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
李翠萍??
山大附中高三語文備課組長。
分析??
難度適中,作文題目接地氣。
全面解讀
縱觀整套試卷??
從一般論述類文本閱讀、文言文閱讀、詩歌鑒賞、名句默寫、小說閱讀、傳記閱讀、語病辨析、補寫句子一直到圖文轉換,以上9種題型的考查方式相當常規(guī),與去年完全一致。
甚至某些題型,如詩歌鑒賞與課本所學詩歌比較閱讀,今年都沒有出現(xiàn)。
這種考查方式??
很正、很常規(guī),有利于學生發(fā)揮;
題型呈現(xiàn)出一貫的穩(wěn)定、傳承特點。
同時,有一定調(diào)整。比如成語使用、語意連貫和作文考查方式都有所變化,但考查能力與前幾年保持一致,體現(xiàn)了語文考試大綱的基本要求。
傳統(tǒng)文化
李翠萍說??
高考題考查學生,也是對學生有效的教育機會。命題人,一定注意到這點,在選題內(nèi)容上呈現(xiàn)出鮮明特點。
首先??
重視傳統(tǒng)文化、歷史文化的融入。
舉例:一般論述類文本閱讀選取了殷墟甲骨文研究的一篇文章,讓考生借此了解到豐富的歷史文化信息,小說《鋤》體現(xiàn)了對即將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感傷和思考。
其次??
選題更關注現(xiàn)實,例如漫畫作文很接地氣,既與學生生活緊密相連,又引導學生適當發(fā)散,關注更深遠的社會背景和原因,從而關注現(xiàn)實,有更成熟的視野和思想。
也鼓勵探索和突破??
如《尋找自己的句子》中陳忠實不斷探索和突破,終于找到屬于自己的句子和世界,學生一定會產(chǎn)生觸動。
語境意識
有所變化的是??
成語的應用;
語意的連貫;
作文的形式。
李翠萍例舉??
與2014、2015年的近義成語辨析不同,今年考查的是易錯成語的使用。這其實是前一直考查的形式,只不過是題量增加了2道,雖然變化了形式,但難度實際是降下來了。
2015年語用題中出現(xiàn)了2道補寫句子,考查能力略重復,今年變?yōu)樘钊朐~語,實質(zhì)仍然考查的是語意連貫,同時也考查虛詞正確運用,考查點增加了,形式也比較獨特,變化可喜,難度也明顯降低。
文言文閱讀選取了《宋史 曾公亮傳》,這是近六年第四次在《宋史》中選材了(2011年《何灌傳》、2012年《蕭燧傳》、2015年《孫傅傳》)。《宋史》本身閱讀難度不大,再加上考查形式與2015年完全一致,仍然是文言斷句、文化常識、內(nèi)容理解、文言翻譯,學生做起來比較順手。雖然文本閱讀難度不大,但答題難度有所增加,尤其是文言翻譯 “錫”“虔”“從容”超出120個常用實詞范圍,這就要求學生能結合語境去理解,更考查學生理解能力和靈活變通能力。
李翠萍特別提醒??
考生在復習時,要擴大知識量,同時閱讀中要加強語境意識。
漫畫作文
作文??
形式上最大的變化。
李翠萍介紹??
往年以新材料作文為主,自從去年出現(xiàn)任務驅(qū)動型作文以來,各地學生狂練這類型作文,大概是避免套路化,今年的作文以漫畫形式出現(xiàn)。
這可能對考生有一定心理沖擊。不過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圖文轉換,能力相通。山大附中5月底模擬考就考了一道漫畫作文題,學生應該不會感到太棘手。
漫畫作文??
需要認真審讀畫面內(nèi)容;
讀懂漫畫主旨。
漫畫有兩部分組成??
一個孩子考了100分得到了表揚肯定(吻痕),考了98分就受到嚴厲責罰(掌印);另一個孩子考了55分,受到責罰,考了61分得到表揚。
這是學生最熟悉的生活內(nèi)容,甚至親身經(jīng)歷。接地氣,讓考生有話可說。
如果寫成對父母的吐槽??
太表面化,太膚淺了。
漫畫主要特點就是針砭時弊,透過現(xiàn)象思考背后的原因和實質(zhì),顯示學生思維品質(zhì)高低,表現(xiàn)在作文中就是立意高下。
最好從整體立意??
從四個畫面看,孩子成績直接決定了家長態(tài)度,反映了當前存在“唯分數(shù)論”的教育現(xiàn)狀;可以拓展到學校、社會,各方面的全面參與,使這種狀況愈演愈烈;也可以放大到全社會的成敗觀念,如對職稱、職務的品評“唯業(yè)績論”,國家發(fā)展、城市發(fā)展“唯GDP論”等;還可以去思考教育的目的,分數(shù)是學生成長的全部嗎?
從時間維度看,成績有短期和長期區(qū)別,不必太在意一時成績;從評價標準看,成績未必等于能力,應該有多元化標準……抓住事情本質(zhì),才能從根本上提出解決方法。
換一個角度??
從兩個孩子的遭遇看,進步就表揚,退步就責罰,這樣的處理方式未免太簡單粗暴。教育是一個過程,要給進步多一些鼓勵,對退步多一些寬容。
也可以從局部立意??
只看第一個孩子,盡管成績退步,但分數(shù)依然很高(98分),可以得出對不要孩子預期過高的思考,苛求完美往往對孩子造成極大心理壓力,結果適得其反;
單看第二個孩子,盡管成績不高,但對他的進步也要予以鼓勵,延伸到社會現(xiàn)象亦是如此。
從孩子自身角度立意不太合適??
李翠萍認為,盡管只畫了孩子,但孩子只是被動接受方,不應成為討論重點;發(fā)出動作(吻痕、耳光)一方雖未出現(xiàn),卻應是思考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