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次軍隊改革呼之欲出 陸軍部隊將重新排座次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軍事訓練,正在經歷1949年以來的第五次革命。
從新政權建立后的正規化訓練、上世紀80年代的合同作戰訓練,再到上世紀90年代后期開始的科技練兵,最近一次則以2006年6月全軍軍事訓練會議為代表——推進機械化條件下軍事訓練向信息化條件下軍事訓練轉變。
與美國“以戰爭發展軍隊”不同,和平發展的中國軍隊必須通過訓練來保持和提升自己的戰斗力。
實戰化,是新一輪軍事訓練改革的唯一關鍵詞。
3月,經**批準,中央軍委印發《關于提高軍事訓練實戰化水平的意見》。而自十八大以來,軍隊最高*“能打仗、打勝仗”的要求,已深入全軍。 總參謀部提出“訓練與實戰一體化”,中央軍委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領導小組、全軍軍事訓練監察領導小組相繼成立。軍隊改革在強力推進。
作為中共十八大以來最大規模的軍事行動,持續兩個多月、用兵數萬人的“跨越—2015•朱日和”系列演習,集中顯示了這一次提倡實戰化訓練的不同:出于軍隊最高*的決心,它已經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據不完全統計,十八大以來,軍隊至少新成立了5個小組。除全軍軍事訓練監察領導小組外,還有中央軍委深改小組、全軍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領導小組、中央軍委巡視組、全軍基本建設項目和房地產資源普查工作領導小組。資料圖:7月12日,“火力-2015A”首場演習誓師大會在南京軍區陸軍第1集團軍遠火旅舉行。
充分強調實戰化,使“跨越—2015•朱日和”以及至2017年的全軍跨區基地化訓練具有諸多意義。
其一,根據中央軍委、總參的規劃,4年內陸軍所有合成旅、兵種旅——如防空旅、炮兵旅都將至少進行一次跨區基地化訓練,并進行高度實戰化的對抗演習。它其實是一次陸軍作戰能力的“大摸底”——一批部隊將脫穎而出,成為“首戰用我”的真正選擇。可以想見,中國陸軍部隊將據此重新“排座次”。
第二,“大摸底”將全面衡量、評估中國陸軍的整體實力。解放軍能不能打仗、能不能打贏、能打贏誰……這些問題經過真實、認真的評估,最終將納入國家最高層的戰略考慮。
第三,為軍隊編制體制調整改革提供借鑒和驗證。在軍事訓練改革前期啟動之后,1949年以來的第14次軍隊體制編制調整改革呼之欲出。一個旅要編多少人、有多少個基本單元,新式裝備如何與老裝備結合,不同兵種如何搭配……改革新政策及新方案【全文】制訂前,需要以實戰化經驗為基礎,方案制訂后則需要用實戰化訓練來驗證。
第四,改變軍事干部任用規則、習慣。和平發展30多年,到底什么樣的干部可以擔任中級指揮官?實戰化訓練,既可樹立干部任用、晉升的標準,又可作為考核的指標和方式。
實戰化訓練需要打破多重桎梏。像任何一次改革一樣,每一個層面決策者的決心和智慧,將決定其成敗。而這支即將迎來87歲生日的軍隊,正在期待著。
真打仗與真改革
“跨越—2015•朱日和”觀察
這些努力,都是為了貫徹軍隊最高*對于實戰化訓練的要求
《瞭望東方周刊》記者山旭 特約撰稿吳蘇琳 劉逢安 李玉明/內蒙古朱日和報道
7支參加“跨越—2015•朱日和”的紅軍部隊和連抗7場的藍軍旅,注定將與這個系列演習一起,在解放軍的訓練史上留下屬于自己的一頁。無論他們在高度近似實戰的對抗中勝負如何。
因為,這是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軍隊距離真實戰場最近的一次“戰役”。
勝者贏得尊敬,負者輸得光榮。
從5月開始,含一支試點部隊在內,解放軍7大戰區的7個合成旅先后到北京軍區朱日和訓練基地,參加高度實戰化的“跨越—2015•朱日和”系列對抗演習。
僅僅因為坦克上不再插著扎眼的紅旗,網絡上就已經好評如潮。
更不要說紅藍對抗敗多勝少——這已成為人們判斷是否“真打”的一項標準。
一個旅,幾千名官兵、數百臺裝備、上百輛坦克,遠程機動兩三千公里,歷經辛苦但滿懷信心,跑到內蒙古大草原上用優勢兵力打一場殲滅戰。
敗了。
這讓集團軍、軍區領導怎么看?這讓現場觀摩的海空軍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隊代表怎么看?這讓軍委首長怎么看?
擺一片戰場,讓一個合成旅丟盔卸甲,不是難事。
難的是,如何讓離開朱日和的旅長和各級指揮員平靜、深沉地思考戰敗的原因,最終問題倒逼,促使檢討和自我批評在這支軍隊中形成風氣。
非此,實戰化訓練將永遠是紙上談兵——不能容忍演習中的失敗,就是最大的反實戰化。
與1978年以來中國所有的改革一樣,對于*軍事變革——我們暫且把它聚焦在訓練改革上——思維和觀念也是關系其成敗的根本。
在這個視角中,“跨越—2015•朱日和”正以非同尋常的決心和智慧,推動著改變解放軍內部生態的嘗試和努力。
它期望造就軍人們直面失敗的勇氣和環境。
正如在朱日和的將軍們所形成的共識:每一支“紅軍”在對抗中的失利都不僅僅是部隊長個人的責任。所以,這種面對失敗的考驗也需要整個軍隊而不是某一支部隊來承擔。
7名“紅軍”旅長不會是孤獨者。根據中央軍委和總參謀部規劃,4年內解放軍陸軍所有合成旅、兵種旅都將離開駐地,到陌生地域逼近實戰的環境中打磨。
伴隨這7支“紅軍”部隊決戰沙場而誕生的基地化訓練、實戰化戰術訓練經驗和規范,將被其他部隊效仿。
7月28日,“跨越—2015•朱日和”最后一場演習再次以藍軍擊敗紅軍結束,這個備受矚目的系列演習全部畫上句號。
拋開新型裝備引起的關注,拋開勝敗激起的爭議,拋開對失誤的檢討,這支具有光榮歷史的軍隊正在理性思考現實的困境、挑戰和機會。
讓旅長們自己打一仗
“跨越—2015•朱日和”第一任務:旅長們要丟掉包袱、學會打仗。
此次演習指導組組長、副總參謀長王寧中將曾總結說:和平年代各級領導干部包袱太重,圖虛名的包袱、爭頭彩的包袱、個人升遷的包袱、怕出事故挨處分的包袱……
指導組辦公室副主任、總參軍訓部副部長馬開平少將對《瞭望東方周刊》說,正是這些包袱,造成了軍事訓練領域的眾多弊端和形式主義。
系列演習的第一支參演部隊是來自北京軍區的一個裝甲旅,它擔負先期試點任務,為之后的系列演習提供經驗和借鑒。
旅長侯明君大校是在這個崗位上干了6年半的老旅長,正值提升的關鍵時期。
實兵對抗中,紅軍成功突破藍軍的層層防線,并最終奪控防御要點。
但實兵對抗結束,專家組悄悄向王寧副總長報告,藍軍分數略高于紅軍。
副總長說,贏就贏,不要用過去的思路看現實問題。
結果宣布,反應強烈。
演習指導組副組長、北京軍區副司令員劉志剛中將當場宣布,結果不影響這位旅長的提升。
王寧副總長隨后也給北京軍區以及相關單位的首長逐一打電話,希望這個結果不要影響侯明君的前程。
試點結束,全軍都知道了,“跨越—2015•朱日和”可以藍軍打敗紅軍。軍區首長、相關集團軍領導都打來電話,要跟著部隊參與演習。
但是按照演習規定,除集團軍指導組有一名領導外,軍區和集團軍其他領導一律不得隨隊進入朱日和,“你們來了以后包袱又重了,這個旅長政委的升遷、進退、走留掌握在你們手里。”副總長說。
然而,還是有位軍長一身戎裝悄悄跟著部隊到了朱日和,被王寧副總長碰見,立即被嚴肅批評。他不僅被要求當日離開基地,返回駐地后還要寫出檢討。
唯一一名隨隊的集團軍領導一到朱日和也被“關”在基地的院子里,不準進現地,不準參加對抗,直到實兵對抗結束再“放出來”。
“跨越—2015•朱日和”的檢驗評估結果不通報、成績不評比、不計入年度考核,讓旅長們用盡所能,真正和藍軍打一仗。
每支部隊離開朱日和,都會帶走“三個一”:一份講評材料、一個千分制評估報告、一套全程錄像回放。
前兩份材料交集團軍和軍區,但錄像回放只交給演習部隊。
指導組的考慮是:參加這次前所未有的實戰化檢驗,紅軍很可能在完全生疏的地形和極端艱苦的環境、復雜多變的情況下暴露許多問題,一敗涂地。如果因此被上級責怪,乃至“軍區司令一火、就到軍分區”,對于部隊和演習的未來都會造成很大影響。
一名軍人從士兵到旅長、政委,歷經了二三十年的艱苦軍旅生涯,而造就一次敗仗的原因往往非常復雜。
比如解放軍正處在大范圍換裝之中,經常出現裝備“三代同堂”的現象。戰場機動科目考核最后一輛裝備抵達的時間,好裝備、舊裝備同在路上跑,使部隊變成了“長線蛇”,扭著扭著就斷了。
眾多費盡心機的安排背后,是要為這次陸軍合成旅集中檢驗評估的第一批參演者創造一個安全、寬松的環境,使其能夠坦然面對挑戰以及不可預知的風險。
當然,馬開平承認,這還需要付出更多努力。
只能贏、不能輸,無疑曾是解放軍的悠久傳統,也是它曾經戰無不勝的主要原因。然而幾十年的和平環境,在種種因素影響之下,它已經在一定程度上被曲解。
指導組的將軍們有這種共識:打破“紅必贏、藍必敗”的桎梏,才能真正推進解放軍的實戰化訓練進程。
朱日和不唱贊歌
實戰化訓練講了這么多年,為什么“跨越—2015•朱日和”會有這么大改變?
決心來自軍隊最高*。
“跨越—2015•朱日和”系列演習的計劃和《至2017年跨區基地化訓練規劃》均由中央**,副主席范長龍、許其亮親自審批。
王寧副總長自系列演習開始,在朱日和訓練基地現場督導兩個月。新中國成立以來,一位解放軍的副總參謀長就一項訓練活動持續離京這么長時間,還是首次。
其實,不只參演部隊長有包袱,演習組織者和導演部也有包袱——藍軍每打敗一支紅軍,就是“得罪”了幾千人和他們的上級。
馬開平曾對王寧副總長說,多虧你一直在這兒坐鎮。
說起過去演習中的種種干擾因素,這位搞了30多年訓練的專家緊皺眉頭。
3月,演習導演部曾經給指導組報過一個方案。這個“傳統方案”立即被全面推翻——因為方案里還是腳本、計劃、排演……
中央軍委首長曾這么描述:“這個鑼鼓一響,那個跑龍套的一出來,就知道,主帥快出場了!”
“跨越—2015•朱日和”全部7場演習,堅持“自主對抗、隨機導調、精確評估”。
什么是自主對抗?系列演習總導演、朱日和訓練基地司令高繼安大校說,沒人告訴紅軍在哪打、和哪些裝備打、怎么打…… 鑼鼓不響,響了也不一定出來人,先出來的不一定是龍套。
這就是自主對抗需要的“四個自主”:自主偵察、自主決策、自主協同、自主保障。
演習紅軍調理組副組長、石家莊陸軍指揮學院教授潘凱大校告訴本刊記者,“跨越—2015”的調理文書大大減少:過去都要一小本,現在只有幾頁。
雖然紅軍敗多勝少,但是馬開平說,在“跨越—2015•朱日和”中能得到60分,其含金量就要高于一般考核的優良成績。
高繼安對本刊記者說,這么多部隊集中在同一場地,用同一標準進行檢驗,是解放軍訓練史上的第一次。“最大的變化是去掉形式化,改變部隊的思維方式。王寧副總長自演習開始就堅定地說,朱日和不唱贊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