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時,物聯網工程專業學什么、培養目標、主要課程有哪些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為了方便大家查詢,小編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了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1、物聯網工程專業主要開設課程
示例一:物聯網工程導論(18學時)、物聯網通信技術(45 +18學時)、RFID原理及應用(45+ 18學時)、傳感器原理及應用(45 +18學時)、傳感網原理及應用(45 +18學時)、物聯網軟件設計 (27 +18學時)、物聯網數據處理(54學時)、物聯網中間件設計(27 +18學時)、物聯網應用系統 設計(54學時)、嵌入式系統與設計(45 +18學時)、傳感器微操作系統原理與設計(36+36學 時)、物聯網控制原理與技術(45 +18學時)、物聯網定位技術(45 +18學時)、物聯網信息安全 (45 +18學時)、物聯網工程規劃與設計(36學時)、計算機網絡(54學時)。
示例二:物聯網工程概論(30學時)、物聯網算法基礎(60 +15學時)、物聯網硬件基礎(60+ 15學時)、傳感網與微操作系統(45 +15學時)、物聯網安全與隱私(30學時)、無線單片機與協議 開發(60+15學時)、JAVA語言程序設計(30 +15學時)、物聯網移動應用開發(20 +10學時)、物 流管理信息系統(30+15學時)、RFID系統(30學時)、物聯網嵌入式系統開發(20 +10學時)、多 傳感器數據融合技術(60學時)、云計算(30學時)、物聯網與智慧思維(30學時)、移動人機交互 技術(30學時)、社會計算(30學時)。
示例三:物聯網工程導論(18學時)、物聯網體系結構(40學時)、傳感器原理及應用( 36+10 學時)、物聯網數據處理(40+10學時)、嵌入式系統原理(40 +12學時)、物聯網工程規劃與設計 (40+10學時)、物聯網應用系統設計(50學時)、物聯網通信技術(40 +14學時)、RFID與智能卡 技術(40+10學時)、物聯網控制技術與應用(40+14學時)、物聯網信息安全(40 +14學時)、傳感 器網絡及應用(40 +14學時)、網絡規劃與設計(40 +14學時)、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40+10學 時)、信息系統分析與集成(40+14學時)、軟件集成與服務計算(40+10學時)。
主要實踐性教學環節:課程實驗、課程設計、專業實習、畢業設計(論文)。
主要專業實驗:傳感器實驗、傳感網實驗、物聯網通信實驗、物聯網數據處理實驗、物聯網工 程規劃與設計實驗。
2、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目標
物聯網工程專業培養能夠系統地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方法和技能,具備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傳感技術等信息領域寬廣的專業知識的高級工程技術人才。
1、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攻克一批核心關鍵技術,在國際標準制定中掌握重要話語權,初步實現“兩端趕超、中間突破”即在高端傳感、新型RFID、智能儀表、嵌入式智能操作系統、核心芯片等感知識別領域和高端應用軟件與中間件、基礎架構、云計算、高端信息處理等應用技術領域實現自主研發,技術掌控力顯著提升;在M2M通信、近距離無線傳輸等物聯網網絡通信領域取得實質性技術突破,躋身世界先進行列。
2、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體系初步形成。在傳感器與傳感器網絡、RFID、智能儀器儀表、智能終端、網絡通信設備、等物聯網制造產業,通信服務、云計算服務、軟件、高端集成與應用等物聯網服務業,以及嵌入式系統、芯片與微納器件等物聯網關鍵支撐產業等領域培育一批領軍企業,初步形成從芯片、軟件、終端整機、網絡、應用到測試儀器儀表的完整產業鏈,初步實現創新性產業集聚、門類齊全、協同發展的產業鏈及空間布局。
3、物聯網應用水平顯著提升。建成一批物聯網示范應用重大工程,在國民經濟和民生服務等重點領域物聯網先導應用全面開展;國家戰略性基礎設施的智能化升級全面啟動,寬帶、融合、安全的下一代信息網絡基礎設施初步形成。具有較好的數學和物理基礎,掌握物聯網的相關理論和應用設計方法,具有較強的計算機技術和電子信息技術的能力,掌握文獻檢索、資料查詢的基本方法,能順利地閱讀本專業的外文資料,具有聽、說、讀、寫的能力。
3、物聯網工程專業發展前景
就業前景,本專業培養適應傳統媒體機構、政府機關、事業單位、公司等團體組織急需的寬口徑、復合型信息傳播人才。本專業既能從事信息傳播時代內容方面的深度、綜合、跨學科的信息傳播工作,同時也能在新聞傳播技術方面從事設計、制作等方面的傳播技術類工作。
二、建筑節能技術工程,建筑節能是我國重點提倡的,節能工作作為利國利民,減少能源消耗、增加能源利用率的重要問題,在國外已經嚴格實施了相關規定,所以節能技術與工程在今后的發展中會占到一個很重要的比重。
本專業培養具備建筑節能基礎理論、建筑物理環境、建筑環境工程等方面的知識,具有建筑節能設計、舒適性建筑環境工程設計、建筑能效評價等能力的高端綜合人才。
【就業前景】本專業能在政府管理部門、科學研究機構、設計院、咨詢公司、建筑工程公司、物業及能源管理、建筑節能設備及產品制造生產企業等單位從事建筑節能的研究、設計、施工、運行、監測與管理工作。
三、納米材料與技術,信息技術及生物技術將成為世紀社會經濟發展的三大支柱。納米科技的興起,對我國提出了嚴峻的挑戰,同時也為我國實現跨越式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
納米材料是納米科技的基礎,功能納米材料是納米材料科學中最富有活力的領域,它對信息、生物、能源、環境、宇航等高科技領域,將產生深遠的影響并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
【就業前景】隨著納米材料和納米技術基礎研究的深入和實用化進程的發展,特別是納米技術與環境保護和環境治理進一步有機結合,許多環保難將會得到解決。
四、傳感網技術,主要由傳感器、通訊網絡和信息處理系統三部分構成,具有實時數據采集、監督控制等功能。憑借這種技術,通過網絡實時監控各種環境、設施及內部運行機理等成為可能。
舉個例子:手機、電腦等設備可以通過網絡查詢地圖、天氣等資料,前提是這些資料必須已經存在于你所訪問的服務器上。而傳感網不同,如果你身處火災現場,傳感技術會通過周圍已經布好的傳感器,根據現場實際情況為你制定出一條最佳逃生路線。借助傳感技術,消防員也不必挨個房間尋找被困的人,從而能更高效地滅火。
【就業前景】傳感網涉及城市公共安全、公共衛生、安全生產、智能交通、智能家居、環境監控等領域。截止2012年國內從事傳感網應用的大企業為數不多,小企業則呈現出蓬勃發展的勢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