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晚上頻繁起夜,白天還得按時上班,寶貝只能扔給老人或者是保姆照看,這是大部分職業女性產后面臨的現狀。最近,北京市人大代表王幼君建議,將女性產假延長至3年,由社保提供3年的生育津貼或者由財政出資來保障,以改善幼兒家庭緊張的生活狀況,這個建議引發了熱議。
著名兒科專家張思萊在微博上轉發了這個評論,他表示,根據中國現實的情況給女性休1年產假就不錯了。南京市兒童醫院的副院長周曉玉也認為,延長產假聽起來不錯,但實際上對女性參與社會活動以及就業是十分不利的。
不妨暢想一下,如果休“三年產假”這個政策真的落實了,那你敢休嗎?有記者調查發現,不少準媽媽們直呼根本“休不起”。
對于雙方父母都不在身邊的市民劉女士來說,如果“三年產假”的夢想真能照進現實,她生孩子的壓力會小很多,這個提議讓她無比雀躍。
劉女士:我還是贊成有這么長的假期,第一是可以好好照顧孩子,父母在前三年來陪伴孩子,他長大以后安全感也會得到保障。有假期自己照顧孩子也能省一筆保姆費,這從經濟角度看也很好。
剛生了二胎的郁女士眼下已是兒女雙全。正在坐月子的她告訴記者,三年產假只能是個夢了,因為她剛得知自己的產假只有三個半月:
郁女士:我是二胎只有三個半月,晚育假是享受不了的。二胎的話正常是98天,剖腹再加15天就是103天,實際上挺短的。
郁女士說,身邊不少朋友因為工作壓力的關系產假都休不滿就趕著上班,如果產假能有半年,她就很滿足了。
郁女士:她們本來還在單位擔任比較重要職位,后來一懷孕馬上調了一個非常邊緣的崗位。就算有政策,國家補貼這個錢,估計單位也不太樂意,本來女性找工作就比較難,這樣肯定更加受到歧視了。
采訪中記者發現,即便以由社保或財政提供生育津貼的方式為3年產假“買單”的建議成為可能,但是對于三年產假的建議,懷孕七個月的崔女士仍然不看好。
崔女士:我覺得時間太長了,一年比較合適,斷奶之后上班比較好,三年如果都不工作肯定跟社會脫節了。
事實上,產假多少天,在國際上并沒有統一標準的。世界各國對產假的規定也是長短不一。
中歐國家也許是立法規定最長產假的地方。在捷克和斯洛伐克,母親每生一個孩子都能分別享受到3年的育兒假,這個假期也可以讓給父親來休。在斯洛伐克,如果孩子身患殘疾,育兒假還可延長至6年。而美國的帶薪產假,在發達國家中看似是最無情,根本沒有母親帶薪產假一說,只有母親不帶薪產假12周,父親也同樣,這是所有工業化國家中最短的產假。日本則與美國形成鮮明對比,帶薪產假為期14周。女職工可以在孩子出生前休假6周,出生后休假8周,如果是雙胞胎還可以適當延長。在法國,生第一胎休20周,生第二胎則可以休到40周,生越多休越多,同時領取全額工資的時間也越長。而瑞典的法律則規定,所有工作的父母每生育一個子女都享有16個月的帶薪產假,費用由國家和雇主來分攤。
這是國外的情況,根據我們國家產假的規定,女職工一般可享受98天的產假,其中產前休息15天,產后休息83天。難產者增加15天產假;多胞胎的生育者,每多生育一個嬰兒,增加15天產假。98天的產假夠不夠?究竟產假多長才更接地氣?
南京市婦幼保健院產科護士長朱蓉每年都呼吁延長產假時間,因為目前我國0-6個月純母乳喂養率還不足30%,主要原因就是準媽媽們產假短。她建議準媽媽們產假至少應該保證六個月:
朱蓉:現在的政策是順產是4個月,難產假是4個半月,如果能產假休到6個月是最好的。上班了以后的媽媽們,寶寶刺激的少,乳汁分泌的自然會越來越少。
對此,中大醫院心理精神科袁永貴主任指出,當前4-6個月產假方案的制定可能更多考慮的是女性身體狀態的恢復時間,忽略了女性心理的壓力。門診中因為睡眠不好、情緒差等導致家庭關系出現問題的新手媽媽不在少數。
袁永貴:生小孩這個過程應該是一個重大的生活印記,包括軀體上、角色上的轉變。軀體狀況恢復的時候,心理的適應能力還沒有能夠達到完全的康復。再給大她去,壓力更大。
此外,袁主任還指出,母親在孩子早期陪伴的時間越長對于孩子人格塑造的幫助就越大,在孩子的早期社會應該重視母親照料的重要性。他建議產假延長。
袁永貴:盡管他不能用言語來表達,但是他從心理發育的過程來講,母親的擁抱跟他的親密接觸對他的心理健康成長應該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讓一個保姆或者說讓爺爺奶奶,不可能替代母親的作用。國外有很多國家,女性生了小孩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不去工作,目的主要就是教育小孩。