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三字訣:細明易
8月26日上午,北京市人力社保局發布《關于貫徹落實國務院統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制度曁實施城鄉養老保險制度銜接有關問題的通知》。通知包括今年再次提高參保繳費財政補貼力度、鼓勵有條件的村集體經濟組織和其他社會經濟組織、公益慈善組織和個人為參保人繳費提供資助、職工和居民兩種養老保險可互轉等內容。
人人都知道養老保險,人人又不清楚養老保險。這是制約養老保險推廣的瓶頸。具體說,政府機構希望盡量推廣養老保險,水漲船高,這樣才能保障越來越多的人今后拿到足夠的養老金;但另一方面,養老保險的繳納者卻不明所以,或者懶得繳納,或者覺得不合算,或者太忙,特別是年輕人,很多不把養老保險當回事,總之繳納的效果不算理想。
到去年底,本市城鄉繳納養老保險的超過180萬人,看似不少,可比起北京的戶籍人口和總人口,比例還是太小了。
原因分兩頭說,很多人以為自己離“老”還遠,嫌麻煩不上心,沒有主動繳納的意識;作為管理部門,宣傳得不夠,繳納的程序也過于繁瑣。一來二去,政策有不少,人們不明白,有單位還好說,統一繳納著,一旦辭職“漂”著,有些人想交都不知道怎么交。
這次人力社保局發布的新通知,有不少亮點,比如一些人可以獲得財政補貼、職工和居民兩種養老保險可以互轉,再比如戶籍不在北京,也可以通過一定程序在北京繳納養老保險,繳夠10年,就能在北京領取養老金,等等。不過要想讓這些亮點發揮作用,把養老保險的繳納普及開來,還得多下些力氣,要抓三個字,就是:細、明、易。
所謂細,就是要多做工作,把不同的人群分門別類。北京人多,類別也多,有本地戶籍工作的、外地戶籍工作的、本地戶籍沒工作的、外地戶籍沒工作的,還包括城鎮和農村戶籍,包括沒繳過的、繳過卻斷繳的、夠年限的、不夠年限的,劃分起來非常麻煩。
但麻煩也該劃分,劃分好了,不同的人群該采取什么方式繳納、找哪個部門、怎么銜接、有什么手續、繳納多少合適,都該一一規定出來,并且進行宣傳,最好放在網上,方便大家查詢。這樣一來,一旦想繳,就可以立刻找到門路,不至于因為繁瑣而放棄。
所謂明,就是要清清楚楚算賬,繳納額度是怎么定的?什么人可以獲得補貼?什么時候可以享受到養老金?諸如此類,最好能有個表格,大家可以查到、換算。養老保險的費用、去向、使用,也該明確,逐步消除大家的顧慮。
當然,政策也不該多變,繳納額度也最好有個明確的調整周期。還應該告訴大家,養老金今后可以通過什么途徑打到卡上,如何領取。讓整個流程都明明白白,用不著一份一份去領會文件。
所謂易,就是簡便。例如居民要參保,需要先到銀行申請、開折、存錢、簽協議,再去街道社保所填表,之后每次繳費,都要確認,等等。要是轉換遷移,可能還會麻煩。
能不能有統一的辦事窗口,把這些事情一次都辦完,讓人們少跑路、少填表?能不能直接通過網銀續費,就像買電買水那樣?這些都應該逐步實現,減輕繳和管雙方的壓力,也是城市現代化的體現,當然也利于養老保險的推廣。
所以說,政策有亮點還是第一步,要真正把養老保險推廣起來,還需要落實的手段,消除神秘感和復雜感,讓所有人懂得這些“常識”,并且很容易就能辦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