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結合律教案 1
設計說明
本節課在教學設計上主要突出以下幾點:
1.加法結合律這部分內容是在加法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繼加法交換律之后加法的第二個運算定律。學好加法結合律,對于加法的簡便計算,提高運算速度和準確程度都有很大的幫助。創設連貫的生活情境,讓學生體會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在生活情境下學習知識,可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在生活中應用的廣泛性。因此,加法結合律的教學同樣在李叔叔騎車旅行的情境下進行,讓學生根據筆記本上記錄的三天行程的數據提出要解決的現實問題。在這一過程中,使學生充分感受到數學知識來源于生活。
2.調動已有的學習經驗,自主發現規律。
因為本內容的學習是在剛剛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的基礎上進行的,所以引導學生遷移運算定律學習經驗是學好本內容的基本策略。教學中,利用情境引導學生理解兩種運算順序的意義,在比較運算意義和計算結果的基礎上得到等式,并請學生根據此等式的特點,舉一些例子,對此類等式的特點展開討論,然后初步小結得到加法結合律的內容。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堂活動卡
學生準備 學情檢測卡
教學過程
⊙復習導入
1.根據加法交換律填空。
20+34=()+20
36+()=64+()
a+700=()+()
2.下面的算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換律?
(1)230+270=300+200
(2)60+80+40=60+40+80
(3)48+d=d+48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加法交換律,知道了兩個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那么加法還有沒有其他運算定律呢?這些運算定律又有什么用途呢?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加法結合律。(板書課題:加法結合律)
設計意圖:通過復習加法交換律,喚起學生對已有知識的回顧,同時激發學生探究加法的另一個重要運算定律——加法結合律的興趣。
⊙探究新知
1.教學例2。
出示例2:李叔叔第一天騎了88 km,第二天騎了104 km,第三天騎了96 km。這三天李叔叔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師:這道題中已知什么,求什么?你能列出綜合算式嗎?列式后與同桌交流。(如果學生沒有給出第二種算法,教師引導學生討論:還有不同的算法嗎?)
方法一 (88+104)+96
=192+96
=288(km)
方法二 88+(104+96)
=88+200
=288(km)
師:觀察這兩個算式,說一說它們分別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小組內交流,然后匯報。
預設
生1:方法一先求第一天和第二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三天所行的路程相加,從而求出這三天李叔叔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生2:方法二先求第二天和第三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再和第一天所行的路程相加,從而求出這三天李叔叔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師:這兩個算式的結果相同,可以用什么符號連接?
(88+104)+96○88+(104+96)
預設
生:可以用“=”連接。
2.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活動。
(1)出示課堂活動卡,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探究。
(2)以小組為單位匯報。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數學加法結合律教案 2
設計說明
加法交換律的學習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加法的意義,積累了大量的用交換兩個加數的位置進行驗算的知識經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因此,本節課的學習對于學生來說并不困難。本節課的教學教師注重喚醒學生的已有認知,借助歸納和演繹推理,引導學生自主發現加法交換律。具體設計如下:
1.創設情境,喚醒認知經驗。
數學知識的學習是螺旋上升的,任何一個新知的學習都能在舊知的基礎上找到生長點,因此,數學的學習實際就是同化和順應的過程。新課伊始,教師為學生呈現“李叔叔騎車旅行”的生活化情境,并引導學生根據數學信息,借助已有的加法知識提出數學問題: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并提出不同的列式解答方法。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自覺調動已有認知經驗解決問題,使新知的學習植根于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
2.遵循教學主線,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遵循這樣一條教學主線:發現規律—驗證規律—應用規律。在教學加法交換律時,先引導學生從解決情境圖的實際問題中發現規律,再引導學生驗證這個規律,最后應用規律來解決一些問題,這也是學習數學的一種很好的方法。學生如果能真正掌握這種方法,并能把這種方法應用到以后的學習生活中去,可以受益終生。
3.關注運算定律的形式化表達,培養學生的抽象能力和模型思想。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把加法交換律表示出來,用文字、符號、字母都可以,并不加以限制,這樣有利于培養學生的符號意識,提高學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為以后學習用字母表示數打下基礎,同時,也有助于學生發散性思維的訓練。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你們喜歡旅游嗎?(喜歡)
師:你們打算去什么地方旅游呢?(生匯報)
師:看來喜歡旅游的同學還真不少,有誰騎車旅行過呢?(生舉手表示)騎車旅行不僅能鍛煉身體,還能開闊視野,給我們帶來好心情。瞧,李叔叔正騎車旅行呢!(播放課件)
你從中獲取了哪些信息?和你的同桌互相說一說。(同桌交流)
師:誰愿意把你獲取的信息和大家分享一下?
預設
生1:李叔叔準備騎車旅行一個星期。
生2:李叔叔今天上午騎了40 km,下午騎了56 km。要求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
師:說得不錯!今天我們就來解決這個問題。
設計意圖:從創設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情境出發,讓學生觀看情境圖并自主搜集信息,可以培養學生看圖搜集信息的能力。
⊙自主探究,尋找規律
(課件出示例1)
1.解決問題,發現規律。
(1)獨立計算,匯報結果。
師:在練習本上算一算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學生獨立計算)
師:誰來匯報一下自己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結果?
(生匯報,教師板書)
預設
生1:用李叔叔上午騎的路程加上他下午騎的路程就是他今天一共騎的路程。40+56=96(km)。
生2:用李叔叔下午騎的路程加上他上午騎的路程也是他今天一共騎的路程。56+40=96(km)。
(2)引導學生觀察算式,比較這兩種算法。(出示課堂活動卡)
師:請同學們觀察這兩個算式,說說你有什么發現。
(相同點:兩個算式都可以求出李叔叔今天一共騎了多少千米;不同點:兩個算式的加數交換了位置)
(3)思考:你能表示出這兩個算式的關系嗎?
[課件出示:40+56()56+40]
師:想一想,()里能填什么符號?(課件出示:=)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兩種算法的相同點與不同點,從而確定這兩個加法算式的關系,進而使學生對加法交換律有了感性認識,培養了學生的發現意識。
2.驗證、總結加法交換律。
(1)思考:這一組算式交換了兩個加數的位置,它們的和沒有變,是不是任意兩個數相加,都有這樣的規律呢?誰能任意說出一個加法算式來驗證一下呢?(18+17=17+18)
(2)驗證。
師:這兩個數相加符合這個規律,其余的數是不是也符合這個規律呢?請同學們在練習本上舉幾個例子并驗證,然后在小組內交流一下。(小組內交流匯報,教師板書)
預設
生1:28+71=71+28,這兩個算式的加數相同,只是交換了位置,它們的和都是99,所以這兩個算式用等號連接。
生2:36+54=54+36,加數相同,位置不同,但是這兩個算式的結果都是90,所以這兩個算式用等號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