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優秀篇】

思而思學網

黨的十八大以來,就建設美麗鄉村、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提出了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思想、新觀點、新要求。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2017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歡迎大家閱讀!

【2017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1】

近期,我鎮嚴格按照區委、區政府工作部署,堅決落實《馬尾區深化文明村鎮建設實施方案》有關要求,不斷加大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力度,逐步完善長效工作機制,僑鄉文明水平進一步提升。

一、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主要成效

自開展精神文明建設工作以來,我鎮始終以和諧文化建設為切入點,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總要求,結合“全國文明村鎮”創建工作經驗,細化工作部署,狠抓工作落實,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階段性進展。

(一)狠抓環境綜合治理,改善鎮域整體面貌

以居民生活水平提高為落腳點,將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與環境綜合治理工作相結合,穩步提升全鎮環境文明水平。一是村莊規劃逐步明晰。今年以來,我鎮以長安瑯岐組團大開發大建設為契機,按照“先規劃,后建設”的總體原則,依據我鎮總體規劃,科學制定轄區各村規劃,目前已完成全鎮13個村的規劃編制工作。二是城鎮環境更加整潔。配齊配強了保潔工作隊伍,更新、添置了垃圾清理、轉運工具。基本完成了主次干道上亂張貼的清理工作,流動攤點、占道經營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繼續著力做好無物業小區整治、中心區路面景觀改造,圍繞農貿市場、104國道沿線、亭頭康莊路等重點地段進行了專項整治。三是交通秩序進一步優化。由派出所、鎮村規劃建設服務中心、交管站、城管中隊組成了聯合工作隊,對104國道沿線、中心區街巷進行了全面整治,有效打擊了各類交通違法違規行為,全鎮交通秩序得到了明顯改善。

(二)深化“四個一批”創建,提升文明建設水平。

以文明示范村、十星級文明戶、文明集市、文化活動廣場建設,繼續推廣“四個一批”創建工作。一是提升文明示范村建設。結合新農村示范精品村建設,繼續加大長柄村文明示范村建設力度,今年已投入28萬元完成村口公園建設,投入15萬元完成文化中心建設,投入20萬元完成村內豬圈、柴火間整治,目前正著手開展羽毛球場建設及纜線下地工程建設。二是加快十星級文明戶創建。以宣傳帶動為出發點,新制作一批文明宣傳標語,張掛于沿街醒目位置;重新更新轄區內電子顯示屏內容,重點宣傳文明戶創建工作,營造文明僑鄉整體氛圍;繼續加大干部進村入戶力度,提高居民對文明戶創建工作的知曉率,引導轄區居民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三是夯實文明集市創建。多渠道籌集資金,爭取專項資金扶持,對亭頭集貿市場進行了全面改造。成立專項工作組,由黨政班子成員帶隊,定期對亭頭市場進行整頓和督查,幫助亭頭村完善市場管理方法,建立監管機制,市場秩序得到了有效整頓。四是強化農村文化活動廣場建設。在各村(社區)農家書屋全覆蓋的基礎上,依托鎮綜合文化站主陣地,繼續開展各村(社區)文化中心建設,鼓勵開展激情廣場活動及其他形式新穎,易于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不斷提高他們的精神文化品位。如寒、暑假舉辦中小學生讀書月活動,書法講座,中老年人健康講座,廣場舞培訓等,受益群眾達5000多人次。

(三)加大公共設施投入,強化基層文化陣地

從僑鄉實際出發,因地制宜地開展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積極探索多元化的建設模式,以強化鎮村兩級聯動機制為抓手,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到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中來,積極鼓勵愛國僑胞、歸國僑眷捐資興建農村文化活動設施,造福廣大鄉親,促進僑鄉農村文化事業的大發展。目前全鎮共建有老年活動中心21個,敬老院25個,小公園26個,露天舞場6個,村(社區)文化室20個,室外健身路徑35條,室內健身場所5個,籃球場18個,游泳池3個,其中東街村金牛山公園和西邊象山公園分別被評為省、市級農民健身工程。鎮域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亭江鎮青少年課外活動中心于去年順利完工,為民辦實事項目“村村響工程”順利鋪開,轄區各村均按照要求配備了擴音喇叭、廣播室,全鎮基本形成了場所固定、質量較高的的硬件設施網絡,為全鎮居民的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物質保證。

(四)提升文化活動品質,豐富群眾日常生活

根據僑鄉農民群眾的精神文明需求,我鎮積極扶持組建各種民間文藝團體,成立了閩劇、評話、尺唱、腰鼓、信鴿、書畫詩聯研究會等社團,抓好群眾性文體場所(敬老院、老人活動中心、影劇院、宗祠、寺廟等)的陣地建設,以公演閩劇、尺唱、評話、創作書畫、春聯等形式,充分發揮退休老黨員、老干部、老教師、老工人、老理事會“五老”人員的作用,每年公演閩劇150多部,尺唱、評話70多部,舉辦民俗活動50多場,僑鄉書畫展2-3場。積極配合做好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送書下鄉、送戲下鄉等活動;在重要節慶和傳統節日廣泛開展“激情廣場大家唱”活動,保護群眾基本文化權益,形成城鄉互動融合的良好局面。

(五)強化農村道德建設,完善精神文明體系

以居民道德素質提升為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核心,著力提升服務質量,使轄區居民充分感受到精神文明創建工作給他們生活帶來的便利。一是抓緊建設“道德講堂”。目前,我鎮已在亭頭社區和英嶼村設立兩個“道德講堂”示范點,配備了投影儀等播放設備,定期組織群眾進行宣講,結合鎮情實際開展道德宣講報告會1場,受到了轄區居民的一致好評。二是廣泛開展志愿者服務。以學雷鋒志愿活動為抓手,結合“三服務”活動與馬尾新城建設,積極開展交通勸導、便民服務、家園清潔志愿服務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的活動,定期組織社區志愿者參與文明勸導等活動,提升了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的群眾認可度。

二、下階段的工作重點

下一階段,我鎮將繼續深化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成效,從幾個方面工作入手,繼續推動精神文明建設向縱深開展。

(一)加大環境整治力度。加快剩余各村的規劃編制工作,盡快完成剩余4個村的規劃編制。以愛國衛生運動和農村家園清潔行動為抓手,以“拆違、治亂、暢通”為重點,大力加強城鎮綜合執法管理,整治違章建筑及影響文明衛生環境的各種現象。繼續加大對店外店、占道經營、亂拉、亂搭、亂張貼、亂涂寫、亂噴繪等現象的整治力度,對大街小巷的曝露垃圾、建筑渣土、雜草、堆積物、內河飄浮物進行全面清除。結合農村環境連片整治工程,重點抓好生態環境治理,及時總結2010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項目工作經驗,保質保量地完成2011年農村環境連片整治項目,有效改善鎮容村貌,為僑鄉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增添新動力。

(二)繼續完善設施配套。不斷加大對公共文化設施的投入力度,充分凝聚僑心、整合僑力、籌集僑資,豐富村集體文化設施種類,積極建設村、社區文化中心示范點。整合鎮村兩級文化資源,推廣亭頭綜合文化站建設模式,加大對重點村、社區的幫扶力度,重點扶持建設長柄村、閩安社區綜合文化室,充分發揮文化主陣地作用,拓寬文明服務受益面。

(三)提升鄉風文明水平。從鎮域軟環境著手,多管齊下,進一步提升“全國文明鎮”創建成果。一是深化道德講堂建設。計劃近期在轄區內新開辦道德講堂4處,同時配齊配好已有講堂設施,進一步規范軟件材料整理,定期舉辦宣講活動,在鎮域范圍內營造良好的道德環境。二是繼續開展志愿者服務。以學雷鋒志愿服務隊及志愿者服務站建設為依托,開展志愿者培訓,規范志愿者服務,不斷提升服務效能。三是創新宣傳工作理念。在主要路段增設創建宣傳標語,對原有外觀破損的宣傳欄進行更新維修,在轄區內逐家逐戶發放精神文明創建工作倡議書及宣傳專刊,強化思想動員,做到創建工作家喻戶曉、人人皆知,提高群眾支持率。四是提升農村文化生活品質。結合鎮情實際,堅持開展“三下鄉”“六進社區”“送歡樂下基層”等活動,舉辦一些形式較為新穎,易于群眾參與的文化活動,引導農民群眾自發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

【2017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調研報告2】

近期,瓜州縣委宣傳部成立調研工作組深入鄉鎮、村組及相關單位,就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展了深入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主要做法及工作成效

近年來,全縣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緊緊圍繞建設新農村這一主題,廣泛深入地開展文明村鎮、文明農戶、誠信文明戶創建活動,農村基礎工作不斷夯實,工作力度不斷加大,理論宣講對談、千臺大戲送農村、“文化、衛生、科技”三下鄉產生了廣泛影響,切實提高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水平。

1、抓生產,促發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物質基礎不斷夯實。堅持把發展“一特四化”現代農業作為轉變農業生產和農民增收方式、加快農業產業化的首要任務,不斷優化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加快了傳統產業向專業化布局、標準化生產、產業化經營的轉型步伐。以蜜瓜、枸杞、甘草為主的特色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32.7萬畝,占全縣農作物播種面積的65.4%。全面推進養羊大縣建設,全縣牛羊飼養量達到68.5萬頭(只),農業綜合經濟效益大幅提高。堅持“政府鼓勵推動,政策扶持引導,市場服務運作,城鄉統籌兼顧”的思路,建立健全鄉、村兩級勞務輸出服務體系。“十一.五”期間,累計輸轉勞務6.8萬人次,實現勞務經濟收入4.85億元。老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200元,移民人均純收入達到950元,農村收入水平穩步增長。

2、抓基礎,促提升,農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各鄉鎮始終堅持以改善村容村貌和人居環境為抓手,不斷加強基礎建設。緊緊抓住我縣被確定為全省新農村建設試點縣的大好機遇,按照規劃先行、適度超前、分步實施的原則,在全市率先編制了《瓜州縣建設規劃》,完成了15個鄉鎮規劃和73個行政村的村莊建設規劃。2009年在來,通過將村組道路、抗震安居房工程、農村沼氣、安全飲水、中低產田改造、扶貧開發、農村教育衛生設施建設等項目進行整合,集中連片組織實施,爭取整合農村項目資金兩億多元,農村鄉鎮共開工建設各類新、續、擴、改建項目40多項,積極推進集鎮道路鋪筑、人行道改造、樹木栽植、環衛設施配套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突出抓好商業門店改造以及小康住宅建設等工程。示范村也大力實施通村道路鋪筑、鋪筑人行道、生產通道整修、“五改四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全縣已建成居民點改造提升點59個,完成農村住房建設總投資過億元,完成新建市級高標準小康住宅建設350戶,縣級分散小康住宅2000戶,農村危舊房改造已落實8750戶。投資9.33億元,實施了中低產田改造、雙塔總干節水改造、生態節水灌溉、水庫除險加固、渠道改造維修、飲水安全、農村沼氣等項目;投資2.2億元,實施了通鄉油路、通村油路等通鄉通村道路,全縣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718公里,通行能力得到顯著提升。

3、抓整治,優環境,努力打造清潔優美新農村。針對農村環境衛生差的狀況,出臺了《瓜州縣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考評辦法》和《瓜州縣村容村貌和環境衛生管理考核驗收標準》,通過健全縣、鄉、村三級管理機構,落實專(兼)職保潔隊伍,完善衛生基礎設施,初步建立起衛生清掃垃圾集中清運制度。縣建設局根據新農村建設的需要,編制了《關于村莊整治工作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村容村貌整治的標準要求。各鄉鎮按照“政府主導、分級負責、全民參與、集中整治”的要求,實施了城鄉清潔工程,以公路沿線、村莊周邊房前屋后和集鎮市場為重點,在所有鄉鎮開展了大規模的環境衛生集中整治活動,組織廣大村民廣泛參與,清除陳年垃圾,打掃衛生死角,有效改善了環境衛生臟亂差的狀況。大力實施綠化造林工程,以林業項目建設為支撐,投資1.05億元,突出抓好千米農田防護林、綠色通道、日協貸款石崗墩風沙口二期治理、退耕還林工程續建、封灘育林、三北四期防護林、重點生態公益林和防護林等林業生態項目,生態建設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十一.五”期間,共完成人工造林10.36萬畝,天然林草植被封育200萬畝,義務植樹220萬株,全縣森林面積達到29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5%,較2005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整體生態環境得到明顯好轉。

4、抓教育,樹典型,新型農民培養成效顯著。認真落實《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狠抓農民群眾的思想道德教育,編印《瓜州文明公民讀本》8000多冊,下發《文明禮儀讀本》、《酒泉有禮》等4000冊。大力開展“五五”普法活動,加強法制教育,提高了農民群眾的法律意識。連續多年開展冬季集中教育活動,加強了農民黨員的培訓,提高了群眾的政治素質。注重典型引導,大力組織開展道德模范、飛天驕子、隴原驕子等典型推薦評選活動。深入開展科技、文化、衛生“三下鄉”活動和農民道德教育以及科普知識,狠抓農村勞動力實用技術、創業技能培訓,五年來,共舉辦各類實用技術培訓班 260 場次,培訓農民2.35萬人(次),有效提高了農民的道德素養、文化素質和農村的文明程度。投資670萬元架設172.9公里的電視廣播信號主干線,解決了265個村民小組5.9萬人收聽廣播、收看有線電視的問題,極大地豐富了移民群眾生活內容,使農民群眾生活習慣和思想意識明顯轉變,積極向上的文明鄉風在逐漸形成。

5、抓載體,創機制,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各鄉村把星級文明戶、文明村鎮等創建活動作為新時期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載體,通過在全縣廣大農村組織開展“五好家庭”、“致富能手”、“創業標兵”、“敬老好兒媳”、“十星級文明戶”、“文明誠信農戶”、“文明村鎮”等評選活動,做到精神文明建設與物質文明建設的有機結合。文明鄉鎮、文明村創建成績斐然。止目前,共創建全國、省級、市級、縣級文明單位(村鎮、社區)分別是1個、12個、44個、194個,占全縣單位總數的98%以上。全縣信用社共評定信用鄉1個,信用村24個,評定信用農戶15387戶,占總農戶的70%,對信用戶予以信貸支持和利率優惠,對培育誠實守信的文明鄉風民風及誠信的社會氛圍也起到了良好的推動作用。把健康文明、向上的文化活動作為實現鄉風文明的抓手,組織了“千臺大戲送農村”“移民鄉鎮文藝調演”活動,在春節期間開展了大型秧歌調演、傳統燈展、煙火晚會、戲劇晚會、書畫展覽等群眾性文化活動。通過深入開展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活動,大力弘揚了瓜州的特色地域文化,有力促進了鄉風文明的提升。把建立一套符合農村實際,行之有效的工作機制作為推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的保證,近年來,我們從組織領導、資金投入、目標考核、監督激勵等方面入手,不斷創新精神文明建設的機制,在管理上,將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綜合目標責任管理,嚴格考核。同時,依托省、市文化項目,加大農村文化陣地建設,全縣15個鄉鎮都建起了文化站,配有文化專干20人;59個行政村建起了文化室,占行政村總數的81%,建成農家書屋67個,今年計劃再建的7個書屋已列入2011年全省農家書屋工程配送計劃,屆時將全面實現農家書屋全覆蓋的目標,形成了一批集村級陣地、文化室為一體的群眾活動場所,并以此為依托,切實加強了農村精神文明建設。

二、存在的問題

1、鄉鎮精神文明建設投入不足、重視程度不夠的問題不同程度存在。一些農村干部對精神文明建設的長期性、艱巨性、重要性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存在“一手硬一手軟”的現象,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抓生產、抓收入、抓增收的問題上,對村民精神文化、道德層面的東西抓得不夠緊。

2、部分鄉鎮扶貧開發任務艱巨,物質條件滯后,影響精神文明建設。由于全縣鄉鎮之間經濟發展不平衡,村與村之間自然條件、經濟條件、認識程度不一致等原因,造成抓精神文明建設程度不一樣。我縣被納入省級扶貧參照縣管理,貧困面大,特別是移民鄉村財力困難,對村民的文化生活和文化設施很難有足夠的資金投入,村容村貌改善不大,“臟、亂、差”現象依然存在。

3、移民鄉鎮村民的思想教育有待進一步加強。我縣是重點移民大縣,大部分移民群眾思想觀念保守,思想意識、價值取向、道德觀念與本土農民反差較大,生產生活習慣存在諸多的不適應,依然沒有擺脫“等、靠、要”等落后思想,崇尚科技文化氛圍不濃。

4、基層公共文化資源投入不足與作用發揮不盡充分的問題并存。隨著文化惠民的工程的落實,村級圖書室、農家書屋、村級健身場所等逐步建立起來,但由于村干部大部分都不能脫產,公共場所開放時間得不到保證,文化資源作用發揮不盡充分。

三、對策建議

(一)建立和健全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工作機制。一是健全領導組織機制。要切實加強對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領導,確保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納入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融入各部門各行業的業務工作,尤其要把各級領導抓農村文明建設工作納入崗位責任制,一同謀劃、一同部署、一同落實。要著重改變目前鄉鎮黨委副書記兼職過多的現象,鄉鎮應配備專(兼)職人員,明確每個干部抓精神文明建設的職責,形成人人抓,人人參與的格局,確保農村精神文明創建有人抓、抓得起。二是健全考核激勵機制。要建立相應的考核機制,形成完整的考核體系,量化、客觀、全面并重點考核工作創新、社會效益和長遠規劃。要逐步改革投入模式,探索實行以獎代補等方式,完善考核激勵機制,將工作進展和群眾滿意率同班子主要領導績效考核、物質獎勵相結合,按照工作績效,獎優罰劣,進一步調動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積極性、創造性,提高實效性。各鄉鎮要結合縣“十二五”規劃,制定精神文明建設長、短期規劃,通過制定規劃明確鄉鎮精神文明建設的奮斗目標,對精神文明建設各方面的內容要有明確的規定,對各部門單位、個人擔負的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任務要有明確的要求。通過規劃對農村基層精神文明建設工作起到導向作用,促使農村基層干部群眾將目標轉化為具體行動。

(二)把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社會管理創新的一項重要內容。一是以加強群眾教育為切入點,不斷提高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著眼于提高農民綜合素質,加快由傳統農民向現代農民轉變,為建設新農村提供強大的人力支撐。要加強對農民的傳統文化與形勢政策教育、民主法制教育和知識技能教育培訓,引導廣大農民分清是非、善惡、美丑,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達利益訴求,努力培養一批“有道德、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二是以培育“文明鄉風”為切入點,不斷提高農村文明程度。各鄉鎮、各村要從當地的歷史、文化、傳統、風尚出發,制定出得到普遍認可的鄉規民約,使農民在鄉規民約的約束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得到提高,形成自身的文明鄉風。進一步深入開展文明新村、十星級文明農戶、婚育新風進萬家等豐富多彩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在廣大農村形成尊老愛幼、鄰里和睦、見義勇為、扶危濟困、崇尚科學的文明新風,塑造的新風尚。深入開展移風易俗活動,引導農民群眾樹立文明意識、健康意識、衛生意識、節儉意識,逐步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促進農村形成健康文明新風尚。

(三)以“三園”建設作為農村精神文明建設的推動載體。一是以“文化樂園”建設為切入點,不斷豐富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隨著農村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民對精神文化需求也不斷增長,但移民農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對貧乏,迫切需要以思想文化陣地為依托,大力發展群眾文化、完善文體設施。要通過“政府和社會化投入”相結合的辦法,大力加強農村文體設施建設,下功夫建設好包括農村廣播室、文化活動室、閱覽室、閱報欄等各種思想文化陣地,把思想宣傳工作、文體活動向農村延伸、向農民滲透,把教育農民的工作做實。二是以 “清潔家園” 建設為切入點,改善群眾生產生活環境。鄉村面貌是農村經濟發展和精神文明建設的集中體現。要把農村環境衛生治理、村容村貌建設納入村鎮發展的總體規劃,從教育引導農民改變陳規陋習、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抓起,把經常性工作和集中整治結合起來,把宣傳教育和制度規范結合起來,下功夫解決“臟、亂、差”問題,努力建設環境整潔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管理規范有序的新農村。探索建立農村環境衛生長效保潔機制。要按照“三個一”標準,建立農村環衛工作長效管理機制,做到建立一支衛生保潔隊伍,建設一批環衛保潔設施,制定一套衛生管理制度。鄉鎮要建立專職農村環境監察隊伍,村組要設立監督員,真正使農村環境衛生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有人干。三是以 “生態田園” 建設為切入點,不斷增加群眾收入。認真實施清潔秀美工程,繼續抓好退耕還林工作,保護好土地、森林、地下水等自然資源。積極發展生態經濟,努力增加群眾收入。加強生態產業建設,按照“一村一品”和“工農對接”的思路,結合實際,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