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是一首五言長詩,作者是唐代詩人柳宗元,這首詩是一首記游詩,下面是這首詩的原文以及翻譯賞析,歡迎大家參考閱讀~!
【原文】:
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
作者:柳宗元
志適不期貴,道存豈偷生。
久忘上封事,復笑升天行。
竄逐宦湘浦,搖心劇懸旌。
始驚陷世議,終欲逃天刑。
歲月殺憂栗,慵疏寡將迎。
追游疑所愛,且復舒吾情。
石角恣幽步,長烏遂遐征。
磴回茂樹斷,景晏寒川明。
曠望少行人,時聞田鸛鳴。
風篁冒水遠,霜稻侵山平。
稍與人事閑,益知身世輕。
為農信可樂,居寵真虛榮。
喬木馀故國,愿言果丹誠。
四支反田畝,釋志東皋耕。
注音:略
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翻譯:
只期達到明道志,不求富貴怕偷生。
今久淡忘曾上奏,更笑求仙學道人。
才貶永州司馬時,食宿不安心擔驚。
先怕橫遭世人議,后恐帝王賜死刑。
擔心今隨歲月去,閑散無事少應承。
暢游山水本所愛,排遣郁悶舒我情。
幽靜石角信步至,遠村長烏得空行。
茂林遮斷石磴路,穿林突現平川明。
遠望但見行人少,時聞田鸛三兩聲。
風吹竹低遠水現,傲霜稻海與山平。
參與人間俗世事,更知小我身世輕。
為農確有真歡樂,居官滿篇虛榮心。
朝中不乏棟梁材,但愿為國獻忠誠。
我欲棄官歸田園,躬耕東皋慰平生。
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字詞解釋:
⑴封事:奏章。
⑵升天行:指求仙學道之舉。
⑶搖心:心憂不寧。
⑷天刑:朝廷的懲罰。天,上天,指朝廷,皇上。
⑸將迎:送迎。指人際交往應承。《莊子·知北游》:“無有所將,無有所迎。”
⑹風篁:風吹竹叢。篁,竹叢。
⑺稍:已,既。
⑻喬木:《孟子·梁惠王下》:“所謂故國者,非謂有喬木之謂也,有世臣之謂也。”
⑼丹誠:即赤誠。
⑽四支:即四肢。反:通返。
⑾東皋:潘岳《秋興賦》:“耕東皋之沃壤兮”。李善注:“水田曰皋。東者,取其春意。”又,唐初王績有戰功,官至大樂丞,而自號東皋子,“掛冠歸田,葛巾聯牛,躬耕東皋。”
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賞析:
汪森在《韓柳詩選》中評論此詩說:“先用虛寫,后用實敘,章法自變。”如果僅從記游的角度說,的確是先虛后實的;但從詩人的心路演變來看,則又是先實后虛。詩人初貶永州時,其心境是那樣地抑郁難伸糾結難解,以致于在游瀟湘二水相會處、游香零山時,再美的景色也激不起詩人的快意,勾起來的反而是更多的故鄉愁思。寫這一首詩時的心境則大不相同了,詩人是真正地暢神山水適意田園了。這種心理變化的緣由,按照詩人自己所說的,首先就在于“歲月”的作用,時間之流可以洗去一切血痕,當然就更能洗去人的郁悶;而更重要的是,隨著詩人生活閱歷的加深,與下層百姓的多方接觸,他看清了小我的“身世輕”,終于從個人榮辱的小圈子中跳了出來,只想做一點實實在在的事情,于是,居官的應酬與虛榮,為農的實在與真樂,就成了鮮明的對比,他的心理天平很自然地傾向了后者。正因為他的心理因素從“虛榮”轉向了“實在”,所以對景色的描寫也更見質樸,“奇峭如畫”的小石峰,只一筆帶過,平常的田園景色反而濃墨重彩,這不是詩人的疏忽,更不是本末倒置,而是詩人的心境變化使然。蔣之翹在《柳集輯注》(卷四十三)中曾評論此詩說:“昔人論此詩,以為逼真韋左司游覽諸作,予深不然之。子厚意志感慨已不如韋之恬淡,句調工致已不如韋之蕭散,是本同道而異至,烏可謾議云乎?”柳宗元此詩自然不能與韋應物的游覽詩相提并論,甚至也不能與柳宗元自己其他的游覽詩相提并論,因為此詩根本就不能當作游覽詩讀,而應將它看作是一篇心理自傳。所以,要了解柳宗元的心路歷程,就不能不讀此詩。
柳宗元文學作品:
柳宗元一生留下600多篇詩文作品,文的成就大于詩。其駢文有近百篇,古文大致為六類。
(一)論說:包括哲學、政論等文及以議論為主的雜文。筆鋒犀利,論證精確。《天說》為哲學論文代表作。(《封建論》、《斷刑論》為長篇和中篇政論代表作。《晉文公問守原議》、《桐葉封弟辯》、《伊尹五就桀贊》等為短篇政論代表。)其哲學思想中具有樸素的唯物論成分。其政治思想主要表現為重“勢”的進步社會歷史觀和儒家的民本思想。但也受佛教影響,尤是政治失意時,往往向佛教尋找精神上的解脫。
(二)寓言:繼承并發展了《莊子》、《韓非子》、《呂氏春秋》、《列子》、《戰國策》傳統,多用來諷刺、抨擊當時社會的丑惡現象。推陳出新,造意奇特,善用各種動物擬人化的藝術形象寄寓哲理或表達政見。(代表作有《三戒》(《臨江之麋》、《黔之驢》、《永某氏之鼠》)、《傳》、《羆說》等篇。)嬉笑怒罵,因物肖形,表現了高度的幽默諷刺藝術。
(三)傳記:繼承了《史記》、《漢書》傳統,又有所創新,(代表作有《段太尉逸事狀》、《梓人傳》、《河間傳》、《捕蛇者說》等),有些作品在真人真事基礎上有夸張虛構,似寓言又似小說(如《宋清傳》、《種樹郭橐駝傳》)。
(四)山水游記:最為膾炙人口,均寫于被貶后,以永州之作更勝。(典范之作為《始得西山宴游記》、《鈷潭記》、《鈷潭西小丘記》、《至小丘西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小石城山記》)作品中既有借美好景物寄寓自己的遭遇和怨憤;也有作者幽靜心境的描寫,表現在極度苦悶中轉而追求精神的寄托。至于直接刻畫山水景色,則或峭拔峻潔,或清邃奇麗,以精巧的語言再現自然美。
(五)詩詞騷賦:獨具特色(代表作《懲咎賦》、《閔生賦》、《夢歸賦》、《囚山賦》等,均用《離騷》、《九章》體式。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傷,或寓言寄諷,幽思苦語,深得屈騷精髓。《天對》、《晉問》兩巨篇,則為另一種類型,形式仿照《天問》、《七發》,造語奇特深奧。此外,柳集中也有不少有關佛教的碑、銘、記、序、詩歌等作品,對禪宗、天臺宗、律宗等學說有所涉及。)柳詩現存140多首,均為貶謫后所作。前人把他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其部分五古思想內容近于陶淵明詩,語言樸素自然,風格淡雅而意味深長。另外一些五古則受謝靈運影響,造語精妙,間雜玄理,連制題也學謝詩。但柳詩能于清麗中蘊藏幽怨,同中有異。柳詩還有以慷慨悲健見長的律詩。(如《登柳州城樓寄漳汀封連四州》為唐代七律名篇,《江雪》《漁翁》《溪居》在唐人絕句中也是不可多得之作)。
(六)作品集:劉禹錫始編柳集《河東先生集》。宋代注本較多,韓醇《詁訓柳先生文集》為現存柳集最早本子。明蔣之翹輯注有《柳河東集》。事跡見韓愈《柳子厚墓志銘》、新、舊《唐書》本傳、文安禮《柳先生年譜》。
柳宗元個人資料: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漢族,河東(現在山西運城永濟一帶)人,唐宋八大家之一,唐代文學家、哲學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稱“柳河東” “河東先生”,因官終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柳宗元與韓愈并稱為“韓柳”,與劉禹錫并稱“劉柳”,與王維、孟浩然、韋應物并稱“王孟韋柳”。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余篇,其文的成就大于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游記寫景狀物,多所寄托,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游石角過小嶺至長烏村就為您介紹到這里,希望它對您有幫助,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不妨分享給您的好友吧,更多你想要的詩句、古詩詞,這里都有!
關注微信公眾號:miyu_88,精彩內容每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