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絕于耳的轟隆聲不是在訴說忙碌,如果輾轉反側的顛簸感不是在暗示辛苦??那便是在鼓舞我追逐精彩,在美妙的土地上吶喊;那便是在提醒我舒活筋骨,為值得的生活付出。
?題記
坐在火車的過道里,靠著車窗,窗外陽光正好,斜斜暖暖地照著,石礫閃爍,蒼茫慵懶。
抵達烏魯木齊時已是晚上九點半,而這里的夜幕卻是剛剛降臨,火車晚點正好給予我們難得的欣賞烏市夜景的機會,因為接我們的車將前往距離市區四十多公里的達坂城區烏拉泊,那里將是這一年未知生活開始的地方。
我支教的學校叫做烏魯木齊市第四十中學,隸屬于達坂城區,是一所城鄉結合部地區的民漢合校,同時設有小學、初中和高中三個學部,擁有學生八百多人,教師68人,學生主要為漢族、維吾爾族、哈薩克族、回族等,少數民族學生比重達到40%。在這里,華北電力大學第十四屆研究生支教團三名成員即將開展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這里的學生很淳樸、大多數學生也很聽話,但是學習習慣較差,基礎薄弱,學習態度不端正,頑皮的很,家長中務農務工的居多,家庭教育管理這一塊也比較缺失。”來到學校的第一天,四十中學葛校長就這樣向我們介紹到。同時,由于學校地處偏遠、教師年齡結構老化等原因,學校很缺老師,更缺年輕老師來給這個團隊注入活力,給這里的學生帶來新鮮的課堂元素和求學的朝氣。一如葛校長初見我們時燦爛的笑容,原來我們也可以是燦爛的陽光,我們也可以是和煦的春風,去到校園里的每一個角落,留下我們青春的影子和努力的足跡,因為,這里的一切需要我們,這種感覺,很好。
秋天,我來,充實而忙碌,這便是我的工作
“小王,除了八年級兩個班的數學課,這樣,高一的物理你也帶上吧,學校目前缺物理老師,確實安排不開。”教務處的李主任很自然的把我拉到身邊,雖然還沒有過多的交流,但是像“這三位年輕人是北京來的”、“都剛剛大學畢業,是準研究生”、“哎,都是選拔來的,在學校里表現都好著呢”等對我們的認識,已經在開學的前一天就傳遍了中學樓的各個辦公室。學校對我沒有質疑,只有信任;我當然沒有猶豫,一句“放心吧,沒問題”,轉身離開教務處,我知道我的教學工作開始了。
如果說有一種愛,叫做溺愛,相信一周給排20節課就是了。
剛開學的時候,每天都重復著上課、改作業、答疑、備課、督促學生晚自習,回到宿舍累得只想睡覺。每一周都以忙碌結束,又重新以忙碌開始。嗓子和精力是我剛開始適應教師這個身份的兩大難關。不過一切都進展的很好,新疆生活的新鮮感、年輕活力的體魄、為人師表的成就感,幫助我一點一滴的積累教學經驗,總結工作方法。還有學校老教師們的傾力幫助,言傳身教,提醒我要抓住課程重點考點,改善課堂教學,根據學校學生的實際學習能力,合理安排學時。更重要的,我們很快便和年齡相仿的青年教師熟識,并且相處愉快,通過對新疆美食的鑒賞,地域文化的交流,以及周末的娛樂活動,加深了我們之間的情誼,使我們完全融入了這里的生活,適應這里的節奏,為我們全身心的投入支教工作解決了后顧之憂。
如果你也在這里,在四十中學傾聽我的課堂,目睹我的工作,你便會看到:我會在9月18號那天八年級的數學課上一不小心講了半節課歷史,雖然知道自己發揮過了,但是孩子們堅定的眼神,自強的神情,安靜的聆聽,都讓我不至尷尬;我也會在9月24號高一物理的課堂上講解完一道艦載機起飛的習題后,突然轉過身振臂高呼“就在昨天,我國第一艘航空飛船‘遼寧號’正式服役了!”學生們或驚詫、或激動,但隨之而來的轟鳴的掌聲告訴我,愛國熱情也可以用來激勵學習;而更多個平凡的夜晚,當我在辦公室伏案備課之余,我會耐心的為前來問問題的學生答疑,哪怕他們之中有些同學我并不認識,哪怕這些問題中有英語、地理、甚至化學,他們會在我一一解答之后撂下一句:老師你咋啥都知道?我則會淺淺一笑,“那就多來問問我吧,也許下一次我就答不上了咯”。
這一年的教學工作井然有序,繁重的教學任務也要求我每一個工作日都必須全力以赴,我的每一次課堂也許都與這些孩子的未來息息相關,我的每一個要求也會對這些孩子學習習慣的養成有千絲萬縷的影響,因為我是被需要的,所以我更要用持續的努力和認真的態度去對等這一份責任,讓我的學生有收獲,更讓自己在責任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