陜西養老金何時補發,陜西退休人員養老金補發時間最新政策消息
陜西居民基礎養老金調整最新消息
據悉,我省也將根據國家要求再次上調城鄉居民養老金,這是我省第二次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上調。2013年10月1日,我省首次對60周歲以上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在國家每人每月55元標準的基礎上增加5元補助,全省城鄉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不低于每人每月60元。增加的5元補助由省財政全額負擔。
根據人社部要求,提高標準所需資金,中央財政對中西部地區給予全額補助、對東部地區給予50%的補助。此次增加的基礎養老金金額,不得沖抵或替代各地自行提高的基礎養老金。今年我省將根據國家政策,對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再次提高,如果按照國家上調15元的話,我省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則有望達到75元,目前我省已有410多萬城鄉居民領取養老金,參保人員達到了1700多萬人。
推薦閱讀:
居民基礎養老金首次上調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再增10%
■企業退休人員養老金
月均2000多元
2004年月均647元
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迎來“11連調”。記者15日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獲悉,按照黨中央和國務院部署,從1月1日起,將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預計將有近8000萬退休人員受益。
到底,經過十年連調,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水平由2004年的月均647元提高到目前的2000多元。
同時,經國務院批準,全國城鄉居民基本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至每人每月70元,即在原每人每月55元的基礎上增加15元,提高待遇從7月1日算起。這是我國首次統一提高全國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將惠及廣大城鄉老年居民和家庭。
此外,國務院決定,將對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財政補助標準再次提高60元,達到人均380元。個人繳費標準提高30元,達到人均120元。新增資金重點用于全面實施城鄉居民大病保險。
■相關資訊
各地將制訂養老金并軌具體辦法
日前,國務院發布《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自10月1日起實施。人社部有關負責人昨日就相關問題進行了解答,稱我國地區發展差異大,各地區、各部門需在統一制度的框架下,制訂具體實施辦法。
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貫徹落實《決定》要循序漸進、穩步推進改革,這是個長期過程,不可能一蹴而就。當下,先集中解決機關事業單位與企業養老保險制度不統一的問題,邁出制度并軌的決定性一步,緩解突出矛盾,再結合頂層設計,逐步完善相關政策,理順各方面關系,實現養老保險制度的可持續發展。
這位負責人稱,我國地區發展差異大,各個行業、各類單位情況復雜。國務院《決定》是管總的,具體到一個地區、一個行業、一個單位,還要依據實際情況細化政策措施。比如,“老人老辦法、新人新制度、中人逐步過渡”的原則確定了,但涉及各個層級、任職時間早晚不同的各種情況也要平穩銜接。這些都需要各地區、各部門在統一制度的框架下,周密制訂具體實施辦法。
改革之后,基本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發生變化。人社部有關負責人表示,由原來按“最終工資”的一定比例分檔計發退休費,改為主要按照本人歷年繳費多少、繳費期長短來計算養老金標準,工作人員的職務、工資變動可以精細計算到每年、甚至每個月,能夠充分體現個人全部職業生涯所作貢獻,也更富有激勵性。
國務院發文廢除養老金雙軌制
被社會詬病多年的養老金雙軌制終于取得實質性突破。14日,國務院正式發布了《關于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決定明確了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與企業相同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實行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宣告了養老金雙軌制的終結。
數據顯示,截至2012年底,我國公務員總數達到708.9萬,目前全國共有事業編制人員3153萬,合計接近3900萬人的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是此次養老保險改革的主要群體。
決定指出,基本養老保險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單位繳費)的比例為本單位工資總額的20%,個人繳納基本養老保險費(以下簡稱個人繳費)的比例為本人繳費工資的8%,由單位代扣。按本人繳費工資8%的數額建立基本養老保險個人賬戶,全部由個人繳費形成。
一直以來,中國企業養老金繳費比例偏高的問題,對于很多企業來說都是不小的壓力,此次機關事業單位繳費水平是否偏高也成為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主任鄭偉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其實單位繳納20%和個人繳納8%與企業職工的繳費比例是相同的。客觀地講,這個繳費比例是偏高的,但是,當前更重要的是首先完成并軌,然后再進行相應改革。如果一開始就降低繳費比例,很容易激化社會矛盾。
對于個人賬戶是否要做實,學界基本觀點是,采取名義賬戶制更適合當前國情。此前,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4》中曾提出中國養老金“名義賬戶制”的改革方向。名義賬戶制是將繳費確定型的待遇發放機制與現收現付的籌資機制巧妙結合起來的制度創新,其主要特征是用工資增長率與人口增長率之和作為個人賬戶的記賬利率。“這就等于將經濟增長和社會發展的成果記錄到個人賬戶中,參保人在退休后可以分享到這些成果。名義賬戶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要好于一般的現收現付,因為它需要將個人預期余命、社會平均預期壽命、人口結構變化、長期工資增長率等因素考慮進來。”該中心主任鄭秉文對記者表示。
此外,決定指出,機關事業單位在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應當為其工作人員建立職業年金。單位按本單位工資總額的8%繳費,個人按本人繳費工資的4%繳費。工作人員退休后,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
有社保專家在接受《經濟參考報》記者采訪時指出,破除養老金雙軌制的關鍵在于職業年金的建立。職業年金是在機關事業單位依法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基礎上,建立的補充養老保險制度。本質上,職業年金是職工工資的延期支付,目的是避免基本養老保險不足時生活水平下降。實質就是將職工現期部分工資轉移到退休后。“目前企業年金的‘基礎設施’難以滿足機關事業單位建立職業年金的實際要求,這就為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帶來一定困難。”一位專家表示,建立職業年金的核心問題和重要載體就是建立養老基金管理公司,這是一個牛鼻子
鄭秉文對《經濟參考報》記者表示,決定中提出的職業年金中,單位繳費水平要高于企業年金5%的規定,但是總體來說繳費水平還有上升空間。按照人社部的規定,個人和單位繳費部分都可以提高到8.33%。這部分的養老金替代率是多少,能否彌補回來因為改革而減少的部分,取決于很多因素,最重要因素是投資回報率。而投資回報率與投資效率有關,好的、成熟的資本市場投資回報率穩定一些。成熟的資本市場自然包括了成熟的機構投資者。目前決定對事業單位和黨政機關的職業年金怎么運作沒有給出詳細規定。此外,國外有這樣的先例,雖然制度一樣,但是投資者為他們設置比較好的投資基金,聘請比較好的專業團隊來進行投資。未來中國職業年金采取什么樣的模式對回報率是有影響的。
鄭秉文認為,這次改革一旦把這一步跨出去,就把中國養老保險最大的問題公平性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公平性問題與經濟發展水平和城鄉自然條件密切相關。城鄉之間制度的差異是由城鄉二元結構導致的,這種不平衡需要隨著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生活水平提高來解決。接下來最亟待解決的是制度的財務可持續性問題,其來源在于制度的激勵性不足。提高制度激勵性,完善制度應該是三中全會主要改革內容之一。一旦公平性問題解決,就應該立即全力以赴把精力投入到制度上,不要讓這個問題逗留時間太長,否則以后改革難度會越來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