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伴我行演講稿【1】
各位朋友:大家好!
追求健康長壽是人類有史以來最美好的愿望。那么,這個愿意能不能實現呢?怎樣實現呢?歡迎大家和我一起來探討這個問題。
按照生物學原理測算,人的自然壽命可以達到120歲,甚至更長。但現實中99.9%的人不能享盡天年。去年底,世界衛生組織公布:全球百歲老人有22萬,我國僅有2萬,全世界每年死亡的5100萬人中,只有少數人是因車禍等意外事故死亡,其他人基本上都是生病死亡。
人怎么就生病了呢?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美國最著名的醫學專家杰弗遜?稀摩告誡我們:“找出生活中不健康問題之所在,比生病后找個名醫更重要。”那么,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有哪些呢?
科學家認為:影響人類健康的因素分兩大類,那就是生物因素和非生物因素,而且生物因素所占比重為20%,非生物因素所占比重為80%。
生物因素包括:①細菌。如大腸桿菌、結核桿菌。②病素。如流感、肝炎、非典等。③寄生蟲。如蛔蟲、螨蟲、螵蟲等。以前,這些因素引起的疾病一定要經過藥物治療才能痊愈。現在,歐森瑞公司的臭氧納米高能活化保健水機就能為我們全方位解決這個問題。
非生物因素包括:①環境污染??即工廠排放的三氣、汽車尾氣、燃燒垃圾產生的毒氣和工業三廢,化肥、農藥滲入,人畜生活廢水,以及家庭裝修、上網、手機等輻射等。我國人群中80%以上的人患病原因,1/3以上人的死亡原因是由所污染的水造成的。②糧食、蔬菜、水果??化肥農藥殘留,肉蛋??添加劑、激素、瘦肉精、催化劑、方便面、冷凍食品、甜蜜劑、防腐劑。③不良生活習慣:酗酒、吸煙、不講衛生等。④心理社會因素:心胸不夠開朗,泡網吧、酒吧,性生活不檢點誘發的艾滋病等。
找出問題容易,解決問題才是關鍵。
以上影響我們身體健康的種種因素,有的問題能夠解決,但好多是我們力不能及的。例如,你能不讓汽車跑嗎?你能不讓農民打藥用化肥嗎?不能!怎么辦?順其自然、聽之任之嗎?不!我們是四肢健全、大腦發達的人,我們要采取積極的應對措施,那就是自我保健。
21世紀最好的保健醫生是我們自己??這是新世紀健商文化。世界衛生組織指出,面對21世紀人類抵抗疾病和維護健康的策略藥物占60%,非藥物占40%。在人類回歸自然的呼聲中,醫藥界大力提倡開展自然療法。如水療、食療、藥療、遠紅外療、磁療、理療等。
目前,我認為:與人類關系最密切的,也是最緊迫的應當是水療。因為,李時珍說過:“藥補不如食補,食補不如水補。”因為,水是生命之源,人體內70%是水,各內臟器官有70-80%是由水構成的,就連骨頭也含有22%的水。血液中含有80-90%的水,新陳代謝這個人類最基本的活動要通過水的運動來實現。
各種物質如蛋白質、淀粉、脂肪等必須溶于水中才能被血液運到全身各個組織。水在溫度調節上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如發汗、散熱、降溫等,水是人體潤滑劑,能起到滋潤皮膚、眼睛、口腔、腸胃等作用。
總之,水是世界上最重要、最有療效的奇藥。所以,人不可一日無水,人缺水2%即感到口渴,缺水10%處于昏迷狀態,缺水20%即死亡。一個正常人每天需要2500毫升不,而且50%靠飲用水獲得。
人與水的關系如此重要,那么,我們所面臨的飲用水是什么狀況呢?目前我們自來水的凈化殺菌過程,主要是通過施加氯氣完成的。但氯氣與水中的有機物產生化學反應生成有機化合物??三氯甲烷這一公認的致癌物質(做實驗1證明自來水中有三氯甲烷)。
有人說,我們把自來水燒開了飲用。但自來水加溫后,水中氧氣揮發,人所需的礦物質也沉淀于壺底。因此,涼開水澆花不長、養魚不活。并且,水中的三氯甲烷也隨著水溫的升高而升高,能直接導致心血管病和肝病的產生。
自來水漂白對人體有害,燒開喝又缺氧,雙缺礦物質。那么,我們喝什么呢?有人說,我們喝純凈水吧。可是,純凈水抽去了水中的礦物質,改變了水的分子架構,導致其生理功能降低,純凈水只解決了水的污染問題,而沒有解決水的退化問題,是缺氧、缺少礦物質和微量元素、沒有能量的水。而且,純凈水呈酸性,與人體體液相悖。有人說,我們喝桶裝水吧。可是,桶裝水的水質質量令人非常擔憂。《齊魯晚報》曾經報道,315前夕,質量檢查監督部門對濟南桶裝水市場進行突擊檢查時發現,15個品牌的桶裝水中竟有14種不合格!
那么,什么樣的水才是好水呢?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好的飲用水必須具備以下條件:
1、不含細菌病毒。
2、不含有毒化學物質和重金屬。
3、必須含有人體所需的礦物質和微量元素。
4、水分子團小、活性強。
5、呈弱堿性7
6、含有充足的O2。
有這樣的水嗎?這樣的水到哪兒去找呢?下面我給大家做三個實驗①飲用水能量測試實驗②飲用水酸堿性測試實驗③飲用水分子團大小檢測實驗。
實驗證明,凈泉牌保健水,符合世界衛生組織關于好飲用水的要求,是最經濟、最實惠、買得起、用得起的健康水、優質水,是真正的生命之源??萬能水,是追求健康長壽之人的必然選擇,凈泉水機是追求健康長壽之人的理想選擇。
什么是凈泉呢?是一種略帶有草鮮味的不穩定的氣體(雷電過后,有時人們可以聞到它的氣味),在常溫下可以自行還原為O2和O。當臭氧以水為媒體并與水共存時,可與水中的絕大多數有機物進行強烈反應,并因此而起到除色、除臭、除味、除藻,氧化重金屬、分解有機會、降解農藥效果(小魚能活過來、余火能燒起來,都是因為O2充足的緣故)。是一種廣譜、高效快速的殺菌劑,可以迅速殺滅人和動物致病的各種病菌、病毒、病原體及微生物,縣滅菌時間迅速,是氯的300-600倍,紫外線是3000倍。常見的大腸桿菌、糞鏈球菌、金黃色葡萄球菌等,殺滅率在99%以上。還可以殺滅肝炎病毒、感冒病毒等,在室內空氣中彌漫快而均勻,消毒無死角。可預防疾病交叉感染,清除臥室、客廳、廚房、衛生間等處的異味。氣體對室內的被褥、衣物、地毯、衣柜、鞋柜、錢幣等具有殺菌、消素、防霉、除塵的功效。我國有些地區陽光日照時間少,濕度大,空氣污染較嚴重,更能顯示出它的特殊作用。!
形成所謂“凈泉水”。歐美一些發達國家將“凈泉水”稱為“萬能水”。它的殺菌速度比氯快許多倍。
凈泉水可對婦女、兒童使用的內衣、內褲、尿布、包被等進行殺菌消毒處理,能起到特別明顯的保健作用。
凈泉水可對瓜果蔬菜、海產品、肉類進行殺菌消毒,防腐保鮮,清除異味。同時具有降解瓜果、蔬菜表面殘留含磷農藥的功能。其原理是:用凈泉水浸泡10分鐘后,凈泉在其極強的氧化性和滲透力的作用下,通過水的傳遞作用,滲透到菜果中打斷農藥化肥的化學鍵,使有毒物質分解成無毒物質,使有機合成的毒物還原成本來的物質。
利用凈泉水,可以清潔皮膚、保養皮膚、減輕化妝品對皮膚的刺激。利用凈泉水冷敷、浸泡燙傷、割傷、撞傷,可加速傷口愈合,防止感染。
利用凈泉水洗泡,可以防止皮膚病及真菌引起的腳氣類疾病,同時還可以利用臭氧水洗頭,可以清除頭發毛細孔處的污垢,減少掉發。
健康生活伴我行演講稿【2】
同學們:
世界衛生組織專家斷言,從現在到21世紀中葉,沒有任何一種災難能像心理危機那樣給人們帶來持續而深刻的痛苦。從疾病發展史來看,人類已進入“心理疾病”時代。在自然災害多發、社會正處在轉型期的中國,心理危機是十分現實的威脅。“中國人所面臨的心理危機不容忽視。如果沒有恰當的心理疏導,短期的心理危機會演變成長期的精神疾病。”浙江大學心理學系教師楊宏飛這樣告誡道。世界衛生組織、世界銀行和哈佛大學1993年就已預測:精神神經疾病占中國疾病總負擔的比例,將從上世紀90年代的14.2%上升到2020年的15.5%,在中國疾病總負擔中占到第一位。
西班牙《薈萃》月刊7月號發表的文章說,人類進入精神疾病時代。世界25%的人在其人生的某個階段出現精神障礙,精神疾病已經成為21世紀的重要疾病。精神障礙疾病今后幾年將大幅增加。世界衛生組織自2001年以來已把關注精神疾病問題作為它的主要任務之一。
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今后10~20年內,全球將有1/5的人罹患各種心理疾病,排在前10位的死因中,有3項將源于心理因素。還有的統計結果表示,目前的青少年中有15.5%的人有自殺傾向。
據天津精神衛生國際論壇公布的數字,目前我國許多17歲以下的青少年正在受情緒障礙和行為問題的困擾,未成年人的心理疾患發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專家呼吁全社會都來關注孩子們的心理健康。天津市安定醫院曾經對部分小學和初中在校生的精神健康狀況進行調查,結果發現,15.1%的中小學生有抑郁心境,其中男孩多于女孩,并隨年齡的增長而明顯上升,面臨小學畢業和即將參加中考的孩子產生抑郁的比例最高。中華醫學會精神分會常務委員、天津市安定醫院馮志穎教授指出,現在絕大多數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家長望子成龍。可許多孩子都認為,父母、老師、親戚、朋友期待的目光對他們來說簡直就是一道道繩索、一座座大山。長期的壓力得不到宣泄,孩子就會進入心理亞健康狀態,出現自卑自責、喪失學習興趣、思維聯想困難、精力食欲減退,有的孩子甚至有自殺傾向。目前青少年的心理問題主要包括情緒障礙、行為問題、人格缺陷、心理障礙等幾種類型,這些問題正威脅著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發展。馮教授認為,要改變這種狀況需要一個系統工程,家長能夠做到的就是給孩子減壓,同時接受一些“心理調養”方面的教育,及時發現孩子的問題并進行疏導。他警告說,過大的學習壓力只能使孩子產生厭學情緒,更嚴重的可能會毀了孩子的一生。
北京10萬大學生患抑郁癥。衛生局健康播報:北京10萬大學生患抑郁癥。北京市衛生局發布本周(6月6日至11日)健康播報稱,近期一項北京地區抑郁障礙流行病學調查發現,有60萬人曾經或正在患抑郁癥,而在北京地區的大學生中,抑郁癥患者不少于10萬人。其中62.9%從未求診或接受治療。很多抑郁癥患者寧可自己忍受痛苦而不愿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害怕因“精神病”而受歧視,結果延誤了治療,導致抑郁障礙更加嚴重。
(一)我國兒童心理存兩大缺陷
目前,我國兒童的心理發展普遍存在著兩大缺陷:一是創造力低于計算能力,二是對長輩及他人的施愛行為反應遲鈍、冷淡,共情能力差。這是著名心理學家沈德立教授主持的“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課題中引人注目的結論。
近年來,國內外很多專家都對我國兒童心理與行為進行過不同方式的調查和測試,取得了上萬條數據。“兒童心理與行為研究”是教育部重點研究課題,沈德立主持這項研究已達十年之久,出版相關專著300多萬字。沈德立說:“創造力與共情能力差作為共性問題出現,表明在少年兒童身心成長過程中,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的認知普遍存在誤區。長此以往,必將影響到國民素質的提升,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
大量調查結果表明,目前我國成人對兒童心理與行為認知存在八大誤區,正是這八個誤區導致大人對孩子“愛”之愈深,孩子對大人“拒”之愈切。大人給孩子包辦一切,且過分地關注孩子表面的東西,造成兩個結果:一是沒有給孩子搭建發展創造力的空間,二是使本來容易以自我為中心的獨生子女更加重了自我意識。
學校、家庭教育的八個誤區
重成功輕失敗:關注成功重于面對失敗(忽視了失敗對于成功的奠基作用)
重物質輕精神:關注物質需求重于精神需求(忽視了高層次的精神領域的發展)
重結果輕過程:關注學習結果重于學習過程(忽視了成長和積累的過程)
重智商輕情商:關注智力因素重于非智力因素(忽視了情感和意志品質的培養)
重答案輕問題:關注‘是什么’重于‘為什么’(忽視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
重行為輕心理:關注外顯行為重于內隱心理(忽視內在的心理因素)
重共性輕個性:關注共性問題重于個性問題(忽視兒童的個性化表達)
重說教輕交流:關注單向說教重于雙向交流(忽視孩子的主體地位)
心理學家俞國良教授表達了與沈德立同樣的憂慮,并以他對世界各國兒童進行的比較調查結果提供佐證:一是目前我國兒童的運算能力在世界被調查國家中名列前茅,創造力卻位居其后;二是在我國,問及父母最關心的問題時,父母的回答都是如何讓孩子幸福成長,而孩子卻回答:父母只關心我的“分數”。在問及老師是否愛自己的學生時,95%的老師回答是愛。但只有5%的學生認為老師愛他們。
(二)學生存在的主要人格缺陷
中小學生作為獨生子女,由于特殊的家庭結構和教養方式,存在著一些共同的人格缺陷。塑造學生健全的人格,首先必需對他們共同的人格缺陷進行了解和分析。
1、自我中心。自我中心指兒童以自我為中心去考慮問題,堅信自己的判斷,往往不屑考慮別人的意見或做法,對自己不善進行自我分析和自我批評,日常處事唯我獨尊,很少顧及他人。自我中心本是幼兒階段心理發展的主要特點,進入童年期,隨著兒童認知水平和交際水平的發展,逐步實現脫中心化,并且發展出良好的伙伴關系。但是,由于獨生子女獨特的家庭結構,他們從小沒有兄弟姐妹,一個人獨享父母的關愛,再加上祖父母的溺愛,使得幼兒期的自我中心一再受到強化而固著下來,成為一種人格缺陷,并泛化到所有日常事務中,在與同學的交往中表現出自私和狹隘的弱點。如果不及時加以克服,輕則對今后的社會交往帶來不利影響,不能很好地適應現實生活,重則可能引發人際沖突,成為誘發心理障礙的直接原因。
2、自私利已。在現今經濟的沖擊下,人們更看重實惠和物質利益,這種心態通過家長的和社會傳媒的作用影響著我們的孩子,使一些孩子把享受、金錢放在首位,他們做事從不考慮別人的需要,總把別人當作自己的對手,看到別人有困難,不愿伸手援助,還暗自得意,心里等著看別人的笑話。這樣的學生不愿幫助別人,什么也不愿與別人分享,長此以往將會失去朋友,別人也不愿與他溝通,有什么復習資料自然也不會與他共享,他當然也不會取得更大的進步。
3、缺乏同情心。同情心是保證人與人交往的感情基礎。孔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當他人遭遇不幸時,我們總是感到十分傷感。心理學認為同情是由真實或想象中的他人情緒、情感狀態所引起的與之一致的情緒或情感體驗,是一種替代性的情緒反應能力。它使我們有能力置身于他人境地,與之同哀樂、同甘苦。可我們身邊的部分孩子就十分缺乏同情心。而有的同學總是讓老師和同學頭疼,因為他們總是在別人犯錯批評的時候幸災樂禍,體育課上有一女同學在參加跑步時摔了一跤,臉上擦破了一塊,同學們都圍上去表示安慰,可他們卻哈哈大笑,還一個勁地說:“活該。”有一次,在校外看到一位盲人,他們故意引盲人到一個石頭較多的地方,害得盲人摔跤,旁邊的同學都指責他們,可他倆卻笑著跑了。
分析以上這些孩子的行為,我們在氣憤之余,更多的是感到悲哀。當今的世界仍存在著太多的苦難,我們的孩子們都不能去感受它,關注它,那么當苦難降臨到他們頭上時,他們又將如何去承受這一切呢?
4、心理脆弱。心理脆弱表明心理活動強度低,心理耐受力差,應對挫折的抵抗力較為薄弱,在面臨強大的精神刺激時往往難以承受,會誘發過度的應激反應。例如某少女因為同學的一句玩笑而耿耿于懷,誘發了精神分裂癥;某些學生因為老師的嚴厲批評而走上了輕生道路。究其原因,除了同學和老師的不當言行之外,更多的是這些同學的心理承受力太差,過分敏感,不能及時降解心理壓力,以致引發嚴重的心理障礙。我們不僅要問:面對風云變幻的世界,面對危機四伏的人生,如此脆弱的心靈又怎能抵御人生的風暴,抵達輝煌的巔峰呢?獨生子女心理脆弱的根本原因,在于他們成長過程中過多的溺愛和過少的競爭,剝奪了他們經受困難和挫折歷練的機會,他們就像生長在溫室里的鮮花,弱不禁風,難以承受風霜雨雪的考驗。
5、自制力差。自制力即心理自控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標。對個體而言,情緒的強度,情感的表達,行為的方式和思維的方向及過程,都是在人的自覺控制下實現的。自制力差的兒童,往往表現為情緒沖動、難于克制,不恰當的情感表達方式,注意力分散,行為過度和行為失當。如任其發展容易誘發多動傾向和品行問題,也會遇到學習上的困難;尤其在人際交往中,自制力的缺乏會引發不應有的沖突。自制力的缺乏一方面與溺愛式的家庭教養方式有關,他們由于從小缺乏嚴格的約束,表現出行為控制的欠缺;另一方面,如果家長采用極端化的管教方式,也容易導致子女的逆反心理,家長的暴力行為也許無意中為孩子提供了一個學習的榜樣,一旦有機會,他就會把這種沖動行為發泄到其他人身上。
6、動機缺失。部分學生表現出對學習缺乏興趣,行為懶散,不能專注于學習活動,無法完成作業,成績較差。無論教師和家長如何要求,都難于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行為主義認為,人同動物一樣,會把在先前經驗中產生的無助感遷移和泛化到后來相似的情境中,而且通過觀察別人的反復受挫,自己也能“學會”這種無助感,這叫做“習得性無助”。學生的學習動機缺失,實際上也是一種“習得性無助”。他們當初也跟其他同學一樣充滿熱情,但是由于學習上一時的失利(如考試成績不理想、沒有完成作業等),沒有得到家長和老師應有的理解,相反卻遭到了斥責甚至體罰,這種情況反復出現,就使其“學會”了挫敗和無助感,長此以往,必然使其喪失學習的動機和興趣,無助感的泛化還可能導致更為嚴重的后果??生活無力綜合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