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一直在關注公務員工資改革的進展,那么公務員工資究竟是多還是少?下一步到底怎樣改革?公務員工資怎么漲?小編為大家介紹,歡迎查看!
按照我國現行的公務員工資制度,主要是依據2006年實施的《公務員法》、《公務員工資制度改革實施辦法》等政策法規確立的,實行的是職務與級別相結合的公務員工資制度。
這種制度有兩大弊端:一是“全國各地一個樣”,就是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全國統一,導致了各地公務員都要依靠各種名義的津貼、補貼、獎金過活。二是“干多干少一個樣”,我國基層公務員工資普遍偏低,許多欠發達地區平均工資只有2000元左右,且沒有良性增長機制,嚴重影響了工作積極性。
內陸某省,王某是80年代參加工作的科員,工齡30年,工資拿到手3200元;陳某87年出生,剛剛提拔為副科級,工齡5年,工資3300元。按照原來的算法,工作30年的公務員,其工資比工齡只有5年的同事還低。
1月,國務院發布了《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確定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人員要繳納基本養老保險。養老金并軌后,有的公務員反映,收入不但沒有增長反而還下降了。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養老保險繳費比例:單位繳20%,個人繳8%。
此次公務員工資調整與養老保險制度改革時同步進行的,增加的基本工資大部分是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個人繳費的改革成本,因此工資實際增資幅度并不大。領取養老金的條件:1.達到法定退休年齡,并已辦理退休手續;2.所在單位和個人依法參加養老保險并履行了養老保險繳費義務;3.繳費年限(含視同繳費年限)至少滿15年。另外,符合提前退休或者延長退休年齡的人員,經批準,可以提前或者延緩退休,以其實際繳費情況計發養老金。
醫療保險繳費比例:單位繳9%,個人繳2%,外加10塊錢的大病統籌,大病統籌只管住院這塊。
公務員通過醫療保險獲得的醫療費很少,在很多地方,每個月打給你個人的錢也就幾十塊,可以刷醫保卡去買點藥,給家人買藥看病還是不夠的。對公務員來說,重要的還是通過級別提升,按照干部標準參加醫療保障。
根據各地區的實際情況,選擇繳費比例,原則上最高繳費額不得超過職工平均工資的20%,一般單位是工資的12%,單位和職工各繳一半。
比如,如果你的工資是5000元,單位給你繳600元,你自己扣除600元,你每月的公積金賬戶應該有1200元,這些錢可以貸款買房。當然,對于年輕的公務員們來說,很多人都沒能趕上福利分房,僅憑這點公積金收入,還貸壓力是少不了的。
職業年金繳費由單位和個人共同負擔,繳費基數與基本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一致,單位繳費比例為8%,個人繳費比例為4%。
按照國家的統一部署,機關事業單位職業年金與機關事業單位繳納基本養老保險是同步的。當工作人員變動工作單位時,職業年金個人賬戶資金可以隨同轉移。工作人員退休時,依據其職業年金積累情況和相關約定按月領取職業年金待遇。工作人員在職期間死亡的,其職業年金個人賬戶余額可以繼承。從本質上看,職業年金是職工工資的延期支付,這種延期支付的目的是為未來的退休養老做準備,現在少拿點,退休多拿點,具有緩解國家財政壓力的作用。
從10月1日起,國家調整了公務員基本工資標準,同時將部分規范津貼補貼納入基本工資。調整后,職務工資標準由現行的340元至4000元分別提高 到510元至5250元;級別工資各級別起點標準由現行的290元至3020元分別提高到810元至6135元,其他各級別工資檔次標準相應提高。
同時,建立定期調整機制,基本工資標準原則上每年或每兩年調整一次,近期基本上每兩年調整一次。
由于公務員從科員到縣處級升遷比僅4.4%。這一改革旨在打破基層公務員職務晉升空間小、待遇得不到提高、留不住人才的現狀。新一輪公務員工資改革延續兼顧效率與公平的導向,注重公平正義,從制度設計上找尋出路。
過去,公務員基本工資幾乎都在個稅起征點(3500元)以下,大多數津貼都在免征范圍,幾乎不用上交個稅。隨著工資改革的推進,如果公務員的工資達到了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標準,當然也難逃交稅的命運了。有人已經算過,月工資6000元,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40元左右。今后,公務員的工資越高,個稅的納稅額也會水漲船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