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1】
感謝學校給了我參加了“全國第十屆小學數學課賽一等獎獲獎教師暨名師經典課堂觀摩研討會”的機會。雖然只有兩天,但內容卻豐富多彩,有來自全國著名教育專家朱樂平、汪培新、夏青峰及全國賽課一等獎獲得者許洋、徐文艷、楊榮老師共6節示范課及三個講座。名師們以他們獨具匠心的教學設計、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生動活潑的教學語言,精湛嫻熟的教學技藝,隨機應變的組織教學能力以及他們所表現出來的知識視野、數學素養、文化底蘊、創新思想、人格魅力,深深折服了在座的每一位教師。回頭細看,真是一次愉快的精神之旅,收獲之程。下面談談我的幾點體會和感悟與大家分享:
(一)在課堂教學中要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與培養。課改的今天,小學數學到底需要什么樣的課堂呢?朱樂平老師在講座中用PPT為我們比較了新老教材的不同設計形式和設計理念,讓我們清楚了新老教材的最大區別是:新教材是放開的。更讓我們清楚了今天的小學數學課堂應該結合教材內容,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運用,應該讓學生了解和熟悉數學思想方法,了解它在解決實際問題中起的作用。曾聽專家講過,若干年后,保留在學生記憶中的是什么?數學的一些知識與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而逐步忘記,而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數學思想方法卻能保留下來,并在他的學習、生活、工作中發揮強大的作用。想想也確是如此。而我們教師奉之寶典的《課程標準》,在它的理念中也悄然發生了變化。由原來強調的“兩基”(即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也顯然改成了“四基”,即增加了基本思想方法和基本活動經驗。看來,在教學中重視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還遠遠不夠,還要重視讓學生參與活動,在活動中體驗知識的形成及其發展過程,還要在教學中重視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及其應用。雖然增加的只是簡單的幾個字,卻能夠帶來教學的革新。在此理念引領下,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方法的選擇、教學活動的組織與安排等等,都會發生變化。“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就如許洋老師執教的《神奇的莫比烏斯圈》。這是我第一次聽數學課中的實踐活動課,感覺很新穎,同時也覺得更豐富了數學課堂。許老師先讓學生猜猜能不能把一張長方形紙條變成一條邊、一個面?再讓學生動手操作,用彩筆畫一畫是不是只有一條邊、一個面。還有在后面研究“從莫比烏斯圈面的二分之一處剪會事什么情況?”時,許老師也是先讓學生們想想,再用剪刀動手剪一剪。教學設計中著重體現了“猜想??驗證??結論”這一數學思想方法的滲透。給每個學生帶來的不僅是數學知識,還給了學生自主安排的機會。方法由學生摸索,找出方案學生自己解決,結果由學生來評價。這樣,學生就有了探索新知的欲望,能夠不拘泥于書本,不依常規,積極提出自己的新見解、新發現、新思路。在思考和解決問題時,思路暢通、靈活、有深度。
(二)情境創設,到底該怎么創?新課程改革的前幾年大小各級的數學課都把課堂教學中創設情境提高到了很高的高度,仿佛不創設情境這就不是一節好課,于是出現了絞盡腦汁為創設情境的局面;后來新課程改革走向深沉后,大家又覺得情境的創設越來越機械化、程序化了。正如夏青峰老師在講座中說到,他們學校在開展教研活動時,如果提前跟老師說了明天要聽課,那在新課開始時必定是創設情境;而如果是隨堂聽課那新課開始時必定是復習題。為什么呢?難道創設情境就一定比復習題好嗎?“不要認為什么好,什么壞,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才是硬道理。”夏老師說他在新課開始時最常用的問題是:“關于這個知識,我已經知道些什么?”既復習了舊知,又為新知的學習埋下了伏筆。當然,我并不是說創設情境就不需要了,關鍵是要看怎么創。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問題和對策》這篇文章中,找到了創設情境的幾個方法,感覺很好,與大家分享:
1、情境的創設要有童趣,也要合理。情境創設不是一時之事,教師應當深入挖掘情境與數學問題之間的內在聯系,并使情境為整節課的進一步發展和學生今后的發展提供一定的鋪墊。
2、創設情境要務實,具有時效性。只有務實,才有利于學生的學習和發展。把需要學習的數學知識以問題的形式有意識、巧妙的寓于各種各樣的生動具體情境之中,就容易引起學習的認知失衡,激起學生強烈的學習愿望,從而積極主動投入到探索性的數學學習活動中去。務實具體體現在:(1)要有“數學味”,要有利于學生用數學的眼光關注現實生活,應該為學生學習數學知識和技能提供支撐,為數學思維的發展提供土壤。(2)情境的創設要有利于突出重點和突破難點。因此情境的創設不一定要在課的開始,也可在課的中間或課快要結束的時候,只要能夠幫助學生理解數學知識,情境創設在時間上是可以靈活安排的。
3、情境創設要具有挑戰性,也要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好情境中蘊含的問題要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要具有一定的挑戰性,具有一定的難度和坡度,要能夠使學生的認知產生不平衡,激發學生的內在動機,保證大多數學生在課堂上處于積極的思維狀態。但有的情境看似生動、有趣,卻缺乏思考價值。
(三)數學課堂應留給學生充分思考與探索的空間。這幾節課都充分體現了先進的教學理念: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特別是朱樂平老師執教的《圓的認識》一課時,充分感受到了這一點。新課開始,朱老師就直接點題,再“請同學們試一試,你帶來的圓規是不是可以畫出圓?你是怎樣畫的?”接著,朱老師用課件出示了一個圓(標有圓心),“請同學們說說這是什么?”出示半徑,“這是什么?”(半徑)用自己的話說,“什么是半徑?”“再自己說說什么是直徑?”還有后面的“整容活動,什么是圓?圓的特征是什么?”這些教學過程,都是學生自己在探索、自己在總結,自己得出結論。老師只是在旁邊引導。而且,發現朱老師在每次學生說完后都會等一下,留下學生思考的時間,然后再問:“你們聽懂了他/她說的嗎?你再來說說。”非常重視學生“聽”“說”和“思”的能力的培養。正如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所說的:“一個真正的教師指點他的學生的,不是已經投入了千百年勞動的現成的大廈,而是促使他們去做砌磚的工作,同他們一起來建造大廈,教他建筑。”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大膽放手,激勵學生自主合作、探究交流,把想象的空間、思考的時間、思維的過程還給學生,教師為輔,主要是引導、點撥、糾偏、調控,不僅使每個學生積極參與學習,而且要讓他們會學、要學、樂學,富有創造性地學,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認知的主體。
(四) 改鞏固型家庭作業為嘗試型作業。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家庭作業仍是教師教學過程中一個不可缺少的環節。由于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的家庭作業設計與新理念存在著很大的差距:題目形式封閉、單一,往往教師的要求是一刀切,內容依然沿襲著鞏固知識為主,作業形式多是純文本性的簡單、機械的課后練習,既缺少落實新課程三維目標,又脫離了學生的生活實際。由于以上種種因素,導致學生對家庭作業產生了厭煩、逆反等心理,甚至當成一種負擔(有的以不完成作業來抵制),影響了他們對數學學科的興趣和心理健康的發展。面對這一現狀,對家庭作業的改革創新勢在必行。夏青峰老師在講座中提到他們學校正在嘗試一種新的作業布置與批改形式:嘗試性作業。所謂嘗試性作業就是在學習新知之前,學生通過自己的預習,而完成新知后面的練習。這種練習既能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的家庭作業時刻充滿著新奇與挑戰,也把預習作為了家庭作業的范疇。真的是一個很好的作業嘗試。
總之在本次學習中每一位老師的課都給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他們創新的教學方法,對細節巧妙的處理,還有課堂的高效性都是需要我去慢慢品味和學習的。當然,學習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學到的知識內化為自己的知識,并指導自己的教學實踐,促進自己不斷提高。要學習的太多太多,我想用一句話來勉勵自己:讓我們全心全意地收獲生活中的每一天,在平凡的日子里感受生活的美好,在耕耘里感受勞動的快樂和收獲的期待。
小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2】
此次培訓,作為一名小學的英語教師,能有機會參加市里給我們提供的這次培訓機會,我覺得十分榮幸。這次培訓是給我們英語老師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也留給了我滿滿的收獲和深深的思考,現將自己的學習心得體會總結如下:
專家從各個方面介紹詞匯課怎么樣才能上的高效,怎樣為孩子們創設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從聽聽說說、讀讀認認、唱唱玩玩中培養學生的興趣和能力。形式多樣的競賽和游戲歌謠迎合小學生愛玩的天性,寓教于樂。學生樂于參與,興致勃勃,情趣盎然的詞匯課堂簡單、高效、實效。
其中對于老師們提出的不要打擊差生的自信心,鼓勵他們,學生答不出來問題,也要體面地讓他們坐下去,這個觀點印象深刻。教育就是讓我們尊重每一個孩子,心有大愛,是一位教師必須的素養。大愛精神是教師職業精神的靈魂。李老師告訴了我們師者對學生的應有的態度:be kind,be nice,be fair,be careful and be patient.我覺得這就是對大愛精神的詳細闡述。永遠不要罵你的學生,你愛他,他愛你。無論面對什么樣的學生,作為教師的我們,應該關愛他們,讓他們成才。
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是最重要的前提。所謂“課上一分鐘,課下十年功”、“要給學生一杯水,教師應有一桶水”就是這個道理。孫超老師課堂上的收放自如,郭曉艷老師的張馳有度,車昆老師的循序漸進,吳晴梅老師的穩扎穩打,還有郭淑華老師的獨具一心,都與她們扎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密不可分。只有掌握本學科更寬厚的知識,才能更透徹的理解教材,靈活處理教材,準確的把握教材,以最自然的方法把知識傳授給學生。
其次,要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必須多關注學生的情感。通常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有時會感覺學生無精打采,死氣沉沉,自己也講得有氣無力,十分枯燥,根源在于我們沒有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積極性,在傳教的過程中忽視了他們的情感。是的,學生只有對自己、對英語及其文化、對英語學習有積極的情感,才能保持英語學習的高昂的學習熱情并取得成績。消極的情感不僅會影響英語學習的效果,而且會影響學生的長遠發展。因此,在英語教學中我們應該自始至終關注學生的情感,努力營造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再次,教師應該“活用教材”、“用活教材”,根據自己學生的實際,選擇教材內容,科學加工,用恰當的方法,合理地組織教學。
學習雖然很短暫,但帶給我思想上的洗禮,心靈的震撼、理念的革新卻是前所未有的。這使我在思想上、業務理論上、工作實踐上都受益匪淺,同時也看到了自己與他人的差距,明確了自己在教學上的奮斗目標,同時,也進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課改的發展方向和目標,反思了以往工作中的不足。
此次 培訓,更新了我的新課程教學理念,為我的 英語新課堂教學打開新天地。這是我執教的一個新起點,在以后的教育教學過程中,我將會把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去,邊實踐邊總結邊反思,不斷鞏固所學知識,真正做到學用結合,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都會銘記這段培訓的日子,在英語課堂教學中乘風破浪,揚帆遠航。
小學教師外出學習心得體會【3】
應銅都雙語學校之邀,受縣教育局和校領導之派,我們來到安徽銅都雙語學校參加銅都雙語學校課改經驗大型推介會,進行了為期三天的高效學習。
1978年冬,小崗村18位農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險在土地承包責任書按下鮮紅手印,實施了“大包干”。這一“按”竟成了中國農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變了中國農村發展史,掀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序幕。自強不息的小崗人創造出了“小崗村精神”??自力更生的奮發圖強精神、實事求是的探索求真精神、敢為人先的突破創新精神。
今天,安徽銅都雙語學校的步步崛起,已經成為當之無愧的課改“小崗村”。二者走向成功的根源,都是彌足珍貴的“小崗村精神”!
在課改的路上,總會遇到這樣或者那樣的羈絆。而今,我們感慨銅都人利用“五環課道”殺一條血路的同時,又有多少人深究了其背后的艱辛與求索?
銅都人的成功映照了一種瘋狂的課改精神。課改總是需要一種精神的,而這種精神總是要瘋狂的。到杜郎口中學參觀時,我與大多數人一樣心靈震撼而覺得不可思議。當有人斷言,在其他地方杜郎口經驗不可能復制時,銅都人打破了這一揣測。是用什么打破的?是瘋狂的課改精神,是與“杜郎口精神”一樣瘋狂的“小崗村精神”!記得在學習回來的路上,一位老師激情洋溢地告訴我,如果我們能瘋狂地投入到課改中,那還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呢?
銅都課改的成功也映照了一種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實事求是精神。在課改的過程中,很多人都看到了杜郎口模式、銅都模式的好處所在,也都想照搬照抄,結果碰了一鼻子的灰,反過來卻痛罵作秀、造假。有多少人真正仔細考慮過自身的特點?銅都雙語學校“五環課道”最重要的關鍵詞就是“結構”和“方法”。考慮學生頭腦中已有的知識結構,讓學生掌握解決某一類問題的方法。由此可見,課改要成功,就要真正從教育規律出發,研究學生,發展學生,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年齡特點,因材施教。
銅都課改的成功還是不斷探索、突破發展的創新精神的又一次例證。課改不是獨角戲,需要大家的共同參與。課改更不是停滯不前的,而是需要不斷探索,創新發展的。銅都雙語學校“問道”??“磨道”??“治道”的過程正是深深地認識到了這一點,不斷否定既有的成績,追求更大的突破。
這次銅都之行給我的啟示是深刻的、是終身受益的
(一)校園美景,濃郁的校園文化、學習氛圍
銅都雙語學校處處充滿學習的氣息:走廊上貼滿了英語單詞、學生的作品及作業,標語非常有個性,走廊上方,不是帶有名人頭像的標語,取而代之的是學生的頭像和他們自己的標語,即它們的名字,他們可以和名人比高低,這是何等的自信。做操時,學生服裝是統一的,整齊美觀。學生充滿活力,神采飛揚。走進教學樓,到處可見將學生的“名言”,“自研不認真,互動展示便成空”“互動不積極,展示何談起”“我展示,我風光,我快樂”,既是對學生的激勵和鼓舞,從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他們對學校的熱愛、對課改的擁護和贊同。還有那形式多樣內容豐富的學生手抄報,不僅是學生水平的展示,更是學生能力的體現。校園的樓群間是各種內容的板報,這些景致的設置,匠心獨運,潛移默化的感染著學生的求知欲,也讓我們這些學習者感受著學校濃濃的學習氛圍。我感覺銅都雙語學校改革給老師,給學生都創設了一個展示自我的舞臺,他們的老師真正做到了勤奮敬業,不斷進取。他們的學生已經真正成為了自主學習的人。走進他們的教室,學生分組而坐,教室的前后兩塊大是黑板,傾聽他們的課堂,學生隨時在黑板上或默寫或解題或爭論或評議,學生站著的、寫著的、大聲說著的、趴著傾聽的……最大限度的讓學生動了起來。課上呈現出的是絕對的以學生為主體,學生來到前臺,教師退到了幕后,只在解疑問難之處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我看到的是教師的微笑上課,看到的是生機勃勃的課堂教學氣氛,看到的是把課堂還給學生的大力改革。正如教室里所書寫的“我的課堂我主宰,我的人生我把握”,“我展示、我風光、我快樂”“經營幸福課堂,體驗生命成長”。
(二)生動活潑的高效課堂
該校將預習、上課、訓練、培輔、反思等常規項目整合成工廠流水線式的學科導學流程,命名為自研課、展示課、訓練課、培輔課、反思課等,并進入日常化、生活化、制度化、精細化管理之中,讓師生的教與學有章可循,有規可依,有的放矢。展示課型按“三模五環六度”的課堂運行機制進行操作,充分體現自主、導學、互助、展示等課堂元素,操作時要求能落實“三主”,即教為主導、學為主體、練為主線;倡導“三自”,即自主學習、自主探究、自主交流;鼓勵“三動”,即動腦、動手、動口;實現“三會”,即學會、會學、會用;發展“三維”,即認知、情感、技能。
聽了幾節課,使我們初步了解銅都雙語學校在杜郎口中學的教學理念的基礎上,創建了自己獨特的自主發展型“五環大課堂”教學模式,在他們的課堂上,沒有講臺,沒有權威,沒有高高在上的老師,更沒有滔滔不絕的講解。這里教師真正成為“導師”,為學生構建知識的引路人,課堂上教師更多的時候是在了解在傾聽。他們運用的小組合作討論式學習把“以學生為主體”發揮得淋漓盡致。老師上課幾乎不用講課,整堂課全部是由學生來講,學生提問,這種課堂教學模式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度目標的培養,這是其首要的優勢和意義。其次,這種合作討論式的學習模式,可以“以優帶差、以差促優、優勢互補”,實現共同發展整體提高,全面提高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再次,在交流知識中學習,在表現自我中交流可以有效地避免學生課堂走神,聽課效率低等問題。這樣的課堂真正成了學生的天下,把學生的主體作用發揮得淋漓盡致,可以說是發揮到了極點,真正把知識的學習和能力培養融為一體,真正實現了課堂教學的高效性。
(三)老師給學生以自由發揮的時空和不拘一格的表現方式
銅都雙語學校的自主發展型“五環大課堂”教學模式的優勢是什么?毫無疑問,就是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真正實現了三維目標的培養。
我覺得銅都雙語學校的教學模式中有兩點最值得我學習:一是落實到位,二是相信學生。先說說“落實到位”的問題。他們每節課都是五花八門的檢測,而且要以書面的形式展現出來。我覺得他們的檢測持之以恒的堅持下來的精神值得我好好學習。我非常清楚“落實” 的重要性,但缺乏持之以恒的精神。
再說說“相信學生”如把課堂還給學生,多讓學生自學,讓學生合作學習等。這一觀點我也非常贊同,但就是不太敢放手。我們的老師的注意力在課堂的教上,而銅都雙語學校的教師的精力用在了課堂教學的導上,備課存在區別,我們教師的備課不夠深入,淺層次的,而銅都雙語學校的備課是在備學生的學,可以設計到每個知識環節的中考題。銅都雙語學校的教學有其自身的原生狀態的特點學生在校時間長。這是我校至今無法解決的問題,結合我校的教學,如何發揮有限的時間,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思考問題的能力呢?也就是如何在我校的課堂上做好,自學指導呢?小組合作,老師你敢放開嗎?學校的指導方針是關鍵,學校的管理細節是促成這一工作落實的根本。
(四)銅都雙語學校高效課堂自主學習型“學道”編寫到位
銅都雙語學校的課改充分體現了新課程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新課改理念,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他們幾乎每節課都用了“銅都雙語學校高效課堂自主學習型學道”,每個導學稿上都向學生呈現了學習目標,使學生在上課時帶著目標去學習,有的放矢,接下來的學習主要分為三個環節:自研自探環節,合作探究環節,展示提升環節;自研自探環節包括自學指導內容,學法,時間等;合作探究環節包括互動策略,內容等;展示提升環節包括展示方案,內容,時間等,每一個環節都給了學生明確的指導,提示,使學生一拿到導學稿就知道每一步該怎么做,我聽了他們的語文課和數學課,感到非常驚訝,驚訝原來課還可以這樣上,驚訝原來學生的積極性會有這么高,驚訝原來學生的潛力真的是無窮的,自己上課感覺特別累,而感覺銅都雙語學校的老師上課卻特別輕松,像在看電影,看學生的表演電影,他們的學生積極性特別高,講解習題,分析都非常到位,真正感覺到了課堂真是他們的,他們可以自由的表演,成了真正的演員,老師只需要在適當的時候補充幾句就行了。語文課上,感覺他們的學生口才都那么好,像是一個一個的演說家,我們聽的剛好是一個短文閱讀分析課,學生對于文章主題,中心思想的把握分常到位。
銅都雙語學校的教學活動的確實令人感到是一種在新的教學理念下的教學交流。驚嘆他們課堂教學的同時,再反思我們的“構建有效課堂實踐研究”。以前,心中對高效課堂的種種疑惑,頓時豁然開朗。
反思我校的教學,我們的課堂為什么沉悶?其根源是老師對學生不放心,管得過死,獨霸講臺,不敢放手發動學生,學生的機會少,表達的愿望逐漸萎縮,變成了旁觀者,結果是老師辛苦了,學生迷糊了。解決的方法,逐步解放學生,把課堂的時間和空間還一部分給學生,首先把話語權還給學生,“課”字的結構就是“言果”,讓學生“言學習之果”。創設機會,讓學生去說,大聲地說,只要敢說,才能引發學生主動去想,為了說得好、精彩,他們才會動腦思考,說白了,上課就是創設氣氛,互相感染、影響、碰撞,形成感動、激動和生動。學生敢說了,會說了,也一定會做,課堂就活了。
反思我校的教學,在時間上的打拼,雖不能說是極限,但可再利用的時間也幾乎沒有了,再從時間上搞突破已經不太可能。要想進一步全面提高教學成績,只有提高課堂效率,走課堂改革之路。當然我們學習杜郎口、銅都雙語學校課堂教學模式,要結合我校實際,要學其精髓,把握內涵,深刻領會,促進自身課堂效益的提高,使我們的課堂真正成為活動的課堂、自由的課堂、和諧的課堂、激情燃燒的課堂、回旋著生命旋律的課堂。
再反思我們的高效課堂研究,雖然,我們構建了自己的課堂教學模式,嘗試編制和使用導學案,但是為什么總是難以得到質的發展?通過這次培訓,我認識到,課改,僅僅停留在改課上,是遠遠不夠的。應該構建一整套高效課堂運行體系。如:導學案系統;學習小組系統;流程系統;評價系統;呈現系統;互動溝通系統;反思系統;文化構建系統等。只有將課改落到實處,落到細處,我們才能在課改中收獲豐碩的成果。
在“五環課道”中,銅都雙語學校很好地闡釋了教育之“道”,向所有課改同道完美地展示了堅定目標、抓住根本、發展創新、不斷求索的課改精神。正如該校的汪校長所說:“我們是一群有著教育信仰的追夢人,我們是一群有著堅定信念的執行者。”成功的案例又一次告誡我們課改人:不要顧慮,大膽往前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