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幕遮·碧云天是北宋范仲淹的詩作,古人詠懷思鄉之情不為怪,歷來甚多,但情景心境有范仲淹之大的實為少見。
原文:
蘇幕遮·碧云天
作者:范仲淹
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
黯鄉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問題:
1、這首寫羈旅鄉愁的詞,意境壯闊,“狀難寫之景如在眼前”。上片描寫了一幅怎樣的景象?
2、這首詞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蘇幕遮范仲淹閱讀答案:
1、碧云,黃葉,綠波,翠煙,在作者的筆下入木三分,淋漓盡致,構成了一幅肅颯悲涼的“黃昏秋色圖”,“山映斜陽”句復將青山攝入畫面,并使天、地、水融為一體,交相輝映。
2、以秋景寫秋心,借景抒情,情景交融。(1分)表達了詩人心頭索繞不去、糾纏不已的懷鄉之情和羈旅之思。蘇幕遮·碧云天翻譯:
碧云飄悠的藍天,黃葉紛飛的大地,秋景連綿江中水波,波上彌漫蒼翠寒煙。群山映斜陽藍天連江水。芳草不諳人情,一直延綿到夕陽照不到天邊。默默思念故鄉黯然神傷,纏人的羈旅愁思難以排遣,除非夜夜都做好夢,在好夢中才能得到片刻安慰。不想在明月夜獨倚高樓望遠,只有頻頻地將苦酒灌入愁腸,一杯杯都化作相思的眼淚。蘇幕遮·碧云天字詞解釋:
⑴蘇幕遮:詞牌名。宋代詞家用此調是另度新曲。又名《云霧斂》《鬢云松令》。雙調,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
⑵波上寒煙翠:江波之上籠罩著一層翠色的寒煙。煙本呈白色,因其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正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
⑶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意思是,草地綿延到天涯,似乎比斜陽更遙遠。“芳草”常暗指故鄉,因此,這兩句 有感嘆故鄉遙遠之意。
⑷黯鄉魂:因思念家鄉而黯然傷神。黯,形容心情憂郁。語出江淹 《別賦》:“黯然銷魂者,唯別而已矣。"
⑸追旅思(sì):撇不開羈旅的愁思。追,追隨,這里有纏住不放的意思。旅思,旅居在外的愁思。思,心緒,情懷。蘇幕遮·碧云天背景:
這首詞作于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年)至慶歷三年(1043年)間,當時范仲淹正在西北邊塞的軍中任陜西四路宣撫使,主持防御西夏的軍事。蘇幕遮·碧云天賞析:
這首詞抒寫了羈旅鄉思之情,題材基本上不脫傳統的離愁別恨的范圍,但意境的闊大卻為這類詞所少有。
上片寫?麗闊遠的秋景,暗透鄉思。起手兩句,即從打出落筆,濃墨重彩,展現出一派長空湛碧、大地橙黃的高遠境界,而無寫秋景經常出現的衰颯之氣。王實甫《西廂記》“長亭送別”一折化用這兩句,改為“碧云天,黃花地”,同樣極富畫面美和詩意美。
“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兩句,從碧天廣野到遙接天地的秋水。秋色,承上指碧云天、黃葉地。這湛碧的高天、金黃的大地一直向遠方伸展,連接著天地盡頭的淼淼秋江。江波之上,籠罩這一層翠色的寒煙。煙靄本呈白色,但由于上連碧天,下接綠波,遠望即與碧天同色而莫辯,如所謂“秋水共長天一色”,所以說“寒煙翠”。“寒”字突出了這翠色的煙靄給與人的秋意感受。這兩句境界悠遠,與前兩句高廣的境界互相配合,構成一幅極為寥廊而多彩的秋色圖。
“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傍晚,夕陽映照著遠處的山巒,碧色的遙天連接這秋水綠波,凄凄芳草,一直向遠處延伸,隱沒在斜陽映照不到的天邊。這三句進一步將天、地、山、水通過斜陽、芳草組接在一起,景物自目之所及延伸到想象中的天涯。這里的芳草,雖未必有明確的象喻意義,但這一意象確可引發有關的聯想。自從《楚辭·招隱士》寫出了“王孫游兮不歸,春草生兮凄凄”以后,在詩詞中,芳草就往往與鄉思別情相聯系。這里的芳草,同樣是鄉思離情的觸媒。它遙接天涯,遠連故園,更在斜陽之外,使矚目望鄉的客子難以為情,而它卻不管人的情緒,所以說它“無情”。到這里,方由寫景隱逗出鄉思離情。
整個上片所寫的闊遠?麗、毫無衰颯情味的秋景,在文人的筆下是少見的,在以悲秋傷春為常調的詞中,更屬罕見。而悠悠鄉思離情,也從芳草天涯的景物描寫中暗暗透出,寫來毫不著跡。這種由景及情的自然過渡手法也很高妙。
過片緊承芳草天涯,直接點出“鄉魂”“旅思”。鄉魂,即思鄉的情思,與“旅思”意近。兩句是說自己思鄉的情懷黯然凄愴,羈旅的愁緒重疊相續。上下互文對舉,帶有強調的意味,而主人公羈泊異鄉時間之久與鄉思離愁之深自見。
“夜夜除非,好夢留人睡”,九字作一句讀。說“除非”,足見只有這個,別無它計,言外之意是說,好夢作得很少,長夜不能入眠。這就逗出下句:“明月高樓休獨倚。”月明中正可倚樓凝思,但獨倚明月映照下的高樓,不免愁懷更甚,不由得發出“休獨倚”的慨嘆。從“斜陽”到“明月”,顯示出時間的推移,而主人公所處的地方依然是那座高樓,足見鄉思離愁之深重。“樓高”“獨倚”點醒上文,暗示前面所寫的都是倚樓所見。這樣寫法,不僅避免了結構與行文的平直,而且使上片的寫景與下片的抒情融為一體。
“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因為夜不能寐,故借酒澆愁,但酒一入愁腸都化作了相思淚,這真是欲遣鄉思反而更增鄉思之苦了。結拍兩句,抒情深刻,造語生新。作者 另一首《御街行·紛紛墜葉飄香砌》則翻進一層,說:愁腸已斷無由醉,酒未到,先成淚。“寫得似更奇警深至,但微有做作態,不及這兩句自然。寫到這里,郁積的鄉思旅愁在外物的觸發下發展到高潮,詞也就在這難以為懷的情緒中黯然收束。
這首詞上片寫景,下片抒情,這本是詞中常見的結構和情景結合的方式,他的特殊性在于麗景與柔情的統一,更準確地說,是闊遠之境、?麗之景、深摯之情的統一。寫鄉思離愁的詞,往往借蕭瑟的秋景來表達,這首詞所描繪的景色卻闊遠而?麗。它一方面顯示了詞人胸襟的廣闊和對生活對自然的熱愛,反過來襯托了離情的可傷,另一方面又使下片所抒之情顯得柔而有骨,深摯而不流于頹靡。整個來說,這首詞的用語與手法雖與一般的詞類似,意境情調卻近于傳統的詩。這說明,抒寫離愁別恨的小詞是可以寫得境界闊遠,不局限于閨閣庭院。作者簡介:
范仲淹(989年-1052年),字希文。死后謚號文正,史稱范文正公。為北宋名臣,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祖籍?州(今陜西省彬縣)。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于副宰相。幼年喪父,對下層人民的痛苦感受較深。有《范文正公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