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村精準扶貧攻堅調查報告【匯總】

思而思學網

2017年村精準扶貧攻堅調查報告【篇1】

到2020年要實現全市27.644萬貧困人口的全都脫貧,6年時間,年均需要脫貧近4.6萬人,而越往后,剩下的都是多次扶貧攻堅后難啃的“硬骨頭”,脫貧的難度更大。只有組織調動全社會各方面的力量,采取超常規的措施和過硬的辦法,加大工作力度,才能打好這場扶貧開發攻堅戰,確保全市27.644萬貧困人口如期實現脫貧目標。為此,市扶貧辦針對梧州市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現狀及致貧原因等做了摸底調查,以問題為導向,緊緊圍繞“扶持誰、扶什么、怎么扶”三大問題,進行深入研究,提出對策措施。

一、梧州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的基本現狀

(一)梧州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分布情況

“十二五”期間,梧州市的蒼梧、藤縣、蒙山3個縣列入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龍圩區列為參照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管理。根據自治區下達梧州市的貧困控制數,截止底,梧州市共有貧困村265個,貧困人口27.644萬人。其中,藤縣99個貧困村106527人、岑溪市53個貧困村59065人,蒼梧縣49個貧困村44055人、龍圩區26個貧困村30830人、蒙山縣32個貧困村29622人、長洲區3個貧困村3699人、萬秀區3個貧困村2642人,全市貧困發生率為11.1%。

(二)貧困人口數

自從實施新一輪扶貧攻堅以來,梧州市貧困人口由2010年52.2375萬人減少到底27.644萬人,共幫助(扶持)24.5935萬人實現脫貧。農村貧困發生率從2010年的23.9%下降到11.1%,貧困地區勞動力培訓后就業率達95%以上。

(三)貧困地區農民人均年收入水平情況

2011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5497元,較2010年增長12%,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566元,較上年增長13.3%;2012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6592元,增長16.6%,全市重點縣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7.7%,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2877元;2013年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7475元,較上年增長13.3%,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3421元,較上年增長15.9%,增長幅度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底梧州市實現農村貧困人口脫貧60000人,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

(四)梧州市貧困村、貧困人口的基本特征

一是貧困對象多,截至,梧州市有3個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蒼梧、藤縣、蒙山),1個參照自治區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管理的城區(龍圩區),貧困村265個,貧困人口27.644萬人,約占全市人口的8%、全區貧困人口的5%。其中,藤縣99個貧困村10.65萬人、岑溪市53個貧困村5.9萬人,蒼梧縣49個貧困村4.4萬人、龍圩區26個貧困村3.08萬人、蒙山縣32個貧困村2.96萬人、長洲區3個貧困村3699人、萬秀區3個貧困村2642人。全市貧困人口超過10萬人的縣(市)有藤縣。二是生產、生活條件落后。根據調研,截至目前,梧州市尚有2620個自然村屯未通路,15.69萬貧困人口飲水安全問題尚未解決,29萬農村人口居住危房,702個自然村屯還未通寬帶網絡,很大一批人還需要實施生態扶貧搬遷。另外,從自治區重點貧困縣蒼梧縣、藤縣、蒙山縣的情況來看,蒼梧縣還有5個鎮未通等級公路,大多數農村公路等級差、質量差,全縣的交通網絡還沒有形成;藤縣有67個貧困村分布在17個鄉鎮的邊遠山區、庫區,村屯道路尚有265公里尚未升級硬化;蒙山縣部分貧困村屯行路難、飲水難的問題仍未得到根本改善,很多通村、通屯的道路沒有達到等級標準,有的通屯道路無法保證晴雨天氣都暢通。三是產業底子薄。產業發展是貧困地區群眾脫貧致富奔小康的重要保證。但由于梧州市貧困村基礎設施落后、人口素質相對不高、發展資本不足、產品檔次偏低和認知模糊等不利因素,導致產業基礎薄弱,抗風險能力差。,梧州市畜牧業受到家禽養殖業生產低迷的影響處于低速增長水平,尤其是家禽類的產量、銷售量、銷售價格均不同程度走低,全年畜牧業實現產值49億元,同比減少1%;家禽出欄4307萬羽,同比減少4.7%。這樣一來,造成梧州市部分養殖戶流動資金短缺,大大打擊了養殖戶的積極性,實行減產或停產以規避虧損,使從事家禽養殖的農民收入增長受困。同時,蒼梧縣、藤縣、岑溪市等地荔枝因競爭激烈而遭果商壓低收購價,跌價超過15%,農民損失較嚴重。此外,產業連片開發與扶貧到戶的矛盾也是影響產業發展的一個重要原因。按照目前產業扶持政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只針對扶貧對象戶,其他農戶無法得到扶持,這樣,影響了產業的連片發展,從而影響產業的規模效應。四是收入差距越拉越大。盡管梧州市貧困縣和貧困村人均收入增幅比全市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高出很多,但由于貧困地區基數小,收入差距仍然逐年加大。,全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仍處于較低水平,為全市平均水平(8342元)的46.76%,而且還有53個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為2633.56元,收入差距大。

二、梧州市貧困村及貧困人口的致貧原因分析

結合梧州市目前開展的精準識別建檔立卡,梧州市致貧原因呈現多樣性,大體上可分為缺資金、因學、因病、缺技術、缺勞力、自然條件差、因災返貧等原因,還有很多農村家庭貧困是復合型貧困。一是供養子女讀書,這類貧困具有貧困和機遇的兩面性,一方面因為高額的讀書費導致貧困,另一方面隨著子女成長,讀書畢業和就業后,一般都能擺脫貧困,是教育扶貧的重點對象。如在岑溪調查發現,貧困戶因學致貧戶數8909戶,占貧困戶總數占48.18%。二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這類貧困戶因為長期積累的醫療費用和長期生病壓得他們踹不過氣來,自身無精力和信心擺脫貧困,屬于扶貧難度較大的群體,是醫療救濟扶貧的主要對象。三是缺資金,缺項目。這類貧困戶有能力生產和創業,經濟狀況處在貧困的臨界線上,只要精準配置資金和項目到戶,一般都能脫貧,是精準扶貧的重點扶持對象。四是勞動力文化素質差。這類貧困戶由于勞動力文化素質低,發展家庭經濟缺技術、缺技術、缺管理能力。外出打工收入有限。缺乏脫貧致富的信心和決心,是提高職業技能培訓的主要對象。五是自然環境惡劣,資源缺乏。貧困村大多地理位置偏遠,地形復雜交通不便,生存條件差。

三、近年來梧州市扶貧工作的做法和初步成

梧州市歷屆黨委、政府高度重視貧困山區快速發展和貧困群眾脫貧致富,一直都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三農”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把扶貧開發工作作為“統籌城鄉發展、增進黨群干群感情、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穩定和諧、助農增收脫貧”的重要抓手。“十二五”以來,突出3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以265個貧困村為主戰場,以改善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促進貧困村產業發展、實施扶貧開發與農村社會保障兩項制度相銜接為重點,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相結合,全社會參與,開展新一輪扶貧開發攻堅。突出抓好“六大工程”:即貧困村整村推進扶貧開發工程、貧困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產業開發扶貧工程、“雨露計劃”扶貧培訓工程、扶貧生態移民工程、“兩項制度”有效銜接工程。成效表現在:

(一)貧困群眾收入普遍提高,貧困人口大幅減少。

“十二五”時期全市各級扶貧總投入資金10.47億元,穩步實施、整村推進、易地搬遷、勞動力培訓轉移、信貸等扶貧項目,梧州市貧困人口由2010年52.2375萬人減少到底27.644萬人,共扶持24.59萬人實現脫貧,貧困發生率下降至11.1%,低于全區貧困發生率,底梧州市貧困村農民人均純收入達3901元,比上年增長14%。

(二)貧困群眾生產生活條件改善,貧困村發展能力增強。

“十二五”期間梧州市基礎設施項目投入22638.71萬元,其中財政扶貧資金20350.18萬元,實施項目1223個,其中修建硬化屯路945條,574.42公里;修建砂石路228條,419.03公里,修建獨立橋梁51座;改造水利設施建設里程120030延米,發展小型人飲工程、小水利工程改善安全飲水入戶37011戶。項目主要分布在全市179個貧困村,有效改善了項目區群眾的生產生活條件,受益群眾149.31萬人(次)。貧困山區道路交通得到加強、人飲安全逐步解決、居住環境明顯改觀,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不斷改善,可持續發展的后勁得到增強,為脫貧致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特色產業基本形成,貧困群眾收入結構明顯優化。“十二五”期間梧州市特色產業主要是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等引導貧困村群眾走合作開發的路子,對本地特色資源進行規模整合,促推貧困村的產業做大、做強。項目包括思委米種植、大果山楂種植、水黃枝種植、中草藥種植、方格木蠶蔟推廣、三黃雞養殖、肉牛養殖、七彩山雞養殖、白鴿養殖植等23類特色種養業,項目覆蓋179個貧困村,受益農戶15.09萬人。“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范項目3個,一是蒙山縣“十百千”肉兔養殖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810萬元,養殖玉兔12萬只 ,實際完成16.6萬只完成計劃的138%;項目共覆蓋46個村,其中32個為貧困村;共扶持3000戶貧困戶,該項目于12月通過自治區級和市級驗收。二是藤縣粉葛種植示范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940萬元,其中2012年度項目于2013年6月底實施完畢,項目覆蓋貧困戶3168戶14638人,2013年度項目于6月底實施完畢,項目覆蓋貧困農戶3634戶20246人,度項目于2015年5月上旬實施完畢,項目覆蓋貧困農戶3773戶19365人(不用分年,精準扶持 合計數)。2015年項目正規劃實施中。三是蒼梧縣六堡茶種植示范項目投入財政扶貧資金920萬元,其中從2013年起至2015年止,每年開發種植六堡茶1000畝,連續三年實施,相對連片開發種植六堡茶共3000畝,以項目基地內扶貧對象戶為重點,實現項目區內貧困農戶平均每年增收3000元以上。該項目共覆蓋15個行政村,共7957戶30675人,其中勞動力18400人。其中有9個貧困村。扶貧對象戶2435戶,9166人。2015年項目正規劃實施中。特色產業和勞務收入成為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特別是特色優勢種植業的發展,為群眾今后長久穩定增收打下了良好的基礎。此外,梧州們還爭取旅游扶貧合作項目400萬元,用于蒙山縣長坪、“水韻瑤寨”鄉村旅游項目建設。

(四)貧困人口素質逐步提高,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十二五”期間,全市各級利用扶貧資金開展各式各樣的扶貧培訓,共培訓貧困村群眾48129人次,其中農民實用技術和科技致富帶頭人43092人次,貧困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5037人,其中中專學歷培訓1850人,實現轉移就業3401人次。到底,貧困村18至45歲從事農業生產的勞動力80%已接受各種形式的實用技術培訓1次以上;掌握1?2門致富技術的勞動力達118345人,占總勞動力總數的91.2%,貧困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179個貧困村村委會都建有鋼混或磚混結構的辦公用房和衛生室,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貧困村實現村村通廣播電視。適齡兒童入學率為99.72%,中小學生輟學率分別為0.29%和1.31%,入學率不斷提高。

(五)扶貧生態移民工作。梧州市實施扶貧生態移民項目12個,總投資4747萬元。其中生態搬遷項目6個,搬遷274戶,搬遷人口1306人,總投資3585萬元;易地搬遷項目6個,搬遷209戶,搬遷人口1035人,總投資1162萬元;需建設安置點12個。截止到2015年7月底,已全部開工建設,開工率100%。。

四、下一步梧州市精準扶貧工作措施

主要是以改善貧困村生產生活條件、提高貧困人口收入及完成減貧任務為主要目標,以3個扶貧開發重點縣、265個貧困村為主戰場,加快基礎設施建設、產業開發、扶貧培訓、金融扶貧百千萬工程建設,協調推進行業扶貧、社會扶貧工作開展,力爭做到提出的“四個切實”、“四個一批”、“六個精準”。

(一)扎實推進精準扶貧,鞏固脫貧成果。一是開展貧困村貧困戶精準識別工作。根據自治區黨委、政府統一部署,對梧州市貧困戶、貧困村進行再次識別確認,對原有識別出的貧困村,核實完善貧困村基本情況和發展需求信息,并進行貧困村精準分類。同時全面采集貧困村所有自然村(屯)以及部分非貧困村自然村(屯)的基本情況和發展需求信息。結合動態管理要求,運用“一進二看三算四比五議”方法,精準識別貧困戶,做到所有貧困村所有農戶都入戶調查識別,非貧困村在冊貧困戶和新申請貧困戶的農戶都入戶調查識別。二是研究制定梧州市貧困村、貧困戶退出標準、程序和后續政策。以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為手段,以改革創新為推動力量,強化專項扶貧、行業扶貧和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格局,形成政府、市場、社會互為支撐的機制,通過結對幫扶、產業扶持、教育培訓、危房改造、生態移民、基礎設施到村到戶等方式確保梧州市農村貧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脫貧。三是加強貧困戶脫貧與返貧動態管理。實行脫貧“雙認定”機制,對脫貧戶實行“銷賬不銷號”,跟蹤觀察1到2年,能穩定脫貧的,再退出貧困戶系列,守住返貧率不超過3%的紅線,鞏固脫貧成果。

(二)深挖致貧原因,實施“四個一批”扶貧攻堅行動計劃。一是有勞動能力的,通過扶持生產和就業發展一批。在產業扶貧方面,繼續以“十百千”產業化扶貧示范工程為抓手,加大力度扶持貧困地區發展特色優勢產業,通過引進龍頭企業、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帶動等方式,組織更多貧困戶參與產業項目開發,增加貧困群眾收入,幫助他們“換窮業”。在教育扶貧方面,市扶貧辦代擬了梧州市人民政府《關于精準扶持農村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梧州市中、高職學校的實施方案》,計劃從2016級新生開始,利用市本級財政對貧困家庭子女就讀梧州市本級中、高職學校實行補助,做到應補盡補,目前已經按照市政府辦和法治辦的修改意見將方案完善后呈報市政府。同時,下一步加大資助政策宣傳力度。通過新聞媒體、印發資料和基層組織開展宣傳、讓貧困學生了解各項資助政策,特別是初、高中學生全面了解升入職業學校就讀后,國家對貧困家庭學生的各類資助項目,確保黨的惠民政策深入千家萬戶,絕不讓一個大學生因家庭貧困而失學。二是生活在“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地區的,通過移民搬遷一批。主要通過移民搬遷幫助脫貧,結合城鎮化規劃、綜合交通規劃、產業發展規劃、扶貧規劃等多規融合,把他們搬到條件較好的地方,幫助他們在新的地方就業、發展產業解決脫貧問題。三是喪失勞動能力的,通過資產扶貧、低保政策兜底一批。下一步,市扶貧辦將與市民政局、人社局等部門聯系研究,重點推進農村低保與扶貧開發有效銜接,將符合低保條件的貧困戶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完善低保補差辦法。通過逐步實現低保標準和扶貧標準“兩線合一”,使他們的收入最終達到扶貧標準,實現脫貧。四是因病致貧、因病返貧的,通過醫療救助扶持一批。首先幫助他們解決大病醫療費用,再通過就業或發展生產脫貧。與有關部門共同研究調整民政救助政策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策,完善大病保險政策,增加大病報銷比例和救助力度,發揮醫療教助保障作用,解決他們的醫療費用,防止因病致貧、因病返貧。

(三)加強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監管,精準使用扶貧資金。“要把錢用好”事關新一輪扶貧攻堅戰的勝利和廣大貧困群眾的切身利益,是各扶貧部門的重要職責。下一步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規范扶貧開發項目資金的監管:一是落實扶貧資金管理工作責任制。市、縣、鄉鎮按照分級負責,“一把手”對扶貧資金管理工作負總責,分管負責人為扶貧資金管理的具體責任人。二是從源頭上加強規范專項扶貧資金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各級主管部門在做好充分的情況摸底調查和項目可行性評估的同時,加大資金整合力度,將各類涉農資金捆綁集中使用,突出重點監管,突顯監管效果。三是強化財政專項扶貧資金的相關管理監督制度。從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實行項目資金報賬制、公告公示制、績效評價制、定期或不定期檢查制、定期審計等進行加強監管,并明確各級各部門的監管職責,樹立“高壓線”,構筑“防火墻”,切實把扶貧項目資金置于陽光下運行,確保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

(四)充分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把扶貧開發任務、責任、權力統一起來。8月21日,自治區黨委辦公廳、自治區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廣西壯族自治區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經濟社會發展實績考核辦法(試行)》,明確考核對象為全區33個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滇桂黔石漠化片區縣黨政領導班子和主要領導,梧州市蒼梧、藤縣、蒙山、龍圩為參照執行。下一步按照精準管理、精準考核的要求,市扶貧辦將與市委組織部等部門開展調查研究,重點強化扶貧開發工作領導責任制,加強對貧困縣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干部的社會發展實績考核,構建“市級統籌、縣區負責、鎮村落實、扶持到戶”工作格局,實現“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精準到戶、扶貧到人”的工作機制,把黨政一把手負總責的扶貧開發工作責任制真正落到實處。

(五)結合實際,科學謀劃梧州市“十三五”扶貧規劃。一是參照自治區準備出臺的社會扶貧工作意見,在出臺梧州市“十三五”的社會扶貧工作意見時,探索建立市領導分片管理責任制,將梧州市265個貧困村27.644萬貧困人口,由市領導每人分片掛點聯系,實現市領導分片管理全覆蓋。二是為市領導提供扶貧管理工作信息庫。將自治區開發的扶貧信息系統提供給市領導,實現市領導可隨時對梧州市貧困縣、貧困村、貧困人口態勢的了解和掌握。三是針對“十二五”時期的定點扶貧方案精準不夠的情況,在制定“十三五”時期定點扶貧工作實施方案時,在自治區相關的文件要求基礎上,進一步明確各單位、人員的幫扶任務,體現因戶施策,進一步明確每個干部都要結對幫扶貧困戶,每年進行考核,以加大各行業部門及干部的扶貧責任。四是抓好新一輪駐村幫扶工作。通過新一輪精準識別,落實幫扶方式,全面推進“六個到村到戶”,同時同組織部門對新一輪識別出來的265個貧困村實施“因村派人”,加強對“第一書記”的培訓與考核,充分發揮貧困村第一書記和駐村工作隊在加強基層組織、推進精準扶貧、為民辦事服務和提升治理水平方面的作用。五是在藤縣選取一個具有代表性的貧困村作為試點,結合該村的基本生產生活條件及產業發展特點,協調做好該貧困村的整村推進、產業開發“十三五”規劃。在做好這兩個專項規劃的基礎上,全面鋪開做好梧州市扶貧開發“十三五”規劃編制工作。

五、意見和建議

一是進一步健全、完善工作機制。主要體現在考核評價體系不健全、脫貧措施與返貧防范措施存在不精準、社會扶貧激勵不夠。建議進一步完善扶貧考核機制,把扶貧考核結果與市級、貧困縣領導干部年度考核、綜合考核評價掛鉤。同時完善社會扶貧激勵機制,創新扶貧資金籌集、配置、使用、監管機制。二是進一步補充、充實扶貧工作力量。隨著國家對扶貧工作重視程度和精準扶貧要求的提高,扶貧工作已成為民生工作的首要任務,隨著扶貧工作的不斷深入,在農村工作中已越來越顯現其重要位置和作用。但人力資源配置尤其是城區的扶貧部門及鄉鎮沒有得到有效補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扶貧開發工作順利運行。建議按照在“切實落實領導責任”中提出“市(地)縣要做好進度安排、項目落地、資金使用、人力調配、推進實施等工作”的要求,基于精準扶貧工作實際需要,配備足夠人力,確保“有人辦事”,精準扶貧順利實施。三是進一步整合、優化涉農資金使用。由于現行行政體制因素導致一些政府部門工作職能交叉、重疊、事權不清和人力有限、信息不對稱等多種因素影響,導致涉農資金使用分散、形成不了合力。因此,建議抓好涉農資金管理整合工作,不斷完善現有政策體系,建立引導激勵機制,積極探索有利于財政涉農資金整合的體制、機制和制度,著力打造新的資金整合平臺,統籌協調各項涉農資金的分配和使用,促進各類涉農資金之間的有效銜接。同時,加強監督檢查,市紀委、市委督查室、財政、審計等相關部門,充分發揮職能作用,各負其責,各司其責,加強協調配合,形成整體工作合力,共同做好扶貧資金管理工作。

2017年村精準扶貧攻堅調查報告【篇2】

在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江西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在老鄉,決不能讓老區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掉隊,要讓老區人民同全國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成果”。德興市新一輪機關企事業單位掛點包村精準扶貧攻堅掀起了浪潮,市總工會結對幫扶密川村,通過組織村干部、黨員中心戶長和村民小組長座談會、上戶走訪貧困戶和實地了解密川村農業生產等方式,形成了密川村精準扶貧攻堅調查報告。

一、密川村基本情況

密川村地處李宅鄉西北部,下轄周家、汪家、鋪前、里田塢、土口、上屋6個自然村,10個村民小組,村民448戶,其中貧困戶19戶,人口1570人。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3個黨小組,共有黨員37人(男黨員32 人、女黨員5人)。建有密川小學完小教學點。全村共有耕地總面積3300余畝(含經濟林果地50 畝),主要種植水稻等作物;水域面積23 畝;林地19200畝。農戶住房以鋼筋混凝土結構為主,有81戶居住在土木結構房屋。全村全村外出務工人員有400余人,約占總勞動力40%。

近年來密川村真抓實干,積極向上爭取項目資金,大力改造農村基礎設施,先后實施了一批項目,百姓得到了實惠。投資140余萬元改建土口大橋,為土口村400余人口交通安全提供了保障;籌集37萬元改造周家自然村道路及休閑廣場,現已完工并投入使用;投資2萬元完成了密川村黨員O2O為民服務站建設,實現了一站式服務;投資16萬元建設了村衛生所,現已基本完工;引進浙商在上屋自然村投資建設了一個120余畝規模的牛蛙養殖基地(現已完成60畝建設);投資22萬元建設里田塢及土口自然村飲水工程,預計將于2015年9月交付使用,屆時將解決500余人安全飲水問題。2015年籌集40余萬元改造土口移民示范點工程,目前項目正在建設當中。

二、密川村發展落后和部分村民貧困原因

密川村地處偏遠,交通不便,自然條件相對惡劣,基礎設施建設落后,給村民的生產生活及特色農業發展帶來很大制約,開發難度大。密川村與鄉里的先進村相比,跑項爭資能力較弱,人脈關系差,在德興沒有一個密川籍的實職副科以上干部。高鐵建設項目征遷沒有經過該村,發展項目少。村民收入來源主要是依靠自家責任田種植及農閑時務工,收入方式單一,且收入低。近年來村民患重大疾病者明顯增多,交通、農民建房等引起的意外傷殘呈上升趨勢,給村民家庭帶來極大負擔。疾病、傷殘、弱智、子女上學成為導致村民貧困的重要因素。該村有貧困戶19戶,家庭沒有精壯勞動力,家屬患有大病或有殘疾,整個家庭負擔重,他們的經濟生活水平明顯比其他村民低。

三、精準扶貧攻堅對策

一是加快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推動修建機耕道、修建水渠、維修大林壩、村內道路硬化等基礎設施建設;推動土地流轉,鼓勵承包大戶以及引進特色農業,調整產業結構;加快機械化生產應用。二是走特色農業發展之路。積極爭取各方支持,發展特色農業,鼓勵和其正藥草種植。三是開展綠色生態村建設。保護和開發大坑林場旅游,整治河流,清污綠化,在里田塢規劃發展生態農莊,帶動全村經濟及村民就業。

蹲點在密川村的鄉黨委副書記劉紹邦說:“密川村將認真貫徹市委提出的‘結對幫扶、精準扶貧’精神,精準定位制約密川村發展的問題,精準發力,實現密川村發展再上新臺階。”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