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實踐中建功立業發言稿
“改革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的生存發展之道。”即將邁向“十三五”的歷史新征程,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奮斗目標,回首改革開放的艱辛歷程與滄桑巨變,我們愈加體會到改革對發展的巨大推動力,對國家前途、民族命運的深刻影響。
“我國發展走到今天,發展和改革高度融合,發展前進一步就需要改革前進一步,改革不斷前進也能為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十八次會議的重要講話,深刻總結我國依靠改革推動發展的成功經驗,深刻揭示改革和發展相輔相成、相互促進的辯證關系。講話回答了“十三五”乃至今后更長時期以什么觀念引領發展、靠什么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問題,發出了進一步凝聚改革動力、推動科學發展的動員令。
從安徽小崗村農民包產到戶的自發創舉,到中國高鐵走向世界的主動開拓;從東部沿海地區騰籠換鳥、先行先試,到東北老工業基地壯士斷腕推動結構調整……改革讓一個曾經封閉半封閉的國家煥發勃勃生機,激蕩起百舸爭流、奮楫爭先的源源動力,成就了舉世矚目的中國奇跡。
難走的路是上坡路。30多年的改革,讓中國抵達前所未有的發展高度,也提出了培育發展新動力、拓展發展新空間等時代課題。我國經濟體量已經邁上10萬億美元大臺階,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表現出速度變化、結構優化、動力轉換三大特點。與此同時,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導致外需不振,多年累積的結構性矛盾和轉型發展壓力成為必須破解的問題。審視發展階段、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要繼續保持平穩較快發展勢頭,發展理念必須與時俱進,發展體制機制也要不斷升級換代,才能確保經濟發展調速不失勢、量增質更優,實現經濟社會發展全面進步。
發展是硬道理,改革是真動力。近年來,無論是大力推進簡政放權,營造鼓勵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制度環境,還是深化結構性改革,推動“互聯網+”和“中國制造2025”相融合;無論是推動以人的新型城鎮化與農業現代化協調并進,還是擴大自貿區試點,推進更高水平對外開放,改革開放不斷拓展發展空間、釋放發展活力。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需要我們進一步做好改革的文章。“十三五”規劃建議以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為主軸,通篇貫穿改革精神,包含著大量改革部署。發揮好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導性作用,落實好五中全會提出的改革任務,才能以深化改革之手把“十三五”發展藍圖變為現實,唱響改革和發展的主旋律。
用改革的辦法解決發展中的問題,始終是我們開拓前進的法寶。黨的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作出的一系列改革部署,是既各有側重、又相互配合的有機整體,需要我們按照中央統籌部署來推動落實,確保實現梯次接續、前后銜接、縱深推進。五中全會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為我們進一步深化改革、推動發展指明了方向。加快推進有利于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高發展質量效益、調動各方面積極性的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在解決發展動力、發展不平衡、人與自然和諧、發展內外聯動、社會公平正義等方面,出實招、破難題、建機制,就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更有力的制度保障,開辟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沒有改革就沒有今后的持續發展。”改革是永無止境的探索,發展是未有窮期的實踐。讓改革成為發展的“開路先鋒”,增強改革創新精神,提高改革行動能力,我們一定能激發蓬勃力量,驅動中華號巨輪駛向更加廣闊的發展水域。
篇二: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實踐中建功立業發言稿
*說,中國共產黨十八屆三中全會就深化改革作出了總體部署,涉及15個領域330多項重大的改革舉措。目前,這些改革正在逐項地落實,開弓沒有回頭箭,我們將堅定不移把改革事業引向深入。全面深化改革,既是對社會生產力的解放,也是對社會活力的解放,必將成為推動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
*表示,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激發市場蘊藏的活力。市場活力來自于人,特別是來自于企業家,來自于企業家精神。激發市場活力就是把該放的權放到位,該營造的環境營造好,該制定的規則制定好,讓企業家有用武之地。我們強調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更多從管理者轉向服務者,為企業服務、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服務。
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創新拓寬道路。如果說創新是中國發展的新引擎,那么改革就是必不可少的點火器。要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把創新引擎全速發動起來,我們致力于發揮創新驅動的原動力作用,更多支持創新型企業,充滿活力的中小企業,促進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盡快形成新增長點和驅動力。
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是要推進高水平的對外開放。中國致力于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放寬市場準入,擴大服務業包括資本市場的對外開放,擴大內陸沿邊開放;致力于建立發展創新、增長聯動、利益融合的開放型亞太經濟格局,推動在今年啟動亞太自由貿易區進程,制定亞太經合組織推動實現亞太自由貿易區路線圖;積極探索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為中國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探索新途徑、積累新經驗。
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就要增進人民福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一切改革歸根結底都是為了人民,是為了讓老百姓過上好日子。中國實行更加積極的就業創業政策,推動人民收入持續提高。今年前3個季度,中國城鎮新增就業1082萬人,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同比上漲2.1%,城鎮和農民居民人均收入分別增長6.9%和9.7%。中國正在建設更加公平可持續的社會保障制度,健全公共服務體系,創新社會治理體制。
11月5-11日,APEC*會議周在北京舉行。其中,工商*峰會于8-10日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行,主題為“亞太新愿景:創新、互聯、融合、繁榮”。
作為亞太經合組織系列會議之一,APEC工商*峰會每年在APEC*會議周期間舉辦,是各經濟體*與工商界開展對話交流的重要平臺,也是亞太地區最具影響力的工商界活動。
篇三:推動改革發展穩定實踐中建功立業發言稿
對于奮進在現代化征程上的中國而言,如何保持發展的強勁勢頭,實現又好又快地可持續發展,檢驗的不僅是一個國家推動發展的實際能力,更有對發展內涵的深入思考和對發展規律的深刻把握;不僅是指引現代化建設前進方向的發展道路,還有在復雜環境中不斷進取的改革創新精神。
黨的十六大以來的10年,在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史上具有特殊重要的意義。從經濟增速年均約10%,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到法律體系基本建成,政治體制改革穩步推進,公民有序政治參與穩步擴大;從大力加強文化軟實力建設,弘揚,到城鄉居民收入穩定增長,民生保障體系逐漸完善,再到開展綠色GDP核算試點、推進環保問責制,輝煌成就的豐富內涵與深厚底蘊共同構成了“黃金十年”發展奇跡。
中國巨輪何以破浪前行?是改革創新為國家全面發展注入了源源動力,塑造出當代中國鮮明的精神品格;是改革創新豐富著人們的思想觀念,激勵著人們銳意進取;是改革創新促進著發展方式轉變,提升著發展質量和效益。10年不懈的改革創新,把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推向全新境界,并為世界和諧發展提供了新的借鑒。
解決中國的一切問題,都要靠發展。而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決定著發展腳步能走多遠。進入新世紀以來,國內經濟轉軌、社會轉型矛盾交織,經濟全球化競爭加劇以及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等挑戰迭出,中國發展之路并非一片坦途。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社會矛盾凸顯的背后,是發展方式落后。統籌經濟社會之間、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人與自然之間的發展,使發展更加全面、更加協調、更加可持續,成為中國新階段發展的必然選擇。
發展的實踐探索,離不開發展理論創新。應運而生的科學發展觀,打開了人們發展觀念的新境界。以人為本、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全面協調可持續為基本要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調整經濟結構,中國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從經濟體制改革率先突破到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驅動,正是在創新精神的引領下,偉大實踐的恢弘畫卷得以延展,科學發展、和諧進步的質量指數不斷刷新。
發展質量的提升,源自發展實踐創新。在科學發展觀引領下,在保持經濟較快增長的同時,更加注重速度、質量、效益的統一,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創造條件維護人民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以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用公民有序政治參與促進政府機構改革;以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豐富人民文化生活,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加大民生投入,不斷完善社會保障網,提高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最大限度激發社會活力,增加和諧因素;重視環境保護,鼓勵節能減排,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和低碳經濟,努力構建人與自然和諧關系。10年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以及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進步,人民群眾生活質量不斷提升,社會和諧發展、國家長治久安的基礎更加堅實。
站在歷史新起點上展望未來,胡錦濤深刻指出,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戰略抉擇。他同時指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仍然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面臨著一系列極具挑戰性的矛盾和困難。這些重要論述充分說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必須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創新。
當前,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等任務十分繁重,統籌推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面臨更加復雜的形勢,真正把科學發展觀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強大力量,需要努力提高改革決策的科學性,增強改革措施的協調性,不失時機地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改革,不斷在制度建設和體制機制創新方面邁出新步伐。做好這些工作,需要保持昂揚向上的正氣、奮發有為的銳氣,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治國理政各個環節,科學制定適應時代要求和人民愿望的行動綱領和戰略決策,不斷滿足各族人民物質需求和精神文化需求,使中國成為全體人民共建共享的美好家園。
10年改革創新,走出了一條科學發展的之路,開辟了更加光明的前景。堅定不移地走黨和人民在長期實踐中開辟出來的正確道路,毫不動搖地推進改革創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滯,中國的發展進步必將邁入更加廣闊的天地、續寫更為精彩的傳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