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報告
(一)全面落實《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
我市將以《關于加強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為指導,制定詳細的人才隊伍建設方案,在政策支持、資金保障、人才培訓方面構建完整系統的人才隊伍建設體系。指導各縣(市)區制定并落實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的相關文件,加強政策的科學性、可操作性。
(二)加強社會工作全國示范區的創建工作。
指導區和區創建全國社會工作服務示范區、示范街道社區、示范社工機構等創建工作,指導區創建全國企業社會工作示范區的創建工作。
(三)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
以市委、市政府《政府購買社會服務暫行辦法》為依據,研究制定政府購買社會工作專業服務的實施方案,積極探索政府購買社會工作服務項目和服務崗位的方式和途徑。指導條件成熟的縣(市)區積極開展開展試點工作,累計試點經驗。
(四)重點培育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
建立健全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孵化基地和孵化園管理和準入機制,加大政策、資金、土地、稅費上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科學的服務項目,鼓勵專業服務機構做大做強,開展有影響力、社會反響良好的服務項目,提升我市社會工作專業服務機構的整體水平。建立市、區、街道、社區四級社會工作服務網絡,加大崗位開發力度。
(五)全面推進社會工作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一是制定社會工作專業人才教育培訓規劃,完成相關部門專業人才的輪訓工作,并在專業人才培養上給予資金補助,對引進的高級社工人才在落戶等方面給予傾斜。二是在城鄉基層黨群組織等5類基層組織和單位中,至少配備2名社會工作專業人才,到2015年城區街道(鄉鎮)配備1個社會工作專業技術管理崗位、1個社會工作服務督導崗位、1個社會工作服務崗位,縣(市)街道(鄉鎮)和城區社區配備1個社會工作專業技術管理崗位、1個社會工作服務崗位。三是建立市、區兩級民辦社工機構孵化基地,在工作用房、辦公設備、籌建資金和購買服務等方面給予扶持,并給予財政獎補。四是完善持證上崗制度和崗位考核制度,落實薪酬保障和表彰激勵工作,到2015年,全市城市社區工作者中獲得助理社會工作師、社會工作師職業資格的比例不低于30%,在優秀社會服務人才和社會服務人才工作先進單位評選中,社會工作人才和機構比例不少于50%。
篇二: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報告
為進一步加強我縣人才隊伍建設,加快推進“人才強縣”戰略,根據省委、州委和縣委的有關要求和規定的職能,確立縣人才工作領導小組及成員單位工作職責,我局結合單位實際,切實履行做好各自的工作職責,認真落實各項措施,做到相互協調配合,確保全縣人才工作機制協調高效。
1、人才資源現狀及結構
我局目前的人才資源現狀和結構情況:我局行政編制18個,事業編制2個,機關工勤編制2個;目前全局共18人,4個空編(招錄中)。其中:本科學歷4人,專科及以下14人;共設9個股室,辦公室4人,綜合股1人,項目股1人,以工代賑股1人,投資股1人,商務股1人,經信股1人,物價股1人,價格認證中心1人,行政審批股1人;現35歲以下7人,35至45歲4人,45至50歲6人。此次調查發現,我局人才隊伍建設存在如下問題:一是職工年齡分配不均,老齡化職工居多;二是年輕干部對業務知識不熟悉,知識結構單一,無法勝任一線工作;三是工作量大,人手不夠;四是缺少專業知識工作人員。
2、人才資源需求情況
根據我局現在的狀況看,現缺乏國民綜合管理方面人才、項目和固定投資管理方面人才、價格調控方面人才、經濟信息管理方面人才等;局工作量較大,但辦事人員人手不夠,干部經常存在身兼數職情況,望積極考慮為我局增加編制數,廣招人才,為五個建設做出一份努力。
3、人才工作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一是編制數受限無法廣招人才。我局項目方面工作量較大,經常下鄉出差,為提高辦事效率,望多招納男性同胞及雙語人才;因我局涉及的工作范圍較廣,工作量相對較大,業務股室基本是一人開展工作,我單位又是多個單位合并,然而州級部門是單獨成立的,所以股室上一個人要對接上級整個部門,多數情況下工作開展不過來,為此根據我局工作職責,望多增加些編制數,已便我局工作開展。
二是人才引進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地處川西北高原,平均海拔在3600米,氣候寒冷、高原缺氧;我縣第三產業發展較慢,住宿、消費及娛樂場所缺少,外來人才業余精神文化生活貧乏;工作機制不健全,未能建立有效的人才競爭激勵機制。
4、人才隊伍建設工作方面的對策和建議
一是創新人才理念,發揮好政策制度導向作用。全面完善人才工作政策,發揮激勵導向作用,及時調整不合適宜的政策規定,制定一批包括引進、培養、激勵、關愛的配套政策。
二是創新工作機制,加大人才集聚力度。改善人才引進機制,根據工作職責,引進實用人才;完善人才培養機制,積極組織業務方面培訓,強化激勵機制,建立以政府獎勵為引導,用人單位獎勵為主體,社會獎勵為補充的多元化人才獎勵制度,以重大項目建設和科技創新項目專項補貼等形式,加大對人才開發的政府資金投入,運用財政、稅收等手段。
三是完善管理,解決人才工作機制不健全的問題。建立全新的人才選拔、使用機制,激活人才,建立民主決策機制,建立科學的人才引進、流動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