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級賦分制是新高考規定的,思想政治、歷史、地理、物理、化學、生物6個科目同時設等級性考試,成績按等級賦分。等級賦分制簡單來說,就是對考生的卷面成績進行等級劃分,而后依據考生卷面成績排名所在的等級區間,賦予其對應等級的分數。
一、賦分成績是什么意思
新高考等級賦分就是作為一種相對性評價制度,等級賦分是根據某一考生在考生群體中的相對位置來對其進行評價。由于選考科目中不同學科試題難度差異和報考相應學科的考生群體不同,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新高考改革后,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等級賦分就是其中3+3模式高考省份,第1個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原始分,第2個3為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3+1+2模式高考省份,3為語文、數學、外語3門統考科目,采用原始分,1為物理或歷史,也采用原始分,2為另外兩門選考科目,采用等級賦分。
因此,需要將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規則通過轉換得到等級分,以解決不同選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問題。
二、賦分成績如何計算
按等級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考生各科成績按等級賦分,起點賦分40分,滿分100分,共分21個等級,每個等級分差為3分。以各科卷面得分為依據,按最接近的累計比例劃定等級,其中第21等級比例不超過1%。物理選考科目保障數量確定為6.5萬,當物理選考科目某次考試賦分人數少于6.5萬時,以6.5萬為基數從高到低進行等級賦分。當其他科目出現類似情況,參照物理辦法建立并執行保障機制。
賦分制重點在排名,是將所有考生的原始成績,也就是卷面分進行高低排行,在排行過程中,將考生的各科成績按照分數劃分為不同等級,并“賦予不同的等級分”。可以很明顯的表現每個學生在總體水平中所處的位置高低,也就是學生所處等級,并不是考出來的成績,最終學生能被哪個檔次的院校錄取,是由考生所在的位次決定。
排名確定了,等級也就確定了,賦值區間也就確定了。反過來講,等級和賦值區間都是根據排名作為唯一依據而確定的。
每科等級成績本質上是考生的位次成績,主要由考生在科目內所處的位次決定,原始成績進行等級轉換后,排名順序不變。
三、等級賦分的利弊有哪些
利:
一是緩解了因為題目的難易程度不同和學科的難易程度不同,導致分數不公平的現象;
二是縮小了成績差距,更加促進教育公平。
弊:
一是對于極端偏科或本身成績非常好的同學來說,等級賦分縮小了他們與后面同學的差距,使他們的優勢科目無法最大化發揮;
二是在賦分制下可能會導致學生只選擇自己容易得分的科目,而有的科目則會被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