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以房養老”試點遇冷
8月26日,民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確定北京市西城區等42個地區為全國養老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地區,其中包括西安市。根據通知,試點主要包括健全養老服務體系,強化城市養老服務設施布局,創新養老服務供給方式,培育養老服務產業集群,加強養老服務隊伍建設,以及強化養老服務市場監管等。這意味著,西安養老產業將面臨著新的機遇。那么,“以房養老”是否會進入新的階段?
西安“以房養老”收益如何
據西安市房屋管理網測算:張奶奶擁有一套80㎡的房子,按照西安平均房價7000元/㎡計算,價值約56萬元。如果張奶奶將這套房產用于“以房養老”,那么可以有兩種方式。第一種,將房產抵押給銀行,那么,張奶奶的貸款金額大致為,房價56萬元的60%,也就是可以貸33.6萬元,貸款十年,張奶奶每月約有2800元的收益。
第二種,將房產抵押給保險公司,那么張奶奶的貸款金額大概是56萬元房價的70%,也就39.2萬元。保險公司以房養老并沒有時間限制,可一直到張奶奶去世。因此,保險公司在39.2萬元中扣除掉自身費用,并結合未來的利率水平、通脹水平、經濟運行狀態等因素,給出一個標準值。如果以20年計算,大致估計張奶奶每月有1600元左右的收益。
“以房養老”試點遇冷
6月底,保監會召開新聞發布會,公布《中國保監會關于開展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的指導意見》,確定在北京、上海、廣州和武漢四地率先開展試點。目前,這四個地方老年人住房反向抵押養老保險試點已施行一個多月,市場反應差強人意。不但市民興趣不高之外,就連保險公司也顯得小心翼翼。目前,市場上仍無一家保險公司推出以房養老保險產品,而上報“以房養老”方案的險企,只有幸福人壽一家。
效果不理想的主要原因還是在于銀行、保險等金融機構為規避市場風險,針對“以房養老”的群體挑肥揀瘦,設置的門檻過高。參與以房養老本人,須年滿55歲,累計貸款金額最高不超過所抵押住房評估價值的60%,且每個月實際支付的養老金額不超過2萬元,貸款期限最長不超過10年等等,苛刻的規定,導致真正符合條件的申請人很少,因此,銀行等金融機構不得不停辦該業務。
在采訪中,不少市民說,之前很期盼政府出臺“以房養老”的政策,但是目前“以房養老”看來一時難以實現。首先是大部分市民觀念老化,認為“以房養老”會涉及遺產繼承與糾紛問題,另外,房屋租金收益與“以房養老”養老金收益比較差距大。
并不適合所有老齡群體
記者在采訪時,同策咨詢研究部總監張宏偉認為,目前,市場對于“以房養老”的有爭議也很正常,這說明“以房養老”的政策,并不適合所有老齡群體。他說:“以房養老”的政策主要適用于兩種人群:一種是無子女的孤寡老人,這類人群沒有遺產繼承或糾紛方面的問題,同時,這些老齡群體沒有親人照料,在年齡大了以后,需要改善生活質量,采用以房養老這樣的形式是一種很好的方式。另一類是家中有多套房產,家庭收入也較好,但是子女不能在身邊照料老人,這樣的家庭對于租金收益不敏感。
西北大學經濟管理系教授石宏天表示,“以房養老”目前看來,只是養老系統的一種補充,也只適合一小部分群體,傳統習慣上老人都會把房產留給子女。石宏天認為,“以房養老”把保險和房地產結合在一起,風險管控很重要。風險的關鍵在于房產的估值問題。如果房價下跌,對保險公司、銀行和個人都是一個問題,究竟誰來承擔這個損失,還需要制度的完善。另外,對于險資企業來講,國家出臺“以房養老”,保險業就應利用“以房養老”推出新產品,為這些老齡群體提供相關養老服務,把握好“以房養老”試點的先機,搶先占領這部分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