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鐵還需自身硬專題片共分三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嚴防“燈下黑”》《以擔當詮釋忠誠》,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搜集提供到的有關2017年反腐紀錄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范文。歡迎閱讀
2017年反腐紀錄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打鐵還需自身硬,防止“燈下黑”,是十八大以來紀委對紀檢監察干部自身建設重要性的深刻認識。紀檢監察干部要做到忠誠、干凈、擔當。
的一段講話讓我深有感觸,一句“打鐵還需自身硬”,老話重溫,意味深長。第一硬在本質。黨的本質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是黨執政的基礎。在現階段,硬在本質就是立足本職,全心全意為人民群眾服務。第二硬在能力。就是有開拓進取、銳意創新的能力,有與時俱進、掌控全局的能力。因為只有開拓創新、勇于實踐,能力才會過硬。第三硬在作風。就是思想作風要實事求是,公道正派;工作作風高效、務實,拼搏進取;生活作風嚴肅端正,健康向上。
之所以強調“打鐵還需自身硬”,是因為在領導干部和廣大黨員隊伍中,還存在打鐵自身不硬的情況。部分黨員干部飽受四風之害,降低了黨性覺悟,嚴重損害了黨的形象。
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做到戒私心,去貪欲,經常自省,提高道德修養,堅定共產黨員的理想信念。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認真學習政治理論知識,將《黨章》、《廉政手冊》、《論群眾路線》作為必修課,用豐富的知識來武裝自己的頭腦;要踐行“打鐵還需自身硬”,就要嚴以律已,以身作則,發揮黨員應有的先鋒作用。
2017年反腐紀錄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1月3日晚,中紀委宣傳部聯手中央電視臺推出的反腐大片《打鐵還需自身硬》與全國觀眾見面。這是繼10月第一季反腐大片《永遠在路上》獲得極佳傳播效果之后,中紀委推出的又一反腐力作。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10余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現身說法,剖析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和思想蛻變過程。
紀委都是監督別人的,誰來監督紀委?這個問題,王岐山曾經多次提到,所以又被稱為“岐山之問。”反腐大片第二季,聚焦于紀檢監察系統內部的“老虎”,一方面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另一方面也宣示了紀檢監察系統絕不護短的決心。“打鐵還需自身硬”,紀檢監察機關在高壓反腐的同時,自己不能被蛀蟲腐蝕,以至于形成“燈下黑”,自身出現問題。紀檢監察系統的黨員干部,還要有勇于擔當的精神,忠誠于黨和人民,打造一只反腐鐵軍,為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斗爭作出更大的貢獻。在制度化反腐進入縱深發展,國家監察體制進入實施階段的今天,推出反腐大片第二季,目的正是要提醒廣大黨員干部群眾,制度反腐固然重要,但制度是由人來運作的,個人的廉潔意識對于制度改革的成敗,同樣至關重要。
營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氛圍,體現著反腐敗斗爭“步步為營”的扎實方略。不敢腐,是拍蠅打虎后產生的強烈震懾;不能腐,是機制與監管健全后的無法“伸手”;不想腐,是理想信念根植于心后的自律堅守。無論是《永遠在路上》,還是《打鐵還需自身硬》,其中“落馬主角”的境遇和現身說法,都給觀眾帶來強烈的視覺與心理沖擊,將會產生不敢腐的強大震懾。那些曾經的高級干部被嚴肅處理,表明制度與監管的籬笆已然扎緊,不能腐的新常態正在形成。但也要指出,反腐敗斗爭形勢依然嚴峻復雜,反腐敗斗爭壓倒性態勢仍須持續加力,實現不想腐離不開“永遠在路上”的持之以恒。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受到黨紀國法的嚴肅處理,擊碎了“燈下黑”的幻想,印證了反腐敗斗爭無禁區、全覆蓋、零容忍。
2017年反腐紀錄片《打鐵還需自身硬》心得體會
專題片反映了黨的十八大以來,紀檢監察機關認真的指示要求,全面從嚴治黨把自己擺進去,加強自身建設、完善內控機制,堅決清理門戶,嚴防“燈下黑”,努力打造一支忠誠干凈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體現“打鐵自身硬、永遠在路上”的清醒和韌勁,回應黨內關切和人民群眾期盼。
專題片共分三篇:上篇《信任不能代替監督》,中篇《嚴防“燈下黑”》,下篇《以擔當詮釋忠誠》。
據悉,專題片攝制組先后赴15個省(區、市),采訪了30多名紀檢監察干部,拍攝了10多個案件。朱明國、金道銘、魏健等10余位嚴重違紀違法的紀檢監察干部現身說法,剖析自己違紀違法行為和思想蛻變過程,發人深省、令人警醒,有很強的警示和教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