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2017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經過這段時間的實習,我覺得自己思想上更加成熟了,認識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重要性。教師是一個很特別的職業,肩負著傳承人類文明的重任,是人類的文化橋梁。對于即將走出大學校門,成為這支光榮隊伍一員的我來說,責任更是重大,只有擁有過硬的本領,才能更好地接過這副重擔,否則只會誤人子弟。隨著思想境界的提升,我也切實體會到了實習的重大意義。
作為學前專業的大學生,我覺得掌握理論基礎是前提,真正的要掌握與教學教育有關工作的實踐操作。如:繪畫,音樂,舞蹈,游戲等。不僅要有顆童心,愛心,責任心,最重要的是要有良好的教態和課前充分備課,老師能否發揮自如,能否和學生們進行有效的互動,都有賴于這些方面的知識。因此我更要加倍努力,不斷擴充自己的專業知識,廣泛閱讀,多思考,多鉆研,革新觀念,使自己成為一名經得起大風大浪考驗的飽學之士,實實在在地為傳播人類文明貢獻出一份綿薄之力。
通過開展豐富多彩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使我逐步了解了社會,開闊了視野,增長了才干,并在社會實踐活動中認清了自己的位置,發現了自己的不足,對自身價值能夠進行客觀評價。這在無形中使我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定位,增強了我努力學習的信心和毅力。我是一名大學生,即將走上社會,更應該提早走進社會、認識社會、適應社會。
社會實踐使同學們找到了理論與實踐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我們學生,只重視理論學習,忽視實踐環節,往往在實際工作崗位上發揮的不很理想。通過實踐所學的專業理論知識得到鞏固和提高。就是緊密結合自身專業特色,在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知識和水平。通過實踐,原來理論上模煳和印象不深的得到了鞏固,原先理論上欠缺的在實踐環節中得到補償,加深了對基本原理的理解和消化。
細細想來,我覺得我的收獲有知識方面的,也有為人處事能力方面的提高。總之,這是一個充滿了機遇和挑戰的現代化社會,我覺得不但要把自己的工作做好,還要與人和諧共事,搞好團結,真心對待別人,才能換來別人的尊敬。這些都是我在實習后悟出來的,也是我受益終生的道理。
篇二:2017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心得體會
暑假期間隨付老師赴冠縣進行了為期三天的調研,除了感受了冠縣的風土人情,對社會對自己的發展思考也很多,總結如下:
1、社會是最好的大學,畢業之前我還要爭取機會多在這所大學里磨練。盡管只有短短三天時間,感覺到充實同時真正明白了什么叫累。盡管外出就坐車,吃飯就有席,但感覺到從來沒有那么累,大腦一直在不停的思考,每接觸一個人每看到一種景象,在思考為什么會這樣;每問一個問題都在思考怎樣才能得到更多的有用信息……專業知識在不知不覺中被聯系起來,我發現在學校每天對著課本,多數在被動的接受,在背,很少會如此思考,如此充實。這就是社會,他引導我們主動地去思考、去學習、去適應、追求她的認可和贊許,不走出校門是認識不到這些的。
2、專心致志才能做好事。這次實踐活動對我們學生事先沒有太多宣傳、報告等一系列的和其他學生組織組織的社會實踐活動那樣的行政性任務的制約,而單純旨在實踐學習研究,這使我們在調研的過程中能潛下心來,思考問題做研究而不必考慮太多形式主義的東西。
3、應該理性認識社會,認識我的未來。之前身邊的同學包括我自己對未來的發展持兩種極端的態度,樂觀的時候感覺社會也就那么回事,悲觀的時候感覺自己一無是處。這次實踐活動接觸到了包括企業家到行政官員,交流的過程中學到了很多職業性的東西,同時明白了許多*,對行政人員和企業家的行事風格差異感受很深,我想這對未來的發展是有幫助的。
4、我們應該明確自己的發展目標,轉變自己的發展觀念。通過交流,我進一步明確了不同的工作領域,對人的素質要求是不同的,因此,我們要使自己符合社會需要首先就要明確自己大體的發展方向,拓寬視野,從長遠著眼,選擇正確的發展路徑,尤其注意不是大眾選擇就是好的,只有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5、應摒棄浮躁同時樹立自信。在幾個企業的座談與參觀是我感觸最深的,他們對大學生的每一個觀點都包含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大學生應當摒棄浮躁同時樹立自信,這并不矛盾。摒棄浮躁就可以虛心學習、腳踏實地,同時能更好的做到忠于職業、團結同事,這就可以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環境,更有利于樹立自信心,進而形成一種良性循環。
基于以上這些思考,聯系到我們學校目前的實習實踐教學情況,想從學生的角度提出幾點建議,希望能在未來起到一定的效果。
1、大學的心理教育很重要。我們的大學心理教育并入到德育當中,只在大一上學期開一門課,而且大部分老師同學把學習的目的定位到了考試上,所以,并沒有取得什么效果。而當我們進入大學并逐漸接觸社會的時候,碰到好多問題需要處理,甚至有些同學因此走了極端,就比如接觸社會時的挫折感是急需調整的,我們需要一直保持一個良好的心理狀態,我們需要老師的引導。
2、職業生涯規劃一定要做實,那可不是比賽。我記得學校舉行過一次職業生涯規劃設計大賽,一方面同學們為比賽忙的焦頭爛額,另一方面抱怨形式主義,還有老師和學生干部督促好好寫的有水平一點爭取能在省里獲獎。感覺很好笑,這足以體現我們的浮躁。職業生涯規劃關系到我們的發展,我們需要在老師的引導下并在充分認識自身特點的情況下對自己的未來做出理性規劃,這需要學校一個整體的氛圍。或許比賽正是為了營造這種氛圍,但在后官僚主義時代充斥了太多功利因素的現代校園是不合適的。
3、學生工作應時時處處以學生的發展為出發點,所謂的政績在大學里不那么重要。我們的老師為了學生的發展可謂嘔心瀝血,但卻被政績崴了腳,使原本很美妙的東西變得有了瑕疵。就拿社會實踐開刀,我們去冠縣這一次感覺有很大的收獲,但全院的同學都在說社會實踐沒什么意思,都是形式,為什么?我們每次組織實踐,都太多的重視了新聞、形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實效。這是評價機制的問題,每年的實踐活動都把新聞稿數量作為學院實踐成果評估的重要標準之一,這就助長了假新聞,重形式的浮躁風,我認為如果真要通過評比達到鼓勵實踐的目的,也應加大從實踐報告上作文章的力度減小新聞的比例,尤其要注重查出虛假新聞。我們的畢業生實習沒有落到實處,缺少指導與監督,很多同學只是托關系填了個表,所以,我們接下來要做的是要發動老師的力量,幫助有困難的學生找到一個好的實習崗位并在學生實習期間通過各種途徑加強對學生的監督與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