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不卡视频在线播放,中文字幕亚洲综合小综合在线,亚洲一级大片,免费观看的成年网站不下载

棗莊最新總人口數量統計多少(多少外來人口)

思而思學網

人口是社會物質生活的必要條件,是全部社會生產行為的基礎和主體。2022年棗莊最新總人口數量統計多少人?棗莊有多少外來人口?是很多人想知道的問題。由于2022年棗莊總人口數量暫未公布,下面小編整理了最新棗莊人口數量統計及相關信息,供參考。

一、棗莊最新總人口數量統計

截至2021年末,棗莊市常住人口385.3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為60.04%,比上年末提高0.72個百分點。人口出生率6.91‰,死亡率5.65‰,人口自然增長率1.26‰。

二、棗莊綜合介紹

【地理位置】 棗莊市位于山東省南部,地跨東經116°48′—117°49′,北緯34°27′—35°19′。東與臨沂市平邑縣、費縣、蘭陵縣接壤,南與江蘇省徐州市的銅山縣、賈汪區、邳州市為鄰,西瀕微山湖,北與濟寧市的鄒城市毗連。東西最寬56公里,南北最長96公里,總面積4564平方公里,占全省總面積的2.97%。

【建置區劃】 棗莊市境域原為嶧縣、滕縣轄地。夏朝,境域南屬鄫國,北和西部屬滕國和薛國。商朝,今棗莊市西北部為滕國、郳國和薛國,東北部屬鄫國,中部為蔇國,南部為偪陽國。西周,今棗莊市東部屬鄫國,南部屬偪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滕、郳(魯國附庸國)二國。春秋時期,今棗莊市東屬鄫國,南屬宋之偪陽國,西部屬薛國,北部屬齊之滕國和小邾國。宋滅偪陽國后,改偪陽為傅陽。齊國南進占領薛國后,薛國更名為舒州。戰國時期,東部為蘭陵,南部為傅陽,西為齊之舒州,北部仍為齊之滕國。后舒州又改稱薛國后,小邾、傅陽、蘭陵皆屬楚國,公元前254年,全境屬于楚國。秦朝,廢分封制,置郡、縣,棗莊境東為郯郡的蘭陵縣、鄫縣,南為傅陽縣,西為薛郡的薛縣、戚縣,北部為滕縣。漢,撤小邾置蕃縣,西北部先后屬魯國、沛國,東南部分屬瑯琊國、彭城國,置氶縣、鄫縣、陰平縣,全境均屬東海郡。三國時,今棗莊地區屬魏。魏沿襲秦制。晉,仍襲漢制。隋朝,升滕縣為滕郡,郡治滕縣,廢鄫州,改蘭陵縣為氶縣,不久改氶縣為蘭陵縣。唐朝,北置滕縣,南置蘭陵縣,公元621年(唐武德四年),改蘭陵為氶縣,隸屬沂州瑯琊郡。滕縣屬彭城郡。宋朝,仍為北置滕縣,南置氶縣。金元代,置滕陽州和嶧州,后滕陽州又改為滕縣,屬山東西路。明朝,北置滕縣,南置嶧州,后嶧州降為嶧縣。先屬濟寧府,后屬兗州府。清循明制。民國時期,仍為嶧、滕兩縣,屬山東省西區。抗日戰爭時期,嶧縣于1939年11月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屬魯南專區。滕縣分滕東、滕西兩縣,分屬魯南專區和湖西專區。1944年建立滕縣抗日政府,屬魯南行署二專區。還先后建立白彥、臨城、麓水、雙山、鳧山等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0月,嶧、滕兩縣分屬臺棗專區和尼山專區。1950年,嶧、滕兩縣屬滕縣專區。1953年改屬濟寧專區。1958年嶧縣機關遷至棗莊鎮。1960年,嶧縣改為縣級棗莊市。1961年9月12日棗莊建制為地級省直轄市,轄齊村、臺兒莊、嶧城、薛城4個區及棗莊鎮,56處人民公社。1976年7月12日,設立市中區,將齊村區所轄部分劃歸市中區。滕縣于1979年劃歸棗莊市。1983年11月齊村區改為山亭區。至1985年,全市轄5區(市中區、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山亭區)1縣(滕縣),5個街道辦事處,53個鄉,32個鎮。1988年5月,滕縣改為滕州市(縣級)。2001年3月,棗莊市行政區劃作出重大調整,共減少鄉鎮30個,減少比例為33%。全市共設14個街道辦事處,42個鎮,5個鄉。此后,全市所設街道辦事處、鎮、鄉略有調整。2017年,棗莊市轄市中區、薛城區、嶧城區、臺兒莊區、山亭區、滕州市等6個區(市),設64個鄉(鎮、街道),2530個村(社區)。

【人口民族】 截至2017年底,棗莊市戶籍總人口418.05萬人,其中男性219.41萬人,女性198.64萬人。人口出生率16.60‰,死亡率5.84‰;自然增長率10.76‰。全市常住人口392.03萬人。

根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統計,全市有44個少數民族,即回族、蒙古族、藏族、維吾爾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朝鮮族、滿族、侗族、傈僳族、佤族、瑤族、白族、土家族、哈尼族、哈薩克族、傣族、高山族、拉祜族、水族、納西族、土族、達斡爾族、仡佬族、京族、布朗族、畬族、俄羅斯族、基諾族、撒拉族、鄂溫克族、塔吉克族、黎族、景頗族、羌族、錫伯族、普米族、烏孜別克族、德昂族、裕固族、門巴族、怒族。各少數民族人口為14209人。其中,回族13043人,居少數民族人口首位。

【自然環境】 地貌 棗莊市地處魯中南低山丘陵南部地區,屬于黃淮沖擊平原的一部分。地勢北高南低,東高西低,呈東北向西南傾伏狀。北部山亭區境內的高山海拔620米,為全市最高點。蓮青山、抱犢崮等海拔500米以上群山連綿起伏,橫亙在市北部。抱犢崮海拔580米,謂“沂蒙七十二崮之首”。西部濱湖及沿運地帶地勢最低,地面平坦,海拔30~40米,最低處海拔24.5米。境內地形地貌比較復雜,形成低山、丘陵、山前平原、河漫灘、沿湖洼地等多類型地貌特征。丘陵約占總面積的54.6%,平原約占總面積的26.6%,洼地約占總面積的18.8%。

土壤 本市土壤分為棕壤、褐土、潮土、砂礓黑土和水稻土5個土類,80個土種。土壤總面積521.39萬畝,占全市總面積的79.59%。

河流 棗莊市境內河流屬淮河流域運河水系。大小河流共有24條,京航運河棗莊段為大型河流,橫穿市南部,境內全長39公里。中型河流(伊家河、嶧城大沙河、城郭河)3條,流域面積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8條,流域面積在30至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2條。除京杭運河棗莊段為南四湖泄洪河道外,其它主要河流均發源于東北部山區,分別流入南四湖和運河。

氣候 棗莊市處于中緯度暖溫帶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區,兼有南方溫濕氣候和北方干冷氣候的特點,受自然地理環境、太陽輻射和季風的影響,具有光照好、積溫高、熱量豐富、雨量充沛、雨熱同期的氣候特點,光、熱、水、氣等條件優越。氣候四季變化明顯,春季氣候多變,西南風較多,降水較少,常干旱。夏季炎熱,空氣濕潤,降水集中。秋季云雨較少,以秋高氣爽為主要特征。冬季寒冷而干旱,多西北風。2017年,全市年平均氣溫15.7℃,較常年偏高1.3℃,較2016年高0.3℃;平均日照時數為2215.4小時,較常年偏多94.4小時,較2016年多281.7小時;平均降水量1044.1毫米,較常年偏多256.8毫米,較2016年多121.4毫米。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棗莊市土地總面積456.35千公頃。其中,耕地保有量239.84千公頃,基本農田面積212.99千公頃。

礦產資源 棗莊市境內已發現礦種57種,有查明資源儲量的礦種12種。其中,煤炭保有量171771萬噸,鐵礦石保有量4178萬噸,銅礦石保有量98萬噸,鋁土石保有量164萬噸,石膏保有量44258萬噸,水泥用灰巖保有量224981萬噸,磷保有量9008萬噸,耐火粘土保有量892萬噸,熔劑用灰巖保有量183萬噸,水泥用粘土保有量550萬噸,電石用灰巖保有量531萬噸,飾面用花崗巖保有量394萬立方米。

水資源 棗莊河川年徑流量為10.7億立方米,地表水資源量滕州市最大,徑流量為3.253億立方米,最小為臺兒莊區,徑流量為1.028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中等豐富,主要補給來源于大氣降水,其次是水庫、塘壩等蓄水工程和河川徑流。已探明水源地有十里泉、丁莊、東王莊、羊莊、荊泉、清涼泉、渴口、嶧城等8處,均以巖溶水和孔隙水為主。全市地下水資源量年均6.6億立方米。

【歷史文化】 棗莊歷史悠久,四五十萬年前就有人類活動。早在7300年前的新石器時期,先民們就在這塊土地上創造了燦爛的“北辛文化”,是迄今為止黃淮地區考古發現最古老的文化,也是東夷文化的源頭。先秦時期,棗莊境內分布著薛國、滕國、邾國、倪國、小邾國、繒國、偪陽國7座古城邦,是中國古都城分布最密集的地區之一。

棗莊的歷史和運河緊密相連,運河文化仍有遺存。據考古發現,境內最早的運河——偪陽運河,開鑿于春秋時期,距今約2700年。京杭運河棗莊段(泇運河),開鑿于明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現流經市境內臺兒莊、嶧城、薛城、滕州,全長93.9公里。這段運河由夏鎮李家港至邳州直河口入黃河,因為泇河為主要補充水源,史稱泇運河。它的開通,改變了因黃河泛濫致使京杭運道不通的局面,幾百年來,為南糧北運,物資流通,文化交流,發揮了重要作用。京杭大運河的貫通,也推動著沿運河地區的經濟繁榮。沿岸的臺兒莊迅速發展成為“魯南重鎮”,商賈云集、屋宇猛增、集市爆棚。《嶧縣志》記載:“臺兒莊瀕運河,商賈輻輳,田匱櫛比,亦徐兗間一都會也。”商賈的云集帶來了文化的交融,臺兒莊古城也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京杭大運河上南北文化交融、中西文化合璧最鮮明的特征。

棗莊素稱魯南煤城,采煤歷史悠久、煤質優良。李鴻章曾稱棗莊煤“較日本上等煤尤佳,與英國松白煤相仿”。清光緒三十年《嶧縣志》載:“礦務之見于三代前者也……訖唐五代不廢。”又有記載:“棗莊礦區內有唐宋時舊井甚多,土人所開淺井遍地皆是。”清代已大量開采煤炭并外運。清光緒四年(1878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奏準清廷、派直隸知縣戴華藻籌資5萬元,在棗莊開辦嶧縣中興礦局。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兗沂曹濟兵備道張蓮芬經清政府批準來棗莊合辦棗莊煤礦,創辦“商辦山東嶧縣中興煤礦股份有限公司”,為中國第一家民族資本的股份制企業,并發行了中國第一張股票。兩任民國總統黎元洪、徐世昌都曾擔任過董事長,張學良也是最大的股東之一。上世紀30年代,中興公司就采用機械化采煤,成為僅次于日資撫順、中英合資開灤的全國第三大煤礦。憑借其業績和規模,中興公司對中國歷史產生著深遠影響,它是中國的第一條鐵路京浦線最大的股東;修建了隴海線;參與建造了青島港、連云港、漢口港、江陰港和上海港;復旦大學和山東大學第一任校董會校長由中興公司派遣。中興公司在中華民族工業史上,成為一個標志性的企業。棗莊也因此成為近代民族工業文明的發源地。新中國成立之后,它又成為新中國的老工業基地。

棗莊是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英雄城市。近百年來,這塊土地上發生了多次震驚中外的歷史事件。1938年,在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領導下,以臺兒莊為重心的廣大魯南地區與侵華日軍展開了一場大規模的臺兒莊會戰,中國軍隊贏得了自抗戰以來一次空前勝利。1940年,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在棗莊成立的鐵道游擊隊與日軍斗智斗勇,以游擊戰術擊敗日本侵略者。

棗莊歷代名人輩出,豪俊迭興,孕育了人類造車鼻祖奚仲,主張“兼愛、非攻”的科圣墨子,“好客養士”的孟嘗君,足智多謀、能言善辯、勇于自薦的毛遂,“鑿壁偷光”的西漢名相匡衡,《金瓶梅》的作者賈三近。這里還是當代著名詩人、文學藝術大師賀敬之、著名書法家王學仲的故鄉。

【概況】 2017年末,全市公安戶籍總人口418.05萬人,其中男性219.41萬人,女性198.64萬人。據2017年全市1%人口抽樣調查推算,全市常住人口392.03萬人。出生率16.60‰,死亡率5.84‰,自然增長率10.76‰。

2017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GDP)2315.91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6.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62.23億元,增長3.7%;第二產業增加值1194.99億元,增長6.3%;第三產業增加值958.69億元,增長7.9%。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5∶51.7∶40.8調整為7.0∶51.6∶41.4。人均生產總值59110元,增長6.1%。

城鎮新增就業人數4.53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人數1924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人數5.32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數1.94萬人,低于2.36萬人的控制目標,登記失業率2.39%。就業技能培訓人數2.1萬人,創業培訓人數4097人,引領大學生自主創業人數1200人。

居民消費價格比上年上漲1.0%,其中,服務項目價格上漲2.1%;消費品價格上漲0.2%。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上漲12.4%,其中,生產資料價格上漲15.8%;生活資料價格下降2.9%。

【改革】 深化“放管服”改革,累計調整市級行政權力事項1782項、取消下放市級行政審批事項273項。新引進保險、證券等金融機構5家,與恒豐銀行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完成企業股改35家。市縣級政府性債務風險防控體系逐步構建,信用體系建設扎實推進。

新登記注冊各類市場主體42543戶,增長9.8%,新登記注冊資本(金)881.58億元,增長42.4%。其中,新登記企業戶數占新登記市場主體的比重為28.4%,比上年提高2.7個百分點。

成功創建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范區,市級以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達到917家,在全省率先基本實現農業現代化;打響“厚道棗莊人、放心農產品”品牌,滕州馬鈴薯入選全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新增棗莊黑蓋豬等“三品一標”66個。

清理僵尸企業42家、盤活土地2400畝;棗莊高新區獲批中國產學研合作創新示范基地,滕州經濟開發區晉升國家級園區進入最后審批階段。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原煤產量下降8.0%。年末全市商品房待售面積243.58萬平方米,下降14.2%,降幅比上年末擴大9.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類待售面積122.82萬平方米,下降28.3%。

新申請馬德里國際注冊商標9件,新增山東名牌產品13個。

【農林牧漁業】 農業增加值124.43億元,增長4.1%;林業增加值1.47億元,下降9.4%;牧業增加值30.95億元,增長3.5%;漁業增加值5.38億元,下降0.1%。

糧食作物種植面積396.16萬畝,增長3.8%,總產量34.0億斤,增長4.1%,單產429.1公斤/畝,增長0.3%;實現蔬菜及食用菌產量480.42萬噸,增長2.3%;植樹造林面積5248公頃,下降38.8%;肉類總產量23.57萬噸,下降7.2%;水產品產量9.4萬噸,下降2.0%。

農機裝備總量提升、結構優化,農業機械總動力達290.1千瓦,增長4.5%。

【工業】 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6.8%,增幅比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其中,輕工業增長7.8%;重工業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銷率達99.4%。

34個行業大類中27個實現同比增長,行業增長面為79.4%。在重點行業中,煤炭開采和洗選業、通用設備制造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紡織業4個行業增長較快,成為拉動規模以上工業持續增長的主要力量。四行業增加值分別增長15.2%、10.2%、8.1%、11.4%,合計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達25.9%,拉動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長2.8個百分點,拉動貢獻率達41.5%。

在統的56種重點產品中,34種產品產量實現增長,增長面為60.7%,比上年提高6.2個百分點。鋰離子電池、子午線輪胎外胎、金屬切削機床等產品增長較快。

【固定資產投資和建筑業】 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797.5億元,比上年增長5.7%。三次產業投資構成為1.3∶53.8∶44.9,服務業投資比重比上年提高0.1個百分點。重點領域中,工業技術改造投資增長16.7%,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等現代服務業投資分別增長28.4%和69.4%。

房地產開發投資完成168.17億元,增長5.8%,比上年提高20.7個百分點。其中住宅投資完成120.31億元,增長1.8%。房屋施工面積1936.04萬平方米,增長5.1%。房屋竣工面積345.88萬平方米,增長56.7%。商品房銷售面積444.92萬平方米,增長6.3%。商品房銷售額203.27億元,增長18.1%。

建筑業增加值133.05億元,增長6.3%。年末三級及以上資質建筑企業238家,比上年增加20家。簽訂合同額460.98億元,增長22.1%。完成產值312.57億元,增長15.6%。建筑業總產值超過億元的企業有68家,產值過5億元的企業11家,產值過10億元的6家,占全部企業個數的比例分別為28.6%、4.6%和2.5%。

【國內貿易】 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實現982.1億元,增長10.1%。其中,限額以上單位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42.4億元,增長8.6%。按行業分,商品零售額862.0億元,增長9.9%;餐飲收入額120.1億元,增長11.1%。按所在地分,城鎮消費品零售額734.4億元,增長9.6%;農村消費品零售額247.7億元,增長11.3%。

在限上法人企業零售額中,在統的22個商品類別有18個實現正增長,剛需類拉動限上增長明顯。石油及制品類零售額24.4億元,增長11.0%;基本生活類商品實現零售額63.4億元,增長9.8%;居住類商品實現零售額31.7億元,增長9.2%。

【開放性經濟】 青島港在棗莊市設立內陸港區,進出口總額101.06億元,增長12.0%。其中,出口89.03億元,增長9.2%;進口12.03億元,增長39.2%。民營企業實現進出口57.14億元,增長12.9%,占全市進出口總額的56.5%,較上年提高0.6個百分點。有257家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立了貿易往來,增長8.0%,合計進出口34.54億元,增長6.0%。機電、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增長迅速,完成進出口23.67億元,增長24.8%,其中出口23.05億元,增長24.7%,分別高于全市進出口、出口增幅12.7個百分點、15.5個百分點。

新批外資項目14個,增長40.0%,合同利用外資206.75億元,增長2057.4%,實際到賬外資6.08億元,下降12.4%。在2017美國山東周活動中,與來訪跨國企業達成兩個合作意向;在2017臺灣周活動中簽約3個重點外資項目,總投資約9000萬美元;在2017香港山東周活動中簽約2個重點外資項目,協議外資1.95億美元。

新設境外投資企業5家,投資總額近2270萬美元。實現對外承包工程營業額4276萬美元,外派人數416人次。山東雄獅建筑裝飾股份公司承包了贊比亞機場項目、赤道幾內亞機場項目和馬來西亞的博威年門窗項目。新簽總投資800萬美元的阿爾及利亞大清真寺項目和300萬美元的贊比亞機場項目。

【交通、郵電和旅游】 公路客運量2497萬人,旅客周轉量177236萬人公里,分別增長0.2%和1.0%;公路貨運量6288萬噸,貨物周轉量1500703萬噸公里,分別增18.5%和9.7%。水路客運量104.34萬人,客運周轉量371.40萬人公里,分別增長14.0%和13.9%;水路貨運量866.91萬噸,貨物周轉量349637萬噸公里,分別增長7.4%和7.4%。港口貨物吞吐量731.30萬噸,下降23.6%。

新臺高速動工建設,棗菏高速、高鐵換乘樞紐、快速公交B6線、棗木高速東延、沂臺線南延等加快施工,棗莊機場完成規劃選址。交通基礎設施完成固定資產投資34.94億元,增長53.0%。年末公路通車里程達到8574.3公里,其中國道281.2公里、省道648.4公里、縣道587.9公里、鄉道638.9公里、專用道64公里、村道6352.3公里。棗莊市成為全省第二個實現鎮街公交全覆蓋的城市,入選全國公交都市創建城市。

郵政行業業務收入6.43億元,增長26.2%,其中快遞業務收入3.17億元,增長31.9%。電信業務總量4.12億元,增長7.0%。移動電話業務總量61.83億元,增長19.9%。固定電話用戶24.20萬戶,下降8.0%。移動電話用戶351.77萬戶,增長0.6%。

旅游消費總額199.71億元,增長14.9%;接待游客人數2259.24萬人次,增長10.6%。其中,接待國內游客2255.8萬人次,增長10.6%;國內游客消費188.16億元,增長14.9%;接待入境游客3.44萬人次,增長1.3%;入境游客消費823.23萬美元,增長1.7%。本地居民出游前后旅游消費11億元,增長16.0%,城鄉居民人均出游次數3.06次,增長11.3%。

【財政和金融】 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45.20億元,同口徑增長1.2%。其中,稅收收入102.02億元,增長8.7%。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6.3%,比上年下降0.5個百分點。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245.11億元,下降1.5%。全市民生類支出合計完成181.91億元,民生支出占比達到74.2%,比上年提高0.9個百分點。

國、地稅收入178.73億元,其中,國稅收入97.29億元,增長37.4%;地稅收入81.44億元,同口徑增長9.3%。稅收收入占GDP的比重達到7.7%,比上年提高0.4個百分點。

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存款余額1828.33億元,比年初增加155.60億元。其中住戶存款1175.50億元,比年初增加70.97億元。年末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貸款余額1212.40億元,比年初增加112.08億元。

實現保費收入73.27億元,增長10.7%。其中,財產險收入16.34億元,增長15.3%;人身險收入56.93億元,增長9.5%。賠款與給付21.14億元,增長4.4%。其中,財產險8.69億元,增長18.3%;人身險12.45億元,下降3.4%。

【科技】 魯南大數據中心一期建成運營,互聯網小鎮入駐運營企業80家,山東省第四屆互聯網大會和數字中國(棗莊)峰會成功舉辦,區域性大數據基地正在隆起。

獲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1項,評審市級科技進步獎130項;認定高新技術企業數49家;技術市場共簽訂技術合同607項,成交金額14.03億元,增長率25.1%;擁有各類創新平臺165家,其中省級以上的97家。

協同創新取得“筑基架梁”式重大進展,啟動了15平方公里魯南產學研協同創新示范區規劃建設;浙大山東工研院、北理工魯南研究院正式運營,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術創新與產業化基地、常州大學國家級技術轉移中心等一批創新平臺加快落地。齊魯工業大學12名科技創新特派員進駐企業開展協同攻關;清華大學5名專家教授與26家企業進行合作對接。圍繞棗莊市“265”產業開展科技攻關布局,投入1200余萬元實施自主創新重大專項等科技計劃55項,新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5個、重點實驗室10個、科技企業孵化器13個。

5名2017年度泰山產業領軍人才人選獲得公示;3名泰山產業領軍人才獲得省委組織部300萬元人才補貼;開展第二屆“棗莊英才”評選活動。

專利申請5121件,其中發明1239件;授權專利2257件,其中發明277件;PCT國際專利申請5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2.53件/萬人,增長24.6%。

中材鋰膜一期、豐元正極材料等項目建成投產,煤基新材料、人工智能、高端裝備、鋰電、光纖、醫藥和醫療器械等新興產業加速膨脹,納入統計范圍的規模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292家,實現工業總產值909.37億元,增長17.9%,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4.92%,比上年提高2.30個百分點。

【教育、文化、衛生和體育】 普通中等職業學校招生14603人,畢業14026人,在校生48736人。普通高中招生24156人,畢業24024人,在校生73661人。普通初中招生46378人,畢業39396人,在校生125267人,初中學齡人口入學率100%,義務教育鞏固率99.0%。小學招生61476人,畢業47608人,在校生358126人,小學學齡人口入學率100%。幼兒園在園兒童92537人。棗莊學院新校區開工,山東化工技師學院新校區啟用。

文化活動豐富多彩,舉辦全市首屆書香文化節、第二屆群眾文化藝術節,3件作品獲省“文藝精品工程”獎;與山影集團合作,啟動攝制電視劇《中興》。市藝術劇院和滕州柳琴劇團積極開展藝術創作,大型柳琴戲《微湖風雨》的創作和歷史劇《墨子與魯班》完成加工提高。創作、移植、復排《父女趕船》《清風亭》《梁祝》《滾燈》等10余臺大小型傳統戲曲劇目。積極參與“一村一年一場戲”文化惠民演出,全年演出近500場次,收入200余萬元。市博物館免費接待觀眾12.3萬人,增長10.7%。建成村(社區)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2007個,達標率82.1%。

廣播、電視共在省級媒體發稿1235條;在中央級媒體發稿59條,央視專題片《將改革進行到底》第六集《守住綠水青山》播出了棗莊市相關內容,反映了建設自然生態宜居宜業新棗莊的豐碩成果。“智慧廣電”建設步伐加快,“全市無線WIFI城市”項目進展順利,在28個重點公共區域已建成389個AP點位,實現了信號覆蓋。

衛生服務能力提升,衛生機構數2525家,其中,醫院78家;衛生院48家;疾病預防控制中心6家;婦幼衛生機構7家。衛生技術人員25319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9536人;注冊護士11638人。衛生機構床位數22622張,其中,醫院16813張;衛生院3384張;婦幼機構1637張。

體育事業廣泛開展,共派出117人次參加全國以上比賽,獲得世界冠軍4個、亞軍2個、季軍1個,獲得全國冠軍31個、亞軍28個、季軍27個。其中,組織25人參加全國第十三屆運動會12個大項的比賽,獲金牌4枚、銀牌3枚、銅牌7枚,18人次進入前八名。參加全國以上比賽人數和獲得的獎牌總數均創歷史新高。

【城鄉建設】 城鎮常住人口達到224.71萬人,常住人口城鎮化率達到57.32%,比上年提高1.85個百分點。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投資26.5億元,增長8.2%。城區路網建設全面加速,新建改造城市道路73條,新增道路長度25.6公里,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約15億元,道路建設的投資量較上年同期增長70%,重點實施市中區青檀路和中興大道工程,薛城區新城路網提升改造工程,新城城南路網項目,臺兒莊區北部新區10條道路建設工程等,城區道路通行能力大大改善,通達能力不斷增強。城市地下空間建設加快,管線普查成果和管理系統通過省廳驗收,新建改造水氣熱污等各類市政地下管網207公里,新開工綜合管廊9.46公里,完成廊體6.1公里,分別占年度任務的118.2%、102.0%,累計形成地下管廊12.5公里。新增城市集中供熱面積307萬平方米,華電國際十里泉電廠向新城供熱項目已獲華電集團總部立項批準。

城市功能不斷改善,“多規合一”試點穩步推進,城市、鄉鎮總體規劃編制完成。建成海綿城市10.2平方公里,建設地下綜合管廊6.1公里,完成城市建成區7條黑臭水體治理;新城體育中心投入使用,碧水繞城、南部路網工程啟動建設。改造完成新城污水處理廠,高新區綠源污水廠基本建成,新增污水管網90.6公里,黑臭水體整治完成率達70%。城市各項服務功能逐步完善,承載能力不斷提升。

【環境和安全生產】 打好生態環保攻堅戰,辦理完成中央環保督察轉辦件311件,依法關停整治“散亂污”企業325家;持續開展大氣污染綜合治理,“藍天白云,繁星閃爍”天數達到254天,較上年增加47天;全面落實河長制,關閉搬遷禁養區內畜禽養殖場979家;治理破損山體、塌陷地3.7萬畝,完成造林8萬畝。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8條省控以上河流斷面水質達到地表水Ⅲ類水質要求,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年均濃度分別為4.86毫克/升和0.52毫克/升。加大引用水水源保護力度,實施飲用水水源規范化建設工程,除地質因素超標外,飲用水水源水質達到規定標準,滕州市荊泉等12處飲用水源保護區劃分方案獲得省政府批復。空氣環境質量穩步提升。環境空氣中四項主要污染物細顆粒物(PM2.5)、可吸入顆粒物(PM10)、二氧化硫(SO2)年均濃度分別為66、126、29微克/立方米,分別比上年改善18.5%、10.6%、23.7%,二氧化氮(NO2)年均濃度31微克/立方米,與上年持平。主要污染物減排全面完成,積極推進結構減排、工程減排、管理減排,四項污染物化學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分別比2015年減少6.5%、5.9%、12.6%和15.7%,全面完成年度減排目標。生態建設成效顯著,山亭區創建成為全市第一個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新增完成90個村的農村環境綜合整治任務。新增完成49個貧困村的飲用水源地保護工作,196個省級行業扶貧村實現飲用水源地全保護。全面完成禁養區內979家畜禽養殖場戶的關閉搬遷工作。

全年發生生產安全事故43起、死亡46人,分別下降34.8%、13.2%。在發生事故的行業(領域)中,交通運輸業事故35起、死亡30人;采礦業事故1起、死亡1人;建筑業事故3起、死亡7人;商貿制造業事故3起、死亡7人;農林牧漁業事故1起、死亡1人。

【居民生活和社會保障】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420元,增長8.6%;人均消費支出13484元,增長8.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924元,增長8.0%;人均消費支出17247元,增長8.3%。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164元,增長8.8%;人均消費支出9345元,增長9.0%。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積39.4平方米,其中,城鎮居民40.5平方米;農村居民38.0平方米。

參加基本養老保險居民191.69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居民310.24萬人。參加失業保險職工43.43萬人;參加養老保險職工人數84.42萬人,其中參加養老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5.89萬人;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職工人數60.35萬人,其中參加基本醫療保險的離退休人員14.85萬人。提供公益性崗位1107人,靈活就業人員2.07萬人。

農村低保標準、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年3900元、5070元,城鄉低保標準之比降至1.35∶1,農村低保標準超過省定扶貧線,全市共有城市低保對象2.96萬人,農村低保對象8.77萬人,農村特困人員1.57萬人。各類養老機構100家,床位2.2萬張,入住老年人1.4萬人。新建城市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5處,農村幸福院40處,農村社區服務中心60個,社會組織培育中心2處。按照每人每月不低于80元的標準分別為23777名困難殘疾人、34976名重度殘疾人發放生活補貼、護理補貼。

聚力打好脫貧攻堅戰,落實市級專項扶貧資金1.1億元,實施到戶幫扶項目3399個,受益貧困戶7077人。組建扶貧專干隊伍,選聘扶貧專兼職干部1605名,其中專職扶貧干部923人。全市脫貧1.58萬人,超額完成年度1.55萬減貧任務,15個省定扶貧工作重點村全部摘帽退出。

精神文明建設

【文明城市創建】 2017年,棗莊市在全省文明城市測評驗收中位居所有省級文明城市第二位,以優異成績獲評省級文明城市,并跨入全國文明城市提名城市行列。一是加強組織領導,夯實創城工作基礎。成立由市委書記和市長任組長的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領導小組,召開了高規格的創城動員大會,全力爭創省級文明城市。市委、市政府下發《關于創建省級文明城市的決定》,把創城工作納入年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各類文明創建考核,對承擔的任務指標完成不力,影響全市創城大局的,嚴肅追究責任。二是深入宣傳發動,營造創城強大輿論聲勢。印發《關于加強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宣傳工作的通知》,在市內各媒體統一開設“爭創文明城、共建新棗莊”專欄,累計發稿360余篇;開展區(市)委書記、市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人訪談活動,《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工作簡報》累計編發40期;設計“文明棗莊”LOGO,在創城宣傳工作中廣泛使用;編印市民手冊3萬份、宣傳海報近萬張,制作公益廣告15萬幅,在各星級以上酒店擺放文明餐桌提示牌1萬個,形成了濃厚的創城氛圍。三是細化責任分工,形成創城工作合力。抽調12個單位17名同志組建創城辦公室集中辦工,抓好對全市創城工作的指導、督導和協調。為實現精準指導,制定了《棗莊市2017年創建省級文明城市責任清單》和《棗莊市2017年省級文明城市測評體系實地考察項目指導手冊》,為各部門具體操作提供明確遵循。四是強化指導督導,確保各項創城任務落到實處。采取條塊結合的方式,對各區(市)及市直部門創城工作進行全方位、不間斷督導,在歷次督導中共現場下發整改通知單1200多份,累計梳理問題近三萬條,所有的問題普遍得到整改。市級領導根據分工到現場進行督導,結合分管工作抓好有關指標落實,加快了有關問題的整改落實。五是廣泛開展主題活動,不斷提高市民群眾支持率參與率。下發《關于開展創建省級文明城市專項整治行動的通知》,對市容環境衛生、交通秩序、公共場所、市場環境、社會文化環境、社區環境、“窗口”行業等進行全面整治。深入推進公民文明出行專項行動,舉行啟動儀式,下發工作方案和倡議書,制定《棗莊市文明出行公約》,在所有學校、社區、窗口單位廣泛宣傳。市直各部門結合文明城市創建開展了不文明行為勸導、交通引導等志愿服務活動;市文明辦聯合有關部門開展了“隨手拍”、文明出行宣導和抓拍最美瞬間活動,指動棗莊微信平臺及交通廣播頻道同步直播,一小時內關注人數達5.4萬人,形成廣泛社會影響。制定《棗莊市文明出行公約》,在所有學校、社區、窗口單位廣泛宣傳。開通3331234創城市民熱線及電子郵箱,歡迎市民積極反映創城中存在的問題,共收到市民反映相關問題242件,辦結率達到100%,得到市民充分肯定。

【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 2017年,市文明辦著力在吸引群眾、凝聚群眾、惠及群眾上下功夫,全面推進各項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一是鄉村文明行動成效明顯。城鄉環衛一體化由全省第12名提升到第6名,移風易俗由全省第17名提升到第13名。12個村入選第五批省級“百鎮千村”建設示范工程項目,及時下撥獎補資金168萬元。著力抓好移風易俗工作。建立全市移風易俗工作聯席會議制度,召開全市移風易俗工作推進會議,出臺了《關于進一步深化移風易俗工作的意見》,為深化移風易俗工作提供組織保障和制度保障。加大移風易俗宣傳力度,下發《關于進一步加強移風易俗宣傳工作的通知》,在棗莊日報開設《深化移風易俗倡樹文明新風》專欄,設計制作了移風易俗倡議書向社會廣泛發放,組建移風易俗宣講團對全市紅白理事會成員全部輪訓一遍,市電視臺創作的《文明祭祀樹新風山清水秀慰先人》在全省移風易俗微電影大賽中獲公益片類二等獎。嚴格獎懲考核,把鄉村文明行動在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考核中的分值由7分增加到10分。每半年開展一次群眾滿意度電話調查,在全省移風易俗工作群眾滿意度調查中,區(市)在全省排名靠后,在全市排名后兩位的,實行一票否決并約談主要負責人和相關責任人。二是文明校園創建成績顯著。棗莊市第十五中學、棗莊市立新小學入選全國文明校園,全省只有7個地(市)中、小學都入選。市中區文化路小學等12個中小學校入選山東省文明校園,棗莊市實驗小學等27個中小學入選山東省文明校園提名學校,評選棗莊市第十五中學等76個中小學校為第一屆市級文明校園。三是文明單位創建向縱深發展。召開全市深化文明單位創建工作會議,制定印發《棗莊市文明單位申報及動態管理量化考核辦法》,文明單位申報、管理、考核進一步程序化、規范化、科學化。3家單位入選全國文明單位、3個村鎮入選全國文明村鎮。新增省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社區56個,市級文明村鎮、文明單位、文明社區150個。四是文明行業創建力度加大。在物業服務行業開展文明行業創建活動試點,同時指導市郵政管理局、市國稅局制定文明行業創建規劃、創建標準,設計主題創建活動,不斷擴大文明行業創建覆蓋面。

【優秀道德典型推薦評選】 2017年,棗莊市繼續開展身邊好人、道德模范、文明家庭評選,用各類道德典型引導人、鼓舞人、塑造人。精心做好身邊好人推薦評選工作。不斷完善市、區(市)、鎮街三級好人模范評選體系,堅持不懈抓好山東好人和好人線索推薦,全年累計推薦好人線索58000多條,5人入選中國好人,47人入選山東好人,山東好人入選率達到80%,入選率和入選人數都位居全省前列。楊曼和李明強入選山東好人之星,孟凡芹當選2016山東好人十大年度人物,順利完成《中國好人傳2016》12名棗莊“中國好人”事跡材料編纂工作。第五屆全市道德模范評選表彰形成廣泛社會影響。在工作中提前安排部署,拉長評選周期,擴大社會影響,確保評選質量。共收到候選人推薦材料230份,精心挑選128名候選人在指動棗莊、魯南傳媒網上進行公示,點擊量累計達到70多萬人次。最終評選出道德模范35名,提名獎25名。文明家庭評選推薦工作圓滿結束。12個家庭入選全省首屆文明家庭,20個家庭入選首屆全市文明家庭。深入推進誠信體系建設制度化。到威海、煙臺等地學習考察誠信體系建設,深入了解誠信體系的建設過程、框架結構、運行機制、結果運用等基本情況。起草了《關于推進我市誠信體系建設的建議》,編制了《誠信體系建設項目計劃書》。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2017年,市文明辦緊緊圍繞立德樹人這一根本任務,不斷擴展各項道德教育實踐活動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建好、用好、管好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鄉村學校少年宮中央項目7所,下撥建設及運轉資金216.75萬元。對2016年度中央項目學校的資金使用、工作成效、經驗做法、存在問題等進行全面督導檢查,形成書面材料報省文明辦。積極參與省文明辦組織的鄉村學校少年宮成果展示活動,組織農村戶籍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少年參加全省乒乓球比賽和書法比賽。做好鄉村學校少年宮數據庫檔案建檔工作,對所有34個全國項目和34個省級項目建檔并納入鄉村學校少年宮數據庫管理。成功舉辦棗莊市第四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召開協調會議,印發大賽活動方案,指導各區(市)進行海選和縣級比賽,全市有近20萬中小學生參加活動,30名學生參加了7月初舉行的全市大賽,5名學生參加了全省大賽。開展第三屆國學小名士經典誦讀電視大賽觀后感征集活動,充分調動全市中小學生廣泛參與,共收到參評征文205篇,精心篩選100篇上報省文明辦。深化“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印發《關于運用重要時間節點深化“我的中國夢”主題教育實踐活動的通知》,清明祭英烈、學習和爭做美德少年、童心向黨、向國旗敬禮等活動,全市25萬多人次中小學生積極參與,產生了廣泛影響。積極推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典型。在第五屆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先進縣(市、區)和第四屆先進單位、先進工作者評選中,市中區和臺兒莊區被評為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工作先進區,棗莊市婦女兒童活動中心等4個單位、曹艷華等6名同志分別被評為先進單位、先進個人。著力打造精神文明建設工作網上平臺。棗莊文明網、“文明棗莊”微信、微博正式上線運行,版塊基本完善,內容不斷充實更新,為全市精神文明建設工作搭建了新的載體。

【志愿服務制度化】 2017年,市文明辦深入推進志愿服務制度化、規范化。下發《關于對全市志愿者服務工作進行調查摸底》的通知,對全市志愿者情況和志愿者服務組織進行調查摸底。開展全市學雷鋒志愿服務工作制度化專題調研,了解當前志愿服務狀況,形成調研報告,為深入推進學雷鋒志愿服務制度化提供決策依據。做好全省學雷鋒志愿服務“四個100”先進典型推樹工作。市中區曙光幫教志愿者協會等4個志愿服務組織、“小青棗愛心益站”青春扶貧項目等4個志愿服務項目、滕州市龍泉街道科圣路社區等4個志愿服務社區和劉芳等3名最美志愿者入選。

三、棗莊人口相關文章分享

棗莊人口總數2022,棗莊最新常住人口和外來人數數量統計棗莊人口2022總人數統計數量,棗莊總人口多少人棗莊有多少人口2022年,棗莊常住人口多少人2022年棗莊人口數量數據統計,棗莊常住人口變化趨勢多少
2020年最新棗莊人口數據,棗莊人口數量最新比例數據【準確】


熱門推薦

最新文章

亚洲 另类 小说 春色, 国产免费无遮挡吸乳视频, 亚洲1卡2卡三卡4卡网站老狼, 国自产偷精品不卡在线, 国产精品熟女A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