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填報志愿時,新聞學專業學什么、培養目標、主要課程有哪些是廣大考生和家長朋友們十分關心的問題,為了方便大家查詢,小編已經為大家整理好了相關信息,供大家參考。
1、新聞學專業主要開設課程
通識類課程
主要包括人文社會科學類和自然科學類課程,旨在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培養科學精神,提高藝術修養。
公共基礎類課程
主要包括思想政治理論、大學外語、計算機基礎及應用、體育類、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以及創新創業教育等課程。
專業基礎類課程
各高校應當根據各專業教學目標和任務,開設新聞傳播學類基礎課程,主要包括新聞學概論、廣播電視概論、廣告學概論、傳播學概論、網絡與新媒體概論、出版與數字出版概論、新聞傳播倫理與法規、馬克思主義新聞思想(或馬克思主義新聞論著選讀)、數字媒體技術、新聞傳播學研究方法等。
專業類課程
各高校根據自身特點以及師資情況,結合專業教學目標和任務,應開設8—10門專業必修課程,教學內容應涵蓋業務方面的核心知識點。
專業核心課程構成有中外新聞傳播史、新聞采訪、新聞寫作、新聞編輯、新聞評論、融合新聞學、新聞攝影、媒介經營與管理等。
課程具體名稱各高校可根據實際進行調整。各專業還可以自主設置專業選修課程或專業方向課程模塊,供學生選擇。鼓勵開發跨學科、跨專業的新興交叉課程。目錄外特設專業另有專業類課程,由開設院校自行設定。
2、新聞學專業培養目標
新聞學專業旨在培養能夠在各類媒體從事新聞采訪、寫作、編輯、評論、攝影等新聞實務以及在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從事新聞宣傳的復合型人才。教育教學應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培養學生具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以國家政治、經濟和文化建設發展需求為基本原則,以我國高等教育定位和特點為參考框架,同時以行業標準和社會需求為導向,培養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政治立場和方向,具有全媒體新聞傳播知識和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視野和跨文化傳播能力的國際新聞傳播人才。
3、新聞學專業發展前景
人才需求
新聞行業需要適應國際化潮流,掌握信息化手段,靈活應用的全媒體化人才。全國各報刊、電視臺的招聘人數逐年下降,傳統媒體呈現萎縮之勢。同時,全國高校新聞院系畢業生進入傳媒業的學生不到30%。包括在北京、上海、廣州、武漢等知名新聞院系分布較為集中的城市,新聞學類畢業生的對口就業率也呈逐年下降的趨勢,傳媒傳統人才市場“供過于求”。報業集團招聘新媒體人才的案例更向廣度擴展,越來越多的報業集團開始重視對新媒體人才的招聘。
在媒介融合的大趨勢下,專業技能的界限亦被打破,具備跨媒體技能的“多面手”將成為未來新聞人才的首選。在中國能夠勝任這種多媒體報道工作的全能型新聞人才還極其匱乏,新聞院校也往往停留在單一技能新聞人才的培養上。從供求對象看,新聞專業畢業生實踐操作能力和新媒體運作能力較弱,無法滿足需求。
社會對新聞學專業的學生需求有限。一方面,近年來國家對新聞傳媒,特別是報紙雜志進行整頓,傳媒業基本上維持現有規模,對新聞類畢業生需求量有限。像北京、上海、廣州等經濟發達地區的媒體,本科層次的人才基本飽和,新華社等媒體接收畢業生時,明確要求碩士以上學歷,同時還要“過五關斬六將”般的層層筆試、面試。越來越多畢業生將騰訊、新浪、網易、搜狐等門戶網站作為自己求職的首選,但是想要進入卻很難。
就業方向
總體而言,新聞專業的學生畢業后對口的方向有三個:新聞業(包括專業媒體及一些單位的新聞宣傳部門)、公關業和廣告業,就業領域很寬。除媒體內容生產崗位之外,新聞學專業學生還適合廣告、公關、傳播、高校、企業宣傳、政府宣傳等崗位的工作。電視節目編導也是很多畢業生理想工作,近年綜藝節目尤其是真人秀節目爆紅,電視播、編、采人才緊缺。線下刊物編輯比如雜志編輯等也是不錯的選擇,雜志編輯需要具備一些廣告知識,最好還要有旅游、培訓、房產、裝潢建材、餐飲娛樂行業等工作經驗。最終沒有從事媒體行業的畢業生,一部分成了企業或政府的公關、策劃人員,從事公關宣傳工作,還有一部分優秀畢業生成為了高校教師。
考研方向
新聞學專業的考研方向主要有廣告學方向、廣播電視方向、傳媒經營管理方向、新聞業務方向、新媒體與網絡傳播方向、國際新聞傳播方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