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近日,人社部宣布漸進式的延遲退休方案已擬出,將于年內正式發布。哲學延遲退休的方案對我們的養老金有什么影響?養老金會變少嗎?還是養老金會變的更多的呢?小編一起閱讀本文吧!
回答:根據人社部公布的《中國社會保險發展年度報告2014》顯示,養老保險基金由四部分收入構成,一是征繳收入,二是財政補助,三是利息收入,四是其他收入。其中,這四項收入分別占比為80.4%、14.2%、3.6%和1.8%。
對個人而言,需要繳納部分為工資的8%,屬于征繳收入部分,儲入你的個人養老賬戶中。
其中,個人賬戶部分按個人工資的8%繳納,社會統籌部分由用人單位按20%繳納和財政補貼構成。
那么每個人每月能拿到手的養老金如何計算?公式如下:
基礎養老金=(所在城市在崗職位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退休時的個人賬戶儲存額(平均工資×8%×12×工資年限)÷計發月數(60歲退休計發月數為139個月,65歲退休為101個月)。
而個人每月能拿到手的養老金就是上述兩項的總計。
伴隨老齡化問題加劇、社會勞動人口減少,民眾對于養老金缺口問題的擔憂隨之產生。
根據官方數據,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總收入是2.7萬億元,總支出是2.3萬億元,當期的結余是3000多億元,累計結余是3.4萬億元。
這個數據說明,從全國的情況來看,養老保險基金不存在缺口,支付能力能夠達到17個月。
不過,目前全國范圍內也有個別省市出現支付口徑收不抵支的狀況,有的省能夠保發放四五十個月,有的省保發放一兩個月;但是總體來看缺口數額較小,而且這7個省都有歷年累計結余,所以不存在硬缺口。
數據顯示,超過60歲以上的老人已經達到了2.2億,占比已經超過了16%。
不少專家將其主因歸結在緩解養老金收支平衡壓力上。換句話說,因為老年人數量加大、養老金給付數額劇增,但是社會上繳納養老金的人少了,養老金總體就不夠用了。
由于現在的法定退休年齡是在建國初期,就是60年前制定的,當時的人口預期壽命還非常低,現在已經60年過去了,經濟社會發展發生了巨大變化,人口預期壽命大大提高,而且再往后看,人口老齡化的趨勢越來越快。
以某25歲起工作的年輕人小徐為例,若其60歲退休、連續繳納養老金35年,工資始終保持5000元不變,且與社會平均工資持平,那他每月能夠領取的退休養老金如下:
基礎養老金=(5000+5000)÷2×35年×1%=175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8%×12×35年÷139=1208元
因此該年輕人60歲退休后每月可領取的養老金總計為2958元。但是如今延遲退休至65歲,無論是基礎養老金還是個人賬戶都會發生變化。
基礎養老金數=(5000+5000元)÷2×40年×1%=200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8%×12×40年÷101=1901元
因此該人至65歲退休每月能夠拿到的養老金為3921元,比60歲退休每月多出963元,同比增長32%。
具體來看,下面幾類人將剛好趕上延遲退休:小于等于50歲的女性工人(197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女性);小于等于55歲女性干部(1967年以及以后出生的人);小于等于60歲的男性職工(不區分工人干部,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
以“女性干部”群體為例,這一群體目前的法定退休年齡為55歲,而一旦實施延遲退休方案后,出生于1967年后的人們都將“被延退”,其中,從1986年起,這個年份以后出生的“女性干部”都將統一為60歲退休。
而目前法定退休年齡為60歲的“男性職工”這一群體,1962年以及以后出生的男性職工都將延遲退休,其中,1962年出生的“男性職工”退休年齡將為60歲3個月,而從1981年以后出生的“男性職工”退休年齡將統一為65歲。
監管部門解釋稱,各地留出了確保當期發放的養老金,用于投資運營僅僅為結余基金。
由于目前老年人所占總人口的比例越來越高,享受養老保險待遇的人多了、繳納養老保險費的人少了,基金支付壓力加大。實施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可以實現基金保值增值,如此一來,基金的“收入”渠道拓寬了,更能確保養老金發放,最終受益的是廣大參保者。
同時,監管部門將委托全國社保基金進行投資,投資包括存款、債券、股票等20多種渠道,其中入市資金上限約為6000億元,整體風險較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