責任擔當首先要體現在始終保持正確的政治立場上。黨員干部要始終把握好意識形態立場的堅定性,在涉及道路、理論、制度等根本性問題上一定要頭腦清醒,在思想和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下面是小編為您收集整理的敢擔當有作為心得體會,歡迎閱讀!
篇一:敢擔當有作為心得體會
通過此次學習,我思想受到了很大的觸動,對責任有了更深一層的理解??工作既是自己謀生的手段,也是個人對家庭、對社會的一份責任。現談幾點體會:
第一,“責任”從大道理說,就是最基本的職業精神,從小的來說即一個人做事的基本準則。我明白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只有負責任的人,才能克服一切不利的客觀困難成就一翻事業;缺乏責任心的人,也就沒有了發揮才能的舞臺,而整日沉溺于“怨天尤人”之中。
第二,每一個人都在生活中飾演不同的角色,無論一個人擔任何種職務,做什么樣的工作,都對他人和自己負有責任,這是社會法則,是道德法則,也是心靈法則。我們在工作中,就是要清醒地認識到自己的職責,履行好自己的職責,發揮自己的能力,克服困難完成工作。那么,工作就由壓迫式、被動式轉化為積極主動,當遇到困難時,就會積極想辦法去克服,而不是找借口,退縮。通過幾個讓我們親身體會的游戲也說明,當一個人意識到自己的責任并去努力承擔時,責任可以使人堅強,責任可以發揮自己的潛能。責任可以改變對待工作的態度,而對待工作的態度,決定了我們的工作業績。
第三,任何人不能逃避責任,對于自己應承擔的責任要 勇于承擔,放棄自己應承擔的責任,就等于放棄了生活,也將被生活所放棄。有些事情并不是需要很費力才能完成的。做與不做之間的差距只取決于我們的責任意識。
第四,工作要有使命感和遠大理想,這樣才能永葆工作激情,也才能產生使命感和責任感。激勵大師約翰〃庫緹斯,天生嚴重殘疾,沒有腿,身患癌癥,受盡歧視和折磨,但他取得了板球、橄欖球教練證書,他能開車,他能游泳、潛水,他能溜滑板,他能打乒乓、打網球。他的故事感動了每一個人,改變了許多人。愛默生也說:“責任具有至高無上的價值,它是一種偉大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它處于最高的位置。”再折射到我們自己身上,我們大部分時間是和工作聯系在一起的,假如我們非常熱愛工作,那我們的生活就是天堂;假如我們非常討厭工作,我們的生活就是地獄。放棄了對自己、對家庭、對社會的責任,就放棄了一切使命、忠誠和信守。責任是對工作出色的完成,責任是忘我的堅守,責任是人性的升華。
總而言之,我們每個干部在完善個人素質的同時,都應當牢牢記住:“責任勝于能力”。因為,只有這樣的干部才真正值得大家信任和領導贊賞,才能真正擔當起群眾賦予的責任。
篇二:敢擔當有作為心得體會
黨的十八大以來,*主席圍繞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為團結帶領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新的偉大斗爭,提供了強大思想武器和科學指南。習主席在索契冬奧會接受專訪時談到,“我的執政理念,概括起來說就是:為人民服務,擔當起該擔當的責任。”這兩句話既是習主席執政理念的“兩大基石”,也是學習理解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精神的線索和路徑,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到實踐中去。
一、“為人民服務”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是我們黨賴以生存發展的紅色基因
我們黨90多年的奮斗歷程、60多年的治國理政實踐證明,黨的一切奮斗,歸根到底都是為了人民。我們黨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歷史時期,始終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始終把人民群眾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從而始終得到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支持,推動黨的事業不斷蓬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以*同志為黨中央,堅持民之所望就是施政所向,人民群眾期盼什么就努力實現什么、人民群眾擁護什么就始終堅持什么、人民群眾反對什么就堅決改進什么,形成了親民愛民為民的執政風格和政治導向。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我們的奮斗目標。“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們的奮斗目標”。這是新一屆中央領導集體對全體人民的鄭重承諾,是對黨和國家未來發展的政治宣言。在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中,既有把國家、民族和個人緊緊聯系起來,表達中華民族萬眾一心、接續奮斗的“中國夢”,又有讓人民共享人生出彩的機會,讓勞動者實現體面工作,以及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等現實目標。我們黨以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理論和實踐,回應和滿足廣大人民群眾的需求,引導人民群眾向往美好生活,既有憧憬有超越,又看得見摸得著,實實在在接地氣。
把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作為我們的基本立場。習主席針對當前在這一重大問題上存在的思想困惑和錯誤觀點,旗幟鮮明地指出,“堅持黨性就是堅持人民性,堅持人民性就是堅持黨性。”強調要把體現黨的主張和反映人民心聲統一起來,要求“各級領導干部要和老百姓一起干、一起苦,坐在一條板凳上”。這些重要論述,表明了鮮明立場,回應了時代關切,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對黨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的堅定捍衛和創新發展。
把群眾路線作為我們的根本工作路線和生命線。習主席著眼于防止和克服脫離群眾這個黨執政后面臨的最大危險,從事關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戰略高度,就進一步密切黨群、干群關系,保持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作了許多重要論述。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在加強黨的自身建設上立的第一個規矩,就是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系群眾的“八項規定”;在全黨自上而下開展的第一個重大活動,就是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新一屆中央政府的“第一件大事”,就是轉變政府職能,簡政放權,保障和改善民生。正是一切為了人民、緊緊依靠人民的實際行動,樹立了形象,提振了精神,增強了信心,凝聚起磅礴的正能量。
把為民務實清廉作為為官從政的行為準則。習主席在這方面作了很多深刻闡述,針砭時弊、振聾發聵。強調加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建設,共產黨人要補好精神之“鈣”,“煉就金剛不壞之身”;強調著力培養選拔黨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于擔當、清正廉潔;強調要深入群眾,打掉隔在黨和群眾之間無形的“墻”;強調要反對腐敗、建設廉潔政治,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里,對腐敗“零容忍”,堅持“老虎”、“蒼蠅”一起打,任何人都沒有凌駕于法律之上的特權。這些重要論述,從理論和實踐層面為保持共產黨人公仆本色,保持黨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明確了新標準,提出了新要求。
篇三:敢擔當有作為心得體會
“擔當”乃立人之本,成事之基。我國傳統知識分子歷來以“擔當”為品質之首、德行之先,極力推崇為天下、為國家、為民眾“一愿擔當”,志在“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凡此種種,皆出自一顆“公心”。胸懷對未來胸有成竹的自信和勇于接受挑戰的志勇,共產黨人也始終將“擔當”作為最根本的精神內核一力傳承,勇敢擔負起民族復興和國家建設的重任,在各個時期都體現出強烈的擔當精神,引領群眾奮發向前,追求幸福生活。正是有了一批批敢于擔當、“敢為天下先”的黨員干部,中國才有了今天的進步和發展。
橋貴載重,人貴擔當。遺憾的是,在觀念日益開放、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誘惑增多,一些黨員干部受到個人主義、自由主義、利己主義等錯誤思想的侵蝕,身上諸如“敢于擔當”這樣的優良品質正在一點點消失,沒有闖勁,沒有心氣,既激發不起干事創業的激情,也逐步喪失了謀事成事的能力。
為什么不敢“擔當”,因為一個“怕”字。怕上級責備,怕群眾質疑,怕承擔風險,怕吃苦受累。“怕”的根源是宗旨意識淡薄,“怕”的后果是事業止步不前,失去人格魅力,喪失凝聚力。
敢于擔當才會銳意向前,真抓實干,敢于擔當才能開天辟地,成就偉業。早在鄧小平同志南方講話時,就曾鄭重告誡全黨“沒有一點闖的精神,沒有一點‘冒’的精神,沒有一股子氣呀、勁呀,就走不出一條好路,走不出一條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業。”古語云,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敢擔當者,必然是眼界開闊的智者,為民立命的仁者,意志堅定的勇者。擔當精神的內核簡言之,就是責任、智慧、犧牲和氣魄。就是要黨員干部在困難面前有勇氣,敢闖敢試,不躲不繞;在矛盾面前有思路,能抓能放,勇破藩籬;在風險面前敢抉擇,敢作敢當,不怕質疑;在關鍵時刻能頂住,挺身而出,敢于碰硬;而在名利面前能放棄,安之若素,淡然處之。
擔當是黨性之魂,理想信念之魄。在戰爭年代,敢擔當才能打勝仗;在和平時代,敢擔當才有新發展。無論任何一個時期,敢于擔當都應當成為黨員干部的的“精神之柱”。尤其在改革進入“攻堅區”和“深水區”的今天,沒有一點擔當精神,如何帶領干部群眾“搶灘涉險”,將改革向縱深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