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必背歷史知識點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
3.宗法制的突出特點有嫡長子繼承制;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
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
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制。
6.“皇帝”名號的確立,是秦完成一統大業的產物,顯示了皇帝獨尊的權勢和地位。
7.以“皇帝”之稱代替“王”之號反映了神化君權的新統治觀念的出現。
8.以三公九卿為主的中央政府各級官員,在地位、職責和權力等方面都處于互相配合、互相牽制的狀態,任何人都無法獨攬朝政,軍國大權最終操縱在皇帝一人之手。
9.秦代的地方行政機構,分郡、縣兩級,與此相適應,也建立了一整套地方各級官僚體系。
10.在秦代,皇帝的命令,通過三公九卿,經由郡、縣,再通過鄉、里,可以直達百姓。
11.郡縣制與分封制的顯著不同點,是最高統治者直接委派官吏統治地方,最高統治者的命令可以通過各級官吏直達百姓。
12.由秦代開始形成的中央集權的政治體制,徹底打破了傳統的貴族分封制,奠定了古代大一統王朝制度的基礎。
13.三省六部的運行程序:中書省(起草詔令)→門下省(封駁審議)→尚書省(負責執行)→六部(具體實施)。
14.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之間既相互牽制,又互為補充,分工明確,提高了辦事效率。同時,完整的相權被分割,避免了權臣獨攬大權,有利于加強皇權。
15.宋朝:實行二府三司制。其特點:進一步分割相權,加強了皇權,卻減弱了對皇權的約束;職權過于分散,導致行政效率低,出現了冗官局面。
16.科舉制把讀書、考試與作官緊密聯系起來,有利于打破特權壟斷、擴大官吏人才來源,提高官民文化素質。
17.科舉制把選拔人才和任命官吏的權力,從世家大族的手里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強了中央集權,成為古代中國長期保持繁榮的制度保障之一。
18.從漢到元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的發展呈現出兩大趨勢:一是君主專制不斷加強,即不斷削弱相權,強化皇權;二是中央集權不斷加強,即不斷削弱地方權力,把地方權力收歸中央。
19.以三省六部制為代表的中央行政制度,以科舉制為代表的選官用人制度及維護官僚隊伍廉潔高效的監察制度,是中國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表現。
20.宋初中央集權的強化:直接目的是解決地方割據問題;根本目的是加強皇權,鞏固統治。
21.宋初收精兵:設“三衙”統領禁軍,發兵權歸樞密院。實現統兵權和調兵權分離,有利于皇帝控制軍權。
22.宋初削實權:削弱或剝奪地方節度使、州郡長官和武將權力;州郡直屬中央;派文臣出任州郡長官,下設通判監督地方官。
23.宋初制錢谷:地方財賦運往中央,消除了地方割據勢力的物質基礎,維護了統一與安定。
24.宋太祖加強中央集權改變了唐末五代以來藩鎮割據的分裂局面;基本解決了中央與地方的矛盾。同時,造成“冗官”、“冗兵”、“冗費”的國家財政危機。
25.明太祖吸取元朝權貴專權的教訓,裁撤中書省,廢除丞相,親掌六部。所設殿閣大學士,僅備顧問兼協理章奏,不參與決策。
26.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發展變化的趨勢是相權逐漸被削弱,專制皇權不斷加強。
27.中國古代中樞權力體系變化:三公九卿制(秦朝)→三省六部制(隋唐)→二府三司制(宋朝)→中書一省制(元朝)→廢丞相、設內閣(明朝)→增設軍機處(清朝)。
28.清朝雍正年間設軍機處,最初只參與處理西北軍務,后職權擴大,可參與處理機要事務。但只能跪奏筆錄,上傳下達。
29.清代軍機處的設置簡化了政務手續,提高了行政效率;它是專制皇權高度發展的重要標志。
30.春秋戰國時期,開始使用鐵農具和牛耕并將其逐漸推廣。漢朝以后,鐵犁牛耕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奪取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打開中國的大門;
②直接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
③導火線:虎門銷煙。
(2)禁煙運動的高潮是林則徐在廣東的虎門銷煙,以此為借口,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占了香港島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戰役中,葛云飛犧牲
(4)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規定: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處為通商口岸;
④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5)影響:
①鴉片戰爭后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鴉片戰爭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鴉片戰爭后中國人民肩負的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鴉片戰爭后中國進入了國從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3、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兩漢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漢承秦制 “中朝”和“外朝”
2、魏晉南北朝時期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 逐步形成三省六部制
3、我國古代三省六部制的完善是在:隋唐時期
4、宋朝的政治制度特點:不斷削弱和分割宰相的職權,進一步加強皇權。
5、宋朝的“二府”:中書門下是最高行政機構;樞密院是最高軍政機構。
參知政事——副相,分割宰相行政權
三司使——管理財政,分割宰相的財權
6、元朝的中央政治制度的特點:綜合漢蒙政治制度,加強皇權有新發展
中書省——最高行政機構
樞密院——最高軍事機關
元朝時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的機構是:宣政院;
7、中國省制的開端是:元朝時的行省制度;
元朝行省制度的創立是地方行政制度重大變革。
郡縣制(秦朝)——郡國并行制與州郡縣三級制(漢)——州縣兩級制(隋——宋)——行省制度
8、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
(1)、最全最詳細的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
1、分封制又稱封邦建國,同姓親族是分封的主體,通過分封周王確立了天下共主的地位。2、通過層層分封,西周形成了貴族統治階級內部的森嚴等級“天子—諸侯—卿大夫—士”。3、宗法制的突出特點有嫡長子繼承制;大宗與小宗是相對的;政治制度方面體現為分封制。4、宗法制有利于保障各級貴族享受“世卿世祿”特權,把“國”和“家”密切結合起來。5、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體現就是分封制,分封制在血緣關系方面的體現就是宗法...查看更多
(2)、高一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歷史總結知識梳理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一、分封制目的:鞏固國家政權內容:①分封對象——王族、功臣、先代的貴族,②受封者義務——服從周王的命令、鎮守疆土、隨從作戰、交納貢賦、朝覲述職。③受封者權利——職位世襲、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作用:①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管轄。②擴大了統治區域,開發了邊遠地區;③形成對周王室眾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④周成為一個延續數百年的強國。但諸侯國有相當大的獨立性,埋下分裂割據...查看更多
(3)、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全 高一必修一歷史知識點總結大全
1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一、 夏商政治形式1、商的政治特點:(1)商代貴族以血緣為紐帶;(2)實行宗法制;(3)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二、西周1、分封制:(1)背景:武王伐紂,商朝滅亡。(2)目的:鞏固統治,擴大統治疆域。(3)含義: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即“封邦建國”、“以藩屏周”。(4)權利和義務:權利:建國、繼續分封、設置...查看更多
(4)、高中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高一歷史總結知識梳理
高一歷史知識點總結 人教版(一)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鴉片走私的危害:鴉片泛濫,嚴重摧殘了吸食者的身心健康,導致白銀大量外流,造成了嚴重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虎門銷煙的時間:1839年6月;*:林則徐;意義:把禁煙運動推向高潮,表現了中華民族抵御外侮的堅定決心。鴉片戰爭爆發時間:1840年6月,英軍封鎖珠江口,鴉片戰爭爆發。《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1)中國割讓香港島給英國;2)賠款洋銀2100...查看更多
(5)、高中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耦犁、一牛挽犁、鐵鏵犁等得到推廣.(2)古代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戰國: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鄭國主持的鄭國渠工程,關中農民創造“井渠”,現流行于新疆地區;東漢:王景治理黃河.(...查看更多
(6)、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
第1課 夏商制度與西周封建一、夏商政治制度1、夏朝(前2070—前1600):中國第一個國家政權,出現凌駕于全社會之上的公共權力,出現了王位繼承的傳子制度。2、商朝(前1600—前1046):成湯滅夏。(1)內服外服:內服是王畿,即商王直接統治地區。外服是附屬國管轄地區,商王控制著支配內外服的實際權力。但控制力非常有限。(2)神權色彩:壟斷神權,強化王權。二、西周政治制度(前1046—前771):...查看更多
(7)、高三歷史知識點總結歸納【必背】
高中歷史必背知識點有哪些先秦1、西周的興衰。2、分封制的內容、實質。3、全面理解和說明春秋到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由奴隸社會瓦解到封建制度確立,分裂割據走向統一集權,民族融合局面出現的歷史發展趨勢在政治、經濟、文化上的表現。4、正確評價春秋戰國期間的兼并戰爭。5、商鞅變法的背景,內容,作用和實質(是在經濟,政治上確立了封建制度。是怎樣體現和完成春秋戰國以來的歷史發展趨勢)。6、戰國時封建經濟發展的具體成...查看更多
(8)、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二知識點總結: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1.古代中國的農業經濟(1)古代中國農業主要耕作方式的演變神農氏時代:創制了原始農具耒耜;春秋戰國時期:采用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漢朝:鐵制農具和牛耕技術逐漸普及,曲柄鋤、大鐮、耦犁、一牛挽犁、鐵鏵犁等得到推廣.(2)古代中國著名的水利工程戰國:李冰主持的都江堰和鄭國主持的鄭國渠工程,關中農民創造“井渠”,現流行于新疆地區;東漢:王景治理黃河.(...查看更多
(9)、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一、夏商政治形式1、商的政治特點:(1)商代貴族以血緣為紐帶;(2)實行宗法制;(3)王權與神權緊密結合。二、西周1、分封制:(1)背景:武王伐紂,商朝滅亡。(2)目的:鞏固統治,擴大統治疆域。(3)含義:周天子把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口分封給同姓子弟,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即“封邦建國”、“以藩屏周”。(4)權利和義務:權利...查看更多
(10)、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歸納
高中歷史必修三知識點總結:中國傳統文化主流思想的演變(一)春秋戰國時期思想1、百家爭鳴及孔子和老子的思想(1)“百家爭鳴”的含義:“百家爭鳴”是指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中不同學派的涌現及各流派爭芳斗艷的局面。(2)“百家爭鳴”局面出現背景政治:周王室衰微,分封制瓦解。階級:“士”階層的活躍和受重用,新興地主階級的興起。經濟:鐵犁牛耕的出現,井田制瓦解,封建經濟發展。文化:私學興起、學術下移。(3)“...查看更多
(1)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是它的發展軌跡。
(2)在中央政權中,相權不斷削弱,君權不斷加強。在中央與地方的關系中,中央嚴格控制地方政權,不允許有獨立的行政體系存在。
(3)地方官吏必須服從上級,地方服從中央,最后聽命于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