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外出學習心得體會【1】
根據會議安排,我匯報一下外出學習考察體會。
“發展要改革創新,發展要學習借鑒”。這是縣委縣政府貫徹落實省十次黨代會精神作出的重大決策。6天的時間我們馬不停蹄赴紅安、肥東、蘇州、上海、績溪、婺源等地考察學習,參觀了當地工業園區、重點企業及現場,聽取了當地領導對工業園區建設、招商引資、城鎮建設、旅游業開發、縣域經濟發展等方面的經驗介紹,并通過座談進行了交流。
這次考察內容豐富、形式新穎、氣氛熱烈、收獲顯著。我們一邊走一邊看,深入了解情況,廣泛開展討論,對照人家,反思自己,感觸很深;感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和壓力,進一步增強了加快發展的危機感、緊迫感、責任感和信心、決心,學到了很多東西。最直觀的感受是:一、發展速度快。所到之處,無論是GDP還是財政收入,無論是引進吸收利用資金,還是城鎮居民與農民的收入水平,均是在高基數上繼續保持高速度的增長,發展的勢頭強勁,潛能巨大。二、城鄉無差別。蘇州、上海等地城鄉一體化,城鄉無差別。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與農民人平純收入比例小于2:1,均居全國前列;三產比例中,一產比例低,而現代工業及現代服務業都高速發展;醫療、養老、教育等基本保障已覆蓋農村、惠及全體;農民居住條件更是無以倫比。三、產業規模大。蘇州的高新技術產業(外資企業)占據的份額是財政收入的50%,稅收的60%,固定資產投入的70%,銷售收入的80%,出口額的90%;其他的地區產業聚集已基本成型。四、建設水平高。無論是城市建設還是村鎮規劃,無論是工業園區還是商貿街道,感覺到都是高標準、大手筆,氣勢如虹,又風景如畫,工業化、城市化已融為一體,各地工業園區都體現出現代工業發展的趨勢,婺源村莊規劃強調了現代農村發展的方向。五、精神風貌好。“求真務實、誠信和諧、開放圖強”的與時俱進精神無處不在,老百姓忙生意、公務員忙服務的和諧高效景況隨地可見。
幾地的發展成效顯著,經驗可貴,使我開拓了視野,明白了差距,受益匪淺,體會良多:
一是一定要以自身活力去適應經濟發展。在經濟總體增長放緩的大背景下,各地能夠克服不利影響,實現快速發展、高速增長,比我們發展的更好,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不斷深化對市場經濟的認識,強調自身變革,主動適應當前經濟發展趨勢,發揮主觀能動性的重要作用,以自身活力去適應經濟發展情況。無論外界環境怎么變化,在他們的努力下,仍能尋找到發展的機遇。《昆山市招商引資大力發展外向型經濟的實現與探索》專題講座,深刻反映出昆山在大環境不斷變化的情況下,怎樣認識自身不足,主動尋找機遇,主動適應變化來發展自己,講的很深、很透。
二是一定要以廣闊視野去謀劃經濟發展。在凸顯自身活力去適應經濟發展情況之下,以廣闊視野去探索經濟發展趨勢,了解人民群眾所求所需,研究國家大政方針帶來的機遇,不計較“一城一地”的得失,對未來五年甚至更遠的發展做出高起點規劃是各地的經驗。蘇州工業園,正是以廣闊的視野去謀劃發展,無論在經濟發展、城市建設、思想觀念、精神面貌、制度建設、文化理念等方面都無時無刻凸顯著大都市的整體形象,二十年前的規劃沿用至今。
三是一定要以實事求是的精神去實現經濟發展。*同志有幅對聯,橫批是“誰來落實”。在發展的賽跑中,各地以實事求是的態度來落實各項決定,從而實現經濟發展。實事求是在幾個發展的地方不僅是一種精神,更是一個工作的方式方法。感受最深的是肥東的縣長新介紹的“利用區位資源優勢發展循環經濟”對鄉鎮發展分類考核,分類要求“干部嚴格管理”等方面的經驗介紹。
四是一定要以公正嚴明的態度去助推經濟發展。發展需要良好的環境,作為政府,一定要找準定位,轉變自身職能,以求真務實的作風去服務市場主體,公平公正處理各種問題,《蘇州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經驗與啟示》為我們介紹了蘇州是如何協調各方利益,創造一個穩定和諧的發展環境的。
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各地的發展、取得的成就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在謀求發展的過程中,有許多很重要的啟示:
一、加快發展的關鍵是干部隊伍。實現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核心在黨,關鍵在人。干部隊伍建設是我們事業的基礎,打造一支高素質、能打硬仗的隊伍是必須的。在考察過程中,我切身體會到了他們干部隊伍的高素質,在思想解放、工作作風、落實能力上都值得我們學習。思想解放上,他們敢于突破,敢于創新,敢于進取,在改革方面一直走在前列,孕育了“敢闖敢試、敢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他們意識超前、思維敏銳,善于捕捉、把握和用好機遇。工作作風更加務實,各項行動都有一定的前瞻性,且雷厲風行。事實證明,觀念變則行為變,行為變則習慣變,習慣變則命運變,我們的干部隊伍就應該有這樣的素質。應該注重干部隊伍的培養,加強學習,強化干部隊伍提能善政建設,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作用。
二、加快發展的前提是符合縣情的發展思路。仔細分析各縣的發展思路,都是在實事求是的基礎上制定的。回首我們幾年的發展實踐,縣委縣政府新制定的“一主三化”方針、“五縣戰略”等,科學、實際、切實可行,有力地推動了縣域經濟的大發展,并卻得了巨大成就。
三、加快發展的基礎是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我們所考察學習的城市,都把自己定位為市場主體的服務者,而不是管理者。紅安、肥東、蘇州等地政府都體現出服務市場主體的職能轉變,為市場主體行動提供各種便利,更好地發揮市場主體的作用,創造良好的投資興業內部環境,吸引各類投資與創業,有效地帶動了經濟發展,承擔經濟發展的責任。婺源體現出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責任。他們也注重環境與文化保護,并且在服務市場主體中體現和實現管理、推進依法行政進程、大力推行政務公開、不斷創新領導方式和管理方法,從而實現經濟持續發展。
四、加快發展的便利條件是區位交通和資源優勢。肥東領導為我們介紹了區位與綜合交通優勢、資源優勢、自然景觀優勢,紅安也為我們介紹了人文優勢,蘇州也讓我們感受到了“后花園”的地理優勢,這些優勢的利用成為了經濟發展的有利條件。孝昌有什么?我們有廣闊的地域,優良的區位交通優勢,也要充分發揮出來。
五加快發展的升華是文化建設、地方精神。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自己的文化底蘊、文化內涵,各地也借助自己的歷史和本地精神發展本地文化,以文化建設助推經濟發展,如“紅安精神”、“蘇州精神”,績溪、婺源等都有自己的文化品牌。我們孝昌的孝文化品牌、孝道精神,走的幾個地方都知道,也要進一步傳承、發揚、升華,使之全國文明,更要成為“五個孝昌”的“孝昌精神”建設。
下一步我們將認真消化吸收考察成果,努力在結合上下功夫,在靈活運用上下功夫,使學習考察成為解放思想、更新觀念的過程,成為反思工作、改進工作的契機,成為加快發展、實現跨越的動力。下步工作安排:
一、堅持抓班子、帶隊伍,努力打造高素質黨員干部隊伍。發展靠人,要繼續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能力建設、作風建設,促班子成員解放思想,大膽闖拼,加強學習,提能善政,在推進科學發展中發揮決策部署、旗幟導向、組織領導和示范帶頭作用。加強基層組織建設發揮基層組織戰斗堡壘作用和基層黨員先進作用,確保縣委決策部署在基層貫徹落實。
二、堅持抓穩定、求發展,努力打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這是一句老話。當前我們的穩定態勢很好,下半年我們將緊繃穩定的弦不放松,大力度、大措施,確保穩定的發展環境。
三、堅持抓項目和招商,力求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經濟發展,項目和招商是永遠的抓手。上半年我們列了二十個項目責任到人,招商出動了五班次到河南、深圳等地,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下半年,我們立足自身特色,發揮交通區位優勢,主抓五大項目,促使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一產業主抓溫氏養豬、鴻翔養鴨、青禾園養牛為龍頭的畜禽養殖業。二產業主抓鴻翔有機肥廠、拉絲廠等工業項目,并繼續加大工業招商力度,爭取深圳力曼環保用品公司落戶孝昌。三產業主抓以三三八物流園為中心的商貿物流產業聚集,以名座星島為主體的旅游產業聚集。同時,在土地規劃上,以適應產業升級、產業集聚、產業配套需要,為產業項目留有充分發展空間為主,加大閑置土地的清理和利用力度。
四、堅持抓全民創業與社會管理,力促經濟社會和諧發展。鼓舞、激勵全體群眾以時代主人的責任感,共同建設美好幸福家園是我們工作的落腳點。所以下步的工作還有加強正確的輿論導向,完善體制機制,強化政策保障,營造良好社會氛圍讓人民群眾成為發展的參與者,真正讓廣大人民群眾成為創造財富的主體,真正把群眾引導到發展的第一線。
同時,我們將整合資源,加強小城鎮建設,下半年將利用市場手段,加大集鎮和新農村建設力度,啟動新型小城鎮建設并加大社會創新管理。加強文化建設、文明教育,提升全體公民素質,營造良好投資興業環境,讓全鎮人民共享發展成果,助推衛店經濟科學發展、跨越式發展。
個人外出學習心得體會【2】
我很榮幸地參加了在浙江大學舉辦的農業產業經濟人專題培訓班學習。雖然培訓時間不長,但收獲頗大,感想也頗多。下面,我就此次學習培訓的經歷,簡要地談幾點感受。
一、學習培訓的經歷回顧
此次培訓時間簡短,但內容豐富,做到了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既有課堂教學又有實地考察。我們聆聽了楊遴杰教授對土地流轉政策的獨到見解,顧益康教授對發展農業產業化合作經營、走現代農業道路的戰略分析,邱志輝律師對企業上市路徑選擇的意見建議,等等。同時還實地考察學習了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八里店智慧農業示范基地,長興許長蔬菜專業合作社,中國料酒行業領導品牌浙江老恒和釀造有限公司,等等。通過課堂學習,豐富了理論知識,提升了思維能力;通過現場教學,開闊了視野,轉變了觀念。通過短短六天的學習工作生活,我在思想上和行動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觸動,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二、學習培訓的體會感悟
通過此次學習,我對浙江農業產業化發展有了一些淺顯的體會和感悟:
一是優勢互補,整合資源謀發展。在傳統農業模式下,農民有土地有技能有經驗,卻沒有系統的知識儲備,且市場敏銳度不高,導致農業產出不高,農產品滯銷等。農業專業合作社的興起很好的解決了這些問題。我們參觀的長興許長蔬菜專業合作社,是一個農業專業合作社運作模式的典范。合作社將農民的土地集中整合,再以同樣的價格承包給農戶種植蘆筍,并實行產前、產中和銷售一條龍服務。合作社統一開溝定值、統一供種、統一肥料農藥使用、統一生產技術、統一銷售,確保產品從種植、生產、銷售全過程的質量安全。這樣下來,農戶的資金問題解決了,技術煩惱沒有了,生產成本降低了,產量提高了,也不用擔心銷售不出去了。
二是改進技術,靠科技推動發展。說起農業,我們大部分人都會想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面朝黃土背朝天”的農民形象。葉興乾教授在課堂上給我們觀看了美國土豆收割加工過程的視頻,讓我感嘆不已,美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已實現了土地耕種、整地、播種、田間管理、收獲、加工等全過程機械化。當我國的農民在田間揮汗如雨時,美國農民正坐在帶空調的舒適的駕駛艙中聽著音樂干農活。以前我們不明白為何美國1%的農民養活了美國3億人還有糧食出口,主要得益于它高度的農業機械化水平。我們也正在努力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努力發展現代農業。我們參觀的八里店智慧農業示范基地便是我國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基地。智慧農業充分利用計算機技術,將GIS、物聯網技術、云計算、智能計算引入農業管理,對土地、空氣等作物生長環境實時監控。如:八里店現代農業綜合區的豐溢特種說過精品園,安裝了農業生產智能控制系統,對養殖池塘增氧、投飼進行智能化管理,既節省了勞動力、降低了成本,有提高了科學化養殖水平。
三是開拓思維,以創新引領未來。“求是創新”是浙江大學的校訓精神,浙江成為全國經濟發展的龍頭,地區經濟活躍,這些都離不開浙江人的銳意創新、開拓進取的精神。學習的最后一天,德清縣的副縣長跟我們分享德清縣深化農村產權制度改革的做法與成效,他講到最重要的一個做法就是創新,像實行農村土地所有權、承包權、經營權“三權分置”,探索新的種養模式,等等。讓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們探索出來的種養結合模式,“稻蝦共生”,“稻魚共生”,“稻鱔共生”,“稻鱉共生”,等等。新型種養模式以種促養,以養補種,綜合利用,循環發展,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既有效保護了生態環境,又有力促進了農民增收。以稻鱉共生為例,利用鱉治蟲,鱉糞作肥料,稻谷全程不施肥不打藥,鱉生長在原生態棲息場所,又提高了憋的產品質量。在稻鱉共生模式下,畝產鱉達200公斤,畝產稻谷達300公斤,畝產值達3萬元,比純稻種植經濟效益增加30%以上。
三、學習培訓后的意見建議
通過本次學習培訓,我見證了地處沿海發達地區的浙江在人才隊伍培養、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培育壯大、城鄉建設提質、文化發展繁榮、生態環境優美、人民生活殷實、社會和諧穩定等方面的先進經驗和做法,我覺得作為地處內陸地區的岳陽,雖然經濟社會發展水平與浙江城市有一定的差距,但我們也有自己的優勢和特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們完全可以學習借鑒浙江發展的先進理念和做法,加快岳陽經濟社會發展,努力把岳陽建設成為湖南經濟社會發展新的增長極。
一是要不斷解放思想。思想是行動的指南。科學的思想能夠推動和促進社會實踐的發展。我們要認真抓好各級領導干部這個“關鍵少數”,不斷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水平,面對經濟新常態,要敢于用新的思維、新的方法、新的手段來面對和解決新的問題,不斷推動岳陽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的發展。
二是要發揚擔當精神。“為官避事平生恥”。作為新時期的領導干部要勇立時代潮頭,敢于干事、敢于擔責,敢于給有知識、有能力、有干勁,能做事、會做事、做得成事的干部舞臺和機會,讓他們在“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環境下大顯身手。
三是要勇于真抓實干。工作是干出來的。美好幸福的生活要靠智慧的大腦和勤勞的雙手來實現。我們要發揚求真務實精神,一心一意謀發展,滿腔熱情干事業。少些浮躁、少些虛妄,多做實事、多謀實績,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岳陽新增長極建設添磚加瓦,建設岳陽更加美好的明天。
個人外出學習心得體會【3】
當前,連云港市海州正處于大轉型大發展時期,未來面臨的任務是建設國家級高新區和連云港南部新城。俗話說,取法其上,得乎其中;取法其中,得乎其下。這次區委、區政府組織黨政代表團赴南京、鎮江、無錫和鹽城考察學習,目的很明確,就是要開拓眼界、開拓視野、開拓思路,在考察中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將海州未來發展的主基調定位好,對于今后高標準開展工作,是非常有意義的。
第一,通過考察我們感受到了什么?
這次我們考察的南京、鎮江、無錫都是蘇南發達地區,也是我國建設現代化的示范區,可以說是江蘇乃至全國開放高地、創新高地、人才集聚高地。所見所聞,都使我們耳目一新,如沐春風,感悟很多。我歸納起來,主要有五個方面的感受。
首先,感受到的是撲面而來的現代氣息。我們所到之處都能勇立時代潮頭,敢于先闖、先試、先干,現在他們發展的都是包括物聯網、數字地球、云計算、感知中國、網絡經濟產業園、微納產業園等在內的高端產業,可以說走在了時代的前列。大家之前可能聽過這些專業術語,但是了解較淺,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次參觀讓大家對其有了直觀深入的了解。目前,許多高端產業僅僅是起步階段,許多技術還存在于構想階段,但是參觀的幾個城市敏銳洞察了這些高端產業的廣闊市場,敢想敢做,敢為人先。海州未來建設高新區,就必須要有這樣的思維和眼界。去年以來,區委、區政府積極推進建設網絡經濟園,一些干部懷疑,認為網絡經濟離我們很遠,海州沒有能力發展網絡經濟,困難多、阻力大。這次出去考察,我們發現蘇南發達地區都在發展網絡經濟,很多比我們起步還晚,規模還沒有我們大,這一點大大增強了我們的發展信心,也更加堅定了既有的發展思路,即以高端產業集聚人才,以人才帶動區域聯動發展。好的人才集聚需要好的政策扶持,高端產業并不是遙不可及,未來高新區的發展要緊握時代脈搏,緊跟時代潮流,高起點建設高新區。
其次,感受到了敢為人先的創新勇氣。參觀的幾個城市,都是發展高新產業的先行者。沒有經驗可以借鑒,摸著石頭過河。現在大家看到的是現實成果,而創業之初的艱辛,建設中遇到的困難,都是可想而知的。如今他們的一整套創新機制,包括投融資創新、人才集聚創新、科技產業創新等等,凝聚了很多智慧,走了很多彎路創造出來的。沒有敢為人先的精神,是不可能取得這樣的成就的。這次參觀,我們不僅僅是看了幾個產業園,更具意義的是可以學習到很多的發展經驗,對于海州發展是無比珍貴的財富。學習借鑒不代表照搬照套,海州有自己的實際情況,但是要學習別人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精神,不怕走彎路,找到適合海州發展的思路和方法。
第三,感受到了爭創一流的標準意識。我們考察的幾個地方,大到城市建設、園區建設,小到道路綠化、規劃文本,都做到高標準。參觀的幾個園區,都戴著國際性、國家級、區域性的帽子,起點定位很高,標準意識貫穿建設的始終。以綠化造林工作為例,以前我們一直說今年自己的綠化標準高,但是與蘇南的綠化比起來,還是有很大差距。蘇南從高速沿線綠化到城市綠化,標準都非常的高。海州前段時間也在推進綠化造林工作,與人家相比,標準意識明顯不足。在今后各項工作中,要認真汲取經驗,堅持高標準推進各項工作。
第四,感受到了辦成大事的宏大氣魄。南京的河西新區94平方公里,是在一片灘涂地上建設起來的。平昌新農居集中了80多個自然村的人口,可以容納5萬人居住。亭湖區去年的拆遷量是140萬平方米,今年的拆遷目標依然是100多萬平米,大手筆、大氣魄建設,給我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海州未來發展,不再是以前的城鄉結合部邊緣地區的定位,而是國家級高新區,全國開放城市的南部新城,這在海州歷史上是不曾有過的發展機遇,所以廣大干部群眾必須有辦大事的宏偉氣魄。
第五,感受到了言出必行的務實作風。泰山不是堆的,火車不是推的。做任何工作都要有務實的工作作風,政策不貫徹等于沒政策,政策落實歸根到底是干部的執行力問題,執行力是衡量干部能力的重要標準。光耍嘴皮子一點用沒有。我們要學習人家腳踏實地的務實作風,把發展的壓力轉化成干事創業的動力,努力實現海州的跨越式發展。
第二,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態度來對待考察成果?
這一路下來,大家是一路看一路議,討論很多,有的人認為我們所學的經驗、參觀的地方與現在的海州很相似,有的經驗拿過來就能用,但有的同志認為人家是發達地區,我們是欠發達地區,可望而不可及。經過思考分析,我們究竟應該以怎樣的態度去學習考察成果。
首先是能夠學習。蘇南蘇北的經驗并不是不可及的,許多都是切合海州發展實際的。一些干部考察結束后發現差距大,泄了氣慌了神,這種態度看待考察過程,就會適得其反。要意識到,他們比我們早發展了20年,20年前的無錫、鎮江高新區比我們現在的基礎差太多。以建鄴區為例,建鄴區建設初期的情形和現在的海州極其相似,區劃調整使建鄴失去了城區的5個街道,3個劃入白下區,2個劃入鼓樓區,但是他們在河西荒蕪土地上闖出了一片天地。惠山區也是如此,在建設初期占大部分財稅收入的老城區劃入錫山區,自己只保留了幾個農業鎮。經過幾年發展,惠山的經濟總量遠遠超過錫山。所以海州的干部要將眼光放長遠,不要因為有了困難就泄氣,敢于拋掉包袱在一張白紙上建設最新最美的園區。盡管發展階段不同,經濟總量不同,但是我們有基礎有能力向這些先進地區學習,并不是高不可攀,未來會更美好。
其次是值得學習。這次所考察的幾個典型有這樣幾個特點:一是層次高,都是被實踐證明的,經過長期的探索和實踐形成的成功經驗,在全國的地區和行業中也是最先進的,大都是全省、全國一流的,有的是世界一流的,是引領時代發展潮流的。二是門類全,有城市建設的,有新農村建設的,有產業發展的,有社會事業的,有工業產業的,有現代服務業的,有實體方面的,有體制方面的,涉及到許多領域。三是挨得上,新區建設與產業園區的結合,這些都非常符合海州現階段的發展實際,都是我們要所思、所想、所求的,想學的,是我們下步發展的珍貴財富。
第三是急需學習。四個街道劃出之后,我們面臨的是建設國家級高新區,南部新城要求在三年內實現崛起,責任重大、形勢逼人。我們必須以創新的思維,密集的工作強度來推進各項工作,學習別人的先進經驗就顯得尤為重要。如何實現產業集聚,如何設置組織機構,如何招引高端人才,坐在辦公室不一定能想出行之有效的方法,而別人的經驗完全可以為我所用,少走很多的彎路。
第四是深化學習。這次學習考察時間緊、行程滿,很多經驗還要深入地研究討論。各個條線的同志在會后要找到自己工作實際的結合點,做到點對點、面對面學習請教。比如國際商務中心建設和城市建設,城建口的同志要到建鄴區的河西新區再學學;農村新社區建設、工業區土地整理,相關部門要到鎮江平昌新區再學學;高新區的組織架構、產業選擇,要到無錫新區再學學;綠化美化、拆遷工作要到鹽城的亭湖再學學。把一些政策性文件收集起來深入研究,深入交流經驗,不能浮于表面,要深入學習,將考察內容成果化。
第三,如何把握考察成果與海州實際的結合點?
外出考察學習是有成本的,不能轟轟烈烈、熱熱鬧鬧走一遭就算了,一定要找準外地經驗和海州發展實際的結合點,找準與高新區建設的結合點,找準與新城建設的結合點,取得考察效益的最大化。
首先,運作架構。這次考察的開發園區組織架構是很值得我們學習的,以建鄴區河西新城建設為例,成立了4個發展板塊,每個板塊成立一個管委會。無錫新區是分為六個板塊,板塊內又分成若干個park分區,即獨立的領導機構。亭湖開發區也是這樣的架構,分成幾個板塊,每個板塊有獨立的領導體系,同歸大管委會管理。這種管理機制很值得我們學習,盧部長要深入研究一下他們的先進經驗,把海州未來高新區的管理架構謀劃好
其次,規劃建設。規劃引領這句話耳熟能詳,大家都懂,而先策劃后規劃的做法我們以前做的不多,我看不錯。要學習人家先策劃后規劃的思路,找專業的策劃單位為海州制定一套科學有效的開發策略,提升海州的發展檔次,為未來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完成策劃之后再開始總體規劃。發展要以規劃引領的,我們下一步規劃要多學習別人的規劃經驗,高標準完成規劃工作。
第三,產業選擇。無錫新區主要以5大產業為支柱,但是以物聯網產業為主導產業。亭湖是將散落在區內各處的環保產業集中起來,建設了環保產業園,形成集群抱團效應,取得了很好效果。這些好的經驗都值得海州學習,以新壩為例,新壩電力輔機產業已經初具規模,未來是否考慮建設專門的電力輔機產業園,將現有的40多家中小企業引導集中起來,突破發展瓶頸,不斷做大做強。產業的選擇要有地方特色,才能形成集聚。
第四,城鄉統籌。目前,我們海州的90%面積在農村,90%以上的人口在農村,農村是我們很大的一個特色,無論是建設高新區,還是南部新城,都必須重視“三農”,重視城鄉統籌。才能打出品牌,增強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要學習四個城市的城鄉統籌工作,特別是平昌新鎮區建設。要做好與平昌新區的對接溝通工作,學習他們的城鄉統籌經驗,完善新鎮區建設機制,走市場化運作模式。
第五,資本運作。平昌新城的建設就是將土地策劃之后包裝,向省農商行申請了20億元的貸款,利用這批資金啟動了可以容納8萬人的新鎮區建設。無錫新區的以房權換股權,也是很好的資本運作模式,減少時間和成本,這些都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一方面,我們進一步集中力量做大區級海發集團和昊海集團等大平臺,擴大資產規模,資本運作的路子走的更寬、更活。同時,我考慮,我們的每個鎮街都要成立自己的融資平臺,目前板浦已經開始做了,運作的還不錯,新壩、錦屏也要探索著搞起來。加大資本運作力度,為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第六,綠化造林。搞好綠化造林,既是生態建設需要,也是美化城市環境的需要。我們這次參觀所到處,非常羨慕人家的綠化狀況和環境,我們條線的同志還要好好的研究一下,如何提升農村、城市、道路、河道等綠化的檔次,我多次講,綠化要密植、大苗,做到一次成林,喬、灌搭配增加美感。海州的綠化造林工作要學習蘇南的經驗,高標準高投入,才會高產出,實現既美化環境,又產生經濟效益。
第七,土地整理。蘇南地區的建設用地指標相當一部分是通過土地整理之后,以增減掛鉤、萬頃良田的形式騰出土地指標用于建設。土地整理就牽扯到拆遷,未來高新區會面臨大量的拆遷任務,學習別人的經驗就顯得尤為迫切。每個鎮街今年都要開始啟動一千畝的集中居住區建設,為下一步土地整理、萬頃良田工程,省下空間,擴大回旋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