種行為,是一種精神的高揚,是人物價值的核心,只有懂得感恩,我們才可能實現心中的夢想。讓我們都擁有一份感恩的心吧,去從事那些我們生活中看似平凡其實并不平凡的事情吧,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真切切地實現我們心中的夢想。
夢想并不遙遠,它就在我們的腳下。
西藏人民善良、勤勞、樸實,他們簡單、純潔。國旗阿媽啦曾在中央電視臺被報道過,我為之感動,但當時的感動還只是停留在老媽媽能堅持的不簡單上,沒有從深層次去思考這問題。如今,我每每執(zhí)教那些來自于青藏高原的孩子們,他們的純樸、善良就會提練出我內心深處的一顆純凈的心,他們是我靈魂的天使,我愛他們。這篇《國旗阿媽》是夢想的基石,又一次觸動了我的靈魂,雖然孩子們只是在羅列老阿媽的一些事跡,但我從老阿媽成長的人生軌跡中看到了“感恩”,感恩是老阿媽一切行為的源頭,感恩也是老阿媽追求人生夢想的基石,它簡單就簡單在只有務實,才能實現心中的夢想,這也是我在為學生重新框架他們的作品時所確立的修改視角,它可帶給我們一個思考:生活中不浮躁,充滿感恩,當是實現一切夢想的源頭。感恩和夢想其實不能分割。
國旗阿媽觀后感_篇二:
電影《國旗阿媽》根據西藏地區(qū)的藏族老太人次仁曲珍的事跡改編,由著名導演王文杰執(zhí)導,由著名演員王姬、周野芒、丹增卓等領銜主演。
《國旗阿媽》講述的是某眼科醫(yī)院由組長華靜芳(王姬飾)、主任夏光(周野芒飾)等一行多人組成的醫(yī)療小組入藏進行白內障醫(yī)治工作的故事。藏族老人次仁曲珍的事跡讓醫(yī)療隊成員無比敬佩,這位老人在自己家的院落中每天升國旗,四十五年從未間斷,升了16000多次,被稱作是“國旗阿媽”。在他們村里還有一個小姑娘也是白內障,醫(yī)療小組的成員治好了小姑娘,但是老人的手術并未成功。為了能給老阿媽做手術遭遇了種種挫折和意外,最終齊心協力,使阿媽重見光明,在這個過程中,醫(yī)療小組的成員們都經歷了一次精神洗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