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課鈴一響,孩子們都如離弦的箭一樣沖向操場,踢毽子、跳繩、扔沙包,上課鈴響才紅著小臉、依依不舍地回到教室——這光景,曾點亮多少人的童年回憶?然而今天,大部分中小學的課間十分鐘已變味,沒有自由活動,只有嚴加看管。課間十分鐘哪兒去了?如此“圈養”,孩子們快樂嗎?會不會影響他們的成長?
——編者
課間自由活動變“圈養”
學生多、操場小,學校擔心孩子磕碰
北京市朝陽區李女士的兒子上小學沒多久就告訴她,課間十分鐘,除了喝水和上廁所,不可以出教室。李女士心疼孩子,讓他多喝水,增加活動量。但是孩子很聽老師的話,課間不敢隨便離開教室。學校還規定,午休時學生也不能到操場玩,只能在教室待著;放學后馬上離校,不能留在學校玩。
“聽說二年級的孩子膽大點,敢到教室外的走廊玩會兒,但是不能跑、跳,讓老師抓到就要被警告,老師甚至告訴孩子們,抓到3次就可能被開除。”李女士說。
“跟朋友一打聽,發現別的學校也是這樣。”李女士說,現在北京大部分小學都不允許孩子們課間下樓玩,偌大的操場在課間竟空無一人。外地的表哥告訴李女士,他上小學的兒子也不能到操場玩,“說是只能在本樓層走走看看,跨樓層走動也要被批評。”
“感覺孩子蔫巴了不少。”李女士說,她的孩子特別好動,在家時跳沙發跳個不停,沒事就要求去跑步,學校課間不讓動確實很為難孩子,她現在很擔心孩子運動太少會生病,也影響長高長壯實。
學校為啥限制孩子的課間活動?記者咨詢了幾名小學老師,他們都委婉地告訴記者,學校有規定,老師得看著孩子,萬一磕著碰著老師有責任,班級相關考核會扣分,影響各項評比。“你們家長也不希望孩子在學校磕著碰著吧?”
記者了解到,目前北京一些有口碑的小學,一個年級有8個班、10個班,每個班三四十人,一個學校有幾千人。“國外有調查指出,小學適度規模為平行班級不超過5個,中學不超過8個,一個學校五六百人比較合適。”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認為,一下課,這幾千人涌出教室,下樓都是巨大的安全挑戰,更不要說去操場活動。加上時間緊張,更需要細致而完善的組織紀律安排。特別是一些市區學校,場地狹窄,操場容納不了那么多人同時活動。出于以上考慮,學校不得不讓孩子們在教室原地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