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十三五”規劃建議全文
中國共產黨浙江省第十三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精神,緊密結合浙江實際,研究了“十三五”時期我省發展的一系列重大問題,就制定“十三五”規劃提出以下建議。
一、以“八八戰略”為總綱,開創浙江發展新局面
1.“十二五”時期我省發展取得顯著成就。“十二五”時期是我省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宏觀環境和艱巨繁重的改革發展穩定任務,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深入實施“八八戰略”,按照干好“一三五”、實現“四翻番”部署,頑強拼搏、開拓創新,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十二五”規劃目標即將勝利實現。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著力打好以治水為突破口的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全省生產總值邁上新臺階,人均生產總值超過12000美元,第三產業占生產總值比重超過第二產業,欠發達縣成功“摘帽”。社會事業發展取得新進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明顯提高,創業就業形勢良好,城鄉居民收入水平穩居全國前列,年收入4600元以下貧困現象全面消除,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生態文明建設取得新進展,地表水和空氣質量持續好轉。全面深化改革有力推進,對外開放不斷深入,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設全面深化,協商民主進一步加強,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取得實效。深入人心,文化軟實力不斷提升。全面從嚴治黨開創新局面,黨員干部精氣神明顯提升。
尤為重要的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認真學系列重要講話精神,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牢固確立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引領和統攬各方面工作,為在新的歷史條件下推進浙江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提供了行動指南。
2.“十三五”時期發展環境的基本特征。從國際看,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深入發展,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蓄勢待發,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但國際金融危機深層次影響在相當長時期依然存在,全球經濟貿易增長乏力,保護主義抬頭,傳統安全威脅和非傳統安全威脅交織,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從國內看,我國正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勝階段,經濟發展方式加快改變,新的增長動力正在孕育形成,經濟長期向好基本面沒有改變,但發展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突出。
我省經濟社會持續平穩健康發展,轉型升級已經找到跑道、見到曙光,但發展中也存在一些矛盾和問題,主要是自主創新能力不強,經濟轉型升級尚處于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中;城鄉區域發展還不夠平衡,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承載力下降;人口老齡化壓力加大,加強基本公共服務供給、補齊民生領域短板任務還比較重;金融、安全生產、社會治安、網絡等領域潛在風險隱患較多,維護國家安全和保持社會大局穩定面臨新的挑戰。
綜合判斷,“十三五”是我省強化創新驅動、完成新舊發展動力轉換的關鍵期,是優化經濟結構、全面提升產業競爭力的關鍵期,是加強制度供給、實現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關鍵期,是協同推進“兩富”“兩美”建設、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的關鍵期,是防范化解風險矛盾、夯實長治久安基礎的關鍵期,既面臨重大戰略機遇,也面臨諸多嚴峻挑戰。我們必須增強大局意識、憂患意識、責任意識,保持戰略定力,堅持穩中求進,繼續集中力量把自己的事情辦好,不斷開拓發展新境界。
3.“十三五”時期發展的指導思想。,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深入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以“八八戰略”為總綱,以“干在實處永無止境,走在前列要謀新篇”為新使命,以“更進一步、更快一步,繼續發揮先行和示范作用”為總要求,堅持發展第一要務,堅持轉型升級不動搖,緊扣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這一中心,加快形成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體制機制和發展方式,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建設物質富裕精神富有現代化浙江、建設美麗浙江創造美好生活打下更加堅實的基礎。
“四個全面”戰略布局開辟了我們黨治國理政的新境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實踐相結合的新飛躍,是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理論指導和實踐指南。必須以“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統領,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堅持全面深化改革,堅持全面依法治國,堅持全面從嚴治黨,確保經濟持續平穩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不斷增進人民福祉、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五大發展理念”是關系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是落實“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必然要求。必須牢固樹立五大發展理念,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大統籌協調發展力度,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獲得感,推動發展邁上新臺階。
“八八戰略”是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在浙江實踐的根本遵循,是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總路徑,是引領我省經濟發展新常態的金鑰匙。必須始終以“八八戰略”為總綱,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保持工作穩定性和連續性,提高工作系統性和創新性,推動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
4.“十三五”時期的發展目標。今后五年,要確保實現已經確定的“四翻番”目標,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主要目標是:
——綜合實力更強。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到2020年生產總值、人均生產總值、城鄉居民收入均比2010年翻一番,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穩步提升。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工業化和信息化融合發展水平進一步提高,制造業水平進一步提升,服務業比重進一步上升,農業現代化取得新進展,新產業新業態引領作用顯著增強,現代化基礎設施更加完善。投資效率明顯上升,消費貢獻明顯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全面提升。率先進入全國創新型省份和人才強省行列。
——城鄉區域更協調。全省發展空間格局得到優化。城市功能和中心城市國際化水平明顯提升,美麗鄉村建設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之間、區域之間居民收入水平、基礎設施通達水平、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差距進一步縮小。縣縣全面建成小康,確保一個也不掉隊。
——生態環境更優美。能源資源開發利用效率大幅提高,能源和水資源消耗、建設用地、碳排放總量得到有效控制,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大幅減少,黑臭河和地表水劣Ⅴ類水質全面消除、八大水系水質基本達到或優于III類水,PM2.5濃度明顯下降,浙江的天更藍、地更凈、水更清、山更綠。
——人民生活更幸福。中國夢和更加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顯著提高。勞動年齡人口受教育年限明顯增加,居民健康水平明顯提高,就業質量不斷提升,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普遍提高,低保水平逐步提高,低收入群眾收入持續較快增長。
——治理體系更完善。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取得決定性成果,治理法治化、制度化、規范化、程序化、信息化水平不斷提高。人民民主更加健全,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明顯提高,社會治理更高效。黨的建設制度化水平顯著提高。
5.“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基本要求。
——堅定不移打好轉型升級系列組合拳。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在打好浙商回歸、“五水共治”“三改一拆”“四換三名”“四邊三化”“一打三整治”、市場主體升級、小微企業成長、七大萬億產業培育和特色小鎮建設等組合拳基礎上,把握發展環境新變化,積極謀劃新的實招硬招,著力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高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不斷提高產業競爭力。
——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全面深化改革。繼續發揮全面深化改革的探路者作用,圍繞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更好發揮政府作用,以經濟體制改革為重點,加快完善各方面體制機制,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對外開放新優勢,切實打開釋放經濟發展潛力的通道。
——遵循市場規律開拓國際國內市場空間。善于運用市場思維,把握市場規律,順應市場需求、市場結構和市場動力的趨勢性變化,充分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推進國際國內聯動、網上網下融合,構建有*、浙江特點的市場體系,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持續增強浙江經濟市場競爭力和發展后勁。
——集中力量辦好既該干又能干成的大事。盡一切努力全面落實國家戰略舉措,辦好G20峰會,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建設,統籌推進海洋經濟區、都市區和生態功能區建設,全力打造支撐發展動力轉換的戰略大平臺,大力培育支撐未來發展的大產業,加強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做好與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民生大事,全面提升浙江發展水平。
——照著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路子走下去。堅持生態立省、綠色富省、綠色惠民,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促進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構建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推動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現代化建設新格局,加快建設美麗浙江。
——推進具有浙江特色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全面深化平安浙江和法治浙江建設,充分發揮中國夢和凝魂聚氣、強基固本的作用,發展協商民主,推進法治、德治、自治相結合,著力提升基層治理水平,努力打造社會活力最強、社會秩序最優、社會風氣最正的省份。
——打造忠誠干凈擔當的干部隊伍。貫徹全面從嚴治黨要求,狠抓思想、組織、作風、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設,大力培育好班長好班子好梯隊,打造一支過得硬打勝仗的“獅子型”團隊,帶領全省人民更廣泛地參與改革發展全過程,讓全社會創業創新的熱情和智慧競相迸發,形成推動發展的強大力量。
二、全面推進創新發展,加快經濟轉型升級
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堅持把創新擺在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把創新驅動列為首位戰略,加快形成以創新為引領和支撐的經濟體系和發展模式。
1.大力推進科技創新。完善區域創新體系和創新平臺布局。高水平建設杭州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系統整合各類創新資源打造創新大平臺,努力建成綜合創新能力全國領先、信息經濟全球領先的杭州“硅谷”。支持寧波爭創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努力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制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其他都市區和設區市加快建設特色鮮明的高能級科創平臺,支持科技、產業基礎較好的縣市建設全面創新改革試驗區,全面提升全省創新能力。
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推動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科技活動全覆蓋,推進省級重點企業研究院建設。推動高校、科研機構與企業加強產學研協同創新,形成創新利益共同體,繼續大力引進大院名校和國外創新資源共建創新載體,積極爭取國家重大科技項目和重大創新領域國家實驗室在我省落戶。
深化科技體制改革。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稅收優惠、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政策,推動全社會加大研發投入。完善政府科技投入機制,提高軟性投資比例,健全績效評價機制。建立從實驗研究、中試到生產的全過程科技創新融資模式,加強對創新產品市場拓展、首臺(套)高端裝備應用的扶持,促進科技成果資本化產業化。推進科技計劃體系、科研人員評價制度、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提高科研人員成果轉化收益分享比例。加快建設網上網下結合、省市縣一體的科技大市場,搭建產學研合作、科技成果轉化的信息和交易平臺,推進創新鏈、產業鏈、資金鏈精準對接,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科技成果交易中心。聯動推進質量強省、標準強省和品牌強省建設,深入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強化知識產權法律保護。
2.大力推進產業創新。著力培育支撐浙江未來發展的大產業。深入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制造業與服務業融合發展,集中力量做大做強信息、環保、健康、旅游、時尚、金融、高端裝備制造等七大萬億產業,做強做精絲綢、黃酒、茶葉等歷史經典產業,著力把文化創意產業培育成為萬億產業。組織實施萬億產業發展規劃,創新產業引導扶持政策,充分發揮產業基金的引導帶動作用,促進產業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智能化發展。高標準建設好聚焦萬億產業、兼顧歷史經典產業的特色小鎮,突出產業高端要素集聚特色,加強創新鏈與產業鏈銜接,切實推動產業創新落地。加大省級產業集聚區創新提升力度,突出核心區塊建設,加快打造大產業集聚發展高地。
積極推動農業現代化。深入推進農業結構調整,加快發展生態循環農業,大力推動農業全產業鏈發展,健全現代農業產業體系,提升高效生態農業發展水平。創新農業經營方式,著力培育現代農業經營主體,不斷健全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全面建成“三位一體”合作經濟組織體系。深入實施千萬農民素質提升工程,培養新型職業農民。堅守耕地紅線,實施千萬畝耕地質量提升工程,全面完成糧食生產功能區建設任務,打造現代農業園區升級版,增強主要農產品安全保障能力。加強農業標準化、信息化建設和農業技術創新,發展現代種業,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
全面提升先進制造業競爭力。制定實施《中國制造2025浙江行動綱要》,深入實施“四換三名”工程,統籌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傳統產業改造提升,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龍頭企業,建設一批信息科技、新材料、新能源汽車等先進制造業基地和創新中心,搶占制造業新一輪競爭制高點。以國內和國際市場引領制造業提升,提高浙江制造產品品質,打響浙江制造品牌。推進工業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發展,謀劃實施智能化改造工程,推動生產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細轉變,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轉型。推進互聯網和制造業統籌發展,發揮互聯網拓市場促發展的平臺和渠道作用,推動制造方式和營銷方式變革。加大企業技術改造力度,擴大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實施范圍,推動設備更新和新技術應用。推進傳統塊狀經濟整治提升,堅決淘汰落后產能,切實消除環境污染、安全生產和治安隱患,加快發展成為具有穩定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集群。
著力打造現代服務業新引擎。提升發展金融、信息、物流、會展等生產性服務業,支持發展養老、家政、教育文化等生活性服務業,推動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務業向精細化和高品質轉變,推動制造業由生產型向生產服務型轉變。大力推進流通現代化,以流通業變革帶動生產方式變革。深化各類服務業改革試點,加強現代服務業集聚示范區建設,促進服務業規模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
積極發展新經濟新業態新模式。實施浙江“互聯網+”行動計劃,建設特色明顯、全國領先的電子商務、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互聯網金融創新、智慧物流、數字內容產業中心,發展分享經濟,促進互聯網和經濟社會深度融合。推進產業組織、商業模式、供應鏈、物流鏈創新,支持基于互聯網的各類創新。推廣新型孵化模式,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空間。辦好世界互聯網大會,注重發揮其綜合效應。
3.大力推進經濟體制創新。深化簡政放權放管結合優化服務改革,建立健全“四張清單”動態調整機制,提升政務服務網功能,積極推進政事分開改革。全面推進縣域經濟體制綜合改革,健全資源要素差別化配置、產業結構調整創新、鼓勵和吸引民間資本進入社會事業領域、企業投資項目高效審批等體制機制。落實中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各項舉措,完善公開透明規范的預算管理制度,健全政府債務風險管控機制,深化政府購買服務改革。健全社會征信體系,建立全社會信用等基礎數據統一平臺。更加注重運用市場機制和經濟手段化解產能過剩,加大依法推進企業破產重整重組力度。
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分類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加大省市縣國有資本、資源整合力度,推進國有資本向基礎設施與民生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等關鍵領域和優勢產業集聚。以資產證券化為重點,積極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完善現代企業制度,打造一批引領轉型升級、在國內外具有較強影響力的國有企業集團。圍繞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打造一批國有資本投融資和運營平臺。完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推進經營性資產統一監管,有效整合監督資源,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
再造民營經濟新優勢。繼續深入實施浙商回歸工程,發揮浙商總會力量和作用,拓展浙商回歸領域,提升浙商回歸規模和質量。大力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生態,繼續推進市場主體升級,深入實施小微企業成長計劃,促進小微企業集聚、集約、集群發展,推動全省中小微企業總量持續擴大、效益持續提升、貢獻持續增強。推進產權保護法治化,依法保護企業家財產權和創新收益。全面放開競爭性行業和壟斷行業競爭性業務,消除民間資本進入的各種隱性壁壘,支持民間資本參與國有企業改革。提升民營企業家素質,大力培育新生代企業家和職業經理人隊伍,引導民營企業加強管理創新。開展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行動,實質性減輕企業負擔。
推進金融創新發展。著眼于打開資本對接創新創業通道,整合各類金融資源要素,在創新創業活躍、金融資本密集的區域打造若干資本集聚轉化大平臺。加快民營銀行設立步伐,加大地方金融法人機構改革重組力度。深化溫州市金融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和各類金融改革專項試點,構建面向“三農”和小微企業的普惠金融體系、助推經濟轉型升級的科技金融體系和支撐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綠色金融體系,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大力發展天使、創業、產業投資,推動更多企業上市和掛牌,推動上市公司通過兼并重組做強做大。大力發展現代保險服務業,加快巨災保險等政保合作項目實施。構建地方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