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為一名黨員,講奉獻,是指為了黨的事業,集體利益,不計報酬,不在乎金錢、地位和榮譽,發自內心地去為社會、單位和他人做一些事情。下面是思而學教育網小編整理的2017先進黨務工作者評選事跡材料,歡迎大家閱讀!
【2017先進黨務工作者評選事跡材料1】
40萬公里的山路,27年的堅守,在莽莽的大山之中,xx用雙腳丈量著一名步班郵遞員的神圣職責和無悔青春。
二十七年的執著,他只有一句話
1985年,xx成為西山郵政分局大虎溝投遞組的一名普通職工。作為太原市最后一位步班郵遞員,xx所服務的王封鄉地處西山地區,有近25個自然村,15個村委會,2個中型煤礦,方圓138平方公里,服務人口約1萬多人。他每周出班6天,每日投遞郵件均在25公斤以上,行程約40公里,27年投遞郵件總量60萬件,日均80件,累計徒步行程40萬公里,相當于繞行地球10圈,卻沒有一起用戶申告,沒有漏投、誤投、錯投一封郵件,投遞準確率達到他所在班組的最高值。
2008年11月19日,為了投送一份特快郵件,xx打著手電筒、忍受著刺骨寒風走在崎嶇的山路上,當他在深山之中找到了收件人??一位在煤礦打工的四川民工時已是深夜12點。當民工從xx手中接過郵件時,激動地跪在地上對他說:“大哥呀,太謝謝您了!沒有這封信,就耽誤大事啦!”而此時已經累得筋疲力盡的xx只說了一句:“這是我應該做的。”
辛酸與苦累,他無怨無悔
一年夏天,xx走在去小臥龍圍池礦的郵路上。當距這個煤礦不到30米時,煤礦平時存放的炸藥突然爆炸了,瞬間巨大的沖擊波氣浪把他狠狠地掀翻在地,幸虧附近的鄉親們及時趕到將他移開,才保住了性命。
xx的愛人是家庭婦女,孩子正在上學。為了讓孩子們上學方便,xx在礦上租了個房子,一家人的支出全靠xx一個月1000多元的工資。每個月除了孩子的學費和家里的吃喝,他的工資基本沒有剩余,有的時候還得借債。
xx的老母親就住在王封村里。每天下午xx會去母親家里歇歇腳,83歲的老母親也會每天在家門口守望著兒子。每當老母親談起兒子,眼眶就噙滿了淚水,她心疼他的小兒子,他太不容易了,每天那么辛苦地送信,還要照顧一大家人。每天老母親都不會讓兒子多待一會兒,而是催他趕緊走,怕送晚了天黑路不好走。但是每到大年三十,母親就舍不得他走了,母親想讓他留下來一起包餃子。xx又何嘗不想,可是三十不送的話,攢起來的信報就背不動了。每當他想起大年三十自己背起郵包走出大門時,老母親站在大門口,拿著圍裙抹眼淚的情景時,他就禁不住落下淚來。
但這所有的辛酸與苦累,都沒有停下他跋涉的腳步,帶著母親、妻兒的牽掛,肩負起群眾翹首的期盼,他毅然地繼續前行……
生命的價值在服務的延伸中得到延展
2010年4月,為了減輕xx的負擔,省郵政公司專門優化了投遞路線,并安排路過郵車把他捎到第一個投遞點??小臥龍村,為的就是讓他每天少走5公里的山路,能提前2個小時回家。郵路雖然縮短了2個小時,但xx卻一直沒有提前回過家,原來在這省下來的2個小時時間里,xx主動向分局請纓,把自己的郵路延伸到了堡子村等3個村子和1個企業,比以前還要多走20多里山路。這些村子更加偏遠,可以說是郵政寄送的“空白點”。好多人都不理解xx的做法,認為他不懂得為自己著想,但他卻不這么認為,“我就是想多跑幾個村子,讓更多的村民能看上報紙,也能為郵政多作一點貢獻”。在這2個多小時里,xx還主動去石料加工廠、東峰煤焦集團這些新開的廠礦征訂報紙,“這些企業離村子遠,以前沒時間過去,現在有時間過去了。”如今,他依然是披著月光、踏著濃濃的夜色在晚上10點后才能回到家中,背上的郵包也比以前更重了。
他將穿著這身衣服,一直默默地走下去
27年來,xx始終堅持認真投遞每一封郵件、每一份報紙,他的敬業、樸實和堅持得到了沿線鄉政府、各企業事業單位和用戶的一致贊譽,先后有多家單位送來了表揚信和錦旗。其中中鐵十二局送來的錦旗上寫著“徒步艱辛傳情、郵政精神偉大”,正是對xx工作的真實寫照,更是對郵政服務行業的肯定和贊譽。王封鄉小臥龍村的賴書記每次談起xx都特別地激動:“在這種偏僻的山區,有了他,村民才能每天看到黨報黨刊、政策文件,我們需要他這樣一個與外界溝通的紐帶!
踏實做好本職工作的xx,先后得到了中央電視臺、《人民日報》、新華社、山西電視臺、《中國郵政報》等眾多新聞媒體的關注和報道,在社會上引起很大的反響。xx說,他打心眼里就是喜歡這份工作,一穿上這身衣服,戴上這帽子,就覺得渾身都有勁!就想一直這樣默默地走下去……
【2017先進黨務工作者評選事跡材料2】
一位蒙古族女生在競聘輔導員時,面對評委動情地說道:“是預科班的班主任xx老師影響了我今天的選擇。當年,我們就像被大海沖上沙灘的小魚兒,是邵老師用他無盡的關愛和呵護,把我們一一捧在手心又送回了大海,讓鮮活的生命重新遨游在蔚藍色的海洋。我要像邵老師那樣,也去點亮學生心中的那盞燈!
薪火相傳,愛在延續。天山腳下,渤海之濱,xx與600多個祖國邊疆少數民族學子間演繹的動人傳奇,在穿越時空隧道那一刻留下了它深深的軌跡。
父母般的呵護源自心的貼近
1986年的金秋時節,xx與電子系新疆少數民族班的38名學生結緣,也從此開啟了作為一位人民教師的愛的閘門。
面對這些初來乍到的新疆娃兒,xx沒少費心思。早晨,他從南山的家里跑到北山宿舍叫醒學生出操;晚上,再陪他們到熄燈,直到聽到鼾聲才悄悄離開。夜深人靜,他跑下山坡,穿過公路,等回到教師住宅區,兩米多高的大鐵門已經上了鎖,他常常不顧君子風度翻門而入。整整5年,上千個日日夜夜,上千個兩公里的往返。一次,他從鐵門上重重地摔了下來。“老師,您別再來了,我們聽話。”學生們懂得了心疼老師,年過半百的老師卻坦然一笑,一如既往。
邵老師有自己獨特的帶班訣竅:“尊重+愛護+研究”。每次接班前,他都要反復熟悉每位同學的資料,從名字、民族、家庭、經濟來源、畢業中學、習慣愛好,到照片上的長相特征。第一次與同學見面,邵老師幾乎就能準確地叫出每個人的名字。
春風化雨的浸潤,背后寫滿大愛
8月的酷暑天氣,蒙古族學生王剛踢足球時受傷,左臂摔成粉碎性骨折,住進了大連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xx整整陪護了10天。醫院大門守得嚴,早上6點前才進得去。他每天早早起來,煮了雞蛋和嫩苞米,搶在6點前趕到醫院,給王剛洗臉、擦身、打飯,一直忙到大夫查房時,再趕緊往家里跑,照顧他自己86歲的老母親吃早飯。同室的病友羨慕極了:“你老爹真好!”“哪里!那是我的老師!”病友們驚愕了,不是骨肉親情,怎能照顧得如此周到?!
父母離異的一位蒙古族學生,一上大學便斷了經濟來源,即使有助學金也只夠勉強維持。于是,xx的家就成了他的“家”。從故鄉回到學校,他給老師抱來一個比枕頭還大的新疆西瓜:“老師,我挑的,一路枕過來的……”瓜切開,卻酸了。xx緊緊握住這位學生的手,流著淚說:“這瓜有你的體溫,酸了也是甜的……”
邵老師就是喜歡他這些學生們,喜歡得幾近“癡迷”。一位原民族預科班的同學不經意間說起附近買不到清真方便面,他像得到命令似的,專門跑到北京街買來兩大包,并親自送到軟件學院。很多民族班的學生家里并不寬裕,他會想方設法為他們省錢。碰上哪里的蘋果賣得便宜,他趕緊回去“通報”,叫上幾個男同學,為班里同學買上幾袋子;女孩子們愛穿漂亮衣服,可又買不起大商場里的品牌服裝,他又成了名副其實的“導購員”,帶著她們去外貿處理店買既便宜又實用的衣服。
讓庫都斯•亞庫甫難忘的是,非典肆虐時,他不巧患了重感冒,高燒不退,被校醫院診斷為肺炎,需要留院觀察治療。非常時期,大家都很恐慌,有的同學開始怕他是非典不敢靠近,亞庫甫心里很難過。遠在新疆的父母也十分擔心。是邵老師連續7天到醫院做他的思想工作,讓他積極配合治療,消除顧慮。亞庫甫說,老師與民族班同學之間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一兩句話是說不清的,因為有太多的感人事,也感動了太多的人。
每個人學有所成是最大的期待,也是永遠的牽掛
xx說:“民族地區的學生,雖然文化課基礎差點兒,但他們都很純樸,也很聰明,不教育好他們,就是教育的失職!薄吧贁得褡宓貐^是祖國的重要一部分,建設好這些地區,關鍵還得靠少數民族。把這些娃娃培養教育好,將來他們回到民族地區會發揮更大的作用!
預科班上的是高中課程,與大學其他班課程不一樣,有的老師不愿上這個班的課,他總是逐一跟教務處及有關院系聯系溝通,請出數學教授為預科生上課。每個老師開始來講課時,他要親自聽上幾節,以便發現老師和同學中存在的問題,隨時提出調整意見。有一位老師因為課上得不好,他硬是敢“得罪”人,堅持要求學校給調換了老師。每次考試前,他總是把一些基礎較差、不易過關的學生召集在一起“開小灶”,重點輔導,確保通過。正是這種對學生高度負責的精神,20多年來他所帶的這些水平不一的學生,都順利升入了本科。
xx說,一年的預科班,是從思想、學習、人生志向等方面全方位培養,讓孩子們形成健康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奠基工程”,怎么也馬虎不得。做他們的班主任,就是代孩子的父母做他們的監護人。
雖然把全部身心和精力都投入到了學生身上,但xx的專業教學水平也非常出色。為了彌補擔任班主任占用的工作時間,他經常擠占自己的業余時間和休息時間,利用假期、休息日備課、編寫教材、撰寫論文及進行相關科研工作。他講授的《電路原理》,深受同學們的歡迎。每次講課他都特別賣力氣,一堂課下來,常常是汗流浹背。他的教學科研成果也非常突出,所講授的《電路原理》課教材都是自己編寫的,同時還編寫了《電路分析學習指導》,作為學生們的輔導教材。
莘莘學子回報那片熱土
在xx的家里,有滿滿兩大袋子學生和家長們的來信,他非常珍惜這些信件,因為那是對自己的最大信任和獎賞。
1992年春節前的一天中,xx就收到了學生的17封信、5封電報,有的信甚至寫了6張紙!分在新疆工學院電氣系的維吾爾族學生希望來信說:“現在我仿佛離開了一個親人,一給您寫信,我就要哭!币晃还_克族學生在信上說:“邵老師,您太累了,原來是一頭烏發,帶了我們五年就全花白了,您放心吧,工作中我一定會學著您的樣子,我的慈父!
屈指算來,如今在大連理工大學,xx送走的民族班學生大約有600人之多,可謂是桃李滿天下。受xx老師的影響,民族班畢業的學生們在西部那片沃土上辛勤地耕耘奮斗,他們中有工程師、技術員、教師、公務員、經理……
二十幾年的光陰,青絲轉白發,不變的是真情;二十幾年書寫的大愛,沉淀為精神的沃土,讓希望發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