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一)
為貫徹落實中央、省、市、縣關于扶貧開發的工作部署,扎實做好全縣教育精準扶貧攻堅工作,特制定如下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貫徹落實習近平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按照“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這一總體要求,以幫扶家庭困難學生為重點,以提高貧困村學校辦學水平為關鍵,以強化技能培訓促進學生成才為根本,上下聯動、精準施策、定向發力,推進“雪中送炭濟困、就業援助扶技、典型引導勵志、悉心培養育才”工程,力促貧困家庭早日脫貧致富。
二、目標要求
從起,把推進精準扶貧作為全縣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構建覆蓋全縣所有貧困戶教育發展的傾斜扶持、扶志脫貧工作機制,確保家庭困難每位孩子共享優質教育資源。
(一)搞好調查摸底工作。抓好精準扶貧調查摸底工作,為貧困學生建檔立卡,確保全縣所有貧困學生無一遺漏。
(二)創新扶貧工作模式。以“扶貧先扶志、扶貧必扶智”為出發點,創新教育精準扶貧舉措,開展特色精準扶貧工作,做到既“輸血”又“造血”,阻止貧困現象代際傳遞。
(三)健全幫扶工作機制。構建覆蓋全縣所有學段貧困學生幫扶工作機制,底,實現全縣所有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應貸盡貸。
(四)優化教師資源配置。增強貧困村學校師資力量,強化貧困村教師培訓,2017年底,實現全縣農村義務段師資均衡配置。
(五)實施聯建共建工程。深化城鎮中小學與貧困村小學聯建共建活動,2017年底,貧困村義務段學校標準化率達到98%以上,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7%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95%。
(六)拓展職教脫貧途徑。建立職業教育脫貧救助、技能培訓機制,2017年底,讓有接受職業教育需求的貧困家庭子女全部獲得職業學歷教育,并掌握一技之長。
三、重點工作
(一)摸清貧困學生,建立扶貧臺賬
按照《中共嘉祥縣委、嘉祥縣人民政府關于精準扶貧攻堅的實施意見》(嘉發〔2015〕24號)文件要求,在全市“六核對一規范”所確定貧困戶基礎上,結合縣資助中心貧困學生動態管理戶,由鎮(街)教辦、縣直學校牽頭,逐村逐戶摸底核查,摸清各學段貧困學生底子,逐一建檔立卡,對享受資助情況進行全程跟蹤,對建檔立卡學生實行動態管理,并針對貧困戶及家庭困難學生實際制定行之有效的“濟困、扶技、勵志、育才”措施,確保教育扶貧工作精準施策、定向發力。
(二)用好資助政策,雪中送炭濟困
1.學前教育階段。對在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設立的公、民辦普惠性幼兒園就讀的家庭困難兒童、烈士子女、孤兒和殘疾兒童落實政府助學金,平均資助面為在園幼兒的10%,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200元(具體分為3檔,1檔1000元、2檔1200元、3檔1400元)。對省定貧困村家庭困難兒童實施資助全覆蓋,對其中特困家庭兒童酌情減免保教費。
2.義務教育階段。繼續落實 “兩免一補”政策,對就讀農村義務段家庭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補助,資助比例不低于在校寄宿生人數的15%,并逐步加大比例;平均資助標準為小學每生每年1000元,中學每生每年1250元。繼續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具體標準為每生每天1元。繼續做好家庭困難學生營養餐補助,具體標準為孤兒每天補助10元,每年按365天計算;特教學校學生每天10元,每年按200天計算;低保和其他家庭困難學生每天補助3元,每年按200天計算。其他家庭困難學生資助比例不低于在校生的15%。對省定貧困村家庭困難義務段在校生實現資助全覆蓋。
3.普高教育階段。嚴格落實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政策,對就讀全日制普通高中學校(含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在校生中的家庭困難學生進行資助,資助比例為在校生的10%;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具體分為3檔,1檔1500元、2檔2000元、3檔2500元)。對省定貧困村家庭困難在校生實現資助全覆蓋,并研究設立“愛心濟困”專項基金,酌情減免省定貧困村特困家庭學生學費。
4.中職教育階段。落實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對公辦中等職業學校在校生全部免除學費。對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全部和非涉農專業家庭困難學生實施國家助學金(非涉農專業家庭困難學生的比例為非涉農學生的10%),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2000元。對省定貧困村家庭困難在校生實現資助全覆蓋。
5.高等教育階段。協調民政部門對當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的符合申請政府資助金條件的低保戶家庭學生,給予生活資助。協調縣工、青、婦等部門對特困家庭大學生開展“金秋助學”活動。縣教體局牽頭做好生源地助學貸款工作,學生在校期間實行財政全額貼息,全日制普通本專科學生每人每年貸款額度最高8000元,全日制研究生(包括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人每年貸款額度最高12000元,主要用于解決學生在校期間的學費和住宿費問題。最長貸款期限從14年延長至20年,還本寬限期從2年延長至3年。對省定貧困村家庭困難的被全日制大專以上院校(含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錄取的大學生實現應貸盡貸,并享受最高貸款額度。
(三)發揮教育職能,悉心培養育才
1.立足教育均衡,建好學校拉長短板。根據貧困村的自然環境、適齡人口分布等情況,合理規劃建設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保障學生就近入學。在推進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改薄、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創建、教育信息化“三通兩平臺”建設等工程時,優先改善貧困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優先加強貧困村學校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力促貧困村學校硬件、軟件同步提升。到底,確保貧困村學校達到教育均衡發展水平。
2.堅持教師為本,傾斜師資下沉力量。加大貧困村學校教師補充力度,逐步解決教師總量不足和結構性缺編問題。協調財政資金,落實大學生基層就業學費補償政策,鼓勵應屆大學畢業生到貧困村學校就業。城鎮中小學在教師職務(職稱)評聘和評先樹優時,同等條件下有在貧困村學校任教經歷者優先。推進校長教師輪崗交流,鼓勵優秀校長教師到貧困村任職任教,選派優秀教師到貧困村學校支教、走教。加大貧困村學校(幼兒園)師資培訓力度,為貧困村教師專業成長搭建更為廣闊的平臺。
3.關注學生學業,潛心扶志助力成才。堅持扶貧扶志結合重在扶志、助力成才原則,建立幫扶臺賬,開展教師“一對一愛心育才”行動,由一名或多名教師結對一名學生,針對不同情況,進行有側重地幫扶。對特困家庭學生給予適當經濟援助,確保學生不失學;對生活壓抑學生,進行心理疏導,開展勵志教育,激發學生戰勝困難的勇氣,樹立生活的信心;對學習困難學生,進行學業輔導、方法指導,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順利完成學業、早日成才。
4.致力脫貧致富,精準扶技力保就業。依托縣職業中專,對特困“兩后生”(初、高中畢業未能繼續升學的特困家庭學生),開辟綠色通道,免費注冊入學并免除學費實施資金扶持,進行重點培養,促其掌握一技之長、提升就業能力。對貧困家庭有勞動能力、學習能力的人員,按照自愿原則報名,聘請職業培訓教師,每年兩次為其舉辦免費職業培訓,助其增強從業能力。對省定貧困村及其他貧困家庭的中職畢業生,在就業方面優先推薦,實現就業脫貧。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縣教體局成立由主要領導任組長、分管領導任副組長、相關科室負責人任成員的教育精準扶貧攻堅領導小組,負責全縣教育系統精準扶貧的組織、管理、督導和考核工作,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學生資助管理中心。各鎮(街)教辦、縣直各學校也要成立相應領導小組,設立對口辦公室,制定實施方案,并建立信息臺賬。同時加強與相關職能部門的溝通協調與配合,積極落實教育扶貧支持政策,確保教育扶貧工作扎實開展。
(二)強化資金統籌。在政策項目資金方面優先安排支持貧困村發展,貧困村學校建設資金、貧困學生資助金和貧困家庭子女職業學歷教育補貼等做到公開透明、及時撥付,為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提供堅強有力的資金保障。
(三)加強輿論引導。充分利用電視、廣播、網絡、手機短信、微信、板報等各種載體,大力宣傳教育精準扶貧的重大意義、目標任務及實施路徑等,讓每個貧困村、貧困戶、貧困生了解幫扶政策,讓全社會更加關心支持教育扶貧工作,形成強大工作合力。
(四)堅持跟蹤管理。各鎮(街)教辦、縣直各學校要建立扶貧項目資金到村到戶臺賬,積極爭取縣級政策支持,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推動社會力量采取“一對一”、“一對多”或“多對一”等方式幫扶貧困學生,對扶貧對象實施跟蹤動態監測管理,遏止因學返貧現象。
(五)強化督導考核。將精準扶貧工作納入對各鎮(街)教辦、縣直各學校年度考核內容,實行季度督查、年度監測、年終考評。加大獎懲力度,對真抓實干、成效突出的單位和個人給予表彰獎勵,對弄虛作假、玩忽職守的單位和個人實行追責問責,確保教育精準扶貧攻堅工作善作善成、取得實效。
幼兒園精準扶貧實施方案(二)
為貫徹落實《中共X州市委、X州市人民政府〈關于扎實推進精準扶貧工作的實施意見〉》(X市發〔201X〕X號)精神,確保教育精準扶貧工作有效開展,結合教育工作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認真貫徹落實對X南蘇區扶貧攻堅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扶貧先扶智、徹底斬斷貧困鏈條”的總體思路,遵循“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工作原則,深入推進教育精準扶貧工作。以提升貧困村基礎教育水平、資助家庭貧困學生就學、幫扶貧困群眾實現穩步脫貧為首要工作任務,以傾斜支持貧困村發展教育、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為主要工作措施,建立上下聯動、多部門合力推進的教育扶貧機制,通過教育提升貧困地區和貧困家庭的自我發展能力,從根本上消除貧困。
二、目標任務
從2015年起,把推進精準扶貧工作作為全市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務。著力構建覆蓋全市所有貧困村教育發展的傾斜扶持工作機制,保障貧困村孩子享受優質教育資源。到2020年,力爭所有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基本辦學條件得到全面改善,貧困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標準化率達到98%以上,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以上。著力構建覆蓋全市所有學段貧困學生的幫扶工作機制,確保貧困學生都能上學。到,實現所有貧困家庭學生應助盡助、應貸盡貸,不讓一個貧困學生因貧失學。著力構建覆蓋全市所有貧困家庭的扶智脫貧工作機制,促進貧困家庭早日脫貧過上小康生活。到2018年,讓有接受職業教育需求的貧困家庭子女都能獲得職業學歷教育,確保貧困家庭穩步脫貧。
三、政策措施
(一)傾斜支持貧困村發展教育
1.優化調整貧困村學校布局規劃。以加快發展貧困村學前教育為目標,切實做好學前教育規劃。根據貧困村的自然環境、適齡人口分布等情況,按照“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公辦民辦并舉”的原則,優先支持貧困村利用閑置校舍改建幼兒園、村小增設附屬幼兒班,支持貧困村都建有一所普惠性、低收費幼兒園。以提高貧困村義務教育水平為目標,切實做好義務教育規劃。按照保障義務教育學生就近入學的原則,加強貧困村學校布局調整,合理規劃設置貧困村義務教育學校,保留或設置必要的農村教學點,優先支持新建貧困村學校。
2.改善貧困村學校基礎設施條件。在實施第二期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全面改善貧困地區義務教育薄弱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農村中小學校舍維修改造、義務教育信息化建設等項目時,優先安排改善貧困村學校的基本辦學條件。到2020年,力爭使貧困村學校達到基本辦學條件,教學和生活設施滿足基本需要。優先加強對貧困村學校管理和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指導,確保貧困村學校全面實現硬件、軟件同步提升。加快貧困村學校食堂建設,促進羅霄山片區縣(市、區)加快實施營養改善計劃,切實改善貧困村孩子的營養狀況。加快貧困村教育信息化建設,基本實現貧困村學校高速寬帶接入。
3.加強貧困村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支持鼓勵教師到貧困村從教。對在11個羅霄山片區縣的貧困村學校和教學點工作的教師給予生活補助。優先支持貧困村學校建設教師周轉房,加快解決貧困村教師住房困難問題。城鎮中小學教師在評聘高級職務(職稱)和評先評優時,同等條件下有在貧困村學校任教經歷的優先。加大貧困村教師補充力度,解決貧困村教師數量不足問題。通過選派優秀教師到貧困村學校支教、走教等形式,重點解決貧困村學校音樂、體育、美術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學科教師缺乏問題。全面推進校長教師交流輪崗工作,鼓勵優秀校長教師到貧困村任教。
(二)加大貧困生資助力度
4.學前教育階段。對符合入園年齡,在經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批設立的公辦幼兒園及普惠性的民辦幼兒園就讀的家庭經濟困難兒童、烈士子女、孤兒和殘疾兒童予以資助,資助標準提高到每人每年1000元,實現貧困村家庭經濟困難學前兒童應助盡助。同時,對家庭特別困難的學前兒童,酌情減免保教費。
5.義務教育階段。落實好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對就讀義務教育階段建檔立卡的家庭經濟困難寄宿生給予生活補助,在上級規定標準的基礎上每人每年增加500元。在11個羅霄山片區縣(市、區)穩步推進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按照每生每天4元的標準,為貧困村義務教育學生提供營養改善計劃膳食補助。
6.普通高中教育階段。落實普通高中國家助學金政策。采取上級資金補助加地方配套的方式,對就讀全日制普通高中學校(含民辦普通高中學校)和完全中學的高中部在校學生中的家庭經濟困難學生進行資助,平均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在實現貧困村家庭經濟困難高中學生應助盡助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縣(市、區)普通高中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面。
7.中等職業教育階段。實施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和國家助學金政策。對就讀公民辦中等職業學校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三年級在校生中所有農村(含縣鎮)學生、城市涉農專業學生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免除學費(藝術類相關表演專業學生除外)。對全日制正式學籍一、二年級在校涉農專業學生和非涉農專業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給予國家助學金,資助標準為每生每年1500元。在實現貧困村家庭經濟困難中職學生應助盡助的基礎上,逐步擴大縣(市、區)中等職業學校貧困家庭學生資助面。
8.高等教育階段。對貧困村當年考取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含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的符合申請政府資助金條件的貧困家庭學生,優先每人一次性安排高考入學政府資助金6000元。對貧困村當年被全日制大專以上院校(含獨立學院和民辦高校)錄取的貧困家庭大學生辦理國家生源地信用助學貸款,學生在校期間實行財政全額貼息,貸款額度為每生每學年不超過8000元。確保所有考入高等院校的貧困大學新生都能順利入學、安心上學。
9.爭取國家傾斜支持,引導社會各界捐資,多渠道籌集貧困生資助資金。積極推動社會力量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幫扶貧困學生,減少因學返貧現象發生。
(三)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
10.開展貧困生職業學歷教育。通過定向委培特困生等方式,幫助貧困生完成中專以上職業學歷教育,實現就業脫貧。落實好農村貧困家庭子女職業學歷教育財政補貼政策,從2015年起,市縣兩級財政列入預算,每年安排5000萬元資金,實施貧困家庭子女中、高等職業學歷教育財政補貼,每人每年補助1500元。
11.擴大貧困家庭子女上大學的機會。爭取省教育廳繼續單獨面向X州市定向培養大學生政策,根據實際調整定向招生院校、招生專業、招生計劃,擴大貧困地區群眾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
12.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依托職業院校、縣(市、區)職業中專(農民學院)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重點招收年齡50歲以下,初中畢業以上學歷,主要從事農業林業生產、經營、服務和農村社會事業發展等領域工作的務農農民以及農村新增勞動力。新型職業農民中等職業教育實行彈性學制,學習年限2-6年。允許半農半讀,農學交替,分階段完成學業。
四、組織保障
(一)加強組織領導。教育扶貧是一項系統性的工程,涉及面廣、工作難度大,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精心謀劃,主要領導負總責,分管領導具體抓,確保工作落實到位,各縣(市、區)要抓緊時間制定本地教育精準扶貧實施方案;教育、扶貧移民、發改、財政、人社、民政、農糧、衛生、水利、規劃、建設、林業、團委、婦聯等部門要加強溝通協調,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進教育扶貧工作有效開展。
(二)強化資金保障。各地要加大對教育精準扶貧的經費投入,逐步建立以政府、企業、個人共同投入的多元投入機制。各縣(市、區)政府要切實承擔起本轄區教育精準扶貧的職責,在政策項目資金方面優先安排支持貧困村發展。縣級財政要安排并及時撥付貧困村學校建設資金、貧困學生資助金和貧困家庭子女職業學歷教育補貼等,為推進教育精準扶貧提供資金保障。
(三)建立信息臺賬。各地要在認真調研、摸清底數的基礎上,建立貧困村學校基本辦學條件缺口臺賬、貧困生的資料數據庫、貧困家庭勞動力數據庫,全市范圍內的每一個貧困村、每一所學校、每一個貧困家庭、每一個貧困生都要有相應的信息資料,確保不漏一個貧困村、不漏一戶貧困戶、不漏一所學校、不漏一個貧困生,并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動態管理,最大程度地發揮各種教育扶貧資源的作用,確保教育精準扶貧工作穩步實施。
(四)加強輿論引導。各地要整合宣傳資源,充分利用電視、廣播、報刊、手機短信、微信、手機報、宣傳畫、宣傳橫幅、板報等各種載體,依托“送政策、送溫暖、送服務”工作平臺,宣傳好教育精準扶貧的重大意義、幫扶內容和典型事跡等,讓每個貧困村、貧困戶、貧困生了解幫扶政策,掌握幫扶措施。進一步統一廣大干部群眾思想認識,激發教育扶貧攻堅信心,形成工作合力。
(五)強化監測考核。將教育精準扶貧工作列為市政府年終考核各縣(市、區)民生工程工作的重要依據,并由教育部門實施季度督查、年度監測、年終考評的工作制度,確保教育扶貧工作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