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陜西省政府工作報告全文解讀提案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并請省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完成情況
去年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國內經濟下行壓力加大,面臨近年少有的嚴峻局面。我們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迎難而上,綜合施策,全省經濟穩中有進、穩中向好。預計完成生產總值1.6萬億元,增長11.1%左右;財政總收入3003.1億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747.2億元,同口徑分別增長11.4%和16.8%;城鄉居民收入分別達到22800元和6500元,增長10%和13%左右。保持了陜西又好又快的發展勢頭,實現了新一屆政府的良好開局。
(一)采取有效措施緩解下行壓力,經濟實現平穩較快增長。去年我省工業增長十分困難,局部又遭受了特大旱災和極其嚴重的洪澇災害。我們堅持能源工業增產促銷與非能源產業提質增效兩手抓,通過現代農業園區建設帶動農業增產和農民增收,以培育消費熱點促進第三產業加速,同時減免企業稅費220億元,收到了明顯效果。工業在困境中一路領跑,煤炭工業增速高出全國6.5個百分點,原煤產量增長7%,非能源工業增長高于能源工業8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預計完成增加值7200億元,增長13%以上。農業戰勝嚴重災害實現“十連豐”,糧食產量1215.8萬噸,水果總產增長3.5%,肉蛋奶菜產銷兩旺。文化產業增長26%,占GDP比重提高0.5個百分點,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3.8%左右,居民消費價格上漲3%,保持基本穩定。
(二)千方百計推進重大項目建設,支撐發展的能力不斷增強。我們出臺強有力措施優化投資結構、發揮民間資本作用、提高資金使用效益、搞好項目策劃儲備,以重點項目的整體質量和建設進度提升經濟增長速度和效益。全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8萬億元,增長24%以上,其中民間投資占43.6%,一批具有引領作用的重大項目加快推進。三星項目即將達產,西康鐵路二線等3條鐵路和西安地鐵一號線建成投運,延安到吳起等5條、280公里高速公路通車,重點示范鎮完成投資計劃的128%。特別是水利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引漢濟渭隧道試驗段掘進和黃河引水前期工作順利推進,安康東壩等一批漢江治理項目如期建成。渭河630公里堤防主體竣工,南山支流河堤加固和蓄滯洪區一期工程全面完成,去年汛期在超警戒流量下實現了安瀾無恙。
(三)著力培育新的支柱產業,結構調整呈現出全方位變化。針對經濟結構特點和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現實,我們提出培育新支柱產業的戰略舉措,積極發展汽車、電子信息、航空及航空服務、文化、新材料和生物醫藥等產業,同時繼續推動能源產業高端化和傳統產業的升級,深入實施“一市一策”舉措,及時解決民營企業的困難,產業、區域和所有制結構調整的效果不斷顯現。全年汽車產量41萬輛、產值千億元,以閃存芯片研制為依托的電子信息產業鏈加快構建。30個重點文化項目建設全面啟動,旅游收入創2135億元新高。全省新增中小微企業3萬戶,非公有制經濟占比又提高一個多百分點,延長集團成為西部首家世界500強。關中、陜南各市增速普遍高于全省,陜北板塊在困難中逆勢增長。尤為可喜的是,企業的創新主體地位進一步增強,全省技術合同成交額533億元,專利授權量2.1萬件,分別增長59.3%和39.8%。
(四)狠抓優化環境和招商引資質量,外向型經濟發展初具勢能。以務實落實為標準創新招商引資機制,以“大通關”促進貿易便利化,以項目服務問責提高工作效率,用優質服務打造優質環境。歐亞經濟論壇成功舉辦,西洽會、農高會、陜粵港澳經濟合作周和“名企進陜”簽約項目進一步落實。西安至阿拉木圖的貨運班列開通,西安至赫爾辛基、西雅圖的航班運行,三星項目帶動59家相關企業落戶,三星芯片封裝測試、三星電子信息研究院、強生供應鏈基地、微軟創新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落地。全年引進內資4189億元,實際利用外資36.8億美元,分別增長20.6%和25.3%。實現出口102億美元,進口99億美元,分別增長18%、61%,重型卡車、輸變電設備、飛機及零部件和濃縮蘋果汁四類產品的出口穩居全國前列。
(五)多措并舉進行環境治理攻堅,生態文明建設向縱深推進。以低碳示范省建設為引領,健全“兩高”行業退出機制,嚴控主要污染物排放,加快實施“氣化陜西”二期工程。淘汰鋼鐵、印染等行業落后產能283.32萬噸、2753萬米,提前兩年完成國家“十二五”任務。單位GDP能耗下降3.6%,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氨氮、氮氧化物排放分別削減3%、2%、3%和4.2%,全面實現預期目標。大力實施“治污降霾·保衛藍天”行動計劃,淘汰黃標車8.7萬輛,拆改燃煤鍋爐1250臺,強化了對建筑揚塵的監管。深入開展漢丹江和渭河污染防治,渭河治污項目已完成69%,干流水質持續好轉。全省城鎮污水處理整體水平居全國前列,43個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示范縣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全年造林513萬畝,治理水土流失面積6650平方公里。延安實施新一輪退耕還林98萬畝。
(六)堅持“兩個80%”不動搖,民生保障水平持續提高。一是就業創近年來最好水平。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新增城鎮就業43萬人,轉移農村勞動力695萬人,大學生初次就業率達88%。二是保障房建設繼續走在全國前列。開工36.66萬套,建成32.4萬套,均超額完成年度任務,22萬戶群眾喜遷新居。三是避災扶貧搬遷深入實施。陜南620個安置點、6萬戶住房全面開工,陜北57個安置點、1.6萬戶住房開工率達90%,秦嶺北麓和渭北旱塬搬遷啟動實施,累計搬遷群眾28.48萬戶,全省110萬人口脫貧。四是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完善。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月均增加188元。60歲以上居民基礎養老金由月均55元提高到60元。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又提高了50元,開展了居民大病保險試點,醫療救助“一站式”服務縣級覆蓋率達100%。新增養老床位3萬張,資助建設農村公益性公墓135個。五是出臺了針對特殊群體的一系列新政策。建立部分群體養老金最低保障和正常調整機制,向企業有重大貢獻的退休專家發放生活補貼,為參加養老保險死亡職工和退休人員遺屬發放撫恤金,在事業單位實行工傷保險制度,向失獨家庭發放一次性補助1.84億元,建立了艾滋病感染兒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六是教育公平得到更好體現。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圓滿完成,新建公辦標準化幼兒園1876所,占比從18.1%提高到27.7%。規范中小學、幼兒園辦學工作全面啟動,高考錄取率進一步提高。83個縣區實現營養改善計劃與蛋奶工程并軌,惠及227萬學生。130多萬名家庭困難學生獲得21.28億元資助。七是醫療保障能力繼續提高。縣級公立醫院改革全面展開,縣鄉村和社區全部實現藥品“三統一”和零差價銷售。啟動了延安醫療集團試點,361所鄉鎮衛生院與170所縣級醫院實行一體化管理,為縣鄉醫療機構招聘醫學本科畢業生2221人。籌資55億元對省市35所醫院的37個項目進行了建設,西北婦女兒童醫院等5所省級重點醫院基本建成,西北醫科大學建設進展順利。八是文化惠民和文藝精品創作成果豐碩。完成150萬戶廣播電視戶戶通工程,農家書屋實現行政村全覆蓋,政府購買演出服務1500多場次,為1831個鄉鎮、街道、社區建設了公共電子閱覽室,一批精品力作登陸央視或獲得全國大獎。成功申辦第27屆世佛聯大會和中國藝術節,十二屆全運會獲9金11銀11銅歷史最好成績。九是抗洪重建取得重大進展。面對23個縣區特別是延安的暴雨洪水災害,我們及時啟動應急響應,轉移群眾78萬人,妥善安置23.9萬人,多方籌資17億元開展恢復重建,4.1萬戶群眾已搬入永久性住房。十是平安陜西建設穩步推進。安全生產工作居全國前列,較大事故次數下降29.6%。社會治安管理進一步加強,打擊食品安全違法犯罪力度加大,一批多年積累的信訪問題得到解決,公眾安全感和滿意度繼續提升。
(七)深入推進重點領域改革,發展內在活力進一步釋放。著力優化國有資產配置,組建了科工、環保、林業、供銷和實業發展等集團。統籌推進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成了省市縣食品藥品監管體制調整,取消下放省級審批事項50個,取消和免征行政收費43項,首次從優秀工人農民中考試錄用公務員457人。完成了集體林地確權頒證工作。放寬工商登記有關條件,啟動民營經濟轉型升級試驗區建設。在部分行業開展“營改增”試點,全面整合省級財政專項資金,地方金融機構建設步伐明顯加快。
(八)扎實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政府自身建設成效明顯。省政府領導班子帶頭查擺整改,各部門及時解決存在的突出問題,“八項規定”和“三個不增加”的要求全面落實。省級部門全面公開預算和“三公”經費,“三公”經費支出下降11.3%,財政供養人員得到嚴格控制。省政府發文數量和全省會議明顯減少,議事協調機構從241個壓縮到51個,節慶論壇由19項減少到11項,37個新建樓堂館所全部停建,全省政府系統查處違法違紀案件1641起。全年向省人大常委會提交地方性法規草案12件,辦理人大代表建議590件、政協提案774件,對五年來的671件政府規章和規范性文件進行了清理,制定修訂政府規章8件。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宏觀環境嚴峻,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我省經濟增長與預期目標雖有一定差距,但仍高出全國3.5個百分點,繼續運行在上升通道的合理區間。這是省委堅強領導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上下各條戰線共同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廣大干部群眾、駐陜部隊指戰員、武警官兵和公安民警致以崇高的敬意!向大力支持政府工作的各位代表、各位委員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存在的問題與困難。主要是:產業結構偏重格局短期難以改變,服務業發展相對較慢,農業基礎地位有待提升。市場主體活力仍顯不足,投資穩定增長難度增加,城鎮化水平、經濟外向度、居民收入低的問題仍然突出。創新社會治理工作亟待加強,公共服務能力需要不斷提高。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治理大氣污染任務艱巨。官僚主義、形式主義和奢侈浪費等現象還不同程度存在,勤政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仍是長期任務。對此,我們將在今后工作中采取得力措施加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